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中医学基础 - 考研 - 职称
第1章 中医学导论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 [单选]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整体观念
E.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D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 [单选]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精气学说
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E.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D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 [单选]
A.治病求本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
D.四诊八纲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 [单选]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中藏经》
D.《难经》
E.《针灸甲乙经》
正确答案: D
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单选]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
正确答案: B
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 [单选]
A.《难经》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
正确答案: C
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 [单选]
A.《针灸甲乙经》
B.《伤寒杂病论》
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
E.《难经》
正确答案: B
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 [单选]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难经》
E.《脾胃论》
正确答案: D
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 [单选]
A.张介宾
B.华佗
C.钱乙
D.陈无择
E.张机
正确答案: E
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 [单选]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
正确答案: C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 [单选]
A.王清任
B.华佗
C.张介宾
D.陈无择
E.巢元方
正确答案: D
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 [单选]
A.巢元方
B.陈无择
C.张机
D.王清任
E.王叔和
正确答案: E
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 [单选]
A.朱震亨
B.张从正
C.王清任
D.叶桂
E.刘完素
正确答案: E
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 ) [单选]
A.朱震亨
B.刘完素
C.叶桂
D.吴塘
E.薛生白
正确答案: A
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 [单选]
A.李中梓
B.李杲
C.陈无择
D.叶桂
E.刘完素
正确答案: B
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 ) [单选]
A.王清任
B.吴有性
C.李杲
D.张从正
E.朱震亨
正确答案: D
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 ) [单选]
A.朱震亨
B.李杲
C.张介宾
D.张机
E.吴瑭
正确答案: C
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 [单选]
A.吴瑭
B.薛生白
C.王孟英
D.吴有性
E.叶桂
正确答案: E
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单选]
A.朱震亨
B.吴瑭
C.吴有性
D.刘完素
E.薛生白
正确答案: B
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单选]
A.《神农本草经》
B.《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图经》
正确答案: A
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 ) [单选]
A.《神农本草经》
B.《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图经》
正确答案: B
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 ) [单选]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E.清朝
正确答案: B
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 ) [单选]
A.张机
B.孙思邈
C.刘完素
D.张元素
E.李时珍
正确答案: D
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 ) [单选]
A.《神农本草经》
B.《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图经》
正确答案: D
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 ) [单选]
A.张机
B.李时珍
C.陈藏器
D.李中梓
E.赵学敏
正确答案: C
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 ) [单选]
A.《千金要方》
B.《千金翼方》
C.《外台秘要》
D.《太平圣惠方》
E.《普剂方》
正确答案: D
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 ) [单选]
A.《太平圣惠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普剂方》
D.《千金要方》
E.《医方集解》
正确答案: B
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 ) [单选]
A.张机
B.华佗
C.皇甫谧
D.王叔和
E.陶弘景
正确答案: C
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 ) [单选]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震亨
E.钱乙
正确答案: A
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 ) [单选]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震亨
E.钱乙
正确答案: B
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 ) [单选]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震亨
E.陈无择
正确答案: C
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 ) [单选]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震亨
E.陈无择
正确答案: D
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 [单选]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难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 A
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 ) [单选]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形体官窍
E.经络
正确答案: A
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 ) [单选]
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
E.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E
36.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 ) [多选]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五十二病方》
D.《伤寒杂病论》
E.《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 A,B,D,E
37.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 ) [多选]
A.刘完素
B.张元素
C.钱乙
D.李杲
E.张从正
正确答案: A,D,E
38.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 ) [多选]
A.张介宾
B.吴有性
C.叶桂
D.赵献可
E.吴瑭
正确答案: B,C,E
39.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 [多选]
A.张介宾
B.吴有性
C.叶桂
D.赵献可
E.王清任
正确答案: A,D
40.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 ) [多选]
A.整体观念
B.哲学基础
C.诊法辨证
D.病因学说
E.病机学说
正确答案: B,C,D,E
41.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 ) [多选]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辨证论治
E.精气学说
正确答案: B,C,E
42.“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 ) [多选]
A.疾病的原因
B.病变的部位
C.疾病的性质
D.邪正关系
E.疾病的传变
正确答案: A,B,C,D
43.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 ) [多选]
A.恒动观念
B.辩证观念
C.整体观念
D.思辨观念
E.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C,E
44.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 ) [多选]
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
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
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正确答案: A,B,C,D,E
45.在中药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医家有()( ) [多选]
A.张机
B.陶弘景
C.苏敬
D.唐慎微
E.李时珍
正确答案: B,C,D,E
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自然科学。
名词解释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是指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构成的医学体系。
名词解释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方法。
名词解释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辨证,是通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证候的识病过程。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法进行治病的过程。
名词解释证候证候简称为“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证候从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方面揭示该阶段的病理本质。
名词解释同病异治所谓同病异治,就是指同一疾病,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不同的证候),于是就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名词解释异病同治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即相同的证候),就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名词解释疾病疾病,简称为“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病传规律和转归的病理过程。
问答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其形成的因素是什么?中医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所推演的科学结论构成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②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④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
问答中医的基础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理论各是什么?中医的基础医学,主要是研究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因而中医的基础医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的理论为基础。其哲学理论主要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问答何谓“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学术流派各是什么?“金元四大家”是指对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四位著名医家的尊称。他们分别是“寒凉派”、“攻下派”(也叫攻邪派)、“补土派”(也叫脾胃派)、“滋阴派”的代表。
问答明清时期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什么?为此做出了贡献的著名医家是谁?明清时期在中医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有命门学说和温病理论。其中赵献可、张介宾等人所倡立的命门学说,丰富了藏象学说内容。吴有性、叶桂、吴瑭等人为温病学理论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王清任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问答唐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药物学在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各地应用的药物达千种之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唐显庆四年,政府颁行了由李勣、苏敬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该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由政府制订的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该书收载药物844种,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唐代还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等药物专著。
问答宋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宋代应用的药物种类大幅度地增加,重视道地药材和质量规格,尤其是对生药鉴别及药物生长环境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将药物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十九畏”。北宋政府组织重修本草,并先后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祜补注本草》、《本草图经》。这一时期又有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该书后经宋政府修订更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746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本草专著,在中药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
问答明清时期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明清时期有大量的本草著作涌现,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绘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并采用先进的自然分类方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这一时期很有研究价值的药物学专著。
问答《黄帝内经》在方剂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黄帝内经》虽然载方仅13首,但其剂型却有汤、丸、酒、膏诸类,尤其是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答张机对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张机(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共载方269首(除去重复者),总结了汉以前临床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辨证明确,君臣佐使配伍严谨,组方全面而精当,是后世乃至今日处方用药的圭臬,因而是书被尊为“方书之祖”,并以此形成了“经方学派”。
问答何谓整体观念?体现在哪几方面?所谓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这一认识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主要体现在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问答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生理活动方面,结构上的整体性和基本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各种不同功能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认为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均可影响整体,因而在诊断上通过分析脉、舌等外在表现就可对内脏乃至整体的病理变化作出判断。治病也主张通过整体调治。可见中医理论在研究形体结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方面均贯穿着整体思维。
问答什么是辨证?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什么?所谓辨证,是通过分析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证候的过程。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的方法。
问答试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诸多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以古代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内经》、《难经》中就运用当时的解剖技术对人体脏腑、形体的形态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为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形态学基础,如果没有人体的解剖知识,完全不了解内脏形态位置而试图确定内脏名称,研究其生理病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二,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丰富而坚实的实践基础;其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各种文化学术流派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广泛地吸纳了天文、历法、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与医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其四,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理论,使医疗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的医学理论。
问答简述“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基础医学发展中的学术贡献。“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刘完素的火热立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气有余便是火”,因而用药擅长于寒凉,因而被尊称为“寒凉派”的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对温病学派的创立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张从正认为疾病皆生于邪气,邪去则正安,故治病力主攻邪,对攻邪的汗、吐、下三法有所发挥,被称为“攻邪派”。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用药总以调补脾胃为务,对脾胃理论的形成有突出贡献,故称其为“补土派”。朱震亨首倡相火理论,用药以滋阴降火为主,故为“滋阴派”的代表。他们的学术立场虽然有别,但却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
问答简述历代中药学发展的主要成就。东汉成编的《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首次提出了“四性五味”的重要理论,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南北朝的《炮炙论》,反映了此前药物加工水平;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行的药典,并开创药物研究图文对照方法。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最早的食物药专著《食疗本草》和泊来药物专著《海药本草》。宋代总结了“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配伍禁忌,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祜本草》、《本草图经》及《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有影响的专著。金元时期,由张元素、李杲等首倡了“归经”、“引经”观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名著。
问答简述历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方剂学是专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五十二病方》是最早的方书,载方280余首。《内经》虽然载方13首,但却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但组方全面、严谨而精当,是后世处方用药的臬圭,为“方书之祖”。唐代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记载了唐以前方书内容。宋代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为政府主持编撰的有影响的大型方书。明代有资料最丰富的《普剂方》。清代出版的《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是代表了清代方剂学成就的专著。
问答试论历代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成就。《黄帝内经》以前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等重要文献,反映了针灸学的古朴风貌。《内经》则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内容,对汉以前针灸学成就进行全面的总结,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难经》完善和补充了“奇经八脉”及针法的内容。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确定了349个腧穴部位、主治和刺治方法。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元代《十四经发挥》等对针灸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的研习针灸学的重要文献,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是第一部针灸学教材,对针灸学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问答试论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不仅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而且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在生理方面,人体通过内在的调节机能,保持着与自然界的统一,如炎夏天气炎热,故汗孔开张而多汗;严冬天气寒冷而人体少汗,即属于人对自然的适应性生理变化。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发生和病理变化也有影响,如不同季节的多发病,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疾病等。在治疗用药时也要结合自然气候及地域特点。人体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有限地改造自然。以上诸方面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问答试论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经济状态的差异对人们身心机能可以产生诸多的影响。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无疑给人们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剧烈的竞争,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和新病种的产生,这就是中医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原因所在。
问答举例说明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中医学在重视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辨病。中医辨病治疗有更久的历史,早于《内经》的《五十二病方》即是如此。《伤寒杂病论》中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内经》用兰草汤治疗脾瘅,用半夏术秫米汤治疗失眠等即是其例,均体现了专病专方的辨病治疗原则。由于病与证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正确处理病与证的关系,所以中医学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当同一疾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证候时,就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即所谓“同病异治”,如水肿病,存在着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病位有在肺、在脾、在肾的差异,因而就会有不同证候类型的水肿,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对于不同的疾病,在其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时,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此即所谓“异病同治”,如泄泻、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疾病可出现肾阳虚的共同病理本质,因而都可采用温补肾阳之法治之。
第2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单选]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正确答案: D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 [单选]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正确答案: B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 [单选]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正确答案: C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单选]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正确答案: C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单选]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正确答案: E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单选]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单选]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8.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单选]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单选]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 [单选]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正确答案: A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 [单选]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正确答案: A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单选]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B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单选]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正确答案: D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单选]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正确答案: B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 [单选]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正确答案: C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 [单选]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正确答案: D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 [单选]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正确答案: D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单选]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正确答案: C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 [单选]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正确答案: A
2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单选]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阳
正确答案: B
21.脾的阴阳属性是()( ) [单选]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正确答案: E
22.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 [单选]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正确答案: E
2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单选]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正确答案: C
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阳的是()( ) [单选]
A.寒凉
B.凝聚
C.兴奋
D.闭阖
E.向下
正确答案: C
25.下列属阳的事物是()( ) [单选]
A.青、白
B.晦暗
C.黄、赤
D.呼吸微弱
E.声音低怯
正确答案: C
26.下列属阴的事物是()( ) [单选]
A.黄、赤
B.青、白
C.鲜明
D.呼吸有力
E.声高气粗
正确答案: B
27.脉之属阳者是()( ) [单选]
A.沉
B.涩
C.滑
D.小
E.细
正确答案: C
28.脉之属阴者是()( ) [单选]
A.浮
B.大
C.洪
D.涩
E.滑
正确答案: D
29.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单选]
A.补益正气
B.补虚泻实
C.清除邪气
D.泻阴损阳
E.调理阴阳
正确答案: E
3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 [单选]
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E
31.阳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单选]
A.实证
B.里证
C.实热证
D.实寒证
E.表证
正确答案: C
32.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 [单选]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表证
正确答案: A
33.“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 [单选]
A.表证
B.虚热证
C.里证
D.实热证
E.实寒证
正确答案: D
34.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 ) [单选]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阴病治阳
正确答案: C
35.“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 [单选]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正确答案: C
3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 [单选]
A.实热证
B.虚寒证
C.实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正确答案: B
3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 [单选]
A.阴盛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3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单选]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正确答案: B
39.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 [单选]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正确答案: A
40.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 ) [单选]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平补阴阳
正确答案: B
41.属于阴的味是()( ) [单选]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42.属于阳的味是()( ) [单选]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正确答案: D
4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 [单选]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正确答案: E
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 [单选]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
正确答案: C
4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 [单选]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悲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正确答案: C
4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单选]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正确答案: B
47.下列归属五行之“土”的是()( ) [单选]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正确答案: C
48.下列归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 [单选]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正确答案: D
49.下列归属于五行之“水”的是()( ) [单选]
A.恐
B.脉
C.肉
D.皮
E.怒
正确答案: A
50.在五行学说中,“长夏”的五行属性是()( ) [单选]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正确答案: C
51.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 ) [单选]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正确答案: A
52.五官中的“目”属木,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 ) [单选]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试探
E.反证
正确答案: B
53.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单选]
A.木克土
B.火生土
C.火克水
D.金生水
E.金克木
正确答案: C
54.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 [单选]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5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 [单选]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正确答案: E
56.下列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 ) [单选]
A.肝火犯肺
B.肾病及肝
C.心病及肝
D.脾病传肺
E.肺病及肾
正确答案: A
57.“肝火犯肺”属于()( ) [单选]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正确答案: D
58.脾病传肾属于()( ) [单选]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正确答案: D
59.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 ) [单选]
A.脾
B.心
C.肾
D.肝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60.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不胜”之脏是()( ) [单选]
A.心
B.肝
C.脾
D.肺
E.膀胱
正确答案: C
61.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 ) [单选]
A.心
B.肺
C.肾
D.胆
E.脾
正确答案: E
62.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肝病诊断依据的是()( ) [单选]
A.面色青
B.喜食酸味
C.易怒
D.目赤
E.脉洪
正确答案: E
63.在五行学说中,不属心病诊断依据的是()( ) [单选]
A.面色赤
B.喜笑无常
C.喜食酸味
D.舌赤
E.脉洪
正确答案: C
64.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 ) [单选]
A.面色萎黄
B.口泛甜味
C.唇淡无华
D.多唾
E.肌肉消瘦
正确答案: D
65.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肾病诊断依据的是()( ) [单选]
A.面见黑色
B.善恐
C.易骨折
D.流涎
E.耳聋
正确答案: D
66.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 ) [单选]
A.面色白
B.易悲
C.爪甲枯槁
D.鼻塞
E.流涕
正确答案: C
67.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 ) [单选]
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
正确答案: D
68.按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 [单选]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正确答案: D
69.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单选]
A.相乘
B.反侮
C.母病及子
D.相克
E.子病犯母
正确答案: B
70.用五行生克乘侮说明肺病及肝的病理传变,属于()( ) [单选]
A.相乘
B.相侮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E.相克
正确答案: A
71.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 ) [单选]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肾
E.肾病及肺
正确答案: B
72.下列属于“子病犯母”传变规律的是()( ) [单选]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心
正确答案: C
73.下列属于“母病及子”传变规律的是()( ) [单选]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肺病及心
E.脾病及肾
正确答案: A
74.据五行相克理论确立的治法是()( ) [单选]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
E.益火补土
正确答案: D
75.据五行相生理论确定的治法是()( ) [单选]
A.佐金平木法
B.扶土抑木法
C.引火归元法
D.培土制水法
E.金水相生法
正确答案: E
76.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 [单选]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
正确答案: C
77.滋水涵木法适用于()( ) [单选]
A.肾阴不足而肝阳偏亢
B.脾肾阳虚证
C.心肾不交证
D.肺肾阴虚证
E.心脾两虚证
正确答案: A
78.佐金平木法的适用证是()( ) [单选]
A.肝旺脾虚证
B.肝火犯肺证
C.心脾两虚证
D.肝肾阴虚证
E.肺肾阴虚证
正确答案: B
79.扶土抑木法的适应证是()( ) [单选]
A.肝旺脾虚证
B.肝火犯肺证
C.心肝火热证
D.脾肾阳虚证
E.心肾不交证
正确答案: A
80.金水相生法的适应证是()( ) [单选]
A.肝脾不调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脾气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肝肾阴虚证
正确答案: B
81.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 [多选]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E.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 D,E
82.属性为阴的有()( ) [多选]
A.发散
B.抑制
C.明亮
D.晦暗
E.温煦
正确答案: B,D
83.属于阳的属性有()( ) [多选]
A.温煦
B.滋润
C.抑制
D.推动
E.升腾
正确答案: A,D,E
84.从夏至冬的气候变化是()( ) [多选]
A.阴长阳消
B.热极生寒
C.阳消阴长
D.由阴转阳
E.寒极生热
正确答案: A,B,C
8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 [多选]
A.补其不足
B.实者泻之
C.虚则补之
D.损者益之
E.损其有余
正确答案: A,C,D
86.根据阴阳互根原理确定的治疗是()( ) [多选]
A.阳病治阴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阴中求阳
E.泻阳益阴
正确答案: B,D
87.根据阴阳制约原理确定的治法是()( ) [多选]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正确答案: A,C,D
88.在药物的五味中,属阴的是()( ) [多选]
A.甘
B.咸
C.酸
D.苦
E.辛
正确答案: B,C,D
89.据五脏部位分阴阳,属阴的脏是()( ) [多选]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 C,D,E
90.八纲中以阴阳为总纲,其余六纲中属阴的是()( ) [多选]
A.里
B.表
C.寒
D.实
E.虚
正确答案: A,C,E
91.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 [多选]
A.五行的生克乘侮
B.五行的特性
C.五行的生克规律
D.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
E.五行的乘侮规律
正确答案: A,B,C,D,E
9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 [多选]
A.生化作用
B.收敛作用
C.滋润作用
D.受纳作用
E.承载作用
正确答案: A,D,E
93.“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 [多选]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肾病及肝
正确答案: A,B,E
94.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多选]
A.木和火
B.水和金
C.土和水
D.水和火
E.木和金
正确答案: C,D,E
95.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 ) [多选]
A.木和火
B.火与土
C.水和金
D.金与木
E.木与土
正确答案: A,B,C
96.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肝病的诊断依据()( ) [多选]
A.面见青色
B.头发稀疏
C.喜食酸味
D.爪甲枯槁
E.两目干涩
正确答案: A,C,D,E
97.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心病的诊断依据()( ) [多选]
A.面见赤色
B.急躁易怒
C.口泛甜味
D.齿槁耳聋
E.舌尖红赤
正确答案: A,E
98.根据五行学说理论,下列哪些征象可作为肾病的诊断依据()( ) [多选]
A.面见黄色
B.二便不利
C.口味苦
D.牙齿枯槁
E.耳鸣耳聋
正确答案: B,D,E
99.下列属于“子盗母气”传变规律的是()( ) [多选]
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肾病及肺
E.脾病及肝
正确答案: A,C,D
10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反向相克致病”的有()( ) [多选]
A.肝病及脾
B.肝病及肺
C.脾病及肾
D.肺病及肝
E.心病及肾
正确答案: B,E
101.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相克太过致病”的有()( ) [多选]
A.肝病色青见缓脉
B.肺病色白见弦脉
C.心病面赤见沉脉
D.肾病色黑见洪脉
E.肝病色青见沉脉
正确答案: A,B,D
102.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属于病传于“我生”之脏的有()( ) [多选]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心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脾
正确答案: A,C,D
名词解释阴阳所谓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名词解释阴阳交感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名词解释阴阳互根所谓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名词解释阴阳互用所谓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在互根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相互促进、互相资助的关系。
名词解释阴阳自和所谓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在运动变化中自动维持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
名词解释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名词解释阳损及阴所谓阳损及阴,是指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阴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名词解释阴损及阳所谓阴损及阳,是指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阳亦随之不足的病理过程。
名词解释阳中求阴阳中求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是在补阴的同时加用补阳药物,以增强补阴的效果。
名词解释阴中求阳阴中求阳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是指在补阳的同时加用滋阴药物,以增强补阳的效果。
名词解释阳病治阴阳病治阴是指用滋阴药物治疗阴虚阳亢所致虚热证的方法。又叫“滋阴降火”法。王冰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名词解释阴病治阳阴病治阳是指用补阳药物治疗阳虚阴盛所致虚寒证的方法,又叫温阳法。王冰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问答何谓阴阳?有何特性?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涵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规定性四个方面。
问答什么是阴阳的相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所谓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可分特性、相互转化,以及随着划分属性的条件或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三个方面。
问答如何理解阴阳的规定性?阴阳的规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认为在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已确定的阴阳属性是不能改变的,如寒与热的属性是以温度的高低为划分条件的,寒被规定为阴,热被规定为阳。二是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将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阳,而将人体内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归为阴。
问答如何正确理解阴阳和矛盾的异同?阴阳和矛盾都涉及事物对立统一规律,都属哲学范畴的基本概念,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点主要在于一般与特殊的不同。矛盾范畴对各对立面的性质除了指出其具有对立统一关系之外,不加任何限定,是物质世界中最普遍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领域,是各种事物相互关系中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阴阳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规律,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规定,因此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存在着矛盾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内容。
问答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阴阳的相互关系是阴阳学说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具体言之,阴阳的相互关系表现在阴阳的相互交感、相互的对立制约、阴阳互藏、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自和、阴阳相互转化等方面。
问答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涵哪几方面的关系?对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一是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包涵着另一方。具体言之,即阴中涵有阳,阳中涵有阴,阴阳之中还有阴阳;二是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互为根据、互为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三是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维持事物的发展。
问答如何全面理解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阴阳的消长平衡指二者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不断地彼此消长,保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包括了相互消长和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就相互消长而言,又有对立制约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过程,也有互根互用关系中的消长,即此消彼消和此长彼长过程。事物的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运动中趋于协调平衡。
问答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所谓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例如四季气候,上半年由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转热;下半年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热转寒,就属“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阴阳转化过程。
问答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哪几方面?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用以归纳药物的性能等。
问答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方面应用的高度概括。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和阴阳可分特性,将人体结构划分为对立统一的若干部分,就大体结构而言,躯壳为阳,内脏为阴。上部、体表、皮毛、外侧为阳,下部、深层、骨肉、内侧属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的心、肺在膈上胸中为阳,肝、脾、肾在膈下腹腔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两个方面。因此《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问答如何应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可以广泛地运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就寐寤而言,白昼人体的阳气旺盛,阳主兴奋,故醒寤兴奋;黑夜人的阴气旺盛,阴对阳的制约加强,故进入睡眠状态。就物质代谢而言,精微物质属阴,产生的相关功能为阳。由精微物质转换为机能的过程,是阳长阴消;脏腑机能又促进了精微物的化生,此为阴长阳消的过程。
问答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有哪些主要内容?用阴阳学说解释病理主要有四方面内容:(1)阴阳偏盛:即“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3)阴阳互损:有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4)阴阳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此外还有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的病理变化。
问答如何全面理解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所致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阳胜则热:是指在阳邪的作用下,机体的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病理,临床表现为实热证。(2)阳胜则阴病:这种病机是“阳胜则热”病机的发展,此时阳胜特征仍然存在,并有阴液损伤的病理。(3)“阴胜则寒”:指在阴邪作用下,人体阴气偏盛,机能障碍,产热相对减弱的病理,临床表现为实寒证。(4)“阴胜则阳病”:这是“阴胜则寒”病机的发展,在原来病机特点的基础上又有阳气受损的病理。
问答何谓阴阳互损?其发生的前提是什么?结局如何?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当其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涉及到另一方面的病理过程。阴阳互损是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前提下发生。虽然有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两方面,但其结局只有一个,即是阴阳两虚。
问答如何理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指导诊断方面应用的高度概括。就四诊资料而言,凡色泽鲜明的,声音洪亮有力的,呼吸声高气粗的,脉象呈浮、大、洪、滑的都属阳。反之凡色泽晦暗的,声音低微无力的,呼吸微弱的,脉象呈沉、小、细、涩的皆属阴。就证候的阴阳属性而言,凡表证、热证、实证属阳,凡里证、寒证、虚证属阴。所以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问答如何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进行治疗?对于阴阳偏盛所致的病证,就要运用损其有余,也叫实则泻之的原则指导治疗。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就要用属阴的寒凉药物抑制其偏亢之阳,才能消除其热,此即“热者寒之”。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就要用属阳的温热药物抑制其偏盛之阴,才能消散其寒,此即“寒者热之”。
问答如何对药物的性味进行阴阳属性划分?药物的性质有寒、热、温、凉,其中热性、温性属阳,寒性、凉性属阴。药味有酸、苦、甘、辛、咸、淡、涩,其中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涩属阴。
