C++ 原子变量
文章目录
- C++ 原子变量
- 1. 原子变量是什么?
- 2. 原子操作的特点
- 3. 原子变量的作用
- 1. 多线程安全的共享数据访问
- 2. 替代锁机制
- 3. 实现低级同步算法
- 4. 原子变量的常见操作
- 5. 内存顺序(Memory Ordering)
- 内存顺序控制在原子变量中的作用
- 如何影响程序行为
- 6. 示例:比较并交换(CAS)
- 7. 总结
在 C++11 中,原子变量(atomic variables)是指通过
std::atomic
类型封装的变量,它们的操作在多线程环境中是 原子的,即不可分割的。这意味着对原子变量的操作(如读取、写入、更新等)是线程安全的,不会被其他线程的操作干扰或中断。
1. 原子变量是什么?
原子变量是 C++11 引入的,用于在多线程程序中确保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是安全的。使用 std::atomic
类型,可以对变量进行原子操作,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锁机制(如互斥锁 std::mutex
)的使用。
std::atomic
是一个模板类,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 int
, bool
, pointer
等)。它保证对该变量的操作是原子的,即所有操作要么完全成功,要么完全失败,不会被中断、重排或与其他线程的操作发生冲突。
2. 原子操作的特点
原子操作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 不可分割:原子操作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不会被其他线程的操作打断。
- 线程安全:由于原子性,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原子变量,而无需显式地加锁(如
std::mutex
)。这对于提升并发性能非常重要。 - 避免数据竞争:通过确保每个操作是原子性的,避免了数据竞争(data race)的问题。
3. 原子变量的作用
原子变量在并发编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主要用途包括:
1. 多线程安全的共享数据访问
在多线程程序中,多个线程可能会同时访问并修改同一共享数据。使用常规的变量时,可能会发生数据竞争(data race),导致数据不一致或者程序崩溃。而原子变量可以确保对其的操作是原子的,从而避免了数据竞争。
例如,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原子变量来安全地进行递增操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tomic>
#include <thread>std::atomic<int> counter(0); // 定义一个原子变量void increment()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counter.fetch_add(1,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 原子加 1}
}int main() {std::thread t1(increment);std::thread t2(increment);t1.join();t2.join();std::cout << "Final counter value: " << counter.load() << std::endl; // 安全读取原子变量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两个线程 t1
和 t2
都在对 counter
进行自增操作。由于 counter
是原子变量,这样的操作是线程安全的,避免了数据竞争。
2. 替代锁机制
原子操作通过硬件提供的原子指令,能够高效地完成一些常见的同步任务,例如递增、递减、交换、比较和交换等操作,而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锁机制(如 std::mutex
)。这可以有效减少锁的使用,提高程序的并发性能。
传统的锁机制(如互斥锁)通常会引入线程上下文切换和性能开销,而原子变量的操作是直接通过硬件实现的,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
3. 实现低级同步算法
在一些低级的并发数据结构和算法中,原子变量常常用于实现高效的同步机制,例如无锁队列、栈、哈希表等。通过原子操作,可以避免锁的使用,从而提高并发度和程序的整体性能。
4. 原子变量的常见操作
C++11 中的 std::atomic
提供了多种原子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保证对原子变量的修改是线程安全的。常见的操作包括:
load()
: 读取原子变量的值。store()
: 设置原子变量的值。exchange()
: 将原子变量的值替换为指定值,并返回原先的值。compare_exchange_weak()
/compare_exchange_strong()
: 比较并交换(CAS,Compare and Swap)操作,只有当当前值等于预期值时才会交换。fetch_add()
/fetch_sub()
: 原子地执行加法或减法。fetch_and()
/fetch_or()
/fetch_xor()
: 原子地执行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
例如:
std::atomic<int> value(0);// 原子加法
value.fetch_add(1, std::memory_order_relaxed);// 比较并交换
int expected = 0;
value.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ed, 1);// 读取原子变量
int current_value = value.load();
5. 内存顺序(Memory Ordering)
std::atomic
操作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内存顺序。内存顺序控制了操作在多线程程序中的可见性和执行顺序。内存顺序控制决定了在多线程程序中,不同线程间对共享内存的操作顺序。因为现代处理器在执行程序时,可能出于性能考虑进行指令重排和缓存优化,这可能导致不同线程间看到的内存访问顺序不同。
