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用OD600表示菌液浓度?
1. 光密度与吸光值的关系
OD600是指在600纳米波长下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也就是通过细菌悬浮液的光的吸收程度。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光密度与溶液中光学活性物质(如细菌细胞)的浓度成正比。虽然细菌细胞本身不直接吸收光,但它们会散射光线,导致透射光减少。因此,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OD600值也会增加,从而反映了菌液的浓度。
2. 600纳米波长的选择
-
低背景干扰:在600纳米波长下,常用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和微生物细胞成分(如DNA、蛋白质)的吸光度较低,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背景干扰,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仪器性能与稳定性:大多数分光光度计在6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性能最佳,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准确的测量结果。比起其他波长(如500纳米或700纳米),600纳米能更好地避免光散射效应,从而提升测量的准确度。
3. 标准化与可比性
OD600值已成为微生物学领域的标准方法,许多文献和实验标准都使用OD600来表示细菌浓度,这有助于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和实验结果的复现。实验者可以借助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生长曲线的绘制、发酵工艺的优化和菌株筛选等工作,促进了实验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4. 非侵入性与简便性
OD600的测量通常采用分光光度计,操作简单且无需破坏细菌细胞。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实时监测方法,可以高效地用于大规模筛选和反应过程中的菌液浓度监测,方便实验过程的控制。
总的来说,OD600是通过光散射反映细菌浓度的一种简单、快捷且标准化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
二、为什么选择OD600在0.6-0.8时进行诱导?
选择合适的诱导时间点对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及代谢产物积累至关重要。OD600值在0.6-0.8时进行诱导是基于细菌生长曲线的深入理解。
1. 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
迟缓期(Lag Phase):细菌处于适应阶段,虽然代谢活跃,但种群数量几乎不增加,因此不适合进行诱导。
-
对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细菌在此阶段以恒定速率分裂,代谢和合成能力最强,是进行诱导的理想时期。
-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细菌的增殖速率减慢,代谢能力下降,诱导效果不如对数生长期。
-
衰亡期(Death Phase):细菌因营养耗尽和废物积累,生理状态较差,不适合诱导。
2. 选择OD600在0.6-0.8时的原因
-
生理状态最佳:此时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中后期,生理活跃,能够高效响应诱导信号,保证实验成功。
-
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细菌在这一时期的生长状态较为稳定,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
实验优化与效率:此时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诱导后能迅速进入目标产物的合成阶段,缩短实验周期。
3. 对数生长期中后期的优势
-
代谢活跃与蛋白合成能力:对数生长期是细菌代谢最活跃的阶段,能够高效合成蛋白质,确保蛋白表达的效率。
-
细胞密度适中:细胞数量适中,避免了过高密度导致的代谢压力和营养竞争,确保蛋白合成效率。
总结:诱导时机的选择
-
OD600值过低(<0.4):细胞数量不足,蛋白表达量较低,代谢压力可能影响蛋白合成效率。
-
OD600值过高(>1.0):细胞进入稳定期,代谢活动减慢,蛋白合成能力下降,且可能积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诱导策略与实验优化
在OD600值为0.6-0.8时加入IPTG进行诱导,能够确保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并最大化产量。此时,细菌代谢活跃,蛋白合成能力强,能够高效表达目标蛋白,减少错误折叠,提高蛋白溶解性和生物活性。
但实际上,肉眼观察菌多一些较好,怎么都会有蛋白表达不用担心!OD 0.4诱导也有蛋白的,因为表达总是过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