问答试论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作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科学、人类科学、社会和思维科学)最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基础。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必然地要接受一定哲学思想的支配。中医学在其理论建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受到当时先进的具有唯物辩证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影响,把零散的、原始的、初级的医疗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使之逐步地系统化,将感性的医疗知识升华到理性的医学理论,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些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医理论的各个层面,并且与医学内容融为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就不可能构建目前所能认识的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问答简述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理论。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地运用阴阳的相互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关系,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防治及养生康复等,在各个层面,与医学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因此说,阴阳学说虽属哲学范畴,但却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问答试论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定性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相关性。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或同一交叉点的事物。如上与下、冷与热是相关联的,就可用阴阳去归纳。而上与冷、下与热就是不相关联的,因而就不能用阴阳进行归纳。其二,普遍性。普遍性也称广泛性,是指阴阳被广泛地用以解释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故《内经》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之论,就充分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其三,相对性。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相对性又体现在无限可分,相互转化,以及随着划分事物阴阳属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其四,规定性。阴阳的规定性又体现在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性(即不可反称性),以及中医学根据自身理论的需要,对人体特定的物质及其功能进行阴和阳属性的规定。
问答举例说明阴阳的相对性及其意义。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事物及其内部双方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相对性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是指属阴或属阳的事物内部还可再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这一特性用以解释人体结构,即躯壳为阳,内脏为阴,而属阴的内脏中,六腑属阳,五脏属阴。属阴的五脏中心、肺为阳脏,肝、脾、肾为阴脏,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两个方面,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其二,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人体气化活动中,物质属阴,脏腑机能属阳,二者可以转化。其三,当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亦随之改变。例如肺在上焦属阳,肝居下焦属阴。如果以脏腑之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来划分其阴阳属性,则肺气以降为主属阴,肝气上升主动则属阳。上述三方面均体现了阴阳的相对性。
问答举例说明阴阳规定性及其意义。阴阳的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这是指在划分事物阴阳属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所规定事物的阴阳属性是不变的。就中医理论而言,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有:①物质的温度,如冷热;②气象变化,如晴、阴;③时间段,如昼夜、冬夏;④方位空间,如上下、内外;⑤物体的性状,如有形、无形;⑥运动状态,如升降、出入。二是中医理论中严格规定的阴和阳。中医理论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称为阳。将人体具有滋润、凝聚、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称为阳。正因为有这种规定,中医理论中将相应物质及其功能不足称为“阳虚”,或“阴虚”,就用特定的药物通“补阳”或“补阴”加以调治。因此中医理论中的阴虚、阳虚、补阴、补阳都具有在严格规定性之下的特定内涵。
问答简述阴阳消长平衡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所谓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处于不断地消长运动,并保持动态的平衡。包括相互消长和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在相互消长中又有两种情况:①存在着对立制约关系中的彼此消长。具体言之,有此长彼消,如“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者是。也有此消彼长,如春夏季节,阴寒之气减少的同时阳热之气增加,所以气候由寒转热者是。②阴阳互根互用中的彼此消长。具体言之有此长彼亦长,如进食后胃肠消化吸收了属阴的精微物质,同时也增加了属阳的体能,即属于阴长阳亦长。也有此消彼亦消,如饥饿状态下,属阴的精微物减少的同时,属阳的体能亦随之减退,即属于阴消阳亦消。在阴阳的协调平衡关系中,阴阳通过彼此消长的运动,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种状态又称为“阴阳自和”。
问答简述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及其意义。阴阳互根互用关系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阴阳互藏。所谓阴阳互藏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蕴涵有另一方,此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义。其二,阴阳互根。指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此即“阴根于阳,阳根于阴”之义。其三,阴阳互用。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互相促进,互相资助,共同发展变化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意义在于:①是确定事物阴阳属性的依据。阴阳互根关系决定了事物的关联性,事物只有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联性才能划分其阳阳属性。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只有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才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动力。不相关联的事物就不具备相互促进的条件。正因为如此,调理阴阳治则中的“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制订的。③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能够相互转化的事物必须以互根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转化。
问答简述阴阳学说在解释人体病理变化方面的应用。就发病机理而言,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正气有阴精和阳气之分,病因有阴邪和阳邪之别。在病邪的作用下,机体的阴阳失调会产生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亡失诸方面的病理变化。就阴阳偏盛而言,就会有“阳胜则热”(实热证的病机)、“阳胜则阴病”(热证伴有伤津的病机),“阴胜则寒”(实寒证的病机)、“阴胜则阳病”(寒证伴有伤阳的病机)等不同的病理状态。就“阴阳偏衰”而言,就有“阳虚则寒”(虚寒证的病机)、“阴虚则热”(虚热证的病机)的病理变化。就阴阳互损言之,由于阴阳互根互用,所以有“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两种病理过程,二者均可发展为阴阳两虚证。就阴阳转化言之,在一定条件下,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此外还有阴阳亡失中的亡阴、亡阳,以及阴阳格拒中的“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的病机)和“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的病机)的不同病理。
问答简述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阴阳的特性对四诊资料进行阴阳属性归类,如凡属色泽鲜明的、声音高亢洪亮有力的、呼吸音急促有力的、排出物色黄质稠的、口渴喜冷饮的、脉数有力、浮、大、洪、滑的均属阳,而色泽晦暗的、声音低微断续无力的、呼吸低微的、排出物色淡质稀的、不渴或渴喜热饮的、脉迟无力、沉、小、细、涩的均属阴。二是对所辨证候进行阴阳属性归类,如表证、实证、热证属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属阴证等。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度概括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问答简述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表现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药物的选择方面。阴阳失调的病理虽然有多种,但以阴阳的偏盛和阴阳的偏衰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也叫“实则泻之”),若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其具体治法为“热者寒之”;若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其具体治法是“寒者热之”。对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则是“补其不足”(也叫“虚则补之”),若“阳虚则寒”而致的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之法;若“阴虚则热”而致的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之法。对阴阳偏衰之久病者,可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分别采用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之法治之。对药物的选择要据寒凉之性的药物属阴,温热之性药物为阳,以及辛、甘、淡味药属阳,酸、苦、咸、涩之味的药属阴的原则,针对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阴阳属性的药物进行组方治疗。
问答何谓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其特性分别为:“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升腾;“土爰稼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收敛、清洁;“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向下运动。
问答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方法是什么?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是五行的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归类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直接的取象类比法,二是间接的推演法。
问答何谓五行相生?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资助的作用。其顺序是:。其关系称为母子关系,也叫“生成”和“我生”的关系。如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
问答何谓五行相克?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所谓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制约、拮抗的作用。顺序为。其关系称为“克我”与“我克”关系,也叫做“所不胜”与“所胜”关系。例如水克火,水是火的“克我”(即“所不胜”),火是水的“我克”(即“所胜”)。
问答何谓五行相乘?产生相乘的条件是什么?所谓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相乘的形成条件有三:一是“所不胜”(即“克我”)一方太过;二是“所胜”(即“我克”)一方不及;三是既有“所不胜”的太过,又有“所胜”的不足。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产生“五行相乘”。
问答何谓五行相侮?产生相侮的条件是什么?所谓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反向相克,故又叫反克或反侮。其形成条件有三:一是“所胜”(即“我克”)一方太过;二是“所不胜”(即“克我”)一方不足;三是既有“所胜”太过,又有“所不胜”不足。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均可产生五行相侮。
问答五行学说从哪些方面说明人体生理活动?五行学说从四个方面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1)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将人体连接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系统;(2)用五行的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3)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脏腑之间的有机联系;(4)用五行归类理论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问答何谓五行相生?如何运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五脏间的病理联系?举例说明。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协同的作用。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有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方面,如木能生火,所以肝病及心的过程即是“母病及子”,心病波及于肝的过程就是“子病犯母”。
问答何谓五行相克?如何运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间的病理联系?举例说明。所谓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中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拮抗的作用。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有相乘和相侮两方面,如木能克土,所以肝病及脾的过程就属相乘,反之脾病及肝的过程就为相侮。
问答中医学从哪几方面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五脏疾病的诊断?中医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其一,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口中泛酸、脉弦即为肝病;其二,判断五脏疾病的传变趋势,如面见赤色、其脉缓,为心病及脾的“母病及子”传变;其三,推测五脏系统疾病的预后转归。
问答用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治法及其适应证是什么?用五行相生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补母泻子。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滋水涵木法,用以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益火补土法,用以治疗脾肾阳虚之证;金水相生法,用以治疗肺肾阴虚证;培土生金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证。
问答用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治法及其适应证是什么?用五行相克理论制订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常用的治法有抑木扶土法,用以治疗肝旺脾虚证;培制水法,用以治疗脾肾阳虚的水肿证;佐金平木法,用以治疗肝火犯肺证;泻南补北法,用以治疗心火旺肾阴虚的心肾不交证。
问答如何应用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用药?五行学说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和药物的五色、五味归属于五行,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原则,某种色、味的药物常与同一类的脏腑有“归走”关系,如色青、味酸的药物能归走于肝系统而治肝系统的疾病,色赤、味苦的药物能归走于心系统而治心系统的疾病,色黄味甘的药物能归走于脾系统而治脾系统的疾病等。
问答简述五行学说对中医理论建构的影响。五行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涵有古朴的系统论思想。中医学在理论建构时,应用五行归类的理论,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之中,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运用五行的特性来解释和阐发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发五脏系统之间的复杂生理联系,用五行相乘相侮理论阐发五脏之间的病理传变,运用事物五行归类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疾病的诊断,其中包括脏腑定位诊断、病传规律的判断、预后转归的预测等。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人体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四时气候之间的广泛联系。使中医学的整体观特点更具丰富的内涵。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处方用药、针刺取穴等各方面的理论建立,都体现着五行学说的具体应用。
问答举例说明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归类的依据是五行的特性。五行学说主要运用了取象类比法和推演法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所谓取象类比法是通过观察而获得所要认知的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和功能状态,与五行的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如果两者相同或者相似,于是就归纳于五行的同一类事物中。如东方为日出之地,充满生机,与木的升发、生长特性类似,故东方属木;南方气候炎热,植被茂盛,与火的温热、升腾特性相似,故南方属火;西方是日落之地,气候凉爽而干燥,万物凋落,与金的肃杀之性相似,故西方属金;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虫类蛰藏时间长,与水的寒凉、向下、静藏特性相似,故北方属水等。自然界的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归类。五行学说还应用推演法,进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这一方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通过间接的方法推求未知事物的属性,对人体进行归类认识时就主要采用这一方法,如肝气升发向上,类似于木的特性,故肝属木。但肝又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所以与肝有关的筋、目、爪、泪、怒均可归类于五行属性中的“木”。心、脾、肺、肾系统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属性归类。
问答简述五行的生克及制化关系。五行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资生和制约关系,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关系表现在相生、相克,以及制化三方面。五行相生关系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资助和协同的作用。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关系称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木为火的“生我”(即母),火为木的“我生”(即子)。五行相克关系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关系又称为“克我”与“我克”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土克水,土为水之“克我”(而“所不胜”),水为土之“我克”(即“所胜”)。所谓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关系,又有制约、拮抗的对立关系,这种相生与相克关系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就叫五行制化或者“五行生克制化”。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就体现着“克中有生”的制化关系。再如木生火,火生土,木又克土,就体现着“生中有克”的制化关系。
问答试论五行学说在说明脏腑生理方面的应用。五行学说从四个方面说明脏腑的生理:其一,用五行归类理论,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将人体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脏系统。在说明人体结构方面,以五脏为中心,联系着六腑、五体、五华、五官,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其二,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用木的特性类比肝喜条达,疏泄气机的生理;用火的特性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用土的特性类比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用金的特性类比肺和大肠、皮肤对人体有消除代谢产物、保持清洁的功能,用水的特性类比肾主水、藏精的功能等。其三,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如心肝之间的母子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循行和精神活动中的协同作用,脾肺之间的母子关系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中的配合作用,肺肝之间的相克关系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的相互制约等。其四,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如把人体的五脏分别与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事物加以广泛联系,从而体现了人与外界环境之间广泛联系的整体思想。
问答试论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病传方面的应用。五行学说在说明五脏疾病传变时主要运用了五行的相生理论和五行的相克理论。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病理变化时可以概括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所谓“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传到子脏的过程,如脾肺为母子关系,若脾病及肺就属“母病及子”;所谓“子病犯母”是指疾病从子脏传到母脏的过程,如肺病波及于脾即是。用相克理论说明疾病的病理传变时可概括为“相乘”和“相侮”两种类型。所谓“相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传到所胜之脏的过程。所谓“相侮”是指疾病从所胜之脏传到所不胜之脏的过程。例如肺与肝为相克关系,若肺病波及于肝,即为“相乘”传;肝病及肺为“相侮”传。
问答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五脏系统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五脏系统的疾病诊断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其一,根据五行归类的理论,对病人所表现的面色、脉象、口腔感觉等资料进行疾病的五脏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口泛酸水或喜食酸味、脉见弦象时即可诊断肝病等。其二,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口泛酸水,又见弦脉者,即为肝气犯脾(土虚木乘)等。其三,运用五行生克与乘侮的理论,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这一应用主要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进行推测的,如肝病面见青色,又见弦脉,为色脉相符,病情单纯。如果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属“金”),则为“相胜之脉”,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若见沉脉(属“水”),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
问答试论五行相生理论在指导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用五行相生理论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适应于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虚性病证,此时以补母脏之虚为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适用于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实性病证,此时以泻子脏之实为主。在此补母泻子原则指导下所制订的常用方法有:滋水涵木法,用以治疗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培土生金法,用以治疗肺脾气虚之证;金水相生法,用以治疗肺肾气虚证或者肺肾阴虚证。
问答试论五行相克理论在指导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用五行相克理论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主要针对五脏中属于相克的两脏关系失常所致的病证,无论相克关系失常所致的“相乘”或“相侮”,均有一方太过,或者一方虚弱不足,所以据相克理论,就要用“抑强扶弱”的原则指导治疗。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常用方法如抑木扶土法,可用以治疗肝旺脾虚之肝脾不调证或肝气犯胃证;佐金平木法可治肝火犯肺证,泻南补北法用以治疗心火旺肾阴虚的心肾不交证。
问答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针刺选穴中的应用。运用五行学说理论指导针刺选穴时,一是要对“五腧穴”进行五行属性归类,二是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据五行归类理论使“五腧穴”具有五行特性:其中五脏阴经为井穴(木)、荥穴(火)、输穴(土)、经穴(金)、合穴(水)。六腑阳经的井穴(金)、荥穴(水)、输穴(木)、原穴、经穴(火)、合穴(土)。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又有同经的子母补泻和异经的子母补泻两法。所谓同经的子母补泻,如肺气虚证,就在手太阴肺经同一经上选穴,取其经渠穴(经穴、属金)、太渊穴(输穴、属土)刺治。异经子母补泻,如脾气虚证,可取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属水,为母),还可取手少阴心经(火)的“荥穴”刺治。
问答试论五行学说在指导脏腑用药中的应用。运用五行学说指导脏腑用药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五行归类的理论和“同气相求”的理论。色青、味酸的药物可作用于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能滋养肝之阴血;色赤、味苦的药物可作用于心,如朱砂色赤能安心神,黄连味苦能清心火;色黄、味甘的药物可作用于脾,如黄芪、白术、大枣味甘补脾益气;色白、味辛的药物作用于肺,如石膏清肺热;色黑、味咸的药物作用于肾,如玄参、黑芝麻、何首乌色黑可以补肾等。
第3章 藏象
1.“藏象”一词,始见于()( ) [单选]
A.《素问》
B.《灵枢》
C.《类经》
D.《难经》
E.《伤寒杂病论》
正确答案: A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 [单选]
A.精
B.气血
C.经络
D.五脏
E.六腑
正确答案: D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 [单选]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经脉络属的有无
C.生理功能的差异
D.所在部位的不同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4.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 [单选]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正确答案: A
5.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 [单选]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正确答案: B
6.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 [单选]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B
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 [单选]
A.肾
B.肝
C.心
D.脾
E.肺
正确答案: C
8.“血府”是指()( ) [单选]
A.脉
B.心
C.肝
D.脾
E.冲脉
正确答案: A
9.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 [单选]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正确答案: E
10.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 [单选]
A.生血
B.统血
C.行血
D.防止出血
E.调节血量
正确答案: C
11.与心相表里的是()( ) [单选]
A.大肠
B.小肠
C.心包
D.三焦
E.胃
正确答案: B
12.“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 ) [单选]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生理、心理活动
D.精神意识活动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1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 [单选]
A.胆
B.髓
C.脉
D.女子胞
E.脑
正确答案: C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五华”()( ) [单选]
A.爪
B.面
C.毛
D.口
E.发
正确答案: D
15.下列哪项不属于“五体”()( ) [单选]
A.筋
B.脉
C.髓
D.肉
E.皮
正确答案: C
16.下列不属五液的是()( ) [单选]
A.尿
B.涎
C.涕
D.泪
E.唾
正确答案: A
1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单选]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心为神之舍
D.心其华在面
E.心为血之府
正确答案: E
18.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 ) [单选]
A.面色
B.舌色
C.脉象
D.爪色
E.心胸部感觉
正确答案: D
19.“膻中”是指()( ) [单选]
A.心
B.心包
C.胸腔
D.脑
E.肺
正确答案: B
20.有“华盖”之称的是()( ) [单选]
A.肾
B.心
C.肝
D.脾
E.肺
正确答案: E
21.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 ) [单选]
A.主气的生成
B.主呼吸
C.调节气机
D.主宣发
E.主肃降
正确答案: B
22.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 ) [单选]
A.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
B.肺主呼吸之气
C.肺主管气的生成
D.肺主调节全身气机
E.肺主治节
正确答案: A
23.“肺朝百脉”是()( ) [单选]
A.指肺助心行血
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
C.百脉会聚于肺
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
E.将血液输送至全身
正确答案: D
24.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 ) [单选]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朝百脉
C.肺司呼吸
D.肺主肃降
E.肺主宣发和肃降
正确答案: E
25.“相傅之官”指()( ) [单选]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 B
26.下列哪项不是肺气宣发运动的体现()( ) [单选]
A.排出体内浊气
B.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C.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D.宣散卫气于体表
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正确答案: E
27.下列哪项不是肺气肃降运动的体现()( ) [单选]
A.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B.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C.排出体内浊气
D.清除肺和呼吸道异物
E.助大肠传导糟粕
正确答案: C
28.“水之上源”指()(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B
29.与肺相表里的是()( ) [单选]
A.心包
B.小肠
C.大肠
D.胃
E.三焦
正确答案: C
30.皮肤感邪,常内传于()( ) [单选]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 B
31.肺的门户是()( ) [单选]
A.喉
B.鼻
C.腠理
D.汗孔
E.皮毛
正确答案: A
32.“娇脏”是指()( ) [单选]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D
33.“后天之本”指()(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C
34.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 [单选]
A.脾化生水谷精微
B.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脾为后天之本
E.人以水谷为本
正确答案: A
3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内脏是()( ) [单选]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正确答案: B
36.“生痰之源”是指()( ) [单选]
A.肺
B.心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 D
37.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 ) [单选]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化生血液
D.化生气血
E.运化水谷和水液
正确答案: E
38.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 [单选]
A.脾阳的温煦作用
B.脾气的固提作用
C.脾的升清作用
D.脾气的升举作用
E.脾气的气化作用
正确答案: B
39.五脏中主升清的脏是()( ) [单选]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 D
40.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 ) [单选]
A.肝气
B.脾气
C.肺气
D.肾气
E.心气
正确答案: B
41.与脾相表里的是()( ) [单选]
A.大肠
B.小肠
C.胃
D.胆
E.膀胱
正确答案: C
42.腠理是指()( ) [单选]
A.肌肉的纹理
B.皮肤的纹理
C.汗孔
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
E.皮肤
正确答案: D
43.脾其华在()( ) [单选]
A.唇
B.口
C.面
D.爪
E.肉
正确答案: A
44.脾的生理特性是()( ) [单选]
A.喜燥恶湿主升
B.喜燥恶湿主降
C.喜润恶燥主降
D.喜润恶燥主升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45.肉病日久可传入()( ) [单选]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 D
46.“刚脏”是指()( ) [单选]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正确答案: C
47.协助脾胃升降的脏为()( ) [单选]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B
48.《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 ) [单选]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正确答案: C
49.“罢极之本”是()(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D
50.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 ) [单选]
A.调畅情志
B.疏泄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促进生殖
E.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
正确答案: B
51.“筋之余”是指()( ) [单选]
A.齿
B.发
C.骨
D.肝
E.爪
正确答案: E
52.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主要取决于()( ) [单选]
A.胆贮藏胆汁
B.胆排泄胆汁
C.脾运化水谷
D.肝疏泄气机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53.“肝之外候”为()( ) [单选]
A.筋
B.泪
C.目
D.怒
E.血
正确答案: C
54.对肝疏泄功能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 [单选]
A.喜
B.怒
C.恐
D.惊
E.思
正确答案: B
55.肝在体合()( ) [单选]
A.爪
B.脉
C.肉
D.骨
E.筋
正确答案: E
56.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 ) [单选]
A.肝体阴而用阳
B.肝为刚脏
C.肝体常不足
D.肝用常有余
E.肝为将军之官
正确答案: A
57.女子的月经和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配合作用的结果()( ) [单选]
A.肝脾
B.脾肾
C.心肺
D.肝肾
E.肝肺
正确答案: D
58.情志抑郁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单选]
A.心神失常
B.肺气虚弱
C.肝失疏泄
D.肾精不足
E.脾失健运
正确答案: C
59.“先天之本”指()(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E
60.肾脏所藏之精是()( ) [单选]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先后天之精
D.脏腑之精
E.生殖之精
正确答案: C
61.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单选]
A.心血是否充盈
B.肺气盛衰
C.脾之运化
D.肾气盛衰
E.脑髓充足与否
正确答案: D
62.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 ) [单选]
A.齿、骨、发
B.筋、骨、脉
C.皮肤、肌肉
D.面、舌
E.呼吸、心率
正确答案: A
63.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是()( ) [单选]
A.肾精
B.元气
C.肾气
D.肾阳
E.天癸
正确答案: E
64.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单选]
A.肝血的充足
B.肾中精气的充盈
C.脾气的健运
D.肾阴的滋润
E.肾阳的蒸化
正确答案: B
65.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是()(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E
66.“命门之火”实际上指()( ) [单选]
A.心阳
B.肾阳
C.肝阳
D.脾阳
E.心火
正确答案: B
67.“命门之水”实际上指()( ) [单选]
A.肝阴
B.心阴
C.肺阴
D.肾阴
E.胃阴
正确答案: D
68.维持呼吸的深度需哪脏的功能()( ) [单选]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正确答案: C
69.肾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是()( ) [单选]
A.吸气
B.纳气
C.呼气
D.藏气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70.“骨之余”是指()( ) [单选]
A.齿
B.髓
C.发
D.爪
E.筋
正确答案: A
71.“血之余”是指()( ) [单选]
A.髓
B.爪
C.筋
D.发
E.齿
正确答案: D
72.肾在液为()( ) [单选]
A.涎
B.唾
C.泪
D.涕
E.尿
正确答案: B
73.与肾相表里的是()( ) [单选]
A.胃
B.大肠
C.膀胱
D.三焦
E.小肠
正确答案: C
74.后阴为何脏之窍()( ) [单选]
A.脾
B.心
C.肺
D.肝
E.肾
正确答案: E
75.骨病日久则内传于()( ) [单选]
A.心
B.肾
C.肝
D.肺
E.脾
正确答案: B
76.“户门”是指()( ) [单选]
A.唇
B.齿
C.胃上口
D.会厌
E.肛门
正确答案: B
77.胃上口称为()( ) [单选]
A.吸门
B.幽门
C.阑门
D.贲门
E.飞门
正确答案: D
78.下列哪项不是指胆()( ) [单选]
A.中精之府
B.中清之府
C.精明之府
D.清净之府
E.中正之官
正确答案: C
79.居六腑之首,又属奇恒之腑的内脏是()( ) [单选]
A.胆
B.胃
C.膀胱
D.三焦
E.大肠
正确答案: A
80.胃的生理特性是()( ) [单选]
A.喜燥恶湿主升
B.喜燥恶湿主降
C.喜润恶燥主降
D.喜润恶燥主升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81.“水谷气血之海”是指()( ) [单选]
A.冲脉
B.小肠
C.大肠
D.胃
E.膀胱
正确答案: D
82.“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 [单选]
A.脾主运化水液
B.小肠泌别清浊
C.肺主通调水道
D.膀胱贮尿排尿
E.肾主司二便
正确答案: B
83.大肠的传导作用是何种功能的延续()( ) [单选]
A.胃气降浊
B.肺气肃降
C.小肠泌别清浊
D.脾之运化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84.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 ) [单选]
A.膀胱的气化
B.膀胱的固摄
C.肾的气化固摄
D.三焦的气化
E.肺气的肃降
正确答案: C
85.“孤府”是指()( ) [单选]
A.胃
B.心包
C.胆
D.三焦
E.膀胱
正确答案: D
86.“决渎之官”是指()( ) [单选]
A.脾
B.肺
C.肾
D.膀胱
E.三焦
正确答案: E
87.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 ) [单选]
A.心肺肝
B.心肝脾
C.心脾肾
D.心肝肾
E.肺脾肾
正确答案: D
88.下列哪项指的不是女子胞()( ) [单选]
A.胞宫
B.膻中
C.胞脏
D.子脏
E.子宫
正确答案: B
89.“元神之府”指()( ) [单选]
A.心
B.头
C.脑
D.胆
E.目
正确答案: C
90.“髓海”指的是()( ) [单选]
A.骨
B.髓
C.脑
D.肾
E.胃
正确答案: C
91.两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 [单选]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肺与脾
正确答案: A
92.“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单选]
A.同居下焦
B.藏泄互用
C.精血互化
D.阴液互补
E.阴阳承制
正确答案: C
93.“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 [单选]
A.心与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肺
正确答案: D
94.连结心肺两脏的主要环节为()( ) [单选]
A.肺气
B.元气
C.心气
D.营卫之气
E.宗气
正确答案: E
95.“水火既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 [单选]
A.心与肺
B.脾与肾
C.心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脾
正确答案: C
96.统藏失司的出血反映哪两脏病变()( ) [单选]
A.脾与肺
B.心与肝
C.脾与肾
D.脾与肝
E.心与脾
正确答案: D
97.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 [单选]
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
B.血的生成、运行
C.气机的调节
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
E.阴液互资
正确答案: A
98.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单选]
A.血行方面
B.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
C.气血生成方面
D.神志方面
E.血液的调节方面
正确答案: B
9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 [单选]
A.心肾
B.肝肺
C.脾胃
D.肺脾
E.肾肝
正确答案: C
100.“胃之关”是指()( ) [单选]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E
101.“命门”一词,首见于()( ) [单选]
A.《难经》
B.《内经》
C.《中藏经》
D.《类经》
E.《太素》
正确答案: B
102.《内经》所言的“命门”指()( ) [单选]
A.右肾
B.两肾
C.两肾之间
D.目
E.肾间动气
正确答案: D
103.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单选]
A.脑为髓海
B.胃为水谷之海
C.冲为血海
D.冲为十二经脉之海
E.肺为气海
正确答案: E
104.藏与象的关系表现在()( ) [多选]
A.藏决定象
B.藏变象变
C.象决定藏
D.象变决定藏变
E.象变反映藏变
正确答案: A,B,E
105.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 ) [多选]
A.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物质与代谢的统一
C.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D.人体与环境的统一
E.形与神的统一
正确答案: A,B,C,D,E
106.藏象学说形成主要是基于()( ) [多选]
A.古代对尸体解剖的粗略分析
B.精气学说的渗透
C.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D.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E.阴阳学说的影响
正确答案: A,C,D
107.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 ) [多选]
A.五脏藏神
B.功能不同
C.脏讲功能、腑论形态
D.形态有别
E.脏主腑从
正确答案: A,B,D,E
108.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多选]
A.面色
B.舌色
C.意识
D.脉象
E.心胸部感觉
正确答案: A,B,D,E
109.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 [多选]
A.精神
B.意识
C.思维
D.感觉反应
E.睡眠
正确答案: A,B,C,D,E
110.心脏的正常搏动依靠()( ) [多选]
A.心气的推动
B.心阳的温煦
C.心阴的滋润
D.心血的营养
E.心神的主宰
正确答案: A,B,C,D
111.与心密切相关的是()( ) [多选]
A.血之主
B.脉之宗
C.气之主
D.神之居
E.魂之舍
正确答案: A,B,D
112.肺气宣发,主要向上向外升发布散哪些物质()( ) [多选]
A.浊气
B.卫气
C.血液
D.津液
E.水谷精气
正确答案: A,B,C,D,E
113.肺的肃降,主要向下向内布散哪些物质()( ) [多选]
A.浊气
B.清气
C.卫气
D.津液
E.水谷精气
正确答案: B,D,E
114.肺失宣降可出现哪些病症()( ) [多选]
A.无汗
B.泄泻
C.胸闷
D.鼻塞
E.咳喘
正确答案: A,C,D,E
115.肺主一身之气主要表现在()( ) [多选]
A.主呼吸之气
B.主通调水道
C.助心行血
D.主宗气的生成
E.调节全身气机
正确答案: A,D,E
116.肺的宣发肃降能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 ) [多选]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正确答案: C,D,E
117.肺的各项生理功能主要取决于()( ) [多选]
A.肺气宣发
B.肺主呼吸
C.肺气肃降
D.肺朝百脉
E.肺主治节
正确答案: A,C
118.肺在体合皮的生理基础是()( ) [多选]
A.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
B.肺与皮毛均与外界相通
C.皮毛汗孔宣通肺气助呼吸
D.肺与皮毛均属金行
E.邪犯皮毛,肺气不宣
正确答案: A,C
119.汗孔又称为()( ) [多选]
A.气门
B.玄府
C.毛窍
D.鬼门
E.幽门
正确答案: A,B,C,D
120.肺生理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 ) [多选]
A.肺气的推动
B.肺阴的滋润
C.肺血的营养
D.肺阳的温煦
E.肾阴的充养
正确答案: A,B,D
121.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内脏有()( ) [多选]
A.胆
B.肺
C.脾
D.胃
E.肾
正确答案: B,D
122.脾运化水谷,主要指脾对饮食物的()( ) [多选]
A.消化
B.排泄
C.传导
D.精微的吸收
E.精微的转输
正确答案: A,D,E
123.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 ) [多选]
A.生成
B.吸收
C.输布
D.排泄
E.运行
正确答案: B,C,E
124.脾的升举作用失常可表现为()( ) [多选]
A.恶心呕吐
B.腹部坠胀
C.久泻脱肛
D.皮下出血
E.内脏下垂
正确答案: B,C,E
125.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可见()( ) [多选]
A.水肿
B.气喘
C.痰
D.饮
E.湿
正确答案: A,C,D,E
126.肝疏泄气机促进对脾胃消化功能的生理基础是()( ) [多选]
A.协助脾升胃降
B.调畅情志
C.调理气血
D.分泌及排泄胆汁
E.影响水液代谢
正确答案: A,D
127.肝失疏泄,表现在精神情志方面可见()( ) [多选]
A.惊恐不安
B.精神抑郁
C.心神不定
D.急躁易怒
E.悲伤忧愁
正确答案: B,D
128.肝藏血功能表现在()( ) [多选]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流量
C.防止出血
D.固摄血液
E.推动血行
正确答案: A,B,C
129.下列指肝的有()( ) [多选]
A.主血海
B.刚脏
C.气海
D.罢极之本
E.水谷气血之海
正确答案: A,B,D
130.瞳神又称为()( ) [多选]
A.黑眼
B.瞳子
C.瞳仁
D.白眼
E.瞳孔
正确答案: B,C,E
131.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是()( ) [多选]
A.齿
B.爪
C.发
D.骨
E.二便
正确答案: A,C,D
132.头发的濡养主要依靠()( ) [多选]
A.血
B.津
C.液
D.气
E.精
正确答案: A,E
133.肾的封藏作用表现在()( ) [多选]
A.藏精
B.生髓
C.主骨
D.纳气
E.藏元阴、元阳
正确答案: A,D,E
134.肾阳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有()( ) [多选]
A.温煦
B.推动
C.兴奋
D.制约肾阴
E.气化
正确答案: A,B,C,D,E
135.肾阴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有()( ) [多选]
A.滋润
B.气化
C.宁静
D.制约肾阳
E.濡养
正确答案: A,C,D,E
136.肾气不固可见哪些病症()( ) [多选]
A.遗精
B.牙齿脱落
C.遗尿
D.脱发
E.久泄滑脱
正确答案: A,C,E
137.外肾是指()( ) [多选]
A.阴茎
B.阴道
C.睾丸
D.阴囊
E.尿道
正确答案: A,C,D
138.前阴包括()( ) [多选]
A.阴茎
B.阴道
C.睾丸
D.阴囊
E.尿道
正确答案: A,B,C,D,E
139.胆为六腑的依据为()( ) [多选]
A.胆藏胆汁
B.肝胆相表里
C.胆汁助消化
D.胆形态中空
E.胆不直接传化饮食物
正确答案: B,C,D
140.消化饮食物主要依赖于哪些腑()( ) [多选]
A.胃
B.大肠
C.胆
D.膀胱
E.小肠
正确答案: A,C,E
141.吸收饮食精华主要依赖于哪些腑()( ) [多选]
A.胃
B.大肠
C.胆
D.膀胱
E.小肠
正确答案: B,E
142.六腑之中哪些腑具有排泄功能()( ) [多选]
A.胃
B.胆
C.大肠
D.三焦
E.膀胱
正确答案: C,D,E
143.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内脏有()( ) [多选]
A.心
B.肺
C.胃
D.脾
E.肾
正确答案: B,C,D,E
144.和女子胞功能关系密切的内脏有()( ) [多选]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 A,C,D,E
145.三焦的生理功能有()( ) [多选]
A.通行元气
B.运行水液
C.主持诸气
D.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
E.为血液运行的通道
正确答案: A,B,C,D
146.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多选]
A.消化
B.血液运行
C.血液贮藏
D.血液生成
E.神志活动
正确答案: B,E
147.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多选]
A.津液代谢
B.血液运行
C.呼吸运动
D.气机调节
E.阴液互资
正确答案: A,C,E
148.肝与肾的关系可概括为()( ) [多选]
A.水火既济
B.先后天互资
C.藏泄互用
D.精血同源
E.阴阳承制
正确答案: C,D,E
149.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 [多选]
A.先后天互资
B.燥湿相济
C.水液代谢
D.上下相应
E.精血互生
正确答案: A,C
150.脾与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多选]
A.阴阳交通
B.纳运相得
C.升降相因
D.气血互生
E.燥湿相济
正确答案: B,C,E
151.脏与脏在血液方面关系密切的有()( ) [多选]
A.心与肝
B.心与肾
C.肝与脾
D.心与脾
E.脾与肺
正确答案: A,C,D
152.以下哪些不是表里关系()( ) [多选]
A.心与心包络
B.肝与胆
C.肺与三焦
D.肾与大肠
E.脾与胃
正确答案: A,C,D
153.“乙癸同源”是指()( ) [多选]
A.肝肾同源
B.精血同源
C.气血同源
D.肝胆同源
E.津血同源
正确答案: A,B
154.下列属于“五液”的有()( ) [多选]
A.尿
B.泪
C.涕
D.唾
E.汗
正确答案: B,C,D,E
名词解释藏象“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可从外部察知的现象。所谓“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名词解释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
名词解释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指全身的血脉与心连通,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心与脉共同完成了血液循环的功能。
名词解释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即心脏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的心理活动。
名词解释肺宣发肃降所谓“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所谓“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宣发肃降即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和向下、向内双向运动的特征。
名词解释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指人身之气均由肺主持,包括主呼吸之气、主管气的生成,以及对全身气机运行的调节三个方面。
名词解释肺朝百脉“朝”,即聚会、朝向;“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血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是肺脏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
名词解释肺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肺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名词解释肺为水之上源肺居上焦,位最高,肺气的肃降作用不断地将上焦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名词解释肺助心行血肺助心行血指由于肺内朝百脉,又有主呼吸之气和生成宗气的功能,从而能够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并参与心率、心律的调控。
名词解释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名词解释脾运化水谷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功能。
名词解释脾运化水液脾运化水液是指脾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水液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名词解释脾主升清“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气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上输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
名词解释脾主升举脾主升举是指脾气上升,升举固托内脏,使之维持相对恒定的位置而不游移或下垂。
名词解释脾统血脾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
名词解释腠理肌肉的纹理称为“肌腠”,理指纹理。皮肤和肌肉的纹理称为腠理。
名词解释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宣泄、畅达。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功能。
名词解释肝藏血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名词解释肝体阴用阳“体阴”主要是指肝贮藏阴血之本体,“用阳”主要指肝的气机主升主动之功能及特性,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常以“体阴用阳”来概括肝主藏血和主疏泄气机的功能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肾主藏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主藏精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功能,并通过精发挥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的生理效应。
名词解释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的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具有遗传的特性,能够繁衍后代并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名词解释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指人出生后由脾胃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具有培补先天之精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功能。
名词解释肾主水肾主水即肾主管水液代谢,指肾中阳气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
名词解释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
名词解释七冲门七冲门指饮食物在其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要通过的七个关键部位,即飞门(唇)、户门(齿)、吸门(会厌)、贲门(胃上口)、幽门(胃下口)、阑门(大肠小肠交接处)、魄门(肛门)七个部位。
名词解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指胃具有容纳水谷,并将其初步消化成食糜的功能。
名词解释胃主通降“通”即畅通,“降”即下降。胃主通降指胃将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通畅传送。
名词解释小肠受盛化物“受”即接受;“盛”即容盛;“化”者消化;“物”即水谷。小肠受盛化物指小肠具有接受胃下降的食糜,并将其进一步消化吸收的功能。