例如,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另一个线程读取该变量时,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值,这就是由于内存重排或缓存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内存顺序控制来指定操作的顺序和可见性,以确保线程之间的同步和数据一致性。
C++11 提供了几种内存顺序选项:
memory_order_relaxed
: 仅保证原子性,不强制同步顺序。memory_order_consume
: 保证当前操作依赖的所有操作在其前面执行。memory_order_acquire
: 保证当前操作之前的所有操作不会被重排。memory_order_release
: 保证当前操作之后的所有操作不会被重排。memory_order_acq_rel
: 同时具有acquire
和release
的效果。memory_order_seq_cst
: 默认的内存顺序,保证所有操作的严格顺序一致。
内存顺序控制在原子变量中的作用
在使用原子变量时,操作不仅仅涉及到对数据的修改,还需要控制操作的可见性(不同线程是否看到相同的值)和顺序性(操作的执行顺序)。
C++11、Java等语言的原子操作库提供了对内存顺序的明确控制,通常有以下几种内存顺序:
- 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ly Consistent,
memory_order_seq_cst
)- 默认内存顺序。保证所有线程对原子变量的所有操作按照严格的顺序进行,所有线程都能看到一致的执行顺序。这种顺序是最强的同步保证,但也可能牺牲性能。
- 获取-释放(Acquire-Release,
memory_order_acquire
和memory_order_release
)- 获取(Acquire):用于确保当前线程在执行某个操作之前,所有前面的操作完成。这通常用于读取原子变量时,确保读取到最新的数据。
- 释放(Release):用于确保当前线程在执行某个操作之后,所有之后的操作完成。这通常用于写入原子变量时,确保所有更新已被其他线程可见。
- 获取-释放组合(
memory_order_acq_rel
):同时包含获取和释放的功能。它常见于涉及原子变量的加减操作,确保操作前后的顺序。
- 无序(Unordered,
memory_order_relaxed
)- 不对操作的顺序进行约束。线程对原子变量的操作不需要遵循任何内存顺序的规则,这样可以提高性能,但可能导致不同线程看到不一致的内存状态。
- 明确顺序(Ordered,
memory_order_consume
和memory_order_acquire
)memory_order_consume
比较少用,通常被memory_order_acquire
替代。其作用是确保之前的数据读取操作先于后续的操作。
如何影响程序行为
通过内存顺序控制,程序员可以精细控制线程间的同步,避免线程间的数据竞争,同时也能够优化程序性能。
- 内存顺序较弱(如
memory_order_relaxed
):适用于某些不需要严格同步的场景,可以提高性能,因为它不强制执行指令顺序。 - 内存顺序较强(如
memory_order_seq_cst
):适用于需要高度一致性的场景,如多个线程修改共享数据时,需要严格的顺序保证。
#include <atomic>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std::atomic<int> data = 0;void producer() {data.store(42, 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Release write
}void consumer() {while (data.load(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42) { // Acquire readstd::this_thread::sleep_for(std::chrono::milliseconds(10));}std::cout << "Data is: " << data.load() << std::endl;
}int main() {std::thread t1(producer);std::thread t2(consumer);t1.join();t2.join();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producer
线程将数据写入原子变量并使用memory_order_release
,而consumer
线程在读取时使用memory_order_acquire
,这样可以确保consumer
线程在读取数据时,所有写入data
的操作都已经完成。原子变量的操作通过内存顺序控制来保证多线程程序中的正确性与性能。不同的内存顺序(如acquire
、release
、seq_cst
等)允许程序员控制操作的同步方式,从而满足不同的并发需求。
6. 示例:比较并交换(CAS)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tomic>std::atomic<int> counter(0);bool compare_exchange_example() {int expected = 0;return counter.compare_exchange_weak(expected, 1); // 如果当前值是 0,则将其更改为 1
}int main() {bool success = compare_exchange_example();std::cout << "Exchange success: " << success << ", new counter value: " << counter.load() << std::endl;return 0;
}
7. 总结
原子变量 (std::atomic
) 在 C++11 中的引入,主要用于支持多线程程序中的共享数据的安全操作。通过 std::atomic
类型,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锁机制来保证线程安全,从而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性能。它们的主要用途包括确保多线程环境中共享数据的正确访问,替代锁机制,和在一些低级同步算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