名词解释小肠泌别清浊“泌”有过滤之义,“别”即分别。小肠泌别清浊指小肠具有将胃下降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分化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的功能。
名词解释小肠主液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从而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
名词解释大肠主津大肠主津指大肠具有进一步吸收食物残渣中水分的功能,从而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有关。
名词解释水火既济“水火既济”也叫“心肾相交”。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心火下暖于肾,可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阴,可使心阳不亢;同时,心阴还可资助肾阴,肾阳还可温煦心阳。这种心肾阴阳互济互补,维持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被称为“水火既济”或“心肾相交”。
名词解释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言肾精的充盛赖肝血的滋养;肝血的充盈又赖肾精的化生,精与血可以相互滋生和转化。又称为“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名词解释水不涵木肾属水,肝属木。肝肾之阴相互滋生,肾阴可滋补肝阴,制约肝阳;肝阴又可促进肾阴充盛。反之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又可损及肾阴,最终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称之为“水不涵木”。
名词解释天癸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
名词解释肾阴肾阴是指肾精所化的对人体脏腑组织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的物质,是人体诸阴之根,又称为元阴、真阴、真水和命门之水。
名词解释肾阳肾阳是指肾精所化的对人体脏腑组织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的物质,是人体诸阳之根,又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和命门之火。
名词解释肾主骨肾主骨指肾精具有促进骨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的功能。
名词解释胆主决断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问答1、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及精神实质是什么?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其实质上反映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物质与代谢、局部与整体、人体与环境的统一、以及中医学从外知内、以象测脏的思维方法。
问答2、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具备了哪些条件?藏象学说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对尸体解剖的粗略分析;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对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问答3、人体内脏分为几类?各有哪些名称?人体内脏主要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问答4、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问答5、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问答6、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一是功能不同;二是五脏藏神,而六腑除胆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三是形态有别;四是六腑从属于五脏。
问答7、五脏与奇恒之腑有何异同?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共同之处在于其生理功能均是贮藏精气;区别在于五脏多为实体性器官,而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性器官;五脏统领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从属于五脏。
问答8、六腑与奇恒之腑有何异同?六腑与奇恒之腑相同之处均是形态中空的脏器,不同之处在于其功能,六腑的主要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的功能为贮藏精气。
问答9、何谓脏腑学说?主要特点是什么?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部位和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其主要特点一定是脏腑中具有气、血、阴、阳等物质;二是注重研究脏腑器官的功能而略于对实体解剖的观察。
问答10、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心的主要功能为主血脉及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
问答11、为什么说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血脉,脉中运行的气血是各脏腑组织器官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心又主藏神,心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因此心在脏腑中居于主宰地位,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问答12、何谓五体,与五脏有何联系?“五体”在中医学中特指筋、脉、肉、皮、骨五个层次的形体,五体分别与五脏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在体合脉,肺在体合皮,脾在体合肉,肝在体合筋,肾在体合骨。
问答13、肺为什么被称为“娇脏”?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口鼻息道与自然息息相通,且外合皮毛,在五脏中是唯一一个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故易被外邪侵害;肺内朝百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之病理信息还可通过气血影响于肺;加之肺叶娇嫩,又不耐寒热,因此肺是一个最易受到外内之邪影响的器官,故有“娇脏”之称。
问答14、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肺的主要功能:一为主一身之气,二是助心行血,三是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问答15、为什么说肺为“相傅之官”?肺位高近君,在主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作用下,一可主管气的生成及全身气机的调节,二可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并参与调控心率及心律。肺脏还可通过其宣发肃降的运动,调整体内的水液代谢,从而对整个机体的气血津液进行着综合的治理调节,犹一国之宰辅,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将肺的生理功能形象地比喻为“相傅之官”。
问答16、何谓肺气的宣发?其表现在哪些方面?肺气的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排出体内的浊气;其二将脾转输之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到全身皮毛;其三宣散卫气;其四将会聚于肺的经过清浊交换后的富含清气的血液布散至全身。
问答17、何谓肺气的肃降?其表现在哪些方面?肺气的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下向内布散全身;三是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四是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五是通过向内的运动,将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会聚于肺,并进行清浊交换使其洁净;六是助大肠传导糟粕。
问答18、肺主宣降的共同生理效应有哪些?肺主宣降的共同生理效应有五: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助心推动血行;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布散卫气于肌表;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问答19、何谓“肺主一身之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管对一身之气的生成、运行和调节。包括主呼吸之气、主气的生成和调节全身气机三个方面。
问答20、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之血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三是肺主生成宗气,宗气贯心脉而助心行血。
问答21、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不断地将脾转输于肺的水液输布于全身皮毛,发挥其滋润作用,并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宣发作用从皮毛和呼吸道排出一部分,同时通过肃降作用下输至肾和膀胱,从而对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肺位最高,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问答22、何谓“五官”、“九窍”,与五脏有何联系。“五官”,即目、舌、口、鼻、耳。“九窍”指头面的目、舌、口、鼻、耳七窍和下窍二阴。“五官九窍”与五脏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问答23、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有何主要生理特性?脾的主要功能为主运化和统摄血液,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
问答24、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有运化功能,脾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人出生后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气血精津等营养物质,全赖脾胃功能的健全才能不断地化生,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问答25、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对饮食物中的水液一方面可吸收输布至全身发挥其滋润作用,另一方面将利用后的水液上腾于肺、下达于肾,经肺、肾的气化,从汗、尿排出,从而对水液的生成、输布起着调节作用。脾失健运,则水液的吸收、输布障碍,而生湿生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
问答26、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的关系如何?脾主升清将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胃才能继续受纳腐熟和通降;胃主降浊,将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传送于小肠,则可促进脾气之升运。升降相因,保证了脾胃纳运功能井然有序。
问答27、脾气的运动特点及其表现如何?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表现为升清与升举两个方面。
问答28、何为五液?与五脏有何联系?五液指汗、泪、涎、涕、唾五者,为体表孔窍所分泌的正常液体,乃五脏精气所化,与五脏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问答29、为什么称肝为刚脏?肝的生理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内寄相火,刚强躁急,故称之为刚脏。
问答30、何谓肝主疏泄?其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其疏泄气机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调畅精神情志,维持气血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协助水液代谢和调节生殖机能五个方面。
问答31、肝藏血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肝藏血功能的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三个方面。
问答32、肝主疏泄与肝藏血关系如何?肝所藏之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气机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藏血功能正常、肝体柔和,就能正常地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地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
问答33、为什么称肝为“罢极之本”?“罢”有免除之意,“极”者“劳困”也。肝在体合筋,筋约束骨节,主持肢体运动。肝之阴血充足,筋脉得养,则肢体关节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而不易疲劳;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肢体关节运动失灵,易于疲劳。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
问答34、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肾藏有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是形成新生命的基本物质,也是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活力根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问答35、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肾的主要功能有:主藏精、主管一身阴阳、主管水液代谢和主管纳气。
问答36、肾藏精的生理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肾藏精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
问答37、何谓天癸?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它是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故与肾中精气呈正相关性,即肾中精气盛则天癸至,肾中精气在中年以后,由盛渐衰,天癸的生成也随之减少,以至枯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癸的多少。
问答38、为什么以齿、骨、发做为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肾藏精,精化髓,髓充养于骨,齿为骨之余;肾精还可以化血,血养发,“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故齿、骨、发均为肾之外候,常做为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客观标志。
问答39、为什么称胆为“中精之府”?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胆内贮藏的胆汁是肝之精气所化的一种精纯、清净的精汁,是胆参与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胆做为六腑之一,与其它的腑从功能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六腑中唯一一个贮藏精汁,参与神志活动的腑,故而称其为“中精之府”。
问答40、胃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各是什么?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容纳和消化饮食,即受纳腐熟水谷,功能特点是主通降,以降为和。具有“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
问答41、小肠、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各是什么?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糜、吸收精微和传输糟粕,即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和排泄糟粕。
问答42、“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会俱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短少等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粪便的性状和小便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分利方法即基于此。
问答43、为什么称三焦为“孤府”?三焦做为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是分布于胸腹腔内的一个大腹,与五脏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之为“孤府”。
问答44、何谓“七冲门”?其具体部位如何?七冲门指六腑在其饮食物的消化排泄过程中,要通过的七个关键的部位。具体部位: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上口为贲门,胃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交接处为阑门,肛门(下极)为魄门。
问答45、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与五脏的关系如何?脑的主要功能:一是主宰生命活动,二是主管精神思维,三是主持感觉运动。脑的生理病理总统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其中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大脑病变多从五脏论治。
问答46、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女子胞功能的发挥,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肾中精气及天癸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问答47、连结心肺两脏功能的主要环节是什么?连结心肺两脏功能的主要环节是宗气,因为宗气积于胸中,其功能一可贯心脉行气血,二可走息道而司呼吸,从而做为连结心肺之间的纽带,加强了心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之间的协调运行。
问答48、心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易形成何种病理变化?心与脾在生理上对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具有协同关系,病理情况下,脾气虚弱或运化失职,或统血失司,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脾失荣养,又可导致脾失健运;劳神思虑太过,不仅暗耗心血,还会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形成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问答49、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肾阴阳水火的互制互济,二是心肾精血互化,精神互用。
问答50、肺与脾的生理联系是什么?举例说明。肺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津液方面。其一,肺脾共主气的生成和输布。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清气和谷气在肺中气化生成宗气,同时肺的活动赖水谷精微的物质充养,水谷精微又赖肺宣降而输布全身。其二,肺脾共同调节水液代谢。脾运化水液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肺通调水道促进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
问答51、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三个方面。
问答52、“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什么?“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精血互化。肝血的充盈,赖肾精的化生,肾精的充盛,又赖肝血的滋养,精血之间可相互滋生转化,故说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问答53、六腑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六腑在结构上通过七冲门相连通,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其传化水谷的特点是虚实更替,接纳排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从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对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呼吸和排泄。其中消化功能主要靠胆、胃、小肠的作用;呼吸功能是小肠、大肠的作用,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和膀胱的作用。
问答54、肺主行水与肾主水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肺位最高,主宣发肃降,不断地将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肾位最低,靠肾阳、肾气的蒸腾气化,使水中之清重新被人体利用,水中之浊下注于膀胱。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助肾的主水功能,同时又赖肾阳的蒸腾气化,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
问答1、试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因此其基本内容包括脏腑、经络、体质、精气血津液及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精华,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治和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问答2、试述心主血脉的机理及生理意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即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心主脉指血脉与心连通,心脏具有保持血脉通利,与脉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主血脉的机理,从结构而言,心、血、脉三者以心为主导,共同构成了循行全身的密闭系统,其中心与脉构成闭合通路,血充养于脉,脉约束血行,心气是血行的动力。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心脏的正常搏动,是心气、心阳与心血、心阴矛盾运动的体现。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以心气充足、主血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心与脉二者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胸部感觉舒畅。
问答3、如何理解“心主神明”?试述“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功能之间的关系。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主神明的生理基础是心主血脉的功能,血脉中运行的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实质是全身气血盛衰状况表现于外的征象,气血是生命活动最宝贵的物质,因此心主宰着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功能密切相关。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则心神有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神正常,调节灵活,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病理情况下两者常相互影响,如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则见心悸、失眠、烦躁、多梦等心神失常的病症;劳神过度,营血暗耗,则常见面色不华、心悸等心血不足之症。可见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功能相互住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问答4、试述“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的机理及意义。心其华在面,一是因为面部血脉丰富,且易于观察,而心主血脉,全身气血经血脉皆上注于面部;二是因为面部表情是心主神明状况的反映。因此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在面部的色泽和表情变化上。心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表情自然。心开窍于舌的机理,从经脉的联系上,手少阴心经及别络联系于舌。从功能而言,心主血脉,舌不但血脉丰富,且表面无表皮覆盖,最能敏感地反映心主血脉的状况。心又主神志,舌具有主司味觉、主言语和运动的功能,均属神的活动。因此,舌主管反映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状况,心的功能正常,则表现为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清晰流利。
问答5、试述“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为“津血同源”,津液和血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津液入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血液出于脉外则为津液,故而血与津液同源而相互化生,相互交会。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液耗伤则血少。临床上大汗的患者,其血必虚,大出血的患者,其津液必少,不可再行发汗或使用破血逐瘀的峻剂,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和“亡血家”、“衄家”、“疮家”不可发汗之戒。
问答6、试述“肺主一身之气”的机理及其与肺主呼吸的关系。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均归属于肺,由肺所主。首先是因为肺是呼吸的器官,主管呼吸之气,是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其二是因为肺主管一身之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源于先天精气,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肺司呼吸吸入的清气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肺在主呼吸之气的基础上,将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气气化生成了宗气,宗气贯注心肺之脉,又进一步促进了气血的运行和肺的呼吸功能;其三是因为肺可调节全身气机。肺气通过宣发肃降,有节律地呼吸运动,推动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维持和调节着全身气机的调畅。从上可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均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核心和前提条件。肺的呼吸功能正常,气的生成就充足,全身气机就能够调畅,而气的生成充足,气机调畅又可促进肺的呼吸功能。
问答7、以通调水道为例,简述肺宣发、肃降的关系。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体现。肺气的宣发,可将津液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肺气的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可排出部分水液;肺通过宣发卫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的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输送,同时也将代谢后的水液不断下输,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与膀胱的气化,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肺气的宣发与肃降通过向上、向外和向下、向内的矛盾运动,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肺的肃降作用可防止肺气宣发太过,宣发作用又可防止肃降太过,宣发与肃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
问答8、试述肺合皮毛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皮肤为一身之表,是人体防御外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肺与皮毛相合的理论依据,一是肺主宣发,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及津液输布于皮毛,从而营养润泽皮毛;二是肺宣散卫气,卫气可温养皮毛,固表卫外,助皮肤抗御外邪,并控制调节汗孔的开合,调节汗液排泄和体温的恒定。而皮肤上汗孔的开合有辅助肺呼吸的作用。因此只有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使毫毛润泽,皮肤致密,汗孔开合正常,有较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若肺之气阴不足,皮毛失养,则皮肤枯燥,毫毛憔悴;肺气虚弱,无力宣散卫气,则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常自汗出,易感外邪。而当外邪侵犯皮毛时,则可因卫气郁滞而影响肺的宣发,导致肺气不宣;外邪还可直接通过口鼻呼吸道侵入于肺,致肺气不宣,进而引起卫气郁滞,腠理闭塞。
问答9、试述脾运化水谷的功能。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促进胃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功能。饮食物的消化主要赖胃与小肠的作用,但必须依靠脾气的推动;食糜中精微物质的吸收,主要是胃、小肠、大肠的作用,也必须靠脾气的推动;水谷精微被吸收后的转输,必须依赖脾的运化才能输布至全身,脾一方面将水谷精微直接布散至脏腑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将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经心肺的气化作用,生成气血,营养全身。因此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即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被消化,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才能充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得养。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消化,精微物质化生不足,常见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消瘦等虚弱之症。
问答10、试论脾主统血的含义、机理以及临床意义。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循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实质,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的充足与否,取决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脾气的固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血液统摄有力。脾气虚则统摄失职,可见多种出血病症,称之为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常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下部出血,治疗常采用补脾摄血之法。
问答11、试述肺、脾、肾三脏分别对水液代谢有何影响。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三者在水液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肺、脾、肾所居的部位不同,功能特点有别,对水液代谢又有着不同的影响。肺居于上焦,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过宣发肃降的矛盾运动,将水液输布至全身,并可通过皮毛汗孔排出一部分水液;还通过肃降作用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肾,进一步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还通过助大肠传导,将一部分水液从粪便中排出。可见肺主要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脾居于中焦、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液,其对饮食物中的水液具有吸收和输布作用,主要影响水液的生成和输布。肾居下焦,肾中阳气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是温煦、推动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从而促进诸脏对水液的代谢功能;二是肾阳升清降浊,水中之清可重新被利用,水中之浊下输膀胱尿府;三是肾气控制膀胱的开合,可见,肾可影响水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
问答12、试述肝主疏泄对情志的影响。肝主疏通调畅气机的功能,可调畅精神情志活动。因为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脏腑功能协调,气血生化充足,表现为精神愉快,情志舒畅。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常见精神抑郁,善太息,多愁善感,甚则沉默呆滞,表情淡漠,悲伤欲哭;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亢奋激动,甚则狂言失志,喧闹不宁,骂詈叫号,登高逾垣。
问答13、试述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肝主疏泄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土得木而达”,肝疏泄气机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主要在于,其一,协助脾升胃降,肝主升发,脾主升清,从而推动胃降浊于小肠,只有脾升胃降,脾胃对饮食物的运化才能正常;其二,肝主疏泄,分泌和排泄胆汁,也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只有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脾胃运化功能才能正常。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木不疏土,见胸胁胀痛、食少、腹胀、便溏等病症;肝气亢盛,则肝木乘犯脾土,见肠鸣矢气、腹痛欲泄、泻后痛减;肝气犯胃,则胃失和降,见呕恶、嗳气、呃逆、嘈杂、吞酸、厌食、胃脘胀痛等病症;肝失疏泄还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见食欲不振,厌油腻、腹胀、砂石,或口苦、黄疸、呕吐黄绿水等病症。
问答14、试论“肝体阴而用阳”。肝“体”是指肝脏之本体,肝“用”言肝脏之活动。肝属五脏之一,脏为阴,肝主藏血,血属阴,故言“体阴”。肝之功能主疏泄,以气为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升主动,内寄相火,故言“用阳”。“体阴”与“用阳”之间即相互为用,又相互影响。生理上,肝藏血养肝,肝体柔和则肝气疏泄、升发得宜;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调达而归藏于肝,肝体得以柔和。病理情况下,肝之病证以阴血不足,气阳偏亢为多见,故有“肝体常不足,肝用常有余”之说。
问答15、试述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影响。肾具有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状况呈正相关性,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逐渐充盛,齿更发长;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的阶段,即青年期,机体便产生了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即天癸,此时便有了生殖能力;进入青壮年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真牙生长,筋骨健壮;随着人体逐渐地进入衰老期,肾中精气逐渐衰减,则发堕齿槁,身体沉重,天癸渐竭,生殖机能也渐衰。可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
问答16、试论肾主管一身之阴阳的机理及意义。肾主藏精,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中医学分别用肾阴和肾阳来概括。凡是具有温煦、推动、兴奋、蒸化作用,能够制约肾阴,补充全身各脏腑之阳者称之为肾阳;凡是具有滋润、濡养作用,能够制约肾阳,补充全身各脏腑之阴者称之为肾阴。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根,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立互根,协调平衡,共同推动和调节着脏腑的气化。病理情况下,肾的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其他各脏阴阳的协调,而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也常累及于肾,致肾之阴阳失调。可见,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
问答17、试述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其一,肾阴、肾阳对于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肺、脾、三焦、膀胱、肝等脏器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原动力,尤其是肾阳,对津液的气化、布散、排泄具有促进作用;其二,肾阳蒸腾气化,升清降浊,将水中之清,吸收输布重新利用,将水中之浊气化为尿液下输膀胱;其三,肾司膀胱开合,控制尿液的排泄。因此肾主宰对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水脏”之称,《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
问答18、试论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功能的作用。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其中呼气是依靠肺的宣发作用,吸气是依赖肺的肃降作用,而吸气的降纳,还必须依赖肾气为之摄纳,如此才能保持呼吸的深度,使呼吸有根。肾主纳气的功能首先以经络的联系为基础,《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灵枢•本输》说:“肾上连肺。”通过经络的联系,肺吸入的清气,靠肺气的肃降,肾气的摄纳,由上而下归于肾。其二,肾主纳气也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肾主纳气的功能,对维持人体呼吸运动的通畅、调匀有重要意义,肾中精气充足,摄纳有力,则肺吸入之清气才能下归于肾,表现为呼吸均匀平稳,和调通畅,有一定的深度。若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肺吸入之清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吸表浅,喘息气短,呼多吸少,气不接续等症,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
问答19、试述肾与骨、髓、齿、脑的关系。肾藏精,精化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骨骼,牙齿为骨骼的外露部分,齿为骨之余。脑居颅内与脊髓相通,由髓汇集而成,有“髓海”之称。因此肾与骨、齿、髓、脑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中精气充足,髓海化生有源,骨有所充,脑有所养,则骨骼健壮,齿坚固有力,耳目聪明,思维敏捷,感觉灵敏,语言流畅,肢体运动灵活,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意识清晰,睡眠正常,生命力旺盛。肾中精气不足,髓液化生无源,骨失充,脑失养,则骨软无力,骨脆易折,牙齿松动早脱,头晕耳鸣,精神萎顿,健忘呆滞,感觉迟钝,失眠,多梦,语言和运动障碍。
问答20、简述“发为血之余”的机理以及与肾的关系。头发的生长依赖于精血的充养,故说“发为血之余”。肾藏精,精可以化血,血可以养精,精血互化;肾精化肾气,还可促进须发的生长。因此肾精充足,精血旺盛,则毛发润泽光亮。肾精不足,精血亏虚,则毛发失养,可见头发生长迟缓,稀疏枯黄,或早白、早脱等;可见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问答21、试述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道理。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胆属六腑,是由于胆的解剖形态中空,生理功能上可助腑传化水谷且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配合关系,与腑相似。胆属奇恒之腑是由于胆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本身无传化水谷的功能,并参与精神情志活动,与脏相似,而与一般六腑不同。
问答22、试述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的异同。大肠主津和小肠主液主要是由于津与液在性状上的不同,津质地清稀,液质地稠厚。小肠在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中的大量的水液吸收,其吸收的水液为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质地稠厚,故云:“小肠主液”。大肠在传化糟粕的过程中,同时也吸收了饮食残渣中多余的水液,但多为清稀的水分,故称“大肠主津”。虽然津与液有别,但说明大肠、小肠在功能上都具有吸收水液的功能,二者都与水液生成有一定的关系。
问答23、试述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泌别清浊指小肠将胃下降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分化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其一方面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再经脾输布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小肠的这些功能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问答24、简述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各自的功能特点。上焦指头面至横膈之间,主要包括心肺两脏,心肺主气的升发宣发并输布气血于全身,因此将上焦心肺的生理功能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指横膈至脐之间,主要包括脾胃,脾胃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因此将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中焦如沤”。下焦指脐以下至耻骨之间,主要包括小肠、大肠、膀胱和肾,其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因此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下焦如渎”。
问答25、试述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的生理联系。心主血脉而肺朝心脉,全身之血脉都与肺相连通,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周流全身,回流于肺,在肺中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对于肺的呼吸功能起着促进作用。肺朝百脉,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而血液通过肺气贯通百脉,对于心主血脉的功能又起到协助作用。
问答26、简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机理。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津液不能输布,则聚而生湿生痰,故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主通调水道,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起到疏通调节作用,肺失宣降则津液停聚为痰。而肺是痰液易停滞的部位,不但肺失宣降所生之痰停于肺,脾不运化所生之痰还会上犯于肺,进而导致肺失宣降,故说“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说明了痰与脾肺及脾与肺之间的关系,临床治疗痰证,常从脾肺入手治疗。
问答27、试述心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心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与脾相互依存,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为血之化源,保证心血充盈;心主血脉,心血滋养脾土,血液环流转输运化生成的精微物质,化赤为血,促进和维持脾胃的运化。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在病理情况下,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化生乏源,或脾不统血,血液外逸,均可致心血不足;若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常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即心血虚、脾气虚,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无华、腹胀、食少、便溏等病症。
问答28、试述肺与肾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资三个方面。水液代谢方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的全过程。肺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肾的主水功能需肺的宣发肃降。病理上,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必累及于肾;肾阳不足,水液内停,也可致水气上泛于肺,从而导致肺肾同病,见咳喘、倚息不得平喘,尿少水肿等症。呼吸方面:肺主呼吸,肾主纳气。病变情况下肺失宣降日久必累及于肾导致肾不纳气;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又可导致肺气上逆,终致肺肾气虚之证。阴液互资方面:肾阴充盛,上润于肺;肺阴充足,下归于肾。水能润金,金能生水。病理上肺阴虚日久可致肾阴虚,肾阴虚也可致肺阴虚损,常见肺肾阴虚之证。
问答29、试述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和阴阳承制三个方面。精血同源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均以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肾精赖肝血的充养才能充盛,肝血赖肾精的气化才能化生。病理情况下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虚之证。藏泄互用方面: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藏与泄相反相成,共同调节女子的月经、排卵及男子泄精的功能。藏泄关系失调,可致女子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或男子遗精、滑精、不育等病症。阴阳承制方面:肝肾的阴阳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称之为“水能涵木”。病理上肝阴不足与肾阴不足常互损而成肝肾阴虚之证。
问答30、以脾与胃关系为例,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的转输,但性能上各有不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与胃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转输,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与胃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脾虚失运,影响胃的纳降;胃失和降,影响脾之升清,则见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泄泻、嗳气、呕吐等纳运失调之病证;脾虚气陷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脾不升举,可见脘腹坠胀、头晕目眩、久泄滑脱、内脏下垂等升降失常之病证;脾湿太过则胃气不降,胃燥阴伤则脾阴不足,常见纳呆、嗳气、呕恶、胃脘胀满疼痛,或不思饮食、食入不化、消瘦、口渴、便秘、腹胀等燥湿失济之病证。
问答31、试述肺与大肠为表里的机理及其意义。肺与大肠在经脉上相互络属,生理上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大肠的正常传导则有利于肺气肃降和主司呼吸。病理上,肺失宣降,津液不下,或肺热壅盛,可见肠燥便秘;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则大便艰涩难行,可见气虚便秘;大肠实热,腑气不通,浊气上犯,还可致肺失清肃,见咳喘、胸闷、便秘等病症。因此临床上肺气壅滞于上、痰涎壅盛于肺的病变,常用通腑利肠之法以泻肺实;大肠传导不利的便秘,常用清肃肺气之法以通腑;气虚便秘或泄泻,则常治以补肺益气之法。
问答32、试述六腑之间的关系。六腑在结构上通过七冲门相通,功能上接纳排空,虚空更替,以通为用,以降为和,分工有序,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胃有实热,耗伤津液,则大肠传导不利,而见便秘;大肠热结,也可浊气上犯,导致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之症;胆失疏泄常可犯胃,而致胆胃同病。
问答33、试述六腑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作用。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同定成了对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但由于各自的结构特征不同,生理功能特点有别,作用上又有所不同,其中,胆、胃、小肠主要是完成了对饮食物的消化;大肠、小肠侧重于对精微物质的吸收;而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膀胱的作用;三焦贯通上下,主要参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问答34、试述心、肝、脾三脏对女子胞的作用。心、肝、脾三脏与女子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女子胞的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而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均依赖于血液,心、肝、脾三脏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主血脉,心主藏神,胞脉通于心,心血可充养胞宫,心神可调节胞宫的功能。肝主藏血可调节冲任二脉及胞宫的血流量;肝主疏泄可调畅气血,通行月经,促进排卵。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以养胞宫;脾气还可固摄胞宫的血液。因此,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月经和胎产病变。临床治疗女子胞的病变常从心、肝、脾等脏入手。
第4章 精气血津液
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 [单选]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正确答案: A
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 [单选]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 D
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 [单选]
A.防御作用
B.温煦作用
C.气化作用
D.推动作用
E.固摄作用
正确答案: B
4.下列哪项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 ) [单选]
A.汗
B.尿
C.呼气
D.呕吐物
E.粪
正确答案: D
5.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 [单选]
A.心气
B.肾气
C.卫气
D.宗气
E.肺气
正确答案: D
6.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 ) [单选]
A.气
B.血
C.津
D.液
E.精
正确答案: D
7.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 ) [单选]
A.防御作用
B.固摄作用
C.温煦作用
D.推动作用
E.气化作用
正确答案: B
8.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 ) [单选]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正确答案: B
9.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 ) [单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固摄作用
正确答案: C
10.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 ) [单选]
A.精
B.血
C.津
D.液
E.气
正确答案: C
1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循行没有直接关系()( ) [单选]
A.心
B.肺
C.肾
D.脾
E.肝
正确答案: C
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液的灌注部位()( ) [单选]
A.脏腑
B.孔窍
C.骨节
D.脑
E.髓
正确答案: B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的范畴()( ) [单选]
A.胃液
B.肠液
C.涕液
D.血液
E.泪液
正确答案: D
14.下列哪一种气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 ) [单选]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肺气
正确答案: B
15.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是()( ) [单选]
A.水谷精微
B.津液
C.精
D.营气
E.宗气
正确答案: A
16.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下列症状,可用“津血同源”的理论加以说明的是()( ) [单选]
A.面白
B.疲乏
C.口渴
D.舌淡
E.头晕
正确答案: C
17.“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 ) [单选]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正确答案: D
18.下列哪一种气主要由肾精所化生()( ) [单选]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后天精气
正确答案: C
19.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 ) [单选]
A.先天精气
B.后天精气
C.水谷精气
D.自然清气
E.营气
正确答案: A
20.营气和卫气的共同特点是()( ) [单选]
A.来源相同
B.性质相同
C.特点相同
D.分布相同
E.功能相同
正确答案: A
21.心神的物质基础是()( ) [单选]
A.血
B.气
C.精
D.津
E.营气
正确答案: A
22.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 [单选]
A.心
B.肺
C.肝
D.肾
E.脾
正确答案: C
23.对血液主要有固摄作用的脏是()( ) [单选]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正确答案: B
24.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何种功能()( ) [单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固摄作用
正确答案: D
25.下列不属于“五液”的是()( ) [单选]
A.尿
B.涎
C.涕
D.泪
E.汗
正确答案: A
26.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 ) [单选]
A.经络
B.腠理
C.尿道
D.三焦
E.肾
正确答案: D
27.气的运行受阻,运行不利时,称为()( ) [单选]
A.气滞
B.气结
C.气闭
D.气机不畅
E.气机失调
正确答案: D
28.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 ) [单选]
A.宗气
B.元气
C.卫气
D.营气
E.脾气
正确答案: C
29.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有赖于气的()( ) [单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气化作用
E.防御作用
正确答案: D
30.下列哪一项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 ) [单选]
A.体液
B.阴液
C.津液
D.津
E.液
正确答案: C
31.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什么作用()( ) [单选]
A.心主血脉
B.肺主宣发
C.肾主气化
D.肝主疏泄
E.脾主统摄
正确答案: B
3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 ) [单选]
A.血液充盈
B.脉道通畅
C.肺脾肾功能正常
D.心气充沛
E.三焦通利
正确答案: E
33.气能生津的机理是()( ) [单选]
A.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
B.气为生津的动力
C.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D.气能化生精气
E.气能生血,血能化津
正确答案: C
34.血和津液生成的共同物质来源是()( ) [单选]
A.水谷精微
B.宗气
C.精
D.元气
E.营气
正确答案: A
3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是()( ) [单选]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E.肾气
正确答案: B
36.“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 [单选]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 C
37.与宗气分布密切相关的脏是()( ) [多选]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 A,D
38.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 [多选]
A.精
B.营气
C.津液
D.元气
E.宗气
正确答案: B,C
39.下列哪几项是剧烈吐下可引起的病理变化()( ) [多选]
A.气脱
B.液脱
C.血脉空虚
D.精亏
E.气闭
正确答案: A,B,C
40.津液的功能有()( ) [多选]
A.滋润濡养
B.化生血液
C.调节阴阳
D.排泄废物
E.调理气机
正确答案: A,B,C,D
41.气的物质来源主要包括()( ) [多选]
A.先天之精气
B.脏腑之气
C.自然界之清气
D.水谷之精气
E.宗气
正确答案: A,C,D
42.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 ) [多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固摄作用
正确答案: A,D
43.津液的代谢过程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 [多选]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正确答案: A,B,C
44.卫气不足时可见()( ) [多选]
A.寐寤异常
B.体温偏低
C.易患感冒
D.病后难愈
E.乏力
正确答案: B,C,D
45.人体之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 ) [多选]
A.脏腑功能正常
B.物质来源充足
C.精气充足
D.血液充足
E.津液不足
正确答案: A,B
46.属于“气化”过程的有()( ) [多选]
A.津液代谢
B.精化为气
C.气化为形
D.升降出入
E.血液生成
正确答案: A,B,C,E
47.汗出过多,可以损耗下列中哪几项()( ) [多选]
A.气
B.血
C.精
D.津液
E.宗气
正确答案: A,B,D
48.气虚致血虚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 ) [多选]
A.补气为主
B.养血为主
C.佐以养血
D.佐以补气
E.佐以祛邪
正确答案: A,C
名词解释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在出生前已经形成。
名词解释气(中医学之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不断运动、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名词解释宗气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之气。
名词解释气化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
名词解释气机失调气机失调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是指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名词解释血虚血虚指血液虚损不足,营养功能减退,脏腑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
名词解释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是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
名词解释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其中清稀者为津,稠厚者为液。
名词解释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是指气在生成和运行中始终离不开血,其理由①血能生气;②血能载气。
名词解释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互生互化;血、精都是以水谷精微为物质基础,二者的密切关系,称为精血同源。
名词解释汗血同源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化生,津血既同源,汗血亦同源。汗出过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曰“汗血同源”。
名词解释气随津脱津液是气的载体之一,当大吐、大泻、大汗等津液大量流失时,气易随之外脱,即称为气随津脱。
问答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人体之气,是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肾、脾胃、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而生成。
问答何谓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及其与脏腑关系如何?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其在脏腑功能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其中心肺在上宜降,肝肾在下宜升,脾胃居中为升降的枢纽。
问答何谓元气?其生成、分布与功能如何?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肾精化生,并得脾胃之资助;通过三焦布达周身;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激发脏腑等的功能活动的作用。
问答宗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宗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①走息道而司呼吸;②贯心脉而行气血;③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
问答营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营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主要功能是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问答卫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如何?卫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分布于脉外,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主要功能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防御),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三是调节腠理的开合、控制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问答气的固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气的固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②固摄汗液,尿液等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③固摄精液,防止妄泄。
问答直接影响血生成的因素是什么?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
问答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血的濡养和滋润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面色红润,②肌肉的丰满壮实,③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④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
问答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津液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滋润和营养周身,内而脏腑、骨节、脑髓,外而皮肤、肌肉、孔窍。二是进入脉中,化生血液,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三是运输体内的代谢废物至有关的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
问答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气与血的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包含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包含两方面的意义:血能生气,血能载气。
问答调理气血关系的原则方法是什么?调理气血的方法如下:①气病及血的调理:应以调气为主,或先调气后理血,或气血双调。②血病及气的调理:应以理血为主,佐以调气。③当大失血时宜先益气固脱止血,后进养血之剂。调理气血常与调理脏腑结合运用。
问答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对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的影响是什么?气的固摄作用和推动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气推动着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固摄着体内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气的这两方面的作用相互协调、控制和调节着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布和排泄,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津液代谢的重要环节。
问答气不摄津可导致哪些病证?可导致多汗、自汗、漏汗、多尿、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等。
问答为什么说“津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因津液与血液同由水谷精微所化,均赖脾胃功能而生成。临床上大失血的病人不可再用汗法;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者不可复用放血等损伤血液的疗法。
问答津与液的主要异同有哪些?津和液,同属体内的正常水液,均来源于饮食,依靠脾胃的纳运功能而生成,故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常同时并称。区别点:一般来说,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问答临床治疗出血运用补气法的机理是什么?①气能摄血,通过补气可达止血的目的;②气能生血,补气可促进血液的生成;③血载气而行,出血量多,易致气伤,甚则气脱,此时补气恰病情所需。
问答治疗水肿时,为什么采用益气利水法或行气利水法?气能行津,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因此,气之失常,不能行水,可致水湿停滞而为水肿。若为气虚推动无力者,采用益气利水法;若为气滞水停者,当用行气利水法。
问答试述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作用,指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二是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三是推动血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②温煦作用,指阳气温煦机体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二是温养脏腑;三是温通血脉及津液。③防御作用,指气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邪入侵;二是驱邪外出。④固摄作用,指气有固护控制体内液态物质,使其不无故丢失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固摄血液;二是固摄汗、尿、唾液等;三是固摄精液。⑤气化作用,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⑥营养作用,指气能营养全身及构成形体的作用。
问答试述气的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主要包括: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中,气自身发生的变化。将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如精和血之间的互生互化等。将多种物质合成为一种物质,如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结合生成为人体之气等。将一种物质化生为多种物质,如水谷精微化生成营气、卫气、宗气及血等。总之,体内物质之间的转化及其新陈代谢过程,均可统称为气化。
问答试述气运动的形式及其在生理方面的体现。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四种。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故气的升降出入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如肺的呼吸功能和宣发肃降,脾气升清、胃气降浊,肾气的蒸腾气化、升清降浊等都是升降出入的具体体现。
问答试述营气与卫气的异同。相同点:营气与卫气均以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物质来源,皆出入脏腑,流布经络。不同点:营气,其性精专柔和,属阴,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之功;卫气,其性慓疾滑利,属阳,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肌表之功。
问答试述血的生理功能。①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血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全身各部分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发挥其生理功能的。②为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与神志活动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说:“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问答试述血的运行与脏腑的关系。血的正常运行与心、肝、肺、脾四脏关系密切。心主血脉,心气充沛则心搏正常,能有效地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上下,以发挥血液的濡养作用。肝主疏泄气机,气机调畅则气血运行畅达有序;肝主藏血,能调节全身血液的分配比例,并防止出血。肺朝百脉,肺宣发肃降,使血会聚于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又输全身,肺气充足,则能助心行血。脾能生血而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又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脾气足则血化生有源,并使血液循经脉而周流全身。
问答试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与脏腑的关系。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吸收饮食水谷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具体过程是:脾胃运化、小肠主液、大肠主津。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完成。脾气散精:①将津液“上输于肺”;②直接将津液布散全身,“灌溉四旁”。肺主行水:①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向上和体表;②通过肃降作用将津液输布至肾和膀胱以及人体下部。肾主津液:①推动脾、肺、肝、小肠和三焦等脏腑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②将由肺下输于肾的津液中之“清”者重新吸收,经三焦上输于肺而布散全身,“浊”者生成尿液下注膀胱。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三焦决渎: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津液的排泄通过尿、汗、呼气和粪便的途径排出体外,主要依赖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问答试述“汗为心之液”。人体出汗有两种情况: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是指人在精神紧张时,或受惊时出汗,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因精神情志而引起的出汗皆与心直接相关,故称汗为心之液。
问答简述气和津液的关系。①气能生津,指气的气化作用是津液化生的动力。②气能行津,指气的运动是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③气能摄津,指气的固摄作用可以控制津液的排泄量。津能载气,指气必须依附于津液之中才能存于体内。此外,津液在元阳的蒸腾下,可化为气。
问答试述脾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的联系。脾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等方面。①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中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人体之气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脾胃属于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②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最基本物质,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维持正常的血行。③津液是脾、胃、小肠、大肠等综合作用而生成,其中脾起主导作用。生成后,又经脾的“散精”作用,或上输至肺而布于全身,或直接向四周布散,以灌溉四旁。
问答试述肺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的联系。①肺与气。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体交换的场所,并对气的生成、敷布及气机条畅均有重要的作用。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②肺与血。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都与肺有密切关系,血液虽然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但离不开心肺的气化作用。肺主气而朝百脉,肺气能助心行血,与血液的循行密切相关。③肺与津液。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能将津液布散全身,将汗液排出体外,并能使水液下行,有助于津液的排泄。故有“肺主行水”之说。
问答试述理解“津血同源”和“汗血同源”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汗为津液所化,汗多则伤津,津伤则血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可见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黄帝内经》有“夺血者无汗”,《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耗损时,不仅渗入脉内的津液不足,甚至脉内的津液亦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剂。故《黄帝内经》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第5章 经络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 [单选]
A《十四经发挥》
B《难经》
C《扁鹊心书》
D《吴医汇讲》
E《内经》
正确答案: E
2.正经是指()( ) [单选]
A督脉
B冲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脉
E任脉
正确答案: D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 [单选]
A阴阳学说
B卫气营血理论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五行学说
正确答案: D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 [单选]
A阴阳五行脏腑
B内外脏腑五行
C手足五行阴阳
D手足阴阳脏腑
E手足五行脏腑
正确答案: D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 [单选]
A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少阴心经
正确答案: C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 [单选]
A肺经,大肠经,胃经
B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心经,膀胱经,肾经
E三焦经,胆经,肝经
正确答案: D
7.经脉的分支是()( ) [单选]
A奇经八脉
B经筋
C皮部
D络脉
E气街
正确答案: D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 [单选]
A阴经
B带脉
C奇经
D阴维脉
E阳经
正确答案: E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 [单选]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正确答案: A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单选]
A头面
B手足
C胸腹
D上肢
E下肢
正确答案: B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 [单选]
A食指端
B小指端
C鼻翼旁
D目内眦
E目外眦
正确答案: C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单选]
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正确答案: A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 [单选]
A心
B三焦
C肾
D肝
E小肠
正确答案: C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 [单选]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维脉
正确答案: B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 [单选]
A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C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D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正确答案: E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 [单选]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正确答案: D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单选]
A督有统率、总管之意
B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
C跷有轻健矫捷之意
D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带指妇女白带
正确答案: E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 [单选]
A任脉
B肝经
C阴维脉
D脾经
E肾经
正确答案: B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 [单选]
A任脉
B督脉
C肾经
D膀胱经
E冲脉
正确答案: B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 [单选]
A丰隆
B内关
C大包
D公孙
E列缺
正确答案: C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 [单选]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正确答案: C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 [单选]
A直线贯注
B循环贯注
C手足贯注
D左右贯注
E上下贯注
正确答案: B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 [单选]
A胃、大肠、胆经
B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
正确答案: D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 [单选]
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跷脉
正确答案: D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 [单选]
A冲脉、任脉
B冲脉、督脉
C任脉、带脉
D阴维脉、阳维脉
E阴跷脉、阳跷脉
正确答案: A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 [单选]
A经别
B别络
C奇经
D督脉
E浮络
正确答案: C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 [单选]
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督脉
正确答案: B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 [单选]
A少阳经
B少阴经
C阳明经
D太阳经
E厥阴经
正确答案: A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 [单选]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督脉
正确答案: B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 [单选]
A手太阳小肠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正确答案: C
31.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的关系最密切()( ) [多选]
A熨法
B针灸
C气功
D推拿
E敷药
正确答案: B,C,D
32.经络能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主要表现在()( ) [多选]
A内脏之间的联系
B内脏与五体之间的联系
C经脉之间的联系
D内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E气血与津液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A,B,D
33.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 [多选]
A足厥阴经
B足太阴经
C足少阴经
D足太阳经
E足阳明经
正确答案: A,B
34.环绕口唇后到两目眶下的经脉是()( ) [多选]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正确答案: B,C
35.循行于人体背部的经脉是()( ) [多选]
A肾经
B膀胱经
C任脉
D督脉
E胃经
正确答案: B,D
36.下列有别络分出的经脉有()( ) [多选]
A任脉
B督脉
C胃经
D冲脉
E脾经
正确答案: A,B,C,E
37.络脉主要包括有()( ) [多选]
A十五别络
B十二经筋
C孙络
D十二皮部
E浮络
正确答案: A,C,E
38.以经络学说指导临床诊疗,主要用于()( ) [多选]
A局部用药
B药物归经
C按摩
D针灸
E推拿
正确答案: B,C,D,E
39.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概括起来为()( ) [多选]
A离
B散
C入
D出
E合
正确答案: A,C,D,E
40.在目内眦(睛明穴)相交会的经脉有()( ) [多选]
A手太阳小肠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D阴跷脉
E阳跷脉
正确答案: A,B,D,E
名词解释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络系统。
名词解释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论。
名词解释经别十二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就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名词解释经筋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所以也划分为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
名词解释皮部皮部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十二皮部。
名词解释循经取穴按照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取穴位进行治疗,就称为“循经取穴”。
名词解释引经药引经报使药就是指某些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所,起着“向导”作用的药物,所以简称为“引经药”。
名词解释奇经奇经即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带脉、冲脉、阳跷脉、阴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别于十二正经,故名奇经。
名词解释六合六合即十二经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称为六合。
名词解释诸阳之会诸阳之会指人体的头部。因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名词解释十二皮部皮部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的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皮部。
名词解释足三阳经足三阳经指十二经中的三条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面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止于足部。
名词解释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名词解释十五别络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名词解释一源三歧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分布于腰背胸腹等处,所以称此三脉为“一源三歧”。
问答按气血循环流注次序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名称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问答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如何?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
问答经络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以及从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经别和经筋、皮部。
问答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项、枕项部。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可以概括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问答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腹部(侧)。
问答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经络的生理功能表现在: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递信息及调节机能活动等方面。
问答经别的功能特点是什么?经别的功能特点是: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问答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是: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两经间在肢体的联系,加强十四经脉与躯体组织之间的联系。
问答正经与奇经有何区别?奇经是不同于正经的另一类经脉,它们的分布不似十二经脉那样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配合关系,都无经别、经筋和皮部,故称之为“奇经”。
问答督脉与任脉的起止点和循行有何不同?督脉起于胞中,止于上唇系带处,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两目眶下,循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
问答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如何?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问答十二经脉与脏腑间是如何络属的?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厥阴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阴经属脾络胃,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
问答简述十二经脉的特点。十二经脉的特点主要有:(1)十二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走向和交接规律。(2)阴经与阳经的配合,形成了表里之间的联系,即每一条阳经,配合一条阴经,阳经主表,阴经主里。(3)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其流注的次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由此复传至手太阴肺经。如此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一个传注气血的循环通路。(4)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有一定的区域。阴经循行于肢体的内侧及胸胁部,阳经循行于肢体的外侧及背部。(5)十二经脉与内在脏腑之间有直接的络属关系。诸阳经皆属腑而络脏,诸阴经皆属脏而络腑,且在经脉的命名上都冠以脏腑、手足的名称。
问答简述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功能特点。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奇经八脉错综贯穿在十二经脉之间,并与某些内脏器官相联系,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特点:(1)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2)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3)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问答试述冲、任、督、带各自的生理功能。冲脉能容纳十二经脉之血,是调节血液运行的要道,故称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又因其起于胞中,为血海,与月经和生殖功能有关。任脉能总任一身之阴气,故为“阴脉之海”。又因其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气,称为“阳脉之海”。又因其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在下连属于肾,故其功能除与脑髓有关外,主要参与了肾的生殖功能(包括男性)。带脉绕腰一周,能约束纵行诸脉,故可固护胎儿和主司带下。
问答试述奇经八脉各脉名称的含义。奇经八脉的名称,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手足、阴阳、脏腑的共同规律而各具涵义,其名称多反映了各自的特点。督,有统帅,总管之意;任有总任,担任以及妊养之意;冲有要冲、要道之意;带有腰带、束带之意;跷有轻健矫捷之意;维有维系、连接之意。阴阳跷脉与阴阳维脉之阴阳,均表示经脉循行于下肢的内侧和外侧。
问答简述经筋的含义、命名方法、分布特点及主要功能。经筋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的体系,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所以也划分为十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经筋的主要功能是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问答试述手三阳经各自的起止、交接和主要循行分布部位。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上行支在鼻旁交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属小肠;上行支至目内眦,交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至肩,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上行支到目外眦,交足少阳胆经。
问答试述十二经别的概念与循行。十二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就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循行于四肢的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
问答试述经络学说在阐释疾病传变时的应用。经络具有沟通表里上下、感应传导等生理功能,在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1)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对于侵袭人体的病邪有传递作用,而外邪多有由表入里的特点,所以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就可以通过经络而传入内脏。(2)由于经络在内脏之间有多种联络关系,所以可成为内脏疾病相互传变的途径。(3)各脏腑的经络在体表都有一定的分布部位,同时脏腑又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官九窍发生联系,所以脏腑疾病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在体表某些部位或有关孔窍反映出症状和体征,从而说明经络是内脏病变反映到形体官窍的途径。
第6章 体质
第7章 病因
1.“六淫”是指()( ) [单选]
A.六气
B.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六种毒气
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风寒暑湿燥火
正确答案: D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 [单选]
A.季节性
B.地区性
C.传染性
D.转化性
E.外感性
正确答案: C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 [单选]
A.热邪
B.风邪
C.寒邪
D.暑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B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正确答案: A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B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D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E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 [单选]
A.津液
B.气
C.血
D.精
E.神
正确答案: A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C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 [单选]
A.手足震颤
B.四肢抽搐
C.四肢游走性疼痛
D.角弓反张
E.四肢麻木
正确答案: C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 [单选]
A.凝滞
B.粘滞
C.涩滞
D.瘀滞
E.动血
正确答案: B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D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 [单选]
A.阻滞气机
B.损伤阳气
C.耗气伤津
D.气机收敛
E.凝滞经脉
正确答案: D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正确答案: A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瘀血
E.暑邪
正确答案: B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 [单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正确答案: C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 [单选]
A.寒
B.燥
C.湿
D.暑
E.火
正确答案: D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单选]
A.寒邪
B.湿邪
C.热邪
D.风邪
E.火邪
正确答案: D
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单选]
A.寒邪
B.湿邪
C.热邪
D.风邪
E.火邪
正确答案: B
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 [单选]
A.湿邪
B.燥邪
C.热邪
D.暑邪
E.寒
正确答案: D
21.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 [单选]
A.气消
B.气耗
C.气泄
D.气乱
E.气收
正确答案: E
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 [单选]
A暑热炽盛
B.扰及心神
C.耗气伤津
D.暑湿夹杂
E.热极生风
正确答案: C
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 [单选]
A.心火上炎
B.肝火上炎
C.胃火炽盛
D.肺火炽盛
E.阴火炽盛
正确答案: B
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单选]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D.凝滞收引
E.病程缠绵
正确答案: A
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 [单选]
A.风
B.寒
C.湿
D.火
E.燥
正确答案: D
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 [单选]
A.上炎
B.耗气
C.伤津
D.动血
E.扰神
正确答案: C
27.六淫之中,唯一可直中少阴为病者,应属()( ) [单选]
A.燥邪
B.寒邪
C.暑邪
D.火邪
E.湿邪
正确答案: B
28.不属于疫气性质及致病特点的是()( ) [单选]
A.传染性强
B.特异性强
C.症状相似
D.气候反常
E.发病急骤
正确答案: D
29.下列哪项不属于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 ) [单选]
A.社会因素
B.气候因素
C.隔离因素
D.环境因素
E.体质因素
正确答案: E
30.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单选]
A.张仲景
B.刘完素
C.陈无择
D.陶弘景
E.巢元方
正确答案: C
31.惊则易于导致()( ) [单选]
A.气上
B.气乱
C.气结
D.气消
E.气下
正确答案: B
32.过怒主要影响()( ) [单选]
A.肺的呼吸功能
B.肝的疏泄功能
C.肝的藏血功能
D.肾的纳气功能
E.脾的运化功能
正确答案: B
33.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 [单选]
A.肝气
B.脾阳
C.肾精
D.心神
E肺气
正确答案: D
34.过度悲哀,则易损伤()( ) [单选]
A.肝气
B.心气
C.肾气
D.脾气
E.肺气
正确答案: E
35.思虑过度,易导致()( ) [单选]
A.肝失疏泄
B.心气紊乱
C.肾气虚弱
D.脾气郁结
E肺失宣肃
正确答案: D
36.过食肥甘厚味,易于()( ) [单选]
A.阻滞气机
B.损伤胃肠
C.化热生痰
D.营养失调
E寒湿内生
正确答案: C
37.过饱主要损伤()( ) [单选]
A.心肾
B.肝肾
C.脾胃
D.心脾
E.心肺
正确答案: C
38.味过于咸则易致()( ) [单选]
A.肝盛而乘脾
B.肾盛而乘心
C.脾盛而乘肾
D.心盛而乘肺
E.肺盛而乘肝
正确答案: B
39.劳力过度主要伤及()( ) [单选]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
正确答案: B
40.劳神过度主要伤及()( ) [单选]
A.肝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脾
E.心肾
正确答案: D
41.过劳则易致()( ) [单选]
A.气上
B.气乱
C.气结
D.气耗
E.气下
正确答案: D
42.长期形体少动,先是导致()( ) [单选]
A.气血运行不畅
B.脏腑功能减退
C.脾胃运化呆滞
D.心肺之气不足
E.形体消瘦痿废
正确答案: A
43.某人有七情内伤病因,症状表现脘腹痞塞,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应考虑为()( ) [单选]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
正确答案: D
44.某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应考虑为()( ) [单选]
A.饮食停滞
B.饮酒过度
C.饮食偏嗜
D.食物中毒
E.饮食不洁
正确答案: A
45.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单选]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正确答案: B
46.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单选]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正确答案: C
47.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单选]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正确答案: B
48.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单选]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正确答案: A
49.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单选]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疠气
E.风邪
正确答案: A
50.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单选]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正确答案: D
51.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单选]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正确答案: B
52.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单选]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正确答案: B
53.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单选]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正确答案: E
54.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单选]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血
E.离经之血
正确答案: E
55.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单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正确答案: E
56.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单选]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正确答案: A
57.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单选]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正确答案: C
58.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单选]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正确答案: B
59.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单选]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正确答案: D
60.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单选]
A.肝
B.三焦
C.胃肠
D.冲任
E.胞宫
正确答案: E
61.空腹进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或黑枣,易形成()( ) [单选]
A.肝结石
B.肾结石
C.胃石
D.膀胱结石
E.胆结石
正确答案: C
62.某人经常情志抑郁,且嗜酒,时有右胁隐痛,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应考虑为()( ) [单选]
A.肝胆结石
B.肾结石
C.胃石
D.膀胱结石
E.其他结石
正确答案: A
63.某人患癫痫,发作时喉中有声,口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应考虑病因为()( ) [单选]
A.情志因素
B.痰浊因素
C.饮食因素
D.瘀血因素
E.过劳因素
正确答案: B
64.某人胸部憋闷疼痛,牵引左臂内侧,气短,舌有瘀斑,脉结代。此为瘀血阻于()( ) [单选]
A.肺
B.心
C.肝
D.心包
E.上焦
正确答案: B
65.下列哪项不属于烧烫伤()( ) [单选]
A.沸水烫伤
B.雷电击伤
C.高温灼伤
D.蒸汽损伤
E.烈火烧伤
正确答案: B
66.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 ) [单选]
A.风毒
B.火毒
C.风火毒
D.血循毒
E.混合毒
正确答案: A
67.化学伤不包括()( ) [单选]
A.化学药品
B.农药
C.有毒气体
D.高温液体
E.生活煤气
正确答案: D
68.绦虫病的形成多因()( ) [单选]
A.饮食不洁
B.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
C.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猪牛肉
D.脾胃虚弱
E.饮食不节
正确答案: C
69.某人患寄生虫病,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应考虑()( ) [单选]
A.蛔虫病
B.绦虫病
C.钩虫病
D.蛲虫病
E.囊虫病
正确答案: C
70.六淫致病若表证不除,其传变途径是()( ) [多选]
A.由表及里
B.由腑至脏
C.由寒转热
D.由浅入深
E.由实致虚
正确答案: A,D
71.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有()( ) [多选]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药邪
E.医过
正确答案: A,B,C,D,E
72.风性主动常表现为()( ) [多选]
A.眩晕
B.震颤
C.四肢抽搐
D.角弓反张
E.狂躁妄动
正确答案: A,B,C,D
73.伤暑的临床表现有()( ) [多选]
A.发热面赤
B.心烦不宁
C.胸闷呕恶
D.气短乏力
E.大便溏泻
正确答案: A,B,D
74.寒邪的基本特性是()( ) [多选]
A.收引
B.属阴
C.凝滞
D.寒凉
E.粘滞
正确答案: A,C,D
75.下列哪项症状是“湿性趋下”特点的表现()( ) [多选]
A.带下
B.小便浑浊
C.泄泻
D.下痢
E.崩漏
正确答案: A,B,C,D
76.湿性粘滞,所见症状有()( ) [多选]
A.大便粘腻不爽
B.舌苔粘腻
C.带下粘浊
D.缠绵难愈
E.反复发作
正确答案: A,B,C
77.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 [多选]
A.其性炎上
B.善行数变
C.耗气伤津
D.阻遏气机
E.生风动血
正确答案: C,E
78.易于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多选]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正确答案: B,E
79.属性为阴的邪气有()( ) [多选]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燥邪
E.寒邪
正确答案: C,E
80.情志所伤的病证,多见于()( ) [多选]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 A,B,D
81.七情内伤的形成因素有()( ) [多选]
A.社会因素
B.疾病因素
C.环境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候因素
正确答案: A,B,C,D
82.饮食失宜包括()( ) [多选]
A.饥饱无常
B.饮食无时
C.五味偏嗜
D.饮酒过度
E.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A,B,C,D,E
83.情志内伤的症状表现有()( ) [多选]
A.头胀头痛
B.失神狂乱
C.恶寒无汗
D.二便失禁
E.呼吸不畅
正确答案: A,B,D,E
84.形成痰饮的原因有()( ) [多选]
A.外感六淫
B.内伤七情
C.疫疠之气
D.瘀血停滞
E.劳逸过度
正确答案: A,B,C,D,E
85.痰饮致病特点有()( ) [多选]
A.症状复杂
B.病势缠绵
C.变化多端
D.损伤内脏
E.易扰心神
正确答案: A,B,C,E
86.瘀血是指()( ) [多选]
A.溢出于体外的血液
B.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
C.阻滞于血脉中的血液
D.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E.贮藏于肝内的血液
正确答案: B,C,D
87.除瘀血临床表现特点外,以下哪项有助于瘀血的诊断()( ) [多选]
A.外伤史
B.出血史
C.分娩史
D.过度劳累史
E.病程较久
正确答案: A,B,C,E
88.结石停留于脏腑多影响()( ) [多选]
A.气血运行
B.水谷运化
C.水液代谢
D.精血互化
E.神志活动
正确答案: A,B,C
89.结石的形成原因有()( ) [多选]
A.饮食失宜
B.情志内伤
C.寄生虫感染
D.服药不当
E.生活习惯
正确答案: A,B,C,D,E
90…药邪为害包括()( ) [多选]
A.用药过量
B.炮制不当
C.配伍不当
D.用法不当
E.滥用补药
正确答案: A,B,C,D,E
91.通过母体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胎传因素包括()( ) [多选]
A.精神刺激
B.用药不当
C.起居不慎
D.饮食所伤
E.遗传疾病
正确答案: A,B,C,D
名词解释病因病因即致病因素,又称为病原(古作“病源”)、病邪等,泛指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
名词解释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名词解释六气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正常的种自然界气候。
名词解释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名词解释疠气疠气泛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为“疫气”、“疫疠之气”、“戾气”、“异气”、“杂气”、“乖戾之气”等。
名词解释风胜则动风胜则动言风善动不居,其性动摇不定,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其致病特点为肢体异常运动,如破伤风之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
名词解释寒则气收寒则气收即寒性收缩牵引,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故《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脉收缩而挛急。
名词解释湿胜则阳微湿胜则阳微是因为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故有“湿胜则阳微”之说。
名词解释壮火食气壮火即病理之火。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加之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气随津泄,使气更加耗伤,故曰“壮火食气”。
名词解释阴暑暑月感寒,即为阴暑。
名词解释七情内伤七情内伤是由于突然、剧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名词解释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即不合理的膳食,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
名词解释食复在疾病过程中,饮食不节还可能使病情复发或迁延,称之为“食复”。
名词解释过劳过劳,指过度劳累,又称劳伤、劳倦,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名词解释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属于继发性病因。
名词解释瘀血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
名词解释结石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名词解释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指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而言,如梅核气等,虽然无形质可见,但却有证可察,临床上主要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从而被确定为因痰所致,采用祛痰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名词解释怪病多痰痰之为病,无所不至,其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故有“怪病多痰”之说。
名词解释久病在血久病在血是指各种病证久治不愈,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由浅入深,势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瘀血。
名词解释药邪药邪是指用药不当而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
名词解释先天因素先天因素指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胎传因素。
问答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目前的医学家综合了历代医家对病因分类的认识,将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和其他病因四类,即将六淫、疫气归属于外感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归属于内伤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归属于病理产物性病因,外伤、寄生虫以及先天因素、医源因素、药邪因素归属于其他因素。
问答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是什么?中医临床探求病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询问发病原因,例如,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感受外邪、有无情志因素、外伤、有无接触传染因素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实际应用时常受到较多因素的限制或干扰。二是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这种方法又叫做“审证求因”。
问答六淫致病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①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③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地区和环境有关。④相兼性:六淫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⑤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
问答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且常挟带其他病邪共同侵犯人体。风邪是外感病因中主要的致病因素,寒、湿、燥、热等邪气,多是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致病。例如风与寒合为风寒,与热合为风热,与湿合为风湿,与燥合为风燥,与火合为风火等,可见,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之称。
问答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的特征。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如痹证中的“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反映了风性数变的特点。
问答寒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寒邪的致病特点为:①易伤阳气,表现寒象。②阻滞气血,多见疼痛。③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
问答为什么寒邪容易导致疼痛?气血津液的运行,有赖阳气的温煦推动。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
问答湿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易于损伤阳气。②易于阻遏气机。③易于侵袭阴位,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④病程缠绵难愈:湿性粘滞,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⑤多见头身肢体困重。⑥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粘滞不爽。
问答如何理解湿性粘滞?湿乃水液弥散浸渍的状态,多粘腻不爽,易于停滞留积,故湿性粘滞。湿性粘滞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粘腻不爽的症状。例如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粘腻不爽,下痢脓血粘液;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涩滞不畅。二是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湿疹、着痹等,亦因其为湿邪所侵而常反复发作,不易痊愈。
问答温燥和凉燥有何区别?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则燥与热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温燥。深秋近冬之凉气,西风肃杀,则燥与寒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凉燥。
问答为什么说“燥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的大气相通,外合皮毛,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症。
问答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挟湿的基本特性。暑邪的致病特点:①表现阳热之象。②上犯头目,扰及心神。③易于伤津耗气。④多见暑湿夹杂。
问答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火邪为阳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火邪的致病特点:①表现阳热之象。②易于伤津耗气。③主要侵犯人体上部。④易致生风动血。⑤易扰心神。⑥易致阳性疮痈。
问答如何理解“壮火食气”?壮火即病理之火。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加之火热之邪迫津外泄,气随津泄,使气更加耗伤。
问答疠气的发生和流行与哪些因素有关?导致疫气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①气候反常。②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③预防隔离工作不严格。④社会因素影响。
问答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以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多兼邪为基本特性。风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动摇不定,故为阳邪。风邪具有轻扬、上浮、外越和发散、疏通、透泄的特性,故其性轻扬开泄。又来去迅速、易行而无定处、变幻无常,故风性善行数变。风善动不居,其性动摇不定,故“风胜则动。”六淫之邪中,以风邪最为突出,多与其它邪气相结合,具有相兼性的特点,故称之为多兼邪。风邪的致病特点:①易于侵袭阳位:风为阳邪,阳邪易袭阳位,风邪致病常易侵袭人体的头面、咽喉、肌肤、腰背等属于阳的部位。例如,风邪循经上扰头面,则头项强痛、口眼歪斜;风邪犯肺,则鼻塞流涕、咽痒咳嗽。②病位游移不定:风性善行,故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疹、荨麻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③发病急骤,变化无常: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症状时隐时现的特点。例如,小儿风水病短时间会发生头面一身悉肿,均反映了风性数变的特点。④肢体异常运动: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如因受外伤再感风邪,出现的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的“破伤风”等。⑤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之中,风邪居于首位,它致病极为广泛,而且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例如,风与寒合为风寒,与热合为风热,与湿合为风湿,与暑合为暑风,与燥合为风燥,与火合为风火等,故又有“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之称。
问答简述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热(火)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热(火)邪之性炎热燔灼,温度升高,蒸腾向上,其动也来势紧急,其变则迅速猛烈,故热(火)邪为阳邪。热(火)邪的致病特点:①表现阳热之象:热(火)为阳邪,其性燔灼,故火热之邪侵犯人体表现为一派阳热之象,可见壮热,面赤,烦躁,舌红,脉洪数等症状。②易于伤津耗气:热(火)邪侵犯人体,因其燔灼蒸腾而消灼煎熬阴津,又逼迫汗液外泄,从而耗伤人体的津液,故火(热)邪致病临床表现除热象显著外,往往伴有大汗出,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液不足的症状。火热阳邪过盛,机能亢奋,易于消蚀人体正气,故有“壮火食气”之说;同时,火热之邪迫津外泄,也会导致气随津泄,则更加耗气,因此临床上还可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的症状。③主要侵犯人体上部:热(火)邪具有上炎的特点,其致病主要表现在人体上部。例如,风热上扰可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阳明火盛可见牙痛,齿龈红肿等症状。④易致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行的病证。火热之邪伤人,可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养,运动失常,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热之邪侵犯血脉,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⑤易扰心神: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性躁动,与心相应。故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⑥易致阳性疮痈: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形成阳性疮疡痈肿。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可见,火热之邪是引起阳性疮疡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特征。
问答以寒邪、湿邪伤及阳气为例,说明“阴胜则阳病”的原理。①寒属阴邪,故寒邪偏盛则阴邪偏盛,“阴盛则阳病”,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感受寒邪,阳气受损,失于温煦,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寒邪侵袭肌表,郁遏卫阳,则恶寒;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脾阳,则运化升降失常,以致脘腹冷痛,吐泻清稀;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②湿为阴邪,湿胜即阴胜,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而有“湿胜则阳微”之说。湿邪侵袭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③“阴盛则阳病”即阴邪偏盛,损伤阳气,而致阳气绝对或相对不足。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阳气不仅不足以祛除寒、湿之邪,反而被阴邪所伤,造成阴盛阳虚,故称“阴盛则阳病”,这是阴阳消长原理在病因病机理论中的体现。
问答试述暑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异同。暑邪、火邪的相同点:①皆为外感病邪,具有季节性以及其它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②皆为阳邪,都具有炎热、升散的基本特性。③皆有以下致病特点:a.表现出一系列阳热征象。b.上犯头目,扰及心神。c.易于伤津耗气。暑邪、火邪的不同点:①暑为夏季主气,暑邪为夏令的火热之邪。暑邪独见夏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之邪常见于夏季,但四时皆可发生。②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热多属外感,而火邪常自内生,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炽盛之类病变。③暑邪有挟湿的基本特性,致病多见暑湿夹杂证。火邪还具有以下致病特点:a.易致生风动血。b.易致阳性疮痈。
问答试述六淫与疠气致病特点的区别。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包括:①外感性:六淫之邪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故六淫致病多为外感病。②季节性: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③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地区和环境有关。④相兼性:六淫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邪气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⑤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疫疠之气的致病特点:①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疫疠之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②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疫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体现在致病因素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疫病发生,所谓“一气一病”;疫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即具有特异性定位的特点;因此,每一种疫气所致之疫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特征和传变规律。③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迅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发病过程中常出现热盛、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临床表现。某些疫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甚至“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故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疫疠之气有别于六淫,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所以既可散在发生,又可造成大面积流行。②疫疠之气致病其发病比六淫更为急骤,且来热凶猛,病情危笃。③一种疫疠之气致病,可造成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与六淫不同。④疫疠之气和六淫致病皆与气候反常有关,但疫疠之气的发生和流行又与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预防工作不好、社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
问答试述根据不同病位的病证探求外感病因的方法。①按人体属阴、属阳的病位来区分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侵袭阳位,例如病位在上,出现头痛,咽痒,面目浮肿;病位在表,腠理开张发泄,出现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湿性类水,水性就下,质重下沉,故湿邪有下行趋低之势,易于侵袭阴位,致病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例如,水湿所致浮肿以下肢水肿较为多见,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故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之说。②以太阴、少阴病位来区分病因:脾属太阴,寒、湿俱为阴邪,皆可损伤脾阳。寒伤脾阳,则运化升降失常,以致脘腹冷痛,吐泻清稀;湿困脾阳,导致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寒邪与湿邪又有不同:寒邪侵袭肌表,郁遏卫阳,导致伤寒;若心肾阳虚,寒邪可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③燥邪最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清肃滋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又外合皮毛,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清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④暑邪、火热之邪皆可上犯头目,扰及心神。伤于暑邪,上犯头目,则头昏目眩;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可引起心烦闷乱而不宁。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症。
问答试述导致疼痛发生的病因和病机。六淫中的寒邪、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中的瘀血、结石和其它病因中的外伤都可以导致疼痛。①寒邪侵入人体,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则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感受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多为局部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寒邪阻滞气血多见疼痛。②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为: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③结石停留体内,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结石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局部胀痛、钝痛、痠痛、隐痛,甚则导致通道梗阻、结石嵌顿,则出现剧烈的绞痛,绞痛时疼痛难忍,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部位常固定不移,或放射至邻近部位,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以阵发性、间歇性为多,发作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④其他:外伤中的各种因素,如跌打损伤、持重努伤、枪弹伤、利器损伤、意外事故,以及化学伤、电击伤、烧烫伤、冻伤、虫兽咬伤等,皆可导致疼痛。寄生虫病的血吸虫病可致肝区疼痛,蛔虫病可致右胁下剧烈疼痛等。
问答试述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主要为病因、病机的不同。外湿指病因而言,多由气候潮湿,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或涉水淋雨等外界湿邪所致;内湿指病机而言,由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变化。②联系:外湿入侵每易伤脾,湿邪困脾伤阳,则易脾失健运,滋生内湿;脾虚运化无力,内湿素盛者,又每易招致外湿入侵而致病。
问答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外寒指病因而言,寒邪外袭,多见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空调致冷等,均为感受外寒的途径。内寒指病机而言,是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其形成多与脾、肾的阳气虚衰有关。主要区别为病因与病理变化的不同:外寒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致病因素,内寒则是因机体阳气虚损而表现出寒象的病理变化。外寒是以寒为主,属实寒;内寒是以虚为主,属虚寒。②联系:外寒不解,必然会损伤阳气,病变发展可导致阳虚内寒;而阳虚之体,抗邪无力,又易感外寒而致病。
问答试述疫气的概念、传播途径、致病特点及流行原因。疫气,泛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中,疫气又称为“疠气”、“疫疠之气”、“戾气”、“异气”、“杂气”、“乖戾之气”等。疫气的传播途径:疫气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或随饮食入里,或蚊叮虫咬,或通过血液途径,或由性传播而致病。疫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①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疫气有别于其他病邪的最显著特征。处在疫气流行的地区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只要接触疫气的,都可能发生疫病。②特异性强,症状相似: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疫病发生,所谓“一气一病”;疫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即具有特异性定位的特点;因此,每一种疫气所致之疫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特征和传变规律。③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迅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的特点,发病过程中常出现热盛、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临床表现。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①气候反常。②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③预防隔离工作不严格。④社会因素。
问答如何理解“七情皆从心而发”?①心脏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包括主宰人的情志活动。②人的七情都是外界刺激通过人的感官内传于心,由心所作出的反映,所以说七情皆由心而发。③七情内伤可直接伤及相关内脏,但皆与损伤心神有关。
问答七情内伤是怎样影响脏腑气机的?七情内伤,可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失调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暴怒伤肝,肝气上逆,并可致气迫血升,甚则气厥。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悲则气消:悲哀太过,耗伤肺气。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恐则气下:过于恐惧,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气紊乱,气血失调。
问答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什么?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①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其中,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③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问答饮食失宜的病因有哪些?饮食失宜即不合理的膳食,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①饮食不节:是指饮食质量或时间没有节制,没有规律,如饥饱失常,或不能按时饮食等致病因素。包括a.饥饱失常:食量过少、过多均可导致疾病。b.饮食无时。②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清洁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或误食毒物等致病因素。③饮食偏嗜:是饮食偏于个人嗜好,膳食结构失宜,如饮食过寒过热,或五味有所偏颇,或过度饮酒,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的致病因素。
问答偏嗜饮酒会有哪些损害?饮酒适量,可宣通血脉,舒筋活络;但偏嗜饮酒,长期、过量饮酒,可损伤肝脾,导致疾病。酒性既热且湿,偏嗜饮酒,易于内生湿热,临床可见脘腹胀满,胃纳减退,口苦口腻,舌苔厚腻等症状,甚至引起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问答劳逸与健康的关系如何?正常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对健康有益,不会使人致病。劳逸过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或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或房劳过度;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不运动,可损害健康,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问答试述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以及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属于中医学“神”的范畴。神总属于心、脑而分属五脏。心藏神,即主宰五脏六腑的生命活动、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脑为元神之府”,脑是管理精神活动的内脏。因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正常与否,皆与心、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五脏藏神,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精神情志活动以脏腑所化生和贮藏的精气血为物质基础。脏腑的精气血充盈,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才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例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正常情志变化。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气血充盈的外在表现。脏腑、气血等生理活动异常,也可表现为不同的情志异常反应。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主要为:①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其中,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暴怒伤肝,肝气上逆,并可致气迫血升,甚则气厥。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悲则气消:悲哀太过,耗伤肺气。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恐则气下:过于恐惧,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气紊乱,气血失调。③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问答试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七情内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活动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情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病由内生,因而又称之为“内伤七情”。形成因素: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心身健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变动,例如,战争,社会角色、地位变化,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不顺利,婚姻、家庭破裂,生活遭遇等,都是导致七情内伤的常见因素。②病因素:急性发病,或长期患病,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不足,则精神情志活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情志内伤。不良的情志刺激可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生理活动;脏腑、气血等生理活动异常,也可表现为不同的情志异常反应。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也可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寡欢、悲观失望等。③体质因素:人体情志活动由于禀赋因素、后天修养、正气盛衰等有所区别,心理适应能力范围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强度的情志刺激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精神豁达,思想开朗,风格高尚,正气充沛的人,情志活动较少有大起大落。年龄的差异与七情内伤亦有一定关系。例如,青少年、老年阶段是人体结构、机能、代谢变化较大的时期,情志变化相对较大。此外,环境因素,如噪音、空气、水源污染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发生。
问答试述饥饱失常的病理表现。饥饱失常,即指饮食明显低于或超过本人平时的饮食量。前者称为过饥,后者称为过饱。食量过少、过多均可导致疾病。①食量过少,则人体处于饥饿状态。由于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气血衰少。人体正气虚弱,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形体消瘦,易于出现其他病证。②食量过多,饮食停滞,则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等症状。故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经常饮食过饱,饮食停滞胃肠,不仅可致消化不良,亦可影响气血运行,经脉郁滞,出现下痢、便血、痔疮等。若过食肥甘厚味,“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易于导致化热生痰,甚至引起消渴,出现痈疽疮毒等病症。③小儿多为饥饱失常所伤。饮食过少,营养缺乏,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饮食过量,乳食无度,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若伤于过食肥甘生冷,又可聚湿生痰。婴幼儿内伤乳食不节,影响脾胃功能,乳食停聚不化,经久不愈,日渐羸弱,则成“疳积”,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满,面黄肌瘦等症状。
问答试述过劳致病的机理。过劳,指过度劳累,又称劳伤、劳倦,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①劳力过度劳力过度,指体力劳动负担过重的致病因素。多因长时间的持续劳作,使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以致积劳成疾;或承受力不能及的持重、受压及超大强度的运动等,都可作为病因,导致疾病发生。劳力过度主要伤气,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劳力过度则喘息、汗出,导致气从内出,从外而越,因而损耗人体的精气。形体劳倦日久,亦可损伤脏腑,以脾病为多见,甚至导致虚劳病。常见症状如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四肢倦怠,声低息微等。此外,站立、行走、端坐等时间过长,亦可损伤筋骨肌肉而成疾患。此即所谓“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②劳神过度劳神过度,指脑力劳动负担过重的致病因素。劳神过度,主要损伤心脾。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则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倦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亦可影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可见头昏目眩,急躁易怒等症状。③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指性生活过于频繁,失于节制的致病因素。正常的性生活,一般不会损伤身体。房事过度,耗伤肾中精气,可致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等肾虚症状,男子可见遗精滑泄,甚则阳痿。
问答水湿痰饮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痰饮与水湿,皆为水液代谢失常所致,异名而同类。四者皆为阴邪,性质有所不同: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则呈弥散状态;又有密切联系: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因此有时水湿痰饮不予严格区分,例如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又可相提并论。
问答痰饮是如何形成的?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痰饮。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
问答何谓“有形之痰”?何谓“无形之痰”?所谓有形之痰,系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有形质的痰液而言,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瘰疬痰核等。所谓无形之痰,系指由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而言,如梅核气等,虽然无形质可见,但却有证可察,临床上主要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从而被确定为因痰所致,采用祛痰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问答瘀血的形成机制是什么?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
问答瘀血和血瘀有何不同?瘀血具有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的双重性,因病致瘀,因瘀导致新病。一般而论,侧重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问答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有哪些?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为:①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征,病程较长。②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积,较硬或有压痛。③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④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⑤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是瘀血最常见的也是最敏感的指征。⑥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此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
问答结石的致病特点是什么?结石致病,主要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梗阻因素等密切相关。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导致疾病发生。结石的主要致病特点:①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②易阻气机,损伤脉络;③梗阻通道,导致疼痛;④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问答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③寄生虫感染;④服药不当。另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
问答结石为什么会引起疼痛?其特点是什么?结石停留体内,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通。结石引起的疼痛,性质一般为局部胀痛、钝痛、痠痛、隐痛,甚则导致通道梗阻、结石嵌顿,则出现剧烈的痠痛、,绞痛时疼痛难忍,常伴有冷汗淋漓,恶心呕吐;部位常固定不移,或放射至邻近部位,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以阵发性、间歇性为多,发作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
问答论述“百病多由痰作祟”和“怪病多痰”的道理。痰导致的病证病位广泛,上达于头,下至于足,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所不至,故说“百病皆由痰作祟”。痰之为病,不仅无所不至,而且病理变化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又可时伏时作,故有“怪病多痰”之说。例如,痰饮在肺,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喘息,胸部满闷,甚则不能平卧;痰结咽喉,气机不利,则见咽中梗阻,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入;痰流注肢体,则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半身不遂;痰结于经络筋骨,则可致痰核瘰疠、阴疽流注等;饮停肠胃,气机升降失常,则见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饮停胸胁,气机阻滞,则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等症状。痰浊上蒙清窍,可见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等症状;痰迷心窍,扰乱神明,可见神昏,痴呆,癫证等;或痰郁化火,痰火扰心,可见神昏谵语,甚则发狂等病证。
问答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津停滞而成。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痰饮的初始病因。肺、脾、肾及三焦主司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形成痰饮的中心环节。水液代谢障碍是形成痰饮的病理基础。痰饮的致病特点主要有:①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痰饮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若痰饮流注经络,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若结聚于局部,则形成瘰疬、痰核,或形成阴疽、流注等。②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停滞于中,易于阻遏气机,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如痰饮停肺,使肺失宣肃,可出现胸闷、咳嗽等。③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④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则会出现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等症。⑤症状复杂,变幻多端: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痰之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痰饮在不同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
问答试述瘀血的概念、形成及其病机特征。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衃血”等。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外伤、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包括气虚致瘀、气滞致瘀、血寒致瘀、血热致瘀和津亏致瘀病机;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是形成瘀血的中心环节。此外,疾病失治、治疗不当,或久病入络,亦可形成瘀血。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①阻滞气机:气能行血,血能载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②瘀塞经脉:瘀血阻于经脉之中,可致血运不畅,或血行停蓄,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受阻部位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局部可出现疼痛,癥积肿块,甚则坏死;经脉瘀塞不通,血液不得归经,血逸脉外,则可见出血等病变。③伤及脏腑:瘀血停滞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脑部瘀血,则可致灵机混乱,神志失养,发为癫狂;心血瘀阻,可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隐痛或绞痛阵作,或引左臂内侧而痛,甚则唇舌青紫,汗出肢冷;肺部瘀血,可见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咳血,或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瘀血留着肝脏,结于胁下,渐成癥块,可见胁胁刺痛,腹胀纳呆等等。此外,瘀血不去,影响血液运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可致新血不生,出现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的临床症状。
问答试述气滞和瘀血的区别和联系。气滞和瘀血的区别:(1)两者概念上不同:①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属于气的失常病机。②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2)两者的病理表现特征不同:①气滞于局部,则发为闷胀和胀满,或胀痛。②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为: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3)两者的病理程度不同: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分病易治,而血分病难治。气滞和瘀血的联系:(1)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常可导致瘀血。外邪阻气,情志郁结,痰饮壅塞,结石梗阻等,皆可致气机阻滞,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液迟滞不畅,而致瘀血。(2)瘀血阻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
问答试述结石的概念、形成及其致病特点。结石,是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常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饮食失宜;②情志内伤;③寄生虫感染;④服药不当。另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致。结石致病,主要与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是否梗阻因素等密切相关。结石较小,表面光滑,所在部位腔隙较大,无梗阻嵌顿,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若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所在部位腔隙较小,出现梗阻嵌顿,则症状典型,导致疾病发生。结石的主要致病特点如下:①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②易阻气机,损伤脉络;③梗阻通道,导致疼痛;④病程较长,轻重不一。
问答试述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的内容及其区别和联系。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具有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三者的区别是:①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a.阻碍经脉气血运行。b.阻滞气机升降出入。c.影响水液代谢。d.易于蒙蔽神明。e.症状复杂,变幻多端。②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a.阻滞气机。b.瘀塞经脉。c.伤及脏腑。d.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作用。③结石是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其致病特点:a.多发于肝胆、胃、肾和膀胱等脏腑;b.易阻气机,损伤脉络;c.梗阻通道,导致疼痛;d.病程较长,轻重不一。三者的联系是:①三者皆属病理产物、继发性病因,形成初始病因相似,形成过程中均与气滞有关,气滞则水停、血瘀,也可气化不利而致湿热蕴结,生成结石。②三者之间又可相互影响。痰饮内停,阻滞气机,可形成瘀血、结石;而瘀血、结石内阻亦可影响津液代谢而形成痰饮。
问答何谓药邪?其致病特点是什么?药邪是指用药不当而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药邪的致病特点多表现为:①药物中毒:中毒症状的轻重与毒性药物的成分、剂量有关。中毒后,轻者头晕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麻等;重者嗜睡,或烦躁,黄疸,紫绀,出血,昏迷乃至死亡。②药物过敏:药物过敏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但发病仍然取决于药邪,轻则出现荨麻疹,湿疹,哮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则可见厥脱。③发病或急或缓,轻重不一:轻症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重症则病势危笃。急性发病需及时抢救,否则有死亡之虞。④加重病情,导致新病。
问答何谓先天性致病因素?其内涵是什么?先天因素指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胎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通过遗传信息传递所形成的致病因素。胎传因素,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因素通过母体作用于胎儿所形成的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和胎传因素,都会导致胎儿或出生后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
第8章 病机
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 ) [单选]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
正确答案: D
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 ) [单选]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
正确答案: C
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 ) [单选]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
正确答案: A
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 ) [单选]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
正确答案: B
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 ) [单选]
A.徐发
B.继发
C.复发
D.伏而后发
E.感而即发
正确答案: E
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 ) [单选]
A.气能行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生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化气
正确答案: A
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B
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C
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C
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D
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 ) [单选]
A.心肺
B.心脾
C.心肾
D.心肝
E.肝肾
正确答案: D
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 [单选]
A.心脾肾
B.肝脾肺
C.心肺肾
D.脾肾肺
E.肺肝肾
正确答案: D
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C
14.气逆病变多见于()( ) [单选]
A.肝脾肾
B.肺脾肾
C.脾胃肾
D.肺肝胃
E.肺肝肾
正确答案: D
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 ) [单选]
A.正胜邪退
B.邪胜正复
C.正虚邪恋
D.邪正相持
E.邪去正虚
正确答案: E
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 ) [单选]
A.中毒
B.暴怒
C.新感外邪
D.思虑过度
E.外伤
正确答案: D
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 ) [单选]
A.疠气致病
B.六淫致病
C.思虑过度
D.暴怒
E.大悲
正确答案: C
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 ) [单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E
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 ) [单选]
A.热极生风
B.阴虚风动
C.血虚生风
D.血燥生风
E.肝阳化风
正确答案: E
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 ) [单选]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
C.阴阳两虚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正确答案: C
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 ) [单选]
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
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
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
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
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
正确答案: E
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 ) [单选]
A.气血两虚
B.气滞血瘀
C.气虚血瘀
D.气不摄血
E.气随血脱
正确答案: A
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 ) [单选]
A.阴盛则阳病
B.重阴必阳
C.阴盛格阳
D.阳盛各阴
E.阴证转阳
正确答案: C
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 ) [单选]
A.阳盛格阴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寒
D.阳虚生外寒
E.热极生寒
正确答案: A
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 [单选]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
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
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
正确答案: B
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 [单选]
A.阴盛则阳病
B.寒极生热
C.阴盛格阳
D.阴虚则热
E.阳盛则热
正确答案: C
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 ) [单选]
A.阳盛格阴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由阴转阳
E.由阳转阴
正确答案: E
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 [单选]
A.正虚邪恋
B.邪正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盛邪衰
E.邪正相争
正确答案: A
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 ) [单选]
A.阳盛格阴
B.真寒假热
C.阳气亏损
D.阴损及阳
E.阴胜则阳病
正确答案: D
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 ) [单选]
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上升
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
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
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
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
正确答案: C
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 ) [单选]
A.肝阳化风
B.阴虚动风
C.风邪上扰
D.血虚生风
E.热极生风
正确答案: C
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 ) [单选]
A.肺气宣降失职
B.肝气疏泄失常
C.脾气运化失健
D.三焦水道不利
E.小肠清浊不别
正确答案: C
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 ) [单选]
A.气滞
B.气闭
C.气逆
D.气陷
E.气脱
正确答案: C
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 ) [单选]
A.重阳必阴
B.热极生寒
C.阳盛则外热
D.阳盛则阴病
E.阳盛格阴
正确答案: D
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 [单选]
A.气不摄津
B.气不化津
C.津停气阻
D.气随津脱
E.津不化气
正确答案: D
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 ) [单选]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
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
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
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
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
正确答案: E
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 [单选]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正确答案: B
38.“大实有羸状”是指()( ) [单选]
A.虚中夹实
B.因虚致实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E.由实转虚
正确答案: C
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 ) [单选]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由实转虚
D.因虚致实
E.真虚假实
正确答案: A
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 ) [单选]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 A
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 [单选]
A.阳不生阴
B.阳损及阴
C.阳不摄阴
D.由阳转阴
E.重阳必阴
正确答案: C
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 ) [单选]
A.由实转虚
B.真实假虚
C.大实有羸状
D.至虚有盛候
E.虚实错杂
正确答案: E
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 ) [单选]
A.气虚
B.气陷
C.气滞
D.气脱
E.气闭
正确答案: A
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 ) [单选]
A.阳胜则阴病
B.阴虚则阳亢
C.阳胜则热
D.寒极生热
E.阳盛格阴
正确答案: B
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 ) [单选]
A.阴不生阳
B.阴损及阳
C.重阴必阳
D.由阴转阳
E.阳失依附
正确答案: E
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 ) [单选]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正确答案: B
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 ) [单选]
A.阴胜则阳病
B.阳虚则阴盛
C.阴盛则寒
D.阴盛格阳
E.阴证似阳
正确答案: B
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 ) [单选]
A.阳盛则热
B.阳损及阴
C.阳虚则寒
D.阳盛格阴
E.重阳必阴
正确答案: E
49.引起疾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 ) [多选]
A.饮食不节
B.过度劳累
C.外感邪气
D.用药不当
E.情志刺激
正确答案: A,B,C,D,E
50.影响发病的因素有()( ) [多选]
A.气候变化
B.情志异常
C.体质虚弱
D.环境污染
E.水土不服
正确答案: A,B,C,D,E
51.易致“感而即发”的病因有()( ) [多选]
A.外感邪气
B.情志骤变
C.食物中毒
D.各种外伤
E.疫疠致病
正确答案: A,B,C,D,E
52.病势出入的病传规律包括()( ) [多选]
A.表邪入里
B.伏而后发
C.里邪出表
D.感而即发
E.因虚致实
正确答案: A,C
53.与疾病转归关系密切的病机有()( ) [多选]
A.正胜邪退
B.邪去正虚
C.表邪入里
D.正虚邪恋
E.邪盛正衰
正确答案: A,B,D,E
54.阳偏衰的病机多见于()( ) [多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A,C,E
55.阴偏衰的病机多见于()( ) [多选]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正确答案: B,D,E
56.气机失调的病机包括()( ) [多选]
A.气闭
B.气陷
C.气滞
D.气逆
E.气脱
正确答案: A,B,C,D,E
57.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包括()( ) [多选]
A.气滞血瘀
B.气血两虚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血随气逆
正确答案: A,B,C,D,E
58.血液运行失常的病机主要包括()( ) [多选]
A.血不足
B.血瘀
C.出血
D.血行迫疾
E.气随血脱
正确答案: B,C,D
59.津血关系失常的病机主要包括()( ) [多选]
A.津血两伤
B.津亏血瘀
C.血瘀水停
D.精血两虚
E.气随津脱
正确答案: A,B,C
60.风气内动的病机包括()( ) [多选]
A.肝阳化风
B.热甚动风
C.阴虚风动
D.血虚生风
E.风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 A,B,C,D
61.津气关系失调的病机包括()( ) [多选]
A.精气亏损
B.津停气阻
C.气随津脱
D.津气两虚
E.津气两脱
正确答案: B,C,D,E
62.内燥病变多见于()( ) [多选]
A.肺
B.胃
C.脾
D.大肠
E.小肠
正确答案: A,B,D
63.火热内生的病机包括()( ) [多选]
A.阳盛化火
B.五志化火
C.阴虚火旺
D.邪郁化火
E.湿郁化火
正确答案: A,B,C,D,E
64.与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有关的内脏是()( ) [多选]
A.脾
B.肺
C.肾
D.膀胱
E.三焦
正确答案: A,B,C,D,E
名词解释卒发卒发,又称“感而即发”或“顿发”。指机体感邪后立即发病。多见于新感外邪、疫疠邪气致病、情志异常、中毒、外伤等。
名词解释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又称“伏邪发病”。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某些部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而发病。如破伤风、狂犬病等。
名词解释徐发徐发,又称缓发。指徐缓发病。徐发与致病邪气的性质、体质因素等有关。如外感湿邪,其性粘滞,故发病缓,病程长。
名词解释继发继发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继发病变以原发病为前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病理联系。如疟疾日久继发“疟母”等。
名词解释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损及到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属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的病理表现。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
名词解释虚中夹实虚中夹实属于虚实错杂病机之一。指以正虚为主,兼有痰饮、水湿、瘀血、结石、宿食等实邪或复感外邪的病变。如脾虚夹湿等。
名词解释实中夹虚实中夹虚属于虚实错杂病机之一。指以邪实为主,兼有正气不足的病变。如实热伤津等。
名词解释因虚致实因虚致实属于虚实转化病机之一。指先有正气不足,因推动、气化无力,内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于体内,转化为以邪实为主的一类病机。
名词解释由实转虚由实转虚属于虚实转化病机之一。指先有实邪为病,继而耗伤正气,以致邪气虽去而正气大伤,转化为以正虚为主的一类病机。
名词解释正虚邪恋正虚邪恋属于疾病转归之一。指疾病后期,正气已虚而邪气未尽,正气一时无力尽邪,邪气留恋不去,病势缠绵的一种转归。这种转归常常是许多急性病转为慢性病变,或反复发作,或留下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名词解释阳胜则热阳盛则热,即阳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以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但阴液未衰的实热性病理变化。如壮热面赤、烦躁、口渴、脉数等。
名词解释阴胜则寒阴盛则寒,即阴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以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或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但阳气未衰的实寒性病变。如形寒肢冷、水肿、身体踡缩等。
名词解释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即阳胜则伤阴。阳偏胜的病变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阴液耗损,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以阳胜为主的实热病变。
名词解释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即阴胜则伤阳。阴偏胜的病变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阳气耗损,出现面白、小便清、四肢不温等寒盛伤阳的症状。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以阴盛为主的实寒病变。
名词解释阴盛格阳阴盛格阳,也称格阳。指阴寒邪气过盛,壅阻于内,排斥阳气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交通,相互格拒所表现的真寒假热病变。其表现除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之外,还可见自觉身热但欲衣被、口渴欲饮但喜热饮等假热症状。
名词解释阳盛格阴阳盛格阴,也称格阴。指阳热邪气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而不外达,阴阳之气不相交通,互相格拒所表现的真热假寒病变。其表现除面红、烦渴饮冷、烦躁、气粗等之外,还可见手足厥冷等假寒症状。
问答何谓血瘀?血瘀与瘀血有何区别与联系?所谓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瘀血则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两者可相互影响,即瘀血阻滞可致血瘀,血瘀不行可留滞成为瘀血。
问答何谓发病?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所谓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包括疾病的复发)。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地域差异、生活工作环境变化、体质差异、精神状态等。
问答何谓内湿?内湿与外湿有何区别及联系?所谓内湿是指体内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湿痰饮内生并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外湿是指从外感受湿邪为病,以伤肌表、筋骨关节为主;内湿是指因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失健运,以致水液留滞体内而生湿。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外湿伤人,每易伤脾,可致脾失健运而生内湿;内湿素盛者,易招致外湿入侵而致病。即所谓“外湿可诱发内湿,内湿者易招致外湿。”
问答何谓外感病邪?外感病邪伤人致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所谓外感病邪是指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者口鼻等体表侵入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邪伤人致病的途径主要是皮毛、口鼻,也可通过其他孔窍侵犯人体,如目窍、二阴等。
问答何谓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伤人致病的途径主要是哪些?所谓内伤病因是指人体的情志、饮食、劳逸等不循常度,导致气血津液失调、脏腑经络异常的致病因素。内伤病因伤人致病的途径包括邪伤和正虚二个方面。以邪伤为主者,多为脏腑、气血功能失常,气机紊乱,平衡失调以及脏器组织结构损伤而发病;以正虚为主者,因虚损程度、发病部位不同而异。脏气虚弱则邪易伤脏而发为脏病;腑气亏损则邪易留于腑而发为腑病。
问答何谓伏而后发?伏而后发与徐发有何不同?所谓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某些部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发病,如破伤风等。徐发则指徐缓发病,与致病邪气的性质,以及体质因素有关,如湿邪致病等。邪气潜伏期间,机体没有任何相应的病理反应出现,而徐发仅指发病过程缓慢,在此缓慢发病过程中,机体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表现于外。
问答何谓复发?引起疾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所谓复发是指原发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发病方式。引起疾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食复、劳复、药复、重感致复、自复及其他因素,如精神因素、护理不当致复等。
问答何谓继发?继发与复发有何不同?继发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继发病变以原发病为前提,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病理联系。复发则是指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主要病理特征重现。
问答何谓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病势出入的关系如何?所谓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之间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正盛衰直接影响着病势出入。病势出入包括表邪入里、里邪出表。表邪入里,多是由于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强,或正气较虚,抗邪无力等,以致邪气深入。里邪出表,多是由于疾病过程中,正气渐复,抗邪有力,病邪由里透表。里邪出表多提示病趋向愈。
问答何谓疾病转归?疾病的转归主要有哪几种情况?所谓疾病转归是指疾病演变的最终结局,又称为疾病的预后。疾病的转归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正胜邪退,病趋好转或痊愈;邪胜正衰,病趋恶化或死亡;正虚邪恋,病势缠绵;邪去正虚,正气有待修复。
问答何谓虚实错杂?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是什么?所谓虚实错杂是指正虚和邪实同时存在的复杂病机,又称为虚实夹杂。虚实错杂病机主要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种情况,若以邪实为主,兼正气不足者为“实中夹虚”;若以正虚为主,兼有痰饮、水湿、瘀血、结石、宿食等实邪,或复感邪气者,为“虚中夹实”。
问答何谓阳偏衰?阳偏衰病理多见于哪几脏?所谓阳偏衰是指机体的阳气虚损,机能活动减退或衰弱,温煦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阳偏衰(阳气不足)病变多见于心、脾、肾三脏,尤其是肾。由于心、脾、肾三脏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故其多见阳虚,尤其是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衰在阳偏衰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问答何谓阴偏衰?阴偏衰病理多见于哪几脏?所谓阴偏衰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精、血、津液等物质亏损,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旺,机能活动虚性亢奋的病理。阴偏衰(阴虚)病变多见于肺、肝、肾三脏,尤其是肾。由于肺、肝、肾三脏离不开阴液的滋润、制阳作用,故其多是阴虚,尤其是肾阴是全身阴液的根本,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问答何谓阴阳互损?阴阳互损病机有哪几种病理变化?所谓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损及到另一方,导致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是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的病理变化,有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两种情况。
问答何谓阴阳格拒?阴阳格拒病机有哪几种病理变化?所谓阴阳格拒,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或阳偏盛至极并壅盛阻遏于内,排斥另一方于外;也可由于一方极度虚弱,双方盛衰悬珠,盛者盘踞于内,将衰弱的一方排斥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交通,导致寒热真假的病理。有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和阳盛格阴(真热假寒)两种病理变化。
问答何谓阴阳亡失?其病机特点是什么?所谓阴阳亡失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功能活动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由于阴和阳存在着互根互用关系,阴亡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液无以固摄而耗脱,所以亡阳可迅速导致亡阴、亡阴也可迅速导致亡阳。
问答精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内容?精的失常主要包括精亏和精瘀。精亏是指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充养,或房劳耗损肾精,或久病虚弱,累及于肾等,导致肾精不足,失于充养的病变。
问答何谓气机失调?气机失调病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所谓气机失调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气机失调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个方面。气滞是指全身或局部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变;气逆、气陷属于升降失常;气闭、气脱属于出入运动失常。
问答血液运行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血液运行失常包括血瘀、血行迫疾、出血等。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血行迫疾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如火热邪气)的作用下,血液被迫运行加速,失于宁静的病理;出血是指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
问答津血关系失调病机主要有哪些内容?津血关系失调主要有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等。津血两伤是指津液和血同时出现亏损不足;津亏血瘀是指因津液亏损而导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的病理;血瘀水停是指血液瘀滞与津液停蓄同时并见的病理。
问答何谓风气内动?风气内动病机有哪几种类型?风气内动又称“内风”,是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眩晕、麻木、抽搐、震颤特征的病理。风气内动(内风)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属实性病变;肝阳化风乃阴虚阳亢所致,属虚实错杂病理;阴虚风动、血虚生风主要是阴血亏损、筋脉失养所致,属虚性病变。
问答何谓津伤化燥?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哪几个脏腑?为什么?所谓津伤化燥是指因体内津液不足,导致各组织器官失于濡润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症状的病理变化。津伤化燥(内燥)多见于肺、胃、大肠等脏腑。因为肺为娇脏,性喜柔润,胃喜润恶燥,大肠主传导燥化糟粕,故肺、胃、大肠多见内燥。
问答气血关系失常病机有哪些病理变化?气血关系失常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等。由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气血之间病理上相互影响。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相互影响并同时存在的病理;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相互影响并同时存在的病理;气随血脱是指大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流失而耗脱的病理;气不摄血是指气虚固摄血液的功能减弱,血逸脉外的病理;血随气逆是指气机上逆的同时,血亦随之冲逆于上的病理。
问答精与气血关系失常病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病理变化?精与气血的关系失常主要包括精气亏损、精血两虚。由于精可化气,气能生精,故肾精亏损,可致元气不足;气虚日久,生化无力,又可加重肾精虚衰,以致精气两虚。由于精血同源,故久病耗伤肝肾,可致精血两虚。
问答试论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决定疾病的转归结局。疾病的转归主要包括四种:①正胜邪退。疾病过程中,正气较盛,抗邪能力较强,能驱邪外出,或是疾病后期,正气渐复,病趋好转、痊愈。②邪胜正衰。疾病过程中,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或邪气过盛,正不敌邪,病趋恶化,甚至死亡。③正虚邪恋。疾病后期,正虚而邪气未尽,正气无力尽邪,邪气留恋不去,病势缠绵,日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④邪去正虚。疾病后期,病邪已经祛除,但正气耗损,有待恢复。
问答试论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决定疾病的虚实病机。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表现以亢奋、有余、不通为特征的病理变化为实性病机;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表现以衰退、虚弱、不固为特征的病理变化为虚性病机。②虚实变化。包括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等。以邪实为主,兼有正气不足者,为“实中夹虚”;以正虚为主,兼有痰饮、水湿、瘀血、结石、宿食等实邪停留,或复感外邪者,为“虚中夹实”。先有实邪为病,继而耗伤正气,邪虽去而正气大伤者,病变可转化为以正虚为主的虚性病理,称“由实转虚”;先有正气不足,因推动、气化无力,内生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则可转化为以邪实为主的实性病理,称“因虚致实”。实性病变,由于邪气深结不散,气血郁结于内,经络阻滞,气血不能通达于外,表现出似虚非虚的假象,为“真实假虚”;虚性病变,由于正气虚弱,推动无力,表现出似实非实的假象,为“真虚假实”。
问答简述疾病复发的概念、特点和诱因。疾病复发是指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复发的特点:①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主要病理特征的重现。②较原病有所加重,且复发次数愈多,病情越复杂。③与一定的诱发因素有关。导致疾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①食复。指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因宿食、酒热等,助邪或伤正。②劳复。指大病初愈,过度劳累,损伤正气而致疾病复发。③药复。指疾病将愈之时,药物使用不当,如滥用补药等,非助邪即伤正。④重感致复。指疾病将愈之时,疏于防护,复感外邪而致疾病复发。⑤其他因素致复。如情志波动、护理不当等。⑥自复。指疾病初愈,余邪未尽,正气无力驱邪,致邪气暗长而旧病复发。
问答试述“阳盛则热”、“阳盛格阴”的病机特点及联系。阳盛则热,即是阳盛。多是由于外感阳热邪气,或五志过极化火,或痰湿、食积等郁久化热所致之阳热亢盛,阴液未虚的实热病变。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阳热邪气过盛,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而不外达,阴阳不相交通之真热假寒病理。阳盛格阴病变多是阳盛病机的进一步发展,阳盛格阴较阳盛则热病机更深重。
问答试述“阴盛则寒”、“阴盛格阳”的病机特点及联系。阴盛则寒,即是阴盛。多是由于外感阴寒邪气,或过食生冷,或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之阴寒过盛,阳不制阴,阳气未衰的实寒病变。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邪气过盛,壅阻于内,排斥阳气于外,阴阳不相交通之真寒假热病理。阴盛格阳病变多是阴盛病机的进一步发展,阴盛格阳较阴盛则寒病机更深重。
问答试述“阳虚则寒”、“阳损及阴”、“亡阳”的病机特点及病机联系。阳虚则寒,即阳偏衰。多是由于久病伤阳,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过劳耗损阳气等所致之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病变。阳偏衰病变多见于心、脾、肾等脏腑。阳损及阴,是指因阳气亏损,以致阴液生成减少,或阳不摄阴而阴液流失所致之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变。亡阳是指疾病过程中,机体阳气突然亡脱,全身机能活动严重衰竭的病理。阳损及阴、亡阳均是阳偏衰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阳损及阴是在阳偏衰基础上,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所形成的阴阳两虚病变,亡阳则是在阳偏衰基础上阳气突然亡脱的病变,且病情危重。
问答试述“阴虚则热”、“阴损及阳”、“亡阴”的病机特点及病机联系。阴虚则热,即阴偏衰。多是由于热病后期,阴液亏损,或五志化火伤阴,或久病耗阴等所致之阴液亏少,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的虚热病变。阴偏衰病变多见于肺、肝、肾等脏腑。阴损及阳,是指因阴液亏少,以致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所形成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变。亡阴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阴液突然脱失,全身机能活动严重衰竭的病理。阴损及阳、亡阴均是阴偏衰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是在阴偏衰基础上,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的形成的阴阳两虚病变,亡阴则是在阴偏衰基础上阴液出现突然脱失的病变,病情危重。
问答试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病机的特点。气机失调主要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个方面。①气滞。指全身或局部气机运化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以闷、胀、痛为主要表现。②气逆。属于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指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气逆病变以肺、胃、肝等脏腑为多见。③气陷。属于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陷是在气虚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与脾密切相关,通常称气陷为“中气下陷”或“脾气下陷”。④气闭。属于气的出入运动失常。主要是指气机郁闭,气不外达的病理状态。⑤气脱。属于气的出入运动失常。指疾病过程中,正不敌邪,或正气持续衰弱,以致气虚至极,气不内守而外脱,全身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
问答试述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邪正两方面的理由。疾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正”、“邪”两个方面。正气充足,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犯人体,则疾病无从发生,或虽有邪气侵犯,正气亦能抗邪外出而免于发病。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时,邪气才能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发生。但是,任何邪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在正气相对不足的前提下,邪气伤人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邪气伤人只是发病的条件,而正气相对不足才是发病的内在根据。而且在特殊情况下,邪气也可以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如疠气致病等。所以说,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胜负,才能决定发病与否。
问答简述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与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关系及其机理。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及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肺主通调水道,肺失宣降,水道失于通调则津液不行;脾主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则水湿内生;肾脏主持水液代谢,肾阳不足,气化失职则水液内停;膀胱气化失司,三焦气机不利,以及肝失疏泄,气滞水停等,均可致水道不畅,津液输布、排泄受阻而内生痰饮水湿为病。
问答简述内寒病理形成与相关脏腑的关系及其机理。内寒病理的形成多与脾、肾等脏阳气虚衰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布达四肢、肌肉而起温煦作用;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全身各脏腑组织。脾阳根于肾阳,所以脾肾阳气虚衰,尤其是肾阳不足是内寒病理形成的关键。
问答简述内燥病理与相关脏腑的关系及其机理。内燥(津液亏少)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大肠最为多见。因肺为娇脏,性喜柔润,肺燥则宣降失职,常见干咳无痰等;胃喜润而恶燥,胃燥则失于通降,常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或痞满不舒等;大肠主传导食物糟粕,大肠失润则传导失职,常见大便燥结等。
问答试论火热内生病机的主要内容及各类型的病机特点。火热内生病机主要包括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及阴虚火旺四个方面。阳气过盛化火,多是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脏腑阳气亢盛的实火,如胃热炽盛等;邪郁化火包括外感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火和病理性产物,如痰饮、瘀血等积久化火,其病理特点多属实火;五志化火,多是由于情志刺激,导致脏腑阳盛或气机郁结,郁久化火,此类化火,多属实火,如肝郁化火等;阴虚火旺属于虚火,是指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病理状态。
问答试论内湿病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机理。湿浊内生(内湿)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湿性重浊粘滞,多易阻滞气机,出现胸闷、腹胀、大便不爽等。二是湿为阴浊之物,内湿形成之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肺、肾等脏腑生理功能,如湿阻于肺,肺失宣降;湿伤脾阳,脾失健运等。
问答试论内风病理变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病机特点。内风病理主要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四个方面。肝阳化风,多是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亢旺,升动太过而化风,其病理变化多属虚实错杂;热极生风,多因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亢而化风,其主要病机是邪热亢盛的实风;阴虚风动属于虚风,多因阴液亏损,筋脉失养而变生内风;血虚生风亦属虚风,是指因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所变生的内风。
问答简述气血关系失调的主要病机及其病理特点。气血关系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等。①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可致血瘀,血瘀则气机郁滞。两者可同时形成,也可因气滞病变进一步发展所致。②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可因久病耗损,渐致气血两伤,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脱,或先有气虚,血液生化无源而衰少等所致。③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固摄血液的功能不足,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的病理状态,是出血的病机之一。④气随血脱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血液流失而耗脱的病理状态。其病变发展,轻则气血两虚,重则气血并脱。⑤血随气逆是指气机上逆的同时,血亦因之而冲逆于上的病理状态。如肝气上逆,血随气逆而上涌,可致吐血、昏厥等。
第9章 诊法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 [单选]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E.应答反应
正确答案: C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 [单选]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正确答案: D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 ) [单选]
A.有神
B.无神
C.假神
D.失神
E.神志错乱
正确答案: C
4.戴阳证的面色是()( ) [单选]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E.面色青紫
正确答案: C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 [单选]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E.稍黑
正确答案: B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 ) [单选]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痰滞
E.水停
正确答案: A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 [单选]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E.肾阳不足
正确答案: B
8.颧部潮红主病()( ) [单选]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E.气虚发热
正确答案: B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 ) [单选]
A.白光白
B.萎黄
C.苍白
D.色黄晦暗
E.色黄虚浮
正确答案: B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 [单选]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E.阳黄
正确答案: D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 [单选]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
D.咳喘肺胀
E.水气凌心
正确答案: C
12.小儿头形过小的原因主要是()( ) [单选]
A.脾气虚弱
B.肝血不足
C.心血亏损
D.肾气不足
E.肾精不足
正确答案: E
13.“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 [单选]
A.肾气不足
B.气血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E.肾精不足
正确答案: D
14.目眦色赤,多属()( ) [单选]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E.肝经风热
正确答案: C
15.根据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则白睛属()( ) [单选]
A.肺
B.脾
C.心
D.肝
E.肾
正确答案: A
1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 [单选]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E.口唇青紫
正确答案: B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 [单选]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
D.舌质淡红
E.舌苔薄白
正确答案: C
18.舌体胖大,有齿痕,主()( ) [单选]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损
C.肾阴不足
D.肺气不足
E.脾虚湿盛
正确答案: E
19.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 [单选]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E.寒湿
正确答案: C
20.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 [单选]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D.胃肠热甚
E.热入营血
正确答案: E
21.疾病中见到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多由于()( ) [单选]
A.痰浊内阻
B.寒凝筋脉
C.热盛动风
D.气滞血瘀
E.疫毒攻心
正确答案: B
22.黄苔一般主()( ) [单选]
A.寒证
B.热证
C.痰饮
D.湿证
E.虚证
正确答案: B
23.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 ) [单选]
A.苔由厚变薄
B.苔由薄变厚
C.苔由润变燥
D.苔由多变少
E.苔由白变黄
正确答案: B
24.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不易刮去,称为()( ) [单选]
A.腐苔
B.滑苔
C.腻苔
D.垢苔
E.润苔
正确答案: C
25.舌尖有芒刺,主病()( ) [单选]
A.肝胆火盛
B.胃肠热盛
C.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E.温毒入血
正确答案: C
26.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单选]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湿热证
D.血瘀证
E.表证
正确答案: A
27.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 [单选]
A.舌强
B.舌痿
C.舌颤
D.舌短
E.舌歪
正确答案: E
28.苔黑而滑润、舌质色淡多属()( ) [单选]
A.阴虚火旺
B.阳虚寒盛
C.热盛伤津
D.湿热郁蒸
E.痰火内蕴
正确答案: B
29.舌苔有根与无根,主要取决于()( ) [单选]
A.邪气盛衰
B.脏腑虚实
C.胃气有无
D.津液存亡
E.气血盈亏
正确答案: C
30.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 ) [单选]
A.舌淡红苔薄白
B.舌淡瘦苔白腻
C.舌淡胖苔润
D.舌色淡白舌体瘦薄
E.舌淡苔少
正确答案: D
31.肾精耗竭可导致()( ) [单选]
A.横目斜视
B.眼睛突起
C.目睛微定
D.眼皮下垂
E.瞳仁散大
正确答案: E
32.目窠凹陷属于()( ) [单选]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E.五脏精气衰竭
正确答案: E
33.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为()( ) [单选]
A.瘰疬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正确答案: A
34.小儿指纹浮现者,多属()( ) [单选]
A.表证
B.里证
C.实证
D.虚证
E.热证
正确答案: A
35.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 [单选]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正确答案: B
36.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 ) [单选]
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正确答案: C
37.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较深、麻木、顶白而痛者为()( ) [单选]
A.痈
B.疔
C.疽
D.疖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B
38.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 [单选]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E.阴肿
正确答案: A
39.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 ) [单选]
A.肝胃不和
B.伤食
C.热呕
D.寒呕
E.肝胆郁热
正确答案: D
40.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 ) [单选]
A.风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燥痰
正确答案: A
41.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 [单选]
A.有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神志错乱
正确答案: C
42.患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诊断为()( ) [单选]
A.狂证
B.癫证
C.痫证
D.中风
E.中暑
正确答案: C
43.患者久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属于()( ) [单选]
A.心火上炎
B.阳明经热
C.阴虚火旺
D.虚阳浮越
E.肝阳上亢
正确答案: D
44.病人患疮疡,见体表局部范围较大、红肿、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属于()( ) [单选]
A.痈
B.疖
C.疔
D.疽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45.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其舌象可表现为:( ) [单选]
A.舌质淡苔薄白
B.舌淡红苔薄白
C.舌质淡苔薄黄
D.舌质绛苔薄黄
E.舌质绛苔薄白
正确答案: E
46.某病人脘腹痞满,纳呆食少,头身困重,舌苔黄腻,属于()( ) [单选]
A.湿热内结
B.饮食积滞
C.痰热内阻
D.邪热伤津
E.热积于内
正确答案: A
47.患者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 ) [单选]
A.腐苔
B.腻苔
C.真苔
D.假苔
E.厚苔
正确答案: C
48.患者咯痰少而黏难出,口干舌燥,属()( ) [单选]
A.热痰
B.燥痰
C.风痰
D.湿痰
E.寒痰
正确答案: B
49.失音是指()( ) [单选]
A发音困难
B声音不清脆
C完全不能发音
D声音不响亮
E声音不圆润
正确答案: C
50.“金实不鸣”的原因多为()( ) [单选]
A邪气犯肺
B津枯肺损
C气虚无力
D虚火灼金
E悲忧伤肺
正确答案: A
51.成年人的呼吸次数,正常值为()( ) [单选]
A40次/分钟
B16─20次/分钟
C25次/分钟
D16次/分钟以下
E30次/分钟
正确答案: B
52.呼吸微弱,短而声低,称为()( ) [单选]
A上气
B短气
C气微
D少气
E嗳气
正确答案: D
53.阳虚久病,突发喷嚏连连,多为()( ) [单选]
A阳气回复
B新感外邪
C阳气衰惫
D阳气亡失
E虚阳上越
正确答案: A
54.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 ) [单选]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语謇
正确答案: B
55.咳嗽声音重浊,吐痰质清色白,鼻塞不通,多为()( ) [单选]
A外感风邪
B外感燥邪
C外感寒邪
D外感湿邪
E外感热邪
正确答案: C
56.呕吐声音壮厉,吐物呈胶粘黄水,或酸或苦,多为()( ) [单选]
A实热之证
B虚寒之证
C热扰神明
D食滞胃脘
E阴虚胃热
正确答案: A
57.因情志抑郁不畅而发出长吁短叹声,称为()( ) [单选]
A喷嚏
B嗳气
C太息
D呃逆
E短气
正确答案: C
58.病室发出烂苹果气味,多为()( ) [单选]
A病人脏腑败坏
B消渴病人
C水肿晚期病人
D失血病人
E重症肝病病人
正确答案: B
59.某病人呃逆三天。呃生连连,声高有力,且伴有嗳腐吞酸,口气酸臭,腹痛拒按,肠鸣、矢气频频。查体:舌苔厚腻,脉滑。其病症多属()( ) [单选]
A食积胃肠
B阳阴腑实
C肝气犯胃
D脾胃气虚
E水停中脘
正确答案: A
60.某病人两天前感冒咳嗽,咳声不扬,吐痰黄稠,咽喉疼痛,呼吸气热。查体:面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其病症多属()( ) [单选]
A风邪犯肺
B寒邪犯肺
C热邪犯肺
D燥邪犯肺
E湿邪犯肺
正确答案: C
61.下列哪一项属于主诉问诊的内容()( ) [单选]
A.是否患过麻疹
B.服药有无不良反应
C.有无不良生活习惯
D.当前最痛苦的症状
E.婚姻生育史
正确答案: D
62.下列哪项属于个人生活史的问诊内容()( ) [单选]
A.当前最痛苦的症状
B.服药有无不良反应
C.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
D.配偶的健康状况
E.平素健康状况
正确答案: C
63.症见自觉怕冷,得温可以缓解者属于()( ) [单选]
A.恶寒
B.畏寒
C.寒栗
D.恶风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B
64.外感初期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单选]
A.恶寒
B.畏寒
C.寒栗
D.潮热
E.战汗
正确答案: A
65.肺卫气虚之人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单选]
A.恶寒
B.畏寒
C.恶风
D.寒战
E.壮热
正确答案: C
66.素体阳虚之人可见的症状是()( ) [单选]
A.恶寒
B.寒栗
C.畏寒
D.潮热
E.壮热
正确答案: C
67.日晡热甚,伴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者,属于()( ) [单选]
A.外感热盛
B.阳明潮热
C.湿热潮热
D.阴虚潮热
E.气虚发热
正确答案: B
68.午后或入夜低热,伴有五心烦热者,其病机为()( ) [单选]
A.燥热内结阳明
B.湿热蕴阻中焦
C.阴液亏损,虚阳偏亢
D.脾虚清阳不升
E.邪正交争少阳
正确答案: C
69.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此症是()( ) [单选]
A.邪犯肌表
B.外邪入里
C.邪在半表半里
D.邪犯肠胃
E.邪犯肺卫
正确答案: C
70.入睡汗出,醒后汗止者,其病机属()( ) [单选]
A.阳虚
B.气虚
C.血虚
D.阴虚
E.气血两虚
正确答案: D
71.经常汗出,动后更甚者,其病机是()( ) [单选]
A.阳气虚弱
B.气血两虚
C.阴液不足
D.血液亏损
E.阴精匮乏
正确答案: A
72.头痛以两颞侧为甚者,病位在()( ) [单选]
A.太阳经
B.少阳经
C.厥阴经
D.阳明经
E.太阴经
正确答案: B
73.胸痛,且伴有高热、咳嗽、咯吐铁锈色痰者,为( ) [单选]
A.肺阴不足
B.痰浊阻肺
C.胸痹心痛
D.肺热壅盛
E.肝气郁结
正确答案: D
74.胃脘胀痛,伴有嗳腐吞酸,呕吐宿食者,为()( ) [单选]
A.寒犯胃脘
B.食滞胃脘
C.肝气犯胃
D.血瘀胃腑
E.胃火炽热
正确答案: B
75.痛有胀感,伴随时发时止特点者,为()( ) [单选]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热郁
E.湿停
正确答案: A
76.脾胃虚寒之人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单选]
A.口甜而腻
B.口中泛酸
C.口中酸锼
D.口淡无味
E.口苦或口咸
正确答案: D
77.多食善饥症状可见于()( ) [单选]
A.胃火炽盛
B.食滞胃脘
C.胃气不足
D.胃阴亏虚
E.肝气犯胃
正确答案: A
78.泻下如注,便如黄糜,伴有肛门灼热者,属于()( ) [单选]
A.大肠液亏
B.大肠湿热
C.肠虚滑脱
D.脾肾阳虚
E.肝郁乘脾
正确答案: B
79.小便频数,色黄急迫者,属于()( ) [单选]
A.肾阳不足
B.肾气不固
C.消渴病
D.膀胱湿热
E.瘀血阻滞
正确答案: D
80.失眠伴有心悸、纳差及便溏者,属于()( ) [单选]
A.心脾两虚
B.心阴不足
C.心血亏虚
D.心肾不交
E.食积胃脘
正确答案: A
81.突然耳鸣,声如雷鸣,伴有口苦、胁肋灼痛者,属于()( ) [单选]
A.肝胆火盛
B.痰浊上蒙
C.瘀血阻滞
D.风邪上袭
E.肾气虚弱
正确答案: A
82.目赤肿痛,羞明,伴有口苦、口干、烦躁者,属于()( ) [单选]
A.肝阴不足
B.肝血虚亏
C.肝阳上亢
D.肝火上炎
E.肝肾阴亏
正确答案: D
83.月经提前7天以上,量多、色红、质稠者,属于()( ) [单选]
A.气虚
B.血热
C.血虚
D.血寒
E.血瘀
正确答案: B
84.月经推迟7天以上,量少、色淡而质稀者,属于()( ) [单选]
A.血虚
B.血寒
C.血热
D.血瘀
E.气滞
正确答案: A
85.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小儿疳证的表现()( ) [单选]
A.身材矫小
B.皮肤毛发干枯
C.腹胀肢瘦
D.胎黄
E.大便不调
正确答案: D
86.带下夹杂有血丝,微有臭味者,属于()( ) [单选]
A.脾虚湿注
B.脾胃阳虚
C.寒湿下注
D.肝经郁热
E.湿热下注
正确答案: D
87.耳鸣渐生,声小时止者,属于()( ) [单选]
A.肾气虚弱
B.肝胆火盛
C.痰浊上蒙
D.瘀血阻滞
E.风邪上袭
正确答案: A
88.大便中夹杂有脓血粘液者,属于()( ) [单选]
A.肝郁脾虚
B.脾肾阳虚
C.食积肠胃
D.脾气不足
E.湿热蕴结
正确答案: E
89.病人李某,女,21岁,未婚。咳嗽、胸痛、低热半年。半年来经常咳嗽,时轻时重,痰少而粘,偶尔带有血丝。入夜低热,体温多38℃左右。伴有多汗,月经量少。查体:形体消瘦,面白颊红,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该病人发热的病机是()( ) [单选]
A.阳明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外感发热
E.湿温发热
正确答案: B
90.某病人,两年来经常汗出,以头面部为多,运动后汗出更甚,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之症,且动辄感冒。查体:面色淡白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此病人的出汗属于()( ) [单选]
A.气虚自汗
B.阴虚盗汗
C.邪正交争的战汗
D.亡阴之汗
E.亡阳之汗
正确答案: A
91.某病人因家庭不睦,经常有右侧胸胁疼痛,状如火灼,并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少之症。查体:胸胁局部无明显皮损、舌红苔黄燥、脉象弦数。此病人胸胁痛属于()( ) [单选]
A.肝气郁结
B.肝胆火盛
C.悬饮
D.气滞血瘀
E.寒滞肝脉
正确答案: B
92.某病人40岁,男性,已婚。患泄泻3年来,每日3~5次,早晨5时左右即有腹痛,泻后痛减,便质清稀,夹杂有较多的不消化食物,并伴有怕冷,腰腿困痛,头晕耳鸣等症。查体: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而润,脉沉细而弱。此人所患病证是()( ) [单选]
A.脾虚泄泻
B.肝郁泄泻
C.湿热泄泻
D.食积泄泻
E.脾肾阳虚泻
正确答案: E
93.病人某女,35岁,已婚,患带下病数载。带下色黄质稠量多,气味腥臭,局部瘙痒,饮食二便如常。查体:舌红苔黄腻,脉象濡数。此人带下病的病机是()( ) [单选]
A.脾虚湿注
B.脾肾阳虚
C.湿热下注
D.肝经郁热
E.恶性病变
正确答案: C
94.寸口位于()( ) [单选]
A头侧太阳穴
B颈部人迎处
C手腕掌后桡动脉处
D腹股沟动脉处
E脚背趺阳脉处
正确答案: C
95.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 [单选]
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
E《中藏经》
正确答案: A
96.右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 [单选]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E上中下三焦
正确答案: B
97.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 [单选]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E上中下三焦
正确答案: C
98.《内经》认为切脉的最佳时间是()( ) [单选]
A平旦
B日中
C日西
D夜晚
E环境安静即可
正确答案: A
99.小儿寸口短小,故一般切脉时可采用()( ) [单选]
A三指密布法
B二指切脉法
C一指定关法
D遍诊法
E望食指络脉法
正确答案: C
100.每次诊脉的时间最佳为()( ) [单选]
A1分钟
B2─3分钟
C5分钟
D3─5分钟
E半分钟
正确答案: B
101.正常的脉象称为()( ) [单选]
A正脉
B平脉
C和脉
D缓脉
E有根脉
正确答案: B
102.轻取即得,重按稍减的脉是()( ) [单选]
A浮脉
B洪脉
C芤脉
D革脉
E濡脉
正确答案: A
103.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 [单选]
A脉来无力
B脉来虚浮
C脉来细软
D脉来沉细
E脉来浮而细软
正确答案: E
104.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 [单选]
A紧脉
B大脉
C弦脉
D实脉
E洪脉
正确答案: D
105.应指明显,但细小如线的脉是()( ) [单选]
A濡脉
B细脉
C弦脉
D小脉
E弱脉
正确答案: B
106.紧脉的主病为()( ) [单选]
A寒、痛、宿食
B寒、痛、痰饮
C表证、瘀血、痰饮
D宿食、瘀血
E寒、痛
正确答案: A
107.单主阳热亢盛的脉象是()( ) [单选]
A数脉
B实脉
C滑脉
D洪脉
E促脉
正确答案: D
108.弦细脉的主病为()( ) [单选]
A里寒证
B肝郁气滞
C血虚肝郁
D阴血亏虚
E肝风挟痰
正确答案: C
109.辨肌肤肿胀,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是()( ) [单选]
A肤肿
B气肿
C水肿
D趺肿
E脓肿
正确答案: B
110.心下或胃脘满痛,按之坚硬而痛的称()( ) [单选]
A心下痞
B脘痞
C满痞
D胸痹
E结胸
正确答案: A
111.小儿手掌心发热,多属()( ) [单选]
A蛔虫
B阳亢
C阴虚
D脾虚
E食积
正确答案: E
112.症见胸腹灼热而四肢厥冷,多是()( ) [单选]
A食厥
B寒厥
C热厥
D蛔厥
E气厥
正确答案: C
113.腹中有块,按之坚硬疼痛,推之不移,长久不散的称()( ) [单选]
A聚
B瘕
C痈
D疝
E癥
正确答案: E
114.男性患儿李某,5岁,腹痛月余。其腹痛得特点是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按之有块,呈条索筋结状,有移动感。其腹痛病多属()( ) [单选]
A燥屎
B肠痈
C蛔虫
D癥积
E气滞
正确答案: C
115.林某,女性病人,腹痛两天。其右下腹疼痛,从上腹部转移而来,按之疼痛不甚,突然放手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其腹痛原因多为()( ) [单选]
A燥屎
B肠痈
C蛔虫
D癥积
E气滞
正确答案: B
116.病人罗某臀部疮疡5日,查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热,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其疮疡多为()( ) [单选]
A阳证有脓
B阳证无脓
C阴证有脓
D阴证无脓
E疮疡即将内陷
正确答案: A
117.少年刘某,两天前冒雨淋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吐痰清稀,头身疼痛不适,其脉象多为()( ) [单选]
A浮缓
B浮紧
C沉紧
D浮数
E沉细
正确答案: B
118.病人脉来疾急、至数不清,烦燥不宁,汗出如珠而粘,手足尚温,目眶深陷。证属()( ) [单选]
A阳热亢盛
B阴虚阳亢
C亡阴
D亡阳
E热盛伤津
正确答案: C
119.病人脉象沉弦,在期门穴有压痛,伴有厌食腹胀,大便不调,多属()( ) [单选]
A脾病
B胃病
C肺病
D肝病
E肾病
正确答案: D
120.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 [多选]
A.目光
B.面色
C.表情
D.言语
E.体态
正确答案: A,B,C,D,E
121.面色青主()( ) [多选]
A.寒证
B.痛证
C.瘀证
D.惊风
E.肾虚
正确答案: A,B,C,D
122.形瘦颧红皮肤干枯的病人,多见于()( ) [多选]
A.气虚
B.阴血不足
C.痰盛
D.火旺
E.阳虚
正确答案: B,D
123.望发可以判断()( ) [多选]
A.肝的病变
B.肾气充足与否
C.津液的盛衰
D.精血的盛衰
E.肺气的盛衰
正确答案: B,D
124.称耳为“宗脉”所聚是因()( ) [多选]
A.手少阳经脉入耳中
B.手太阳经行耳之前后
C.足少阳经脉入于耳
D.足太阳经脉到达耳
E.足阳明经行于耳之前
正确答案: A,B,C,D,E
125.望咽喉主要可以诊断哪些脏腑的病变()( ) [多选]
A.心
B.肺
C.胃
D.肝
E.肾
正确答案: B,C,E
126.正常舌象应具有的特点是()( ) [多选]
A.舌体灵活自如
B.胖瘦适中
C.质淡红苔薄白
D.湿润而滑
E.荣润有神
正确答案: A,B,C,E
127.舌生芒刺的临床意义可以是()( ) [多选]
A.胃脘食滞
B.热入营血
C.肝胆火盛
D.气分热极
E.心火亢盛
正确答案: B,C,E
128.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 [多选]
A.热入心包
B.痰浊内阻
C.中风
D.高热伤津
E.热扰心神
正确答案: A,B,C,D,E
129.黄苔可见于()( ) [多选]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里证
E.表证
正确答案: A,B,C,D,E
130.剥苔的形成机理是()( ) [多选]
A.气血两亏
B.胃气大伤
C.胃阴枯竭
D.中气下陷
E.痰热湿浊内阻
正确答案: B,C,E
131.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 ) [多选]
A.黑苔
B.舌体胖嫩
C.舌淡紫
D.苔白腻
E.舌边有齿痕
正确答案: B,D,E
132.痿软舌的主病是()( ) [多选]
A.阴亏已极
B.热灼津伤
C.气血俱虚
D.肝风内动
E.痰热阻络
正确答案: A,B,C
133.以下小儿食指脉络变化可提示病危的是()( ) [多选]
A.络脉达于命关
B.络脉浮现明显
C.络脉变粗
D.络脉色紫黑
E.络脉透关射甲
正确答案: A,D,E
134.唾多而黏,多因()( ) [多选]
A.胃中积冷
B.宿食积滞
C.水湿停留
D.肾虚水泛
E.脾失健运
正确答案: A,B,C
135.疖的特点是()( ) [多选]
A.患处形小而圆
B.部位表浅
C.麻木或发痒
D.容易化脓
E.脓溃即愈
正确答案: A,B,D,E
136.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可引起咳嗽()( ) [多选]
A肺
B心
C大肠
D肝
E肾
正确答案: A,B,C,D,E
137.引起呃逆的原因有()( ) [多选]
A饮食匆忙
B肝火犯胃
C惊恐气乱
D胃气衰败
E寒邪犯胃
正确答案: A,B,D,E
138.实喘发作时的常见症状特征有()( ) [多选]
A气粗声高息涌
B但以引长一吸为快
C惟以呼出为快
D仰首目突
E动则喘甚
正确答案: A,C,D
139.正常声音的表现特点为()( ) [多选]
A发音自然
B音调和谐
C欢快和畅
D言语清楚
E言与意符
正确答案: A,B,D,E
140.下列哪些属于“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 [多选]
A.姓名
B.婚否
C.寒热
D.饮食
E.睡眠
正确答案: C,D,E
141.下列哪些表现可见之于阴虚的病人()( ) [多选]
A.午后热甚
B.身热不扬
C.五心烦热
D.骨蒸潮热
E.舌红少苔
正确答案: A,C,D,E
142.下列哪些属于“汗出性质”的问诊内容()( ) [多选]
A.头汗
B.半身汗
C.自汗
D.盗汗
E.战汗
正确答案: C,D,E
143.腰痛常见的原因有()( ) [多选]
A.肾虚
B.脾虚
C.瘀血阻络
D.风寒湿邪阻滞
E.肝郁
正确答案: A,C,D
144.胃火炽盛的病人常见的症状有()( ) [多选]
A.多食易饥
B.口渴喜饮
C.尿少色黄
D.大便干燥
E.齿龈红肿
正确答案: A,B,C,D,E
145.便次减少,质地干燥,排解艰难的便秘病症,其形成的原因是()( ) [多选]
A.热结
B.阴寒
C.气滞
D.阳虚
E.津亏
正确答案: A,B,C,D,E
146.“癃闭”形成的原因有()( ) [多选]
A.湿热下注
B.瘀血阻滞
C.砂石阻塞
D.肾阳不足
E.肾气不固
正确答案: A,B,C,D
147.经行腹痛者称为“痛经”,形成的原因多为()( ) [多选]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阳虚
E.气血虚
正确答案: A,B,C,D,E
148.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 [多选]
A.脏腑娇嫩
B.发育迅速
C.发病较快
D.对外界适应能力差
E.生机蓬勃
正确答案: A,B,D,E
149.对易致小儿发病的原因要重点询问()( ) [多选]
A.伤食
B.外感
C.先天因素
D.外伤
E.惊吓
正确答案: A,B,E
150.弦滑数脉的主病有()( ) [多选]
A痰热壅盛
B食积化热
C肝风挟痰
D肝风痰热
E肝火痰热
正确答案: A,B,D,E
151.构成脉象的要素包括了脉搏所显示的()( ) [多选]
A部位
B速率
C形态
D强度
E节律
正确答案: A,B,C,D,E
152.涩脉的主病有()( ) [多选]
A阴虚
B精伤
C血虚
D血瘀
E气滞
正确答案: B,C,D,E
153.正常脉象的特点包括有()( ) [多选]
A不浮不沉
B节律整齐
C有胃气
D有神气
E有根
正确答案: C,D,E
154.主虚证的脉象有()( ) [多选]
A代脉
B弱脉
C虚脉
D细脉
E滑脉
正确答案: A,B,C,D
155.主阳热亢盛的脉象有()( ) [多选]
A促脉
B弦细数脉
C沉弦数脉
D实脉
E滑脉
正确答案: A,C,D,E
156.按诊可诊察所按部位的()( ) [多选]
A肌肤冷热
B皮肤润燥
C皮肤颜色
D是否有肿块
E是否有疼痛
正确答案: A,B,D,E
157.按胸胁可以诊察的脏腑病变有()( ) [多选]
A心
B肝
C肺
D胃
E肾
正确答案: A,B,C
名词解释神气不足轻度失神的表现即神气不足,又称少神。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怠,动作迟缓。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不畅之证。
名词解释假神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见于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意识不清,不能言语,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都属假神的表现。
名词解释主色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但因禀赋等原因可形成偏白、或偏黑、或偏黄、或偏红、或偏青等差异。
名词解释客色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而相应变化的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变化,也会有所变化。此外,因职业、劳逸、情绪、运动等导致面色的短暂改变,亦属客色范畴。
名词解释囟填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属实热证,因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
名词解释囟陷小儿囟门下陷者,称为“囟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
名词解释解颅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或后天精气亏虚,或为邪气所伤而致。
名词解释五轮中医眼科将目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与五脏相对应,称为“五轮。即瞳神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目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眼睑属脾,称肉轮。根据五轮变化可推测所对应之脏的病变。
名词解释乳蛾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气壅滞气血而成。
名词解释水痘为外感时邪所致皮肤出现的水疱。其形椭圆,表浅易破,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疤痕。属病情轻浅的一种传染病。
名词解释白▲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为白▲。其特点是高出皮肤,晶莹如珠,根部肤色不变,擦破流水,多分布于颈项胸腹,偶见于四肢,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名词解释透关射甲关,指风、气、命三关;甲,指甲。小儿食指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名词解释水疝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名词解释狐疝阴囊内有肿块,卧则入腹,立则入囊,时有时无,出没如狐,有胀痛者,名“狐疝”。
名词解释痔疮肛门内外周围有物突出,可兼疼痛,称为“痔”。溃烂流血、流脓,即为“痔疮”。其生于肛门齿线以外者,称“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内者,称“内痔”;内外皆有,称“混合痔”。
名词解释戴眼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者,为“戴眼”,见于惊风、痉厥及癫痫等。
名词解释主诉所谓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持续的时间。
名词解释现病史所谓现病史,是指从疾病的发生到此次就诊时病情演变的全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名词解释既往史既往史,又叫过去病史,是指病人以往患病情况或健康状态。
名词解释个人生活史所谓个人生活史,是指病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及婚姻生育史等。
名词解释家族史所谓家庭史,是指病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名词解释但寒不热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症状。
名词解释潮热潮热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的症状。
名词解释完谷不化完谷不化是指粪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多见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或伤食停滞。
名词解释里急后重里急后重是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的症状。多为湿热内阻大肠所致。
名词解释癃闭癃闭是指排尿异常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名词解释脉象脉象是指脉搏应指所显示的部位、速率、形态、强度、节律等综合形象。
名词解释举、按、寻举、按、寻是三种切脉的手法。凡以轻指力触及皮肤的,称“举”;以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叫“按”;介于举按之间,或轻或重或前或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最佳部位和状态的叫“寻”。
名词解释复合脉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称复合脉,又叫相兼脉。
名词解释舍症从脉在辨证过程中,当脉象与症状不相一致时,经过分析判断,以脉象作为审定病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称舍症从脉。
名词解释斜飞脉因桡动脉生理异位,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合谷穴,称斜飞脉。
名词解释尺肤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称尺肤。临床可根据尺肤的缓急、滑涩、冷热,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名词解释水臌腹中积水,腹胀如鼓,以手按之,如囊裹水,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叩,一手贴于另一侧腹壁,而有波动感的,为水臌。
名词解释癥瘕腹中包块,若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为癥;按之无形或软,时聚时散,痛无定处,为瘕。
问答何谓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所谓望神,即医生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就能对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谈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
问答何谓得神?其表现如何?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得神的表现是:目光明亮,精彩内含,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问答面部色诊的原理是什么?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不仅心之华在面,其它脏腑之精气,也通过经脉而上荣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孔)窍。”这说明面部色泽与脏腑气血具有内在联系,五脏应五色是:肝青、脾黄、心赤、肺白、肾黑。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之所在。
问答何谓常色?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正常的面色,不管什么种族肤色,都应是光明润泽。常色随着时间、气候、环境以及个体特征等的变化而变化。
问答何谓主色、客色?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的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属于个体特征,各人的面色可以是不一致的。“客色”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就叫做客色。
问答何谓五色善恶?病人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多预后良好。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称为“气不至”,多属预后不佳。
问答病理性五色各有什么主病?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问答肾病面见黑色,临床上如何分寒热?颜面或额黑为肾病。临床上判断其寒热可根据: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黑而浅淡者,为肾病水寒;黑而暗淡者,不论病之新久,皆属阳气不振之征。
问答望头颈五官九窍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什么?根据藏象学说,内在的五脏各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相连,而官窍又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此,头面耳目口舌鼻等五官九窍的色泽形态,足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
问答耳之色泽变化主病有什么不同?耳部色泽总是以嫩黄红润为佳。色白为寒。色青而黑多主痛证。耳轮焦黑干枯,是肾精亏极。耳红而肿,属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若耳背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问答望咽喉为什么能诊断内脏病变?因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之要冲,为诸经脉所络。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等经脉均经过咽喉,所以许多脏腑的病变可以从咽喉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对肺、胃、肾的病变,诊断价值更大。
问答项部望诊主要注意哪些变化?注意外形和动态变化。外形变化主要观察有无肿瘤、结节及其部位、形态、大小;动态变化主要观察颈项部的动静姿态。
问答何谓正常舌象?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即“淡红舌,薄白苔”。
问答何谓舌神?舌神,即舌之神气。其主要表现是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指舌色红润鲜明光泽,舌体运动灵活而有生气,即有神之舌,是脏腑气血、津液末伤的表现,虽病预后良好。“枯”,指舌质干枯,晦暗无光,舌体呆滞不灵而无生气,此即无神之舌。
问答红绛舌的形成机理是什么?体内热邪亢盛,气血涌动,舌络充盈;或热入营血,耗伤营阴,热壅血滞;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灼血络等所致。
问答肿胀舌可见于哪些病证?常见于三类病证中:①心脾热盛,气血上壅于舌,舌色鲜红肿胀而痛。②温热挟酒毒上攻,舌色紫而肿胀。③急性中毒,气血凝滞,以致舌体肿胀青紫晦暗。
问答简述舌苔的消长变化与邪正进退的关系。舌苔的消长变化,也是邪正进退的反映。舌从有苔到无苔,是正气渐衰,邪气深入营血的表现;舌苔剥落之后,渐生薄白苔,为正胜邪却,胃气渐复的征象;一般舌苔渐退或新生多为佳象,若苔骤剥骤长则多主重证。
问答腐、腻苔有何区别?腐苔是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渣堆于舌面,刮之易去的苔。腻苔则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的苔。
问答简述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系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入系舌本。可见,心、脾、肝、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的经脉、经别、经筋与舌有着直接联系。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胃之外侯,而舌苔乃胃气之所熏蒸。
问答举例说明白苔的主病。白苔一般主表证和寒证,如伤寒太阳病,舌苔薄白而润;温病卫分证,薄白而干等。若舌淡苔白而滑,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此外,白苔还可见于热证,如舌苔白如积粉,常为瘟疫或内痈征象;舌苔白而糙裂,多为温病内热暴盛伤津所致。
问答何谓斑疹?斑疹多系血分受邪而致的皮肤改变。斑,色红或紫暗,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之不碍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问答怎样区分“三关”?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
问答小儿食指络脉的正常形色怎样?正常的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租细适中。但粗细也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长短也与年龄有关,一岁以内多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这些均属生理范围内的变化,不属病理范畴。
问答怎样根据呕吐物形状判断其主病?呕吐是胃气上逆的表现,一般而言,呕吐清稀无臭之物,多为寒呕,常因胃阳不足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秽浊酸臭之物,多为热呕,常因邪热或肝经郁火犯胃所致。呕吐酸腐夹杂不化食物,多为食积,常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胃失和降所致。呕吐清稀痰涎而胸闷苔腻者,多为牌失健运,痰饮停聚脏腑之证。呕吐黄绿苦水,多属肝胆湿热或肝经郁热乘胃,胆汁上溢所致。
问答简述假神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原来数日不能进食,忽然食欲增强。
问答试述癫、狂、痫神态的异同。神志失常是癫、狂、痫的共同表现,但三者表现又各不相同。如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呆滞,哭笑无常的,是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烦躁不宁,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口作异声,醒后如常,为痰迷心窍,内动肝风的痫病。
问答试述萎黄、黄胖、黄疸的鉴别要点。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疸又因病因不同而有“阴黄”、“阳黄”之分,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问答试述望形态诊病的原理。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动静姿态,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人体内以五脏分属五行,外以皮毛、肌肉、血脉、筋骨等五体合于五脏。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脏的坚脆盛衰是统一的,而人体的动静姿态,又与阴阳气血的消长有关。所以望形态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不同形态又能体现体质差异,提示某些疾病发病的倾向性和证候类型的特异性。
问答简述小儿囟门异常的主病。小儿囟门下陷,称“囟陷”,多属虚证,可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以致发育不良,脑髓不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古称“解颅”,属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小儿囟门高突,又称“囟填”,多属实热证,可见于温病时邪火毒上攻者,或为风热,或为湿热等邪气所侵,以致脑髓有病。
问答简述诊察目形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目窠微肿,状如卧蚕,是水肿初起。上下睑肿,如肿势急而色红者,为脾热;肿势缓而宽软者,为脾虚。目窠凹陷,多属津损或气血大伤之征,一般多见吐泻之后,或失血过多之时。若久病重病之中,目睛下陷窠内,是五脏六腑精气已衰,病属难治或预后不良之兆。眼睛突起而喘者,是肺胀。颈肿眼突是瘿病。
问答试述鼻之形色变化的临床意义。鼻头色赤,是肺脾有热之征;色白是气血虚;色黄是内有湿热;色青多为虚寒或腹痛;色微黑是有水气内停。鼻肿为邪气盛,多属邪热壅肺;鼻头色红生粉刺,是酒渣鼻,多因肺胃热壅;鼻翼煽动,呼吸喘促者,称为“鼻煽”,新病兼喘多为邪热壅肺或痰饮停聚于肺所致;久病兼喘而汗出,是肺肾精气衰竭的危重证。
问答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观察舌象的变化,对临床辨证有重要的意义。①可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示胃之气津充沛;舌光无苔,主胃之气阴衰败。②可分辨病位浅深:如舌苔薄白,多为外感初起,病证轻浅;舌苔黄厚,主邪入里,病证深重。舌质红,属气分热盛;舌质绛,为热入营血。③可区别病邪性质:如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腻苔多属湿,中风多见舌强,心脾经热则多吐舌。④可推断病势进退:舌苔由白变黄、变灰、变黑,舌质由淡变红,变绛、变青紫,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反之,舌苔由灰黑变黄变白,舌质由紫绛变淡红,则提示病由里出表,由重而轻。
问答简述察看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舌底脉络位于舌系带两侧,在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青紫色脉络。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舌下络脉青紫迂曲,主血瘀气滞;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为肝郁血瘀;若舌下络脉青紫且粗胀,为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
问答试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望小儿食指络脉适于诊三岁以内的病儿。食指络脉指小儿食指掌侧之络脉,为手太阴肺经的支脉,故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意义。诊察时要光线明亮,医者用左手捏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外感或内伤,同样是以络脉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命关为甚重。望络脉要注意其三关分布、色泽变化和隐显深浅。三关分布:根据络脉见于三关的部位,以测定邪气的浅深及病情轻重。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一般色深而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色紫红者主内热;色鲜红者多属外感表证;色青者主惊风或痛证;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色淡白者为虚证。隐显深浅:络脉浮现明显,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病;络脉沉隐不显,主病在里,多见于内伤里证。
问答简述辨白▲之顺逆的临床意义。凡白▲晶莹饱满、颗粒清楚,是津气充足,正能胜邪,湿热外达之顺证;若见色白而枯、干瘪无浆之枯▲,为津气不足,正不胜邪,邪毒内陷之逆证。
问答简述痈、疽、疔、疖四者的区别。凡局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见于体质较好者。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常见于年老伴体弱者。若范围较小,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麻木痒痛,顶白者是疔。起于浅表肌肤,小圆而红痛,脓溃即愈者是疖。
问答试述望二阴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病变的原理。二阴即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男、女外生殖器,有生殖和排尿的作用。前阴为宗筋所聚。肾司二阴,主生殖,精窍通于肾,溺窍通于膀胱;肝脉绕阴器,胆脉绕毛际。此外,任督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与前阴关系密切。后阴即肛门,又称“魄门”,有排大便的作用。肾司二阴,脾主运化、升清,大肠传导糟粕。故前后阴病变与肾、肝、脾、胃、大肠等脏腑经络有关,故望二阴能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的病变。
问答试述望痰的临床意义。通过观察痰的形质,以及气味及排出量等,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为寒痰,多因寒邪伤阳,气不化津或脾阳不振,湿聚成痰,上犯于肺所致;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痰白滑量多易咯者,为湿痰,是脾虚不运水湿聚而为痰。痰少而粘难咯出者,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所致。痰中带有血丝,血色鲜红,是肺中血络受损,见于燥邪犯肺,或肝火犯肺及阴虚火旺等。咯吐脓痰腥臭或脓血者,为热毒蕴肺,肉腐血败酿脓成痈,多见于肺痈。
问答试述望舌时综合诊察舌质和舌苔的机理。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各有侧重,故临床诊舌,必须舌苔与舌质合参。一般认为,舌苔的色、质变化主要与所感邪气及病证的性质有关;舌体的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情况。因此在诊察疾病时,不仅应详察舌苔、舌质的基本变化与主病,还须注意不同舌苔与舌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审察病情。
问答试述望口唇的重点及其异常变化的意义。望口唇重点要观察口唇的色泽及形态变化。口唇色泽:正常唇色红而明润。唇色淡白,主血虚;唇色深红,主实热证;唇红绛而干,是热伤津液或热入营血;唇色淡红,为虚为寒;唇色鲜红者,为阴虚火旺;唇色青紫,为气滞血瘀;环口黑色者,是肾气将绝或水气内停;小儿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口唇形态:口唇糜烂,多因脾胃湿热上蒸或食积生热;口唇干枯皲裂,为津液耗伤。唇内溃烂,色淡红,为虚火上炎。口开不闭主虚证;口闭不开为“口噤”,主病多实。
问答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声音有何不同?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其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故而声音也有高低清浊之不同。老年人声音多低沉浑厚,小儿则声尖清脆;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
问答谵语和郑声的表现与病机有何不同?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病机属热扰心神,多为实证。常见于温病邪陷心包或阳明腑实证。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病机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为虚脱之证。
问答怎样根据呕吐的情况辨别寒热虚实?声音低微,吐势徐缓,吐物呈清水痰涎的,多属虚寒之证。呕吐声音壮厉,吐势猛烈,吐物呈胶粘黄涎,或酸或苦,多为实热之证。
问答什么叫错语,病理意义是什么?错语表现为病人语言错乱颠倒,但言后知错而不能自主。多是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问答什么叫上气,病理意义是什么?上气是指肺气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呼多吸少,每兼呛咳。可见于痰饮内停胸膈,表现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阴虚火旺,火气上逆,则上气兼有咽喉不利;若外感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而水津失布,则上气兼有身肿。
问答二便气味异常的病理意义是什么?大便臭秽为热,或过食脂膏油腻,食积难化;有腥气为寒,或有便血。小便黄赤臭浊多为湿热下注,为实;小便清长少味,多为虚寒。
问答试述听呼吸的生理病理意义。呼吸与肺肾诸脏及宗气有关,所以通过听呼吸可以了解相关脏腑及宗气的强弱盛衰。正常的呼吸匀畅和缓、声音柔和。表示肺(宗)气充足,脏腑安康。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而睡眠或安静时则会缓慢,皆属生理变化。病人呼吸如常,是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皆病。外感邪气有余呼吸粗快,多为实热之证。内伤正气不足。呼吸微而慢,多为虚证、寒证。一般而言,气粗为实,气微为虚。但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为假实证。温病热陷心包,气微而神昏,为假虚证。呼吸困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绝之危证。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有喘、哮、上气、少气、短气等的不同。
问答试述临床根据闻诊方法辨别咳嗽的寒热虚实。临床上常可根据咳嗽的表现及兼症的不同,分辨其寒热虚实。如咳声重浊,吐痰清稀色白,伴有形寒者,多为寒咳;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兼有咽喉疼痛、呼吸气热,多为热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咽喉口鼻干燥多为燥咳;若兼潮热盗汗,多属肺肾阴虚。咳声轻清,低微气怯,兼气促多属肺气虚。
问答试述肠鸣的临床意义。肠鸣是指腹中辘辘作响。是腹中气机不和,胃肠中的气体随胃肠蠕动与水液相互激荡而产生。可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声响不同,辨其病位病性。如鸣响在脘部,如囊裹水,振动有声,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抚,其声下行,为痰饮停胃,阻滞中焦。鸣在脘腹,辘辘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遇饥遇冷加重,多属中阳不振,胃肠气机不利。若腹中肠鸣如雷,伴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多为寒客胃肠。
问答试述哮与喘的表现特点和病理意义。喘是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喘分虚实,实喘因痰饮内停、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失宣,壅塞而喘。表现为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浊气呼出为快。虚喘多因肺肾气虚失于摄纳,清气难入。表现为发作徐缓,喘声低微,呼多吸少,息短不续,惟以引长一吸为快。哮是呼吸急促而喘,并伴喉中痰鸣者。多因内有停痰伏饮而致肺气壅塞,外有非时之感以引动伏邪,几者聚闭,搏击气道,发作有声,以成哮证。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问答什么是问诊法?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问诊是指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询问,以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问诊的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其中主要内容是现在症状的问诊。
问答什么是主诉问诊法?有何意义?问主诉就是要询问就诊时病人感受最显著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的时间。主诉通常是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以通过主诉的问诊就能抓住疾病的关键。主诉也是调查、认识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范围、类别,及病势轻重缓急。
问答什么是现在病史?怎样进行现在病史的询问?现病史的问诊就是对疾病从发生到此次就诊时病情演变的全过程,以及疾病诊治过程的询问。问现病史时首先询问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的环境、时间,发病原因等;其次要询问病情的演变过程;还要询问病情演变过程中的诊治情况等。
问答什么是过去病史?怎样进行过去病史的询问?过去病史也叫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患病情况或健康状况。对过去患病情况的询问,不仅要询问当时的诊断,还要了解其主要症状、病情变化、治疗经过、是否痊愈等。对小儿还要询问是否患过麻疹、白喉等儿童易患的疾病。
问答什么是个人生活史?询问个人生活史有何意义?询问个人生活史是指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经历、饮食嗜好、工作情况及婚姻生育史等。因为个人生活史与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询问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对某些区域性的流行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问答什么是家庭病史?询问家庭病史有何意义?询问家族病史是指对病人的直系亲属,如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配偶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的询问。询问家族史对于了解病人有无可能发生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问答清代陈念祖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陈念祖总结的十问歌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答何谓“寒热往来”?如何鉴别不同原因所致的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的症状。这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而相持不下之故。如果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者为伤寒少阳证;若寒战与高热交替,发有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兼有头痛,多汗者为疟疾。
问答问病人有无汗出的意义何在?问病人有无汗出,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如表证无汗者多为表寒证(即表实证);表证有汗出多为表虚证(或外感风邪)。里证无汗常见于津亏、失血而汗出无源。里证有汗者可见于实热证(大汗)、阳虚证(自汗)、阴虚证(盗汗)、亡阴证和亡阳证(绝汗)等。
问答何谓泄泻?如何鉴别不同性质的泄泻?泄泻是指便次增多,大便稀软不成型,或呈水样的病症。常见的有湿热泻、食积泻、脾虚泻、肾虚泻和肝郁脾虚泻等。临证可据大便的性状及兼症鉴别不同原因所致之泻。暴注下泄,便如黄糜,伴肛门灼热者为大肠湿热泻;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嗳腐吞酸者为伤食泻;食后腹痛而泻,伴有纳少者为脾虚泻;泻在黎明,下利清谷,伴腰膝酸软者为肾虚泻;泄泻与情绪变化有关者为肝郁脾虚泻。
问答问病人小便异常的意义是什么?问小便的要点是什么?因为小便为津液所化,与肾之气化、脾之运化、肺之宣降、三焦气化活动均有关,所以了解小便情况对察知津液的盈亏和相关内脏功能是否正常有重要的作用。问小便时要重点询问每日小便次数,小便的颜色、质地(有无血液,砂石)、量的多少,排尿时的感觉,以及伴见症状等。
问答何谓失眠?如何鉴别不同原因所致的失眠?失眠又叫不寐,是指病人难以入睡,或醒后易醒,或彻夜难眠的病症。心肾不交的失眠,伴有心悸、心烦、腰脊酸软,或梦遗等症;心脾两虚的失眠,伴有心悸、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痰火内扰的失眠伴有惊悸、多梦、口干苦等症;食积胃脘的失眠伴有脘胀、厌食、嗳腐吞酸等症。
问答妇女经期异常有哪几种类型?有何意义?经期异常有先期、后期和先后不定期三类。月经先期,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虚,气不摄血而致;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或痰郁血瘀;月经先后不定期多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脾肾虚损而致。
问答妇女经量异常有哪几种类型?有何意义?经量异常有月经量多、月经量少、闭经、崩漏等不同情况。月经量多常因血热、气虚、瘀血阻滞所致;月经量少多见于阴精不足、血寒、血瘀、痰湿阻滞等;闭经可见于气虚血少、气滞血瘀、血寒等原因;崩漏多因阳热迫血妄行,或气虚气不摄血引起。
问答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各是什么?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较差;二是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其病理上具有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易虚易实等特点。
问答问疼痛的要点是什么?有何意义?问疼痛的要点有三:一是询问疼痛的部位;二是询问疼痛的性质;三是询问疼痛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其意义在于:询问疼痛发生的部位,对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意义。问清疼痛的性质,可以分辨引起疼痛的病因与病机。问清疼痛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有助于对病证寒、热、虚、实的判断。
问答试述问诊的注意事项。问诊是诊法中重要的环节,医生在问诊时:(1)要做到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全面了解,详而不繁;抓住重点,简而不漏。(2)问诊时要言谈和蔼可亲,通欲易懂,不能用不良的语言刺激病人,也不能套问或暗示病人。(3)要全面系统,但又要根据情况而有所侧重。(4)对妇女和儿童要结合其生理特征,灵活而有主次地询问;(5)对危重病人,不能苛求问诊内容的完整,可作重点查询,待病情稳定后再对未尽之处补问。
问答试述“但寒不热”的问诊内容及其意义。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症状称为“但寒不热”。“但寒不热”是阴寒邪气入侵或者机体阳气不足所致。问诊时要注意区分其不同的类型:(1)恶寒:指病人无风自冷,虽加衣被,近火取暖而仍觉寒冷者。多属外感寒邪的表证之初起,或者寒邪直入内脏之故。(2)恶风:自觉怕风,遇风则冷,避之可缓者,见此症者多是外感风邪或肺卫气虚者。(3)寒战:指病人恶寒且伴有全身战栗者,多为恶寒的严重阶段,邪正剧争的缘故。(4)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得暖缓解者,是素体阳虚之故。
问答试述“但热不寒”的问诊内容及其意义。病人只觉发热、恶热而无怕冷的症状称为“但热不寒”。多为阳盛或阴虚所致。根据热势、发热时间及发热的特点等分为三型:(1)壮热:指病人持续高热不退者,多见于外感热病的极期,为里实热证。(2)潮热:指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者,临证中又有阴虚潮热、阳明潮热和湿温潮热三种。(3)微热:指病人自觉发热而体温并无升高或轻度升高者。临证中可见之于阴虚证,或脾气虚损,及气阴不足之证。
问答试述问汗出的要点及具体内容。临证问汗时要询问病人有无汗出、汗出的时间、汗出的部位、汗出的多少、汗出的性质、颜色以及主要伴见的兼症等。问汗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问汗出的有无。若表证无汗,多为表寒证(也称表实证),表证有汗为表虚证或太阳中风证。里证无汗则为阴液亏虚或津血不足,汗出无源。里证有汗多为里热炽盛或气虚、阳虚、阴虚所致。二是辨汗出的性质。就汗出性质而言,有自汗,是阳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有盗汗,是阴虚阳盛,虚热蒸腾所致;有战汗,是邪正剧争,为疾病的转折点;有绝汗,往往见之于亡阴、亡阳之重危证。三是问汗出的部位:头汗者多因邪气侵袭上焦,或中焦湿热蕴结,或久病气虚。半身汗见之于偏瘫、截瘫或痿证;手足汗常因阳明胃肠蕴热之故。此外“黄汗”为湿热熏蒸所致,“红汗”为胆经郁热所致。
问答试述询问不同部位疼痛的意义。不同部位的疼痛常反映相应脏腑经络的病变,辨清疼痛的部位,对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意义。具体言之,头痛有虚有实,实者起病急而痛剧,常因外邪袭头,痰浊、瘀血上阻;虚者病久而痛缓,如气血亏虚、阴阳不足等。胸痛多为心肺功能失常所致,若心肺阳气不足,寒邪乘袭、瘀血阻滞、痰浊郁阻、火热灼络等均可致之。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故肝失疏泄、肝胆火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以及悬饮等均可引起。脘痛与胃的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若寒邪犯胃、食滞胃脘、肝气犯胃、血瘀胃腑,或者胃之阳气阴液不足者均可引起。腰为肾之府,故腰痛见之于虚证者责之于肾,当肾中精、气、阴、阳虚损时均可引起;腰痛若属实证,常由风寒湿邪侵犯腰部脉络或外伤闪挫而致瘀血阻络等均所引起。四肢痛有关节、肌肉、筋骨疼痛之别,多因风寒湿邪或风热邪气侵袭所致,也有因脾胃虚弱,四肢失于水谷精气营养之故。
问答试论询问不同性质疼痛的意义。临证中不同性质的疼痛,可以反映引起疼痛的病因和病机,对临床辨证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对疼痛性质的询问十分必要。具体言之,刺痛多为各种原因所致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故。冷痛则常见于阴气偏盛的寒证,又有实寒虚寒之分。灼痛多见于热证,无论实热或虚热均可致之。绞痛多为有形之邪如结石、瘀血、蛔虫或寒邪凝滞引起。隐痛多是气血不足,或阳虚,失去充养或温煦引起。重痛是湿邪阻滞经脉之故。掣痛与肝有关,多因血虚或寒侵肝脉所致。空痛多是气血衰少,精髓空虚所致的虚性疼痛。酸痛有虚实之分,实证者为湿阻肢体之故,虚证者为肾虚骨髓失充引起。走窜痛常为风邪所伤或气机阻滞而成。在询问疼痛性质的同时,还应询问疼痛持续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如持续性痛、夜间痛多为瘀血;疼痛喜按属虚,拒按属实等。因此对进一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有一定的诊断学意义。
问答试论问食欲食量的要点及其意义。询问病人的食欲及食量,对判断其脾胃功能的强弱及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意义。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提示病人胃气来复,病情在逐渐好转;若病人食欲渐衰,食量渐减,提示病人脾胃功能日益衰退,病情加重。临证中若其不欲饮食,多因湿邪困脾,或脾胃虚弱,或食滞内停。若食欲亢进,多食易饥,伴有口渴多饮者为胃火炽盛。若有饥饿感而不欲进食者,多为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故。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食欲大振,食量大增,甚至暴食者,是脾胃之气将绝的“除中”征兆。儿童喜食异物者常属虫积之象。
问答简述妇女特殊问诊的内容及其问诊要点。由于妇女有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故除一般内容的问诊外,尚须注意询问月经、带下、胎产、分娩前后的有关内情况。对月经的询问应注意了解月经的周期、行经天数和月经的量、色、质,及有无闭经、痛经等情况,必要时还要询问末次月经的日期,以及月经初潮或停经的年龄。女性在正常情况下阴道会有少量乳白色而无臭的粘液,即为带下。询问带下时要抓住带下的颜色、质地、量、气味以及局部感觉等要点。对胎产的问诊,应根据病情需要,询问其怀孕、生育的次数、时间、有无流产,以往分娩及产后的情况等。
问答试述儿科问诊的主要内容。对小儿的问诊主要通过询问陪诊者以获得有关的病情资料。儿科的问诊,一是询问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因为新生儿的疾病与先天因素或分娩情况有关,故应着重询问出生时是否足月,母亲妊娠期及产乳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否难产、早产,以及分娩方式等。对婴幼儿要着重询问喂养情况、营养状况、发育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等。二是要询问预防接种情况及传染病史。因为小儿6个月—5岁之间,从母体获得的先天免疫能力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形成,因此易患麻疹、水痘等多种儿童传染性疾病,故应重点询问预防接种情况、传染病史和传染病的接触史。三是询问发病原因。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受气候、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而发病,故临证时应着重询问小儿的喂养情况,了解有无伤食、受惊、着凉等易使小儿生病的原因。如抵抗力弱,对环境适应力差,易感冒;脾胃虚弱,极易伤食而出现呕吐、泄泻、腹痛等;神志发育不完善,故易受惊而见哭闹、惊叫、抽搐等症。
问答脉诊有何临床意义?脉诊的意义为:医生通过切脉,根据病人脉象变化,能够了解与掌握疾病的病理机制,探求病在何脏何经,属寒属热,在表在里,为实为虚,以及疾病的进退预后。
问答为什么诊脉可以独取寸口?寸口属手太阴肺经,为脉之大会(因肺朝百脉,全身之气血均会聚于肺而变见于寸口)。又因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与脾经同属太阴,脾所运化之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灌注脏腑,此后又从百脉朝于气口,所以通过诊寸口脉象,可以诊察全身脏腑、气血、阴阳、表里、虚实等情况。
问答正常脉象的形象如何?平脉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脉来柔和有力,指下分明,是为有神;脉来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尺部沉取有力,是为有根。
问答影响平脉变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平脉的变异因素有:季节气候、地理方位、年龄、性别、体质等。
问答缓脉与迟脉如何区别?缓脉为脉来一息四至(60次/分钟),来去怠缓;迟脉为脉来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钟以下)。
问答细脉与濡脉如何区别?细脉脉来细小如线,但应指明显;濡脉为脉来浮而细软,故濡脉为细脉与浮脉的相兼脉。
问答弦脉的特点及主病如何?弦脉表现为脉来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一般主肝胆病、痛证、惊风、痰饮等。
问答结脉与代脉的特点及主病有何不同?结脉表现为脉来缓而一止,止无定数。其主病为:结而有力主寒证、痰饮、瘀血、癥瘕等;结而无力主气血虚衰、心阳不振。代脉表现为脉来缓而时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为脏气衰微,或跌打损伤,痛证,惊恐等。
问答相兼脉的主病有何规律?相兼脉的主病常常是各单一脉象主病的相合。如浮脉主表,数脉主热,浮数脉即主表热证。
问答按诊包括哪些具体的方法?按诊包括有触、压、按、摸、叩等具体手法。触,即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病人身体,以了解寒热、润燥;摸,是以手抚摸局部,以探明局部的情况;按,是以手轻按局部,以了解局部肿块的界线、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压,是用手重压病变部位,以测知病变深部有无压痛、是否有脓等;叩,是用手指头叩击病变部位,同时听其声响,以了解相关情况的诊察方法。
问答怎样辨别水臌与气臌?水臌是指腹中有积水而致腹部肿大。表现为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腹壁有凹痕,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叩,一手贴于另一侧腹壁,有波动感的,为水臌。若腹部肿大,叩之如鼓且无波动感、又无凹痕的,为气鼓。
问答按俞穴有何意义?由于俞穴为脏腑经络之气汇聚的穴位,故当内脏有病变时,会在相应的俞穴出现明显的压痛和敏感反映,或可摸到结节、条索状物,均可作为相应内脏病变的辅助诊断依据。如肝病在肝俞和期门穴可有压痛。
问答试述脉诊的基本原理。脉诊的原理,主要在于脉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与心相通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血由心所主以外,又由脾所统、肝所藏,且赖肺的朝百脉以辅心行血,肾藏精而生元气,元气以推动激发全身脏腑的功能,所以五脏均与血脉密切相关,故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状况均可显见于脉。当发生病变时,各种病理因素均可影响脉气,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脉象。因此,诊脉可以诊断病证。
问答简述脉症顺逆与从舍的意义。临症中多数情况下脉象与症状是一致的,如浮脉见表症特点,数脉见热象症状等,此为脉症相顺。有时出现脉象与症状的特征和意义不相应的,如“症热而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等脉症不相应者为脉症相逆。在脉症相逆时要辨明脉与症的真假而决定其从舍。如果脉真症假时,就要舍症从脉;若脉假症真时,则要舍脉从症。
问答比较结、代、促三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异同。结、代、促三脉在脉象表现上均为脉来中有停顿,不同的是结脉为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为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则为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在主病上,三者均可即主实证,又主虚证。结而有力者,主实证,多寒、痰、瘀,癥瘕积聚;结而无力者,主虚证,多气血不足,心阳不振。代脉一般来讲多主虚证,是脏气衰弱的表现,但偶因跌打损伤,卒逢惊恐、痛证,也可临时表现为代脉,但不会持久。促脉的主病是促而有力主阳热亢盛,或气血壅滞,痰、食停积;促而无力主脏腑气衰,常见于虚脱之证。
问答简述弦数脉与滑数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区别。弦数脉在脉象上表现为脉来快数而挺直以长,如按琴弦。在主病上,多主肝胆热证、痰热壅盛。滑数脉表现为脉来快数而滑利,如盘滚珠。在主病上,多主痰热痰火,食积化热。
问答试述涩脉的脉象、主病及形成原理。涩脉在脉象表现上为脉来应指艰涩不畅,来往尤如“轻刀刮竹”。在主病上,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之虚证;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之实证。涩脉的形成,或因于精亏血少,不能充盈濡养脉道而脉道失畅,故脉来艰涩。或因于气滞血瘀,脉道壅塞而气机不利,以致脉气失畅,脉来艰涩。
问答简述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诊脉时要掌握诊脉的时间、姿势、布指、指法和指力的应用。就诊脉时间而言,包括最佳时间的选择,一般认为以平旦为宜,也有每次诊脉的时间以2~3分为宜。切脉的姿势,无论病人持坐或卧姿,其手臂应平展、直腕仰掌,与心脏同一水平。医生布指的稀密当以病人身材高矮为据。医生指法分为单按与总按两种,三指应平齐微曲。诊脉时要不断地调整指下力量,虽有轻(举)、中(寻)、重(按)之别,应用时要视情况而定。
问答试述脘腹部的区位划分及腹部按诊方法。腹部的划分为:胸骨剑突下称心下;以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两寸的范围内称脐周;从脐周上界至心下的区域称胃脘部;脐周左右两侧为左腹、右腹;脐周下界以下至耻骨联合的区域称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腹部按诊时,病人取仰卧位,松开腰带,充分暴露被检部位,两腿合拢,膝部屈曲,脚掌放平,腹肌放松,医生站在病人右侧,面向病人,用手切按时需由轻及重,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着手,逐渐移向患病部位。同时,应注意体会手下的感觉,与健侧进行比较,并观察病人的表情反映;若发现有包块,则须探明包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能否移动等。
问答简述根据按诊方法辨别疮疡的阴阳属性及是否成脓。凡遇疮疡,但见疮疡高突红肿,按之灼热疼痛,根盘紧缩者,属阳证。按之疮疡肿硬不热,根盘平塌漫肿,属阴证。凡按之疮疡顶部硬而热不甚者,为无脓;按之边硬顶软而热甚者,为有脓;轻按即痛者,为脓在浅表;重按始痛者,为脓在深部。已成脓的,可用两手指平放在脓肿部位,一指轻压推动,以另一指所感到的波动大小,来测知脓的多少。
第10章 辨证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 [单选]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E外邪直中
正确答案: 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 [单选]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E邪退正虚
正确答案: 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证属()( ) [单选]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E里寒表热
正确答案: 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 [单选]
A表邪入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E里热
正确答案: 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 [单选]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E上寒下热
正确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 [单选]
A大便秘结
B五心烦热
C痰涎壅盛
D高热
E胸闷烦躁
正确答案: B
7.八纲中的虚实辨证是辨别疾病的()( ) [单选]
A病位
B病因
C病性
D邪正盛衰
E病程
正确答案: D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 [单选]
A脉沉有力
B面色白
C大便稀溏
D身倦乏力
E五心烦热
正确答案: A
9.病人腹胀满疼痛,按之痛减,时有缓解,脉弦按之无力,此属()( ) [单选]
A虚实夹杂
B因虚致实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E实证夹虚
正确答案: D
10.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单选]
A.面白少华
B.脉细舌净
C.畏寒肢冷
D.形体消瘦
E.冷汗淋漓
正确答案: C
11.虚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单选]
A舌苔薄黄
B身热夜甚
C日晡潮热
D身热不扬
E五心烦热
正确答案: E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阳证的临床表现的是()( ) [单选]
A面红目赤
B呼吸微弱
C躁动不安
D口渴饮冷
E脉洪数
正确答案: B
13.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可见下列哪一证候()( ) [单选]
A表证
B表邪入里
C半表半里证
D表里同病
E里邪出表
正确答案: C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 [单选]
A壮热烦渴
B神昏谵语
C尿赤便干
D脉细数
E舌红苔黄
正确答案: D
15.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 ) [单选]
A发热、恶寒、无汗
B恶风有汗
C汗出脉缓
D.恶风、头痛、项强
E.发热、恶风、无汗
正确答案: B
16.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 [单选]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E虚证
正确答案: B
17.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属于()( ) [单选]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表实证
正确答案: A
18.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 [单选]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E真寒假热证
正确答案: C
19.病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腹泻,腹部坠胀,脱肛,舌淡苔白,脉弱,属于下列哪一证候()( ) [单选]
A气虚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逆证
D气陷证
E气滞证
正确答案: D
20.病人胸胁胀闷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属于下列哪一证候()( ) [单选]
A气滞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血瘀证
E血寒证
正确答案: B
21.气陷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单选]
A情志不遂
B外感六淫
C气虚证进一步发展
D久病体虚
E气逆证进一步发展
正确答案: C
22.下列各项气机失调的证候中,属于实证的是()( ) [单选]
A气脱
B气逆
C气虚
D气不固
E气陷
正确答案: B
23.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形成的原因()( ) [单选]
A失血过多
B生血不足
C思虑过度,暗耗阴血
D虫积肠道,耗吸营养
E气机不畅,升降失调
正确答案: E
24.血瘀证的主要脉证是()( ) [单选]
A各种出血症状,脉数
B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脉涩
C面色萎黄,脉虚而细
D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脉虚无力
E胀闷疼痛,脉弦
正确答案: B
25.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表现()( ) [单选]
A头晕目花
B两颧潮红
C心悸失眠
D手足麻木
E面白少华
正确答案: B
26.水液代谢失常与下列哪项关系最密切()( ) [单选]
A肺脾肾
B肝脾肾
C肾、膀胱
D心肾胃
E脾胃肠
正确答案: A
27.痰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 [单选]
A胸闷头晕目眩
B舌苔白腻或滑
C咳喘咯痰
D神昏或癫狂
E心悸肢肿
正确答案: C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导致气随津脱证原因的是()( ) [单选]
A大吐
B大泻
C高热
D过食辛燥
E大汗
正确答案: D
29.下列哪项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 ) [单选]
A畏寒肢冷
B神疲乏力
C少气懒言
D脉虚无力
E舌质淡嫩
正确答案: A
30.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 [单选]
A口不渴
B大便稀溏
C畏寒肢冷
D面色淡白
E无汗或少汗
正确答案: C
31.阴虚证的主要机理是()( ) [单选]
A阴液亏虚,虚热内生
B阴盛则寒
C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
D阳盛则热
E阴液不足,阳气虚衰
正确答案: A
32.病人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舌淡润,脉微欲绝,证属()( ) [单选]
A亡阴证
B亡阳证
C阴阳两虚证
D阴虚证
E阳虚证
正确答案: B
33.病人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颧红盗汗,大便干燥,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证属()( ) [单选]
A阳虚证
B阳盛证
C阴虚证
D阴阳两虚证
E亡阴证
正确答案: C
34.病人胸胁脘腹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或窜痛、攻痛,嗳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舌淡红,脉弦,其证属()( ) [单选]
A血瘀证
B气滞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逆证
E气虚血瘀证
正确答案: B
35.病人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胸胁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胁下痞块,或肢体瘫痪,半身不遂,舌淡紫,或紫斑,脉涩,其证属()( ) [单选]
A气滞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血瘀证
D气虚证
E气血两虚证
正确答案: B
36.病人畏寒肢冷,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口燥咽干,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其证属()( ) [单选]
A阴阳两虚证
B阴虚证
C阳虚证
D亡阳证
E亡阴证
正确答案: A
37.下述对“脏腑辨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单选]
A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辨证的依据
B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C脏腑辨证的实质,只是对病位作出判断
D以脏腑为纲,辨明病证所在的脏腑病位
E应当分辨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及病理性质
正确答案: C
38.心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下列哪项()( ) [单选]
A心悸怔忡
B心烦失眠
C神昏神乱
D咽干喉痛
E胸闷心痛
正确答案: D
39.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 ) [单选]
A失眠
B面白
C健忘
D多梦
E心悸
正确答案: E
40.以下哪项不是心阳虚证的症候()( ) [单选]
A面唇青紫
B舌质淡胖
C心悸气短
D脉象结代
E心胸灼痛
正确答案: E
41.心悸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阴虚证有意义()( ) [单选]
A失眠
B面白
C健忘
D头晕
E舌红少苔
正确答案: E
42.心阳暴脱证的主要症状是()( ) [单选]
A肢厥脉微
B舌质淡胖
C面色苍白
D心胸闷痛
E脉象结代
正确答案: A
43.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 [单选]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E脉细数
正确答案: D
44.心气虚症与心阳虚症主要的共见症是()( ) [单选]
A面白神疲
B脉细无力
C舌质淡白
D形寒肢冷
E心悸气短
正确答案: E
45.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者,最宜诊断为()( ) [单选]
A痰蒙心神证
B风痰上扰证
C肝气郁结证
D痰火扰神证
E热扰心神证
正确答案: A
46.小便赤涩灼痛,兼面赤口渴,心烦不寐,尿道灼热,舌红脉数。宜诊断为()( ) [单选]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小肠实热证
D阴虚火旺证
E下焦湿热证
正确答案: C
47.心阳虚证和心阳暴脱证的鉴别要点是()( ) [单选]
A面白神疲
B有无肢厥脉微
C是否舌质淡白
D有无心悸怔忡
E有无形寒畏冷
正确答案: B
48.下列何证常见心悸,面色淡白,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 [单选]
A心气虚证
B心阴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心血虚证
E心阳虚证
正确答案: D
49.除下列哪一项之外,都是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 ) [单选]
A正气不足
B阴寒
C热盛
D瘀血
E气滞
正确答案: C
50.下列哪项是心热下移小肠最主要的表现()( ) [单选]
A口舌生疮
B面赤口渴
C小便赤色灼痛
D心烦失眠
E大便秘结
正确答案: C
51.下列哪项是心火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 [单选]
A面赤口渴
B尿道灼痛
C神昏谵语
D口舌生疮
E心悸失眠
正确答案: D
52.烦躁不宁,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应诊断为()( ) [单选]
A肝阳上亢证
B痰迷心窍证
C心血瘀阻证
D痰火扰神证
E肝气横逆证
正确答案: D
53.诊断肺病的主要依据是()( ) [单选]
A胸闷
B少气
C自汗
D咳喘
E水肿
正确答案: D
54.肺气虚证的咳喘特点是()( ) [单选]
A咳喘痰多,色白清稀
B咳喘胸闷,喉中痰鸣
C咳喘痰少,不易咳出
D咳喘痰多,痰粘易咯
E咳喘无力,声低气短
正确答案: E
55.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应诊断为()( ) [单选]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肺气阴两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脾肺气虚证
正确答案: A
56.咳喘痰少,痰中带血,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应诊断为()( ) [单选]
A热邪犯肺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肝火犯肺证
正确答案: C
57.下列何证不具有卫表症状()( ) [单选]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寒痰阻肺症
D风热证
E燥邪犯肺证
正确答案: C
58.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诊断为()( ) [单选]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卫分证
D寒饮停肺证
E寒痰阻肺证
正确答案: A
59.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应诊断为()( ) [单选]
A燥邪犯肺证
B肺热炽盛证
C肺阴虚证
D风热犯肺证
E风热犯表证
正确答案: A
60.干咳少痰,难咯,口干咽燥,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断为()( ) [单选]
A燥邪犯肺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阴虚证
D肝火犯肺证
E肺热炽盛证
正确答案: C
61.寒痰阻肺证应无下列何症()( ) [单选]
A痰稀色白
B舌苔白滑
C脉象弦数
D恶寒肢冷
E咳嗽气喘
正确答案: C
62.下列何症是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要点()( ) [单选]
A痰量的多少
B有无五心烦热
C舌色的红淡
D吐痰的难易
E有无口干咽燥
正确答案: B
63.下列何证常见壮热大渴,咳喘气粗,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 [单选]
A痰热蕴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热邪壅肺证
D里热炽盛证
E燥邪犯肺证
正确答案: C
64.下列何证可见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而粘,痰易咳出,舌淡苔白腻,脉滑等症()( ) [单选]
A痰湿阻肺证
B寒痰阻肺证
C上焦病证
D风寒束肺证
E热扰胸膈证
正确答案: A
65.寒痰阻肺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哪项()( ) [单选]
A恶寒发热
B舌苔薄白
C脉象濡缓
D咳出胸闷
E痰粘易咯
正确答案: A
66.燥邪犯肺证与阴虚证不能共见的临床表现是()( ) [单选]
A颧红盗汗
B痰中带血
C口干咽燥
D干咳少痰
E胸部疼痛
正确答案: A
67.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点是()( ) [单选]
A咳痰的难易
B有无胸痛咳血
C有无恶寒发热
D痰量的多少
E是否口干咽燥
正确答案: C
68.下列哪项是肺热壅盛证的病机特点()( ) [单选]
A邪热犯表,肺卫失宣
B邪热犯肺,卫气被遏
C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D邪热犯肺,卫气失和
E邪热犯肺,营卫不和
正确答案: C
69.形成肺阴虚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单选]
A燥热伤肺
B痰浊壅肺
C热病之後
D痨虫蚀肺
E久咳不愈
正确答案: B
70.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 [单选]
A嗳气
B出血
C腹胀
D便溏
E内脏下垂
正确答案: A
71.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见症是()( ) [单选]
A畏寒肢冷
B食少便溏
C便血Δ血,月经量多
D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E脘腹重坠,食后益甚
正确答案: B
72.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单选]
A寒湿困脾证
B脾阳虚证
C脾气下陷证
D肝郁脾虚证
E脾气虚证
正确答案: E
73.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 [单选]
A脾不统血证
B脾气虚证
C脾胃气虚证
D脾虚气陷证
E脾阳虚证
正确答案: B
74.下列哪项症状不属脾虚气陷证()( ) [单选]
A脘腹重坠
B头晕目眩
C小便浑浊
D久泻不止
E滑精早泄
正确答案: E
75.下列何证表现为纳呆脘痞,呕恶身重,身热起伏,尿黄便溏,苔黄腻()( ) [单选]
A肝胆湿热证
B大肠湿热证
C脾胃湿热证
D膀胱湿热证
E邪伏少阳证
正确答案: C
76.下列哪项不属脾阳虚证()( ) [单选]
A形寒肢冷
B月经淋漓
C久泄不止
D浮肿少尿
E带下清稀
正确答案: B
77.下列何证不易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成()( ) [单选]
A脾胃湿热证
B脾不统血证
C脾阳虚证
D心脾两虚证
E脾气下陷证
正确答案: A
78.下列哪项对鉴别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有意义()( ) [单选]
A有无脘腹痞胀
B有无纳呆呕恶
C黄疸鲜明或晦暗
D是否腹胀便溏
E是否肢体困重
正确答案: C
79.下列除哪项外,都可见之于脾不统血证()( ) [单选]
A面淡白或萎黄
B舌淡脉细无力
C牙龈肿痛出血
D皮肤出现紫斑
E神疲气短乏力
正确答案: C
80.脾阳虚证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单选]
A尿少肢体浮肿
B大便溏结不调
C食少腹痛腹胀
D形寒肢冷喜温
E舌淡胖苔白滑
正确答案: B
81.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要点是()( ) [单选]
A有无肢体浮肿
B有无食少便溏
C有无身倦乏力
D有无形寒肢冷
E有无腹胀腹痛
正确答案: D
82.食滞胃肠证的诊断依据主要是()( ) [单选]
A大便秘结
B矢气则痛减
C便臭如败卵
D恶心呕吐
E苔腻、脉数
正确答案: C
83.下列何证较少出现眩晕症状()( ) [单选]
A肝阴虚证
B肝气郁结证
C肝阳上亢证
D肝血虚证
E肝肾阴虚证
正确答案: B
8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特点是()( ) [单选]
A头晕目眩,胸胁胀闷
B少腹冷痛,睾丸坠胀
C形寒肢冷,舌苔薄白
D阴囊湿疹,外阴瘙痒
E脘腹冷痛,得温则减
正确答案: B
85.胁肋胀痛,厌食口苦,舌红苔黄腻。宜诊断为()( ) [单选]
A脾胃湿热证
B胆郁痰扰证
C少阳病证
D肝胆湿热证
E肝气郁结证
正确答案: D
86.肝阴虚证的胁痛主要诊断依据是()( ) [单选]
A脉象弦数
B烦热盗汗
C便干尿黄
D头晕目眩
E急躁易怒
正确答案: B
87.肝阳上亢证的眩晕主要诊断依据是()( ) [单选]
A急躁易怒,口苦口干
B头目胀痛,舌红苔黄
C耳鸣耳聋,恶梦纷纭
D口咽干燥,潮热盗汗
E腰膝痠软,头重足轻
正确答案: E
88.下列哪项不属于肝气郁结证()( ) [单选]
A情志抑郁
B咽部异物感
C胸胁胀痛
D视物模糊
E经来腹胀痛
正确答案: D
89.下列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共见症状()( ) [单选]
A失眠多梦
B急躁易怒
C胁肋灼痛
D面红目赤
E头晕头痛
正确答案: C
90.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 [单选]
A急躁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E眩晕肢颤
正确答案: C
91.某妇人屡次滑胎,此次妊娠期中,症见腰膝痠软,神疲无力,舌淡苔白,宜诊断为:()( ) [单选]
A脾气下陷证
B肾精不足证
C气血亏虚证
D肾阳虚证
E肾气不固证
正确答案: E
92.下列哪项对诊断肾阳虚证有意义()( ) [单选]
A大便稀溏,排便不爽
B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C滑精早泄,小便频多
D精冷不育,腰膝痠软
E形寒肢冷,面白神疲
正确答案: D
93.某女,月经淋漓不断、色红,伴头晕耳鸣,烦热,腰膝痠软,脉细数无力,宜诊断为()( ) [单选]
A肝阴虚证
B血热证
C肾阴虚证
D心肾不交证
E肝肾阴虚证
正确答案: C
94.某女,尿血三日,尿频灼涩疼痛,舌红苔黄,宜诊断为()( ) [单选]
A心火下移证
B膀胱湿热证
C湿热下注证
D血热证
E中焦湿热证
正确答案: B
95.下列哪项对诊断心肝血虚证有意义()( ) [单选]
A手足震颤,头晕目眩
B心悸健忘,面白舌淡
C头晕目眩,月经停闭
D视物模糊,爪甲不荣
E失眠多梦,肢麻脉细
正确答案: E
96.下列哪项对诊断肺肾阴虚证有意义()( ) [单选]
A咳嗽痰少,声音嘶哑
B腰膝痠软,骨蒸潮热
C颧红咽干,月经不调
D咳痰带血,遗精盗汗
E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正确答案: D
97.李某,男,3岁。其母代诉,3天来常述口痛,拒食饭菜,只喝牛奶,渴喜冷饮,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大便2日未解,小便短黄。查:身热,面赤,舌尖红,舌面多处溃烂,舌苔黄,脉数,体温38.9℃,属于下列何证()( ) [单选]
A心火亢盛证
B痰火扰神证
C心阴虚证
D小肠实热证
E胃热证
正确答案: A
98.贺某,男,41岁。3天前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咳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属于下列何证()( ) [单选]
A热邪壅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肺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肝火犯肺证
正确答案: B
99.周某,女,36岁。身热恶风,微咳两天,今日咳嗽加剧,痰少而粘,难以咯出,咳剧时胸痛,痰中带有血丝,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属于下列何证()( ) [单选]
A热邪壅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肺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燥邪犯肺证
正确答案: E
100.李某,男,56岁。每于秋冬常发咳喘,前天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现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咯痰清稀量多,面白形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滑,脉滑,属于下列何证()( ) [单选]
A风寒束肺证
B肺气虚证
C痰湿阻肺证
D寒痰阻肺证
E肺阴虚证
正确答案: D
101.朱某,女,42岁。半年来白带量多,绵绵不断。现面色萎黄无华,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下肢轻度浮肿,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脉缓,属于下列何证()( ) [单选]
A肾气不固证
B肾阳虚证
C脾气虚证
D脾气下陷证
E脾阳虚证
正确答案: C
102.某男,31岁。恶寒发热,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厌油腻已有1周。前天起面目发黄,尿黄如浓茶。现面目黄色鲜明,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单选]
A肝胆湿热证
B胃阴虚证
C脾胃湿热证
D胃肠实热证
E膀胱湿热证
正确答案: C
103.张某,女,34岁。因两天前与同事吵架后,胸胁、乳房胀闷痛,善太息,咽喉如梗,食欲不振,纳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单选]
A肝气郁结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阴虚证
D脾气虚证
E胃阴虚证
正确答案: A
104.雷某,女,44岁。因过食生冷后发生腹泻已3天,曾服西药未效,今腹泻加剧,泄泻清稀如水样,口淡不渴,口腻纳呆,乏力身重,苔白腻,脉缓,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单选]
A肠虚滑脱证
B胃阴虚证
C胃寒证
D寒湿困脾证
E食滞胃肠证
正确答案: D
105.创立“六经辨证”的医家是()( ) [单选]
A张机
B王叔和
C成无己
D王冰
E张景岳
正确答案: A
106.下列各项中,属太阳病主症主脉的是()( ) [单选]
A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B头身疼痛,恶寒无汗
C头项强痛,恶寒脉浮
D恶寒发热,汗出脉浮
E恶寒发热,无汗脉紧
正确答案: C
107.太阳中风证的主要病机是()( ) [单选]
A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B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C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
D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失宣
E风寒束表,卫强营弱,肺气上逆
正确答案: B
108.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要病机。“胃家实”是指()( ) [单选]
A胃肠实证热证
B胃肠邪气盛实
C胃肠燥实证
D胃肠燥热亢盛
E胃肠热证
正确答案: A
109.下列各项中对于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 [单选]
A腹满的轻重
B有无神志变化
C是否发热
D有无燥屎内结
E汗出的多少
正确答案: D
110.太阴病证的主要机理是()( ) [单选]
A气机不利,胃肠热结
B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C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D枢机不利,邪结少阳
E邪传脏腑,里热炽盛
正确答案: C
111.在六经传变中,太阳病证不愈,直入少阳经,称为()( ) [单选]
A越经传
B循经传
C直中
D表里传
E并病
正确答案: A
112.营分证的病机特点是()( ) [单选]
A热在营阴,阴液耗伤
B营阴受损,心神被扰
C热在心营,引动肝风
D热在心肝,伤血动风
E热伤营阴,耗伤精血
正确答案: B
11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家是()( ) [单选]
A叶天士
B吴瑭
C刘河间
D薛生白
E王孟英
正确答案: B
114.三焦辨证中中逆传心包证的主要病机是()( ) [单选]
A邪犯肺卫,肺失宣降
B邪传心包,闭阻心窍
C邪传心包,胃肠热结
D营阴受损,心神被扰
E邪入营血,热盛伤阴
正确答案: B
115.病人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面赤,气粗似喘,心烦躁扰,舌苔黄燥,脉洪大,其证属()( ) [单选]
A阳明腑证
B阳明经证
C太阳腑证
D少阳腑证
E少阳经证
正确答案: B
116.病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目赤,耳聋,腹痛,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舌淡红或舌尖红,脉弦,其证属()( ) [单选]
A少阳腑证
B阳明腑证
C少阳经证
D阳明经证
E太阳腑证
正确答案: C
117.表证的临床表现是()( ) [多选]
A脉浮
B舌红苔白
C身热不扬
D寒热往来
E恶寒发热
正确答案: A,E
118.里邪出表,反映()( ) [多选]
A.病势减轻
B.邪有去路
C.邪盛正衰
D.邪轻正衰
E.邪正俱盛
正确答案: A,B
119.里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多选]
A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B内有素食,外感风热
C旧疾加新疾
D.情志内伤
E.表邪不解,内传入里
正确答案: A,D,E
120.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多选]
A颧红如妆
B口渴饮冷
C苔黑而润
D自汗出
E恶热喜冷
正确答案: B,E
121.寒证与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 [多选]
A面色赤白
B口渴与否
C小便短赤与清长
D舌苔厚薄
E食量多少
正确答案: A,B,C
122.辨别虚证和实证的要点是()( ) [多选]
A脉的有力、无力
B发热的有无
C面色红与不红
D语声的高低
E舌的苍老与娇嫩
正确答案: D,E
123.阳虚证常见的症状是()( ) [多选]
A脉沉紧
B面色白
C畏寒肢冷
D少气懒言
E小便清长
正确答案: B,C,D,E
124.气逆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 ) [多选]
A肝
B胃
C脾
D心
E肺
正确答案: A,B,E
125.血瘀证的主要表现是()( ) [多选]
A瘰疬
B痛如针刺
C痛有定处
D皮肤紫斑
E脉涩
正确答案: B,C,D,E
126.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是()( ) [多选]
A汗的冷热
B肌肤的冷热
C渴与不渴
D病之新久
E痛处是否拒按
正确答案: A,B,C
127.气滞证疼痛的特点是()( ) [多选]
A攻痛
B胀痛
C窜痛
D刺痛
E隐痛
正确答案: A,B,C
128.临床常见的津液亏虚证有()( ) [多选]
A肺燥津伤
B肾虚津伤
C脾虚液亏
D胃燥津伤
E肠燥津伤
正确答案: A,D,E
129.下列哪些是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症()( ) [多选]
A失眠
B心烦
C盗汗
D心悸
E多梦
正确答案: A,D,E
130.下列哪些证候可见心悸怔忡()( ) [多选]
A心肾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肾不交证
D心肝血虚证
E肾气不固证
正确答案: A,B,C,D
131.形成心脉痹阻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 [多选]
A寒邪凝滞心脉
B痰浊阻滞心脉
C热邪壅滞心脉
D瘀血阻痹心脉
E心脉气机阻滞
正确答案: A,B,D,E
132.下列肺病证候中,哪些具有外感卫表症状()( ) [多选]
A燥邪犯肺证
B风寒束肺证
C热邪壅肺证
D寒痰阻肺证
E风热犯肺证
正确答案: A,B,E
133.壮热口渴,咳喘气粗,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数者,可诊断为下列哪些证()( ) [多选]
A气分证
B风热犯肺证
C燥邪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热邪壅肺证
正确答案: A,D,E
134.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共见症有哪些()( ) [多选]
A颧红盗汗
B干咳少痰
C痰中带血
D发热恶风
E口干咽燥
正确答案: B,C,E
135.热邪壅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 [多选]
A有无咳痰黄稠
B脉浮数或滑数
C有无发热恶风寒
D有无小便短黄
E苔薄黄或黄腻
正确答案: B,C
136.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点有哪些()( ) [多选]
A浮肿与否
B有无食少便溏
C腹痛与否
D有无形寒肢冷
E有无身倦乏力
正确答案: A,C,D
137.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的鉴别点有哪些()( ) [多选]
A有无身目发黄
B有无食少腹胀便溏
C有无恶心呕吐
D有无肢体浮肿
E属虚证或属实证
正确答案: A,C,E
138.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证候有哪些()( ) [多选]
A湿热蕴脾证
B脾不统血证
C脾气下陷证
D脾阳虚证
E寒湿困脾证
正确答案: B,C,D
139.下列哪些症状对诊断脾不统血证有意义()( ) [多选]
A浮肿肢冷
B食少便溏
C倦怠少气
D月经量多
E面黄脉弱
正确答案: B,C,D,E
140.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多选]
A口臭
B干呕呃逆
C饥不欲食
D脘痞不舒
E胃脘隐隐灼痛
正确答案: B,C,D,E
141.胃腹气滞证与食滞胃肠证的共同见症状有哪些()( ) [多选]
A脘腹胀痛
B嗳气呕吐
C泻下不爽
D大便秘结
E便臭如败卵
正确答案: A,B
142.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共见症状有哪些()( ) [多选]
A失眠多梦
B头晕耳鸣
C腰膝痠软
D头痛易怒
E面红目赤
正确答案: A,B,D,E
143.肝气郁结证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哪些证候()( ) [多选]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风内动证
E肝阴虚证
正确答案: A,B,D,E
144.热极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多选]
A口眼歪斜
B手足抽搐
C眩晕欲仆
D舌红少苔
E高热神昏
正确答案: B,E
145.肾阳虚证与肾气不固证的鉴别有哪些()( ) [多选]
A是否夜尿频多
B是否阳痿早泄
C是否胎动易滑
D有无形寒肢冷
E有无五更泻泄
正确答案: B,C,D,E
146.下列哪些症状对诊断心脾两虚证有意义()( ) [多选]
A失眠多梦
B皮下紫斑
C心悸怔忡
D舌红少苔
E食少乏力
正确答案: A,C,E
147.脾胃、肝胆、膀胱、大肠等湿热证的共同表现有哪些?( ) [多选]
A下痢赤白
B渴不多饮
C脘痞呕恶
D外阴瘙痒
E.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正确答案: B,E
148.在脏腑兼证中,同具阴虚证的脏腑有哪些()( ) [多选]
A心肾
B肝肾
C肺肾
D心脾
E脾肾
正确答案: A,B,C
149.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是()( ) [多选]
A无热恶寒
B精神萎靡
C四肢厥冷
D下利清谷
E小便清长
正确答案: A,B,C,D,E
150.少阳腑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多选]
A寒热往来
B胸胁苦满
C呕吐不止
D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E默默不欲饮食
正确答案: A,B,C,D
151.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卫分证的表现是()( ) [多选]
A发热,微恶风寒
B舌边尖红
C脉数有力
D恶热,舌红,苔黄
E脉浮数
正确答案: A,B,E
152.卫气营血辨证中,营分证的辨证特点是()( ) [多选]
A身热夜甚
B心烦或神昏谵语
C斑疹隐隐
D暮热早凉
E舌红绛,脉细数
正确答案: A,B,C,E
名词解释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指在掌握四诊收集的资料基础上,根据病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正邪斗争的盛衰、疾病类别的阴阳等,运用八纲理论进行分析的辨证方法。
名词解释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名词解释寒证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食寒凉生冷,阴寒内盛所致。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名词解释寒热错杂证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同时出现者,称为寒热错杂。常见的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名词解释真寒假热证真寒假热即内有真寒而外现假热的证候。
名词解释真实假虚证疾病本质属实证,大实之中反见虚羸的现象,称为真实假虚。
名词解释气虚证气虚证是指元(真)气不足,气的功能减退,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久病体虚,或劳累过度伤气所引起。
名词解释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引起。
名词解释阳虚证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耗伤阳气或感受阴寒之邪日久伤阳等引起。
名词解释亡阳证亡阳证是指机体阳气突然脱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常由邪盛,正不敌邪,或大汗、大出血以致阳气暴脱所引起。
名词解释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阻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情志不遂,闪挫外伤,或寒邪内阻等所引起。
名词解释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引起。
名词解释脏腑病辨证是指运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及病因的相关理论,分析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以辨明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简言之,即以脏腑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辨别脏腑疾病证候的辨证方法。)
名词解释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失其温养,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心阴虚证是指心阴耗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亏耗,虚热内扰,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热邪壅肺证是指热邪炽盛,内壅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阻滞大肠,以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脾气下陷证是指脾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
名词解释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逸出脉外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寒湿困脾证是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或湿热蕴阻脾胃证。
名词解释胃热证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胃阳虚证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气失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胃虚寒证。
名词解释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不足,所属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火炽盛证是指肝经火盛,气火上逆所表现的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风内动证是指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证候。
名词解释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名词解释血虚生风证是指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名词解释胆郁痰扰证是指胆气郁滞,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虚,生殖和生长发育机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不足,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心肾阳虚证是指心肾阳气虚衰,气化无力,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以脘胁胀痛为主症的证候
名词解释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名词解释脾肾阳虚证是指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阳明腑证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热烁津液,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营分证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心营,导致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名词解释上焦病证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上焦肺和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
问答什么是辨证?辨证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
问答表里出入有几种情况?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表里出入有表邪入里和里邪出表两种情况。表邪入里说明病势加重,里邪出表多反映邪气渐退,病势减轻。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问答什么是热证?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内热等所致。热证包括表热、里热、实热、虚热等。
问答临床怎样鉴别寒证与热证?寒证热证的鉴别: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若病人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白、四肢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则属寒证。若病人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
问答什么是虚证?哪些原因可导致虚证?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所致,但以后天失调为主,如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房室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等原因,损伤人体正气均可成为虚证。虚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及脏腑各种不同的虚损。
问答虚证有何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面色淡白或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无力或弱,或形体消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问答什么是实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实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六淫或疫疠之邪侵入人体,正邪剧争所致;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气机阻滞,水湿痰饮内停,瘀血内阻,或宿食、虫积等停滞体内所致。由于外邪性质与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故临床表现各异。
问答临床怎样鉴别虚证与实证?虚证与实证,由于虚损之部位和邪气的性质各异,故症状极为复杂。同样的症状,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如腹痛、腹胀、便秘、恶寒等在虚证和实证中均可出现。因此必须通过望形体、舌象、闻声息、问病史、按胸腹、脉象等诊察手段进行全面分析。若病人形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淡嫩无苔或少苔、脉象虚弱无力者属虚证。若病人形体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属实证。
问答实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冷痛拒按,大便溏泄或冷秘,或咳喘痰鸣,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脉迟有力或沉紧。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寒邪直中脏腑,阳气被遏为主要病机。②以突出的寒象,以及冷痛拒按、脉迟有力或沉紧等邪盛特征为辨证依据。
问答试述中医学特别重视八纲辨证的理由。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是各种辨证的纲领。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和概括。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邪盛为实证,正虚为虚证。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问答论述八纲辨证之间的相互联系。八纲辨证是互相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如辨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寒热应与表、里、虚、实相联系,辨虚实又应与寒、热、表、里相联系。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常常是表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一起,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之间还可以出现相互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透表、寒证转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等。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从阳转阴,从阴转阳。因此不仅要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其相互间的相兼、夹杂、转化、真假等关系。
问答试述表寒里热证的病因病机和主要表现。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多见于素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寒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由于里热所在部位不同,故各类表寒里热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
问答试述寒热真假的鉴别诊断。辨别寒热之真假,除了解疾病的全过程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体察。首先,假象多出现在四肢、皮肤和面色等方面,而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内在表现则能如实反映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如舌质的淡白与红绛、润与燥、口渴与否、脉之有力与否、小便清长与色黄量少等。其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别的。例如假热的面赤仅在颧颊上,颜色浅红而娇嫩,浮露于皮肤,时隐时现;真热的面赤是满面通红。再如肢冷,假寒之肢冷却反不欲近衣被,并伴有胸腹热炽,按之灼手;真寒的肢冷可并见身体踡卧,欲加衣被。
问答试述表实证和表虚证的鉴别诊断。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前者以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或素体虚亏为主要病机,后者以外寒侵袭,正邪相争,腠理密闭为主要病机;前者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无力为辨证依据,后者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有力为辨证依据;前者以汗出、脉浮无力为特点,后者以无汗、脉浮有力为特点。
问答试述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的阳性证候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恶寒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心烦,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呼吸气粗为快,语声高亢,喘促痰鸣,痰、涕黄稠,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尿少色黄而涩痛,舌红绛起芒刺,苔黄、灰黑而干,脉实、洪、数、浮、滑等。
问答气虚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①本证以元气不足,功能减退为主要病机。②以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为其辨证依据。③可兼见头晕目眩、面色淡白、劳累后症状加重等症状。
问答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久泻久痢,腹部有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问答何谓血虚证?临床表现有哪些?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多梦,或手足拘挛麻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月经后期,或经闭。舌淡苔白,脉细。
问答何谓血热证?其临床表现如何?血热证是指血分有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证候,即血分的热证。常由外感火热邪气,或情志过极,化火生热,伤及血分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漏,或局部疮疡红肿热痛,或伴身热,口渴,心烦,甚则躁狂,舌质红绛,脉数。
问答何谓痰证?其临床表现如何?痰证是指水液停聚,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喘咯痰,胸闷,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神昏癫狂,喉中痰鸣,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瘿瘤,乳癖,喉中异物感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
问答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两证均有胸胁刺痛拒按,舌暗或见紫斑,脉涩等血瘀的症状。但气滞血瘀证的疼痛兼有胀闷,走窜作痛,并见性情急躁,胁下痞块,经闭或痛经,舌质紫暗等气滞的症状。而气虚血瘀证的疼痛以痛处不移为特点,并兼有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淡紫,脉沉等气虚的症状。
问答何谓气不摄血证?其临床表现如何?气不摄血证是指气虚固摄血液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弱,劳倦过度或气的生成不足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吐血,便血,衄血,皮下出血,或妇女月经量多,崩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细弱。
问答阴虚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①本证以阴液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②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脉细数等虚热症状为辨证依据。③有形体消瘦、口咽干燥、大便干燥等阴液不足之症。
问答临床上如何鉴别亡阴证和亡阳证?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亡阴证的特点为汗热味咸、肌肤温热、喘息烦躁、渴喜冷饮、面舌色红、脉细数;亡阳证则表现为汗冷味淡、肌肤逆冷、气息微弱、口不渴、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问答试述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①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是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②气不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吐血,便血,衄血,皮下出血,或妇女月经量多,崩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细弱。③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是大量出血,继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喘促或微弱,神昏,脉微欲绝。
问答简述阳水、阴水的含义及其辨证要点各是什么?阳水:水肿性质属实者,称为阳水。常由外感风湿邪气,或水湿浸淫等所引起。[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感邪气,致使水湿停聚,泛溢肌肤为主要病机。②以发病急、来势猛、水肿先从眼睑头面开始、上半身肿甚为辨证依据。③常以邪犯肺、脾为多见,故可兼见肺失宣降之发热、恶风寒、咽喉肿痛,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身困等症状。阴水:水肿性质属虚者,称为阴水。常由病久正虚,劳倦内伤,脾肾阳虚所引起。[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劳倦、久病伤正,脾肾虚衰,水湿停聚为主要病机。②以发病慢、来势徐、病程较长、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并伴有寒象为辨证依据。③以脾肾两伤,阳不化水为多见,故可兼腹胀、纳呆、便溏、肢困的脾阳不足之症,及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衰的症状。
问答试述饮证及其临床表现。饮证是指水饮停聚,质地清稀,停聚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邪侵袭,或肺脾肾等脏腑机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清稀,量多色白,倚息不得平卧;或胸胁胀闷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加剧;或脘痞腹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或下肢浮肿,身体困重疼痛,舌苔白滑,脉弦。
问答简述津亏血瘀证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津亏血瘀证是指津液亏损,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高热、吐泻、大汗等使津液大量耗伤,血液亏少而循行滞涩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口咽干燥,渴欲饮水,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肌肤甲错,并有落屑,或斑疹显露,舌质绛紫,或有瘀斑、瘀点。
问答简述阳盛证的含义、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阳盛证是指阳气偏盛,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阳热之邪,或感受阴寒之邪,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壮热,或持续高热不退,心烦失眠,烦躁,或发狂,口渴喜冷饮,汗出,面红目赤,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问答试述阴阳两虚证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阴阳两虚证是指阴虚与阳虚症状并见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阴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阳,或阳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阴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咽干燥,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
问答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如何鉴别?两证都以精神、情志失常为主症,都有痰盛的症状,都属心的实证。但痰蒙心神证多表现为癫,或痫,无明显热象;痰火扰神证多表现为狂,且热象突出。
问答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有何异同?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均以心的机能衰退为病理基础,故两者都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虚等心气不足,机能衰减的症状。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又见胸痛,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舌胖或紫暗,脉弱或结代等阳虚失温的表现。
问答何谓心阳暴脱证?常见临床表现是什么?是指心阳衰极,阳气突然外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痰瘀阻塞心脉所致。临床表现多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神志昏糊,或昏迷不醒,舌淡紫,脉微欲绝。
问答心火亢盛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伴发热,口渴喜冷,尿少色黄或灼痛,大便秘结,面色红赤,舌尖红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问答怎样根据不同的主证而区分心脉痹阻的病因?刺痛,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者,为瘀阻心脉;闷痛,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者,为痰阻心脉;剧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者,为寒凝心脉;胀痛,伴胁胀,善太息,舌淡红,脉弦者,为心脉气滞。
问答痰蒙心神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痰蒙心神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神志模糊,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举止失常;或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口吐涎沫,喉中痰鸣,伴见面色晦滞,胸脘满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问答风寒犯肺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风寒犯肺证以肺部症状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在表的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清涕,或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之象并见为其临床表现。
问答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有何异同?①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均有肺失于滋润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痰中带血等干燥症状。②燥邪犯肺证为外燥侵袭,肺津耗伤所致,燥象明显,兼有发热恶寒等外感表证症状,多发生于秋季,病程较短。③肺阴虚证为肺阴亏耗,虚热内生所致,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阴虚见症为特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且病程较长。
问答风寒束肺证与表寒证有何异同?①风寒束肺证与表寒证两证虽然都属外感病证,但主兼症状有别。②风寒束肺证以咳嗽、痰稀色白,胸闷气喘为主症。③表寒证以恶寒、发热、脉浮为主症,而咳嗽等肺部症状为次症或缺无。
问答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有何异同?①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两者都属肺的热证,都有咳嗽,痰稠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②风热犯肺证兼有表证,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脉浮数等症,且病程短;③热邪壅肺证属里热证,且热象明显,有壮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安,脉滑数等症,且病程长。
问答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均为脾病常见的证候,均有纳少,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的症状。②脾气虚证以气虚兼纳呆,腹胀为主症。③脾阳虚证较前者重,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寒象特征。
问答脾气虚证与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①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三证均以脾气亏虚,运化机能减退为病理基础,故均有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脾气虚的共同症状。②脾气下陷证是因脾气亏虚而致升举无力,故见脘腹坠胀,肛门重坠,脏器下垂等表现。③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而致统摄无权,故常见便血,尿血,肌衄,鼻衄,或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状。
问答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①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的病因均有湿邪内犯,病位均在中焦脾胃,病机均为脾胃纳运,升降失职,故都可见脘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肢体困重,舌苔粘腻等症状。②前者为寒与湿邪困阻脾胃,寒湿内盛之象明显,以湿盛为主,可见舌胖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③后者为热与湿邪内蕴中焦,湿热之象明显,可见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特征。
问答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两者常相兼并见。然脾气虚证的病变主要是脾虚健运失职,以纳呆,便溏,水肿为特点;胃气虚证以受纳腐熟功能减弱,胃失和降为主,以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食难消化,嗳气,或呕恶为特征。
问答胃阴虚证和胃热(火)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胃阴虚证和胃热(火)证两者皆可见胃脘灼痛,便秘,尿少,脉数等症。但前者为虚热,病势较缓,多为久病,病程长,以隐隐灼痛,食欲不振,干呕呃逆,伴有阴津亏损之症为特点;后者为实热,病势较急,痛势较剧,多为新病,病程短,以灼痛拒按,饥不欲食,食欲旺盛,消谷善饥,胃火上炎,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伴实火内炽之症为特点。
问答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共同见症为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舌、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弱。心血虚证有心神失养的表现,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肝血虚证若目失所养,则症见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若筋失所养、则症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等;若血海空虚不充,在妇女则常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问答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①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皆可见气火亢逆的表现,头面部症状均较突出,多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②但前者上实下虚证属虚实夹杂,并可见腰膝痠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阴亏之象;③后者病情属实,常见胁肋灼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实火炽盛之症。
问答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肝胆湿热证常见临床表现有胁肋灼热胀痛,厌食口苦,泛恶呕吐,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寒热注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臭秽。
问答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①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病因病性均属湿热,可见身热不扬,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身目发黄等症。②前者病位在肝胆,以胁肋灼热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等肝胆疏泄失常等表现为特点;湿热郁阻肝胆,易犯脾胃,故可有厌食腹胀,泛恶呕吐等脾胃升降、纳运失司等表现。③后者病位在脾胃,以脘腹痞闷,纳呆腹胀,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等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常的表现为证候特点。
问答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如何?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有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头晕目眩,口苦,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问答热极生风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热极生风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①高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等里热炽盛证;②烦躁不安,或躁扰如狂,或神志昏迷等热扰心神证;③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热甚动风证。
问答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有何区别?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的区别为:肝阳上亢证以肝气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上盛下虚为基本病理变化,故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为主症;肝阳化风证为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除有肝阳上亢证外,还具有动风的表现,如:眩晕欲仆,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步履不正,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问答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有何异同?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皆属肝风内动的证候,均为肝的阴血亏乏,筋脉失养所致,均属虚证。但前者为阴津亏虚,以手足蠕动伴有阴虚内热证为主,多见于热病后期,或内伤久病阴亏;后者为血液亏虚,以手足震颤,肌肉跳动,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伴有血虚见症为特征,多见于急、慢性失血,或内伤久病,营血亏虚。
问答肾阳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肾阳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腰膝痠冷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面色(恍)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或男子阳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宫寒不孕,或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问答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①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同为肾病虚证。②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失于濡润,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必具阴虚内热的表现,症见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兼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③肾精不足证则表现为生殖机能异常,见男子精少不育,女子不孕,性机能低下;或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等。
问答心肾阳虚证与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两者均属虚寒性质,都有阳虚证候,心悸怔忡同为辨证依据之一。但心肾阳虚证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可出现水湿内停的症状,表现为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问答何为膀胱湿热证?有何临床表现?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短赤,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等小便异常的症状;并伴有小腹胀痛,或腰部胀痛以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征象。
问答何谓心肾不交证?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心肾不交证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思虑太过,久病伤阴,或房事不节伤肾所引起。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口舌生疮,腰膝痠软,遗精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可兼见腰膝痠困发凉。
问答试述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临床表现的异同。心血虚和心阴虚证均具有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心动异常症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有面色无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血虚失养见症;心阴虚证则有颧红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见症。
问答何谓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分述其辨证要点。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袭表犯肺,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风寒表证是风寒袭表,卫气失和所表现的证候。风寒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或无明显表证;风寒表证则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为主,兼轻微咳嗽,或无咳嗽。
问答试述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与表寒证、表热证的区别。表寒证与表热证的病位主要在肌表,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喷嚏等症状为主,咳嗽或有或无,有亦比较轻微;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病位主要在肺部,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症,兼有恶寒发热等,但表证症状一般较轻。
问答试述肺热炽盛证和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的区别。肺热炽盛证和痰热壅肺证均有咳嗽、气喘等肺失清肃之症。二证的不同点在于:肺热炽盛证具有发热,鼻翼煽动,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里热炽盛之象;痰热壅肺证在以上表现基础上更见咯痰量多,黄稠,喉间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苔黄腻等痰热内盛之象。
问答何谓胃阴虚证和胃热证?简述其临床表现的异同。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职所反映的证候。胃热证是由于胃火炽盛,和降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二证均具有胃脘疼痛等胃气失和之症。胃阴虚证有胃脘隐痛,饥不欲食,胃中嘈杂,或脘痞不舒,干呕呃逆等和降失职之症及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阴虚表现;胃热证则有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口臭及大便秘结,小便尿黄,牙龈红肿溃烂,齿衄,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火热内炽症状。
问答何谓肝胆湿热证和脾胃湿热证?简述其临床表现的异同。肝胆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所表现的证候。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蕴结中焦,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二证病变均涉及肝胆、脾胃而见发黄,纳呆,腹胀,便溏,呕恶等症,并均具有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内蕴见症。二证的不同点为:肝胆湿热证以胁肋胀痛,寒热往来,阴部瘙痒,睾丸肿胀热疼,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等疏泄失职及肝胆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症状为主;脾胃湿热证则以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不爽,肢体困重等脾胃纳运,升降失调为主要表现。
问答试述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的区别联系及其临床表现。肝阳上亢证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肝阳化风证是肝阳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表现的动风证候。二证均属虚实错杂证(上实下虚),肝阳化风证多由肝阳上亢证进一步发展而成,病机上有一定联系。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痠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肝阳化风证表现为眩晕欲仆,肢颤项强,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间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等。
问答试述心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心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证。①心肾不交证:多见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痠软,伴见阴虚之象。②心肾阳虚证:多见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③心肺气虚证:多见心悸,咳喘,伴见气虚证候。④心脾两虚证:多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见气血亏虚证候。⑤心肝血虚证:见神志、目、筋、爪甲等失养征象,伴见血虚证候。
问答试述肾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肾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①心肾不交证:多为心烦不寐,多梦遗精,腰膝痠软和虚热症状并见。②心肾阳虚证:表现为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③肺肾气虚证:表现为久咳久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伴肺肾气虚证候。④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咳嗽少痰,腰膝痠软,遗精,伴见虚热之象。⑤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痠软,胁痛,眩晕耳鸣,遗精,伴见虚热之象。⑥脾肾阳虚证:表现为腰腹冷痛,久泄久痢,浮肿,伴见虚寒之象。
问答简述肾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肾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均表现有咳嗽痰少,痰粘难咯,口燥咽干,或痰中带血。但前者属“内燥”,肺肾阴液亏虚,虚火内扰,必兼阴虚内热证候,如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及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后者属“外燥”,为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津耗伤,一般兼有表证,如发热,恶寒,脉浮等。
问答试述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均有腰膝痠软,耳鸣失聪,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为其共见证候。但前者有肺肾降纳无权,气不归元的症状,如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后者有肾失封藏固摄的症状,如:小便频数而清,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胎动易滑等。
问答试述脾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脾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均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并均有肺气虚的症状如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吐痰清稀量多等。但前者有脾气虚,健运失职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塘等;后者有肾气虚,降纳无权,气不归元症状,如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并具有腰膝痠软,耳鸣失聪等。
问答试述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均有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如: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健忘,遗精等;但前者伴有肝阴虚症状,如胁部隐隐灼痛,眩晕等;后者具有心火偏亢,扰乱心神之症,如心烦少寐,惊悸多梦等。
问答试述肺肾阴虚证与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肺肾阴虚证与肝火犯肺证的共见症状为咳嗽或咳血。但前者属虚火,虚火灼肺,故见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后者为实火,肝经气火上逆犯肺,故表现为咳嗽阵作,痰黄粘稠,甚则咳血;前者具有阴虚火旺征象及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阴虚之症,后者具有肝经实火内炽之症,表现为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问答试述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都有肝失疏泄,气机不利之症,如胸胁胀痛或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但前者具有脾失健运之症,如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后者具有胃失和降之症,如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食纳减少。
问答试述肝火犯肺证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肝火犯肺证与痰热壅肺证均属实热证候。热邪犯肺,则肺失清肃,故咳嗽,吐痰,痰稠色黄等为其共见症状。但前者以肝经实火内炽为主,症见胸胁灼痛,头胀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烦热口苦,脉弦数,伴见咳嗽阵作,或咳血;后者为痰热互结,症见痰稠量多,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
问答试述肺气虚证与寒痰阻肺证的临床表现的异同。肺气虚证与寒痰阻肺证均可见咳嗽,吐痰清稀色白而量多。但前者性质属虚,以“气虚”为证候特点,具有肺气虚和脾气虚的见症,表现为久咳不止,气短而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浮肢肿,苔白滑;后者性质—般属实,以“痰阻”为证候特点,症见咳嗽痰多,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胸闷,或喘息痰鸣,及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等。
问答某男,61岁。素体形瘦,颧红,时觉头晕目眩。近半月来,间有手指发麻,眩晕加剧。今日上午,因与他人争吵后,突然跌仆倒地,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喉中痰鸣,左侧半身不遂,呼吸气粗,面色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诊断为何证,为什么?病人素体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因情绪激动,引发肝风为病。肝风挟痰浊蒙蔽清窍,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风痰横窜经络,故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息粗,面色红赤,喉间痰鸣,舌红苔黄腻,均为痰热内扰所致。诊断为肝阳化风证。
问答何某,男,51岁。胃脘部疼痛,时发时止已半年,近月来胃脘经常隐隐灼痛。体瘦,胃脘隐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诊断为何证,为什么?胃脘经常隐隐灼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为胃阴不足,纳降失常的表现,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阴虚之象。诊断为胃阴虚证。
问答某,女,遇事忧郁,情怀不遂,近半年来经前数日感少腹疼痛难忍,曾服中药效不显。症见经前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作胀,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暗有块,舌质微暗,边有瘀点,脉沉弦涩,诊断为何证,为什么?本病因抑郁、情志不遂而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见经前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作胀;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故见月经量少,淋漓不畅,经血紫暗有块;舌质微暗,边有瘀点,脉沉弦涩,均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征。故诊断为肝气郁结证。
问答如何鉴别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太阳中风证为感受风邪,表现出恶风、汗出、脉浮缓的表虚证症状;太阳伤寒证为感受寒邪,表现出恶寒、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
问答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①本证以阳明热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②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舌苔黄厚干燥、脉沉实为辨证依据。③可兼有身热日晡尤甚、汗出、口渴、舌红苔黄燥等实热证的症状。
问答太阴病证与阳明病证均有腹部胀满而痛,临床怎样鉴别?太阴与阳明病证都具有腹部胀满而痛,其鉴别要点为:阳明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燥结,为里实热证;太阴腹满痛则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下利清谷或便溏,属里虚寒证。
问答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①本证以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为主要病机。②以四肢厥冷与发热相互演变为辨证依据。③阳并于上则上热,故可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等症;阴并于下则下寒,故可见饥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四肢厥冷等症状。
问答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的主要机理是什么?血分实热证以血分实热内炽,热盛动风、耗血、动血、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血分虚热证以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为主要病机。
问答什么是中焦病证?如何分型?中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中焦脾胃所表现的证候。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若邪从燥化,则导致阳明燥热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问答简述六经辨证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将伤寒病的传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创立出的一种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伤寒六经辨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一个概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等,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伤寒论》中辨证的纲领,不局限于论治外感热病,也适用于某些内伤杂病。
问答简述少阴病的含义以及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各自的临床表现。少阴病证是指病邪侵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导致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候。少阴病为外感病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衰微,病邪入内,邪从寒化,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渴欲热饮,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脉微细,或身热而反不恶寒。少阴热化证是指肾水亏虚,心火独亢,邪从热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问答简述卫分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特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温热病初起阶段,因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故卫分证常伴有肺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问答试述下焦病证的含义和各类型的临床表现。下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下焦,劫伤肝肾之阴,导致虚热内扰和虚风内动的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下焦病证多因温热之邪久羁中焦,或阳明燥热,烁劫下焦肝肾之阴,使真阴不足,肝肾两伤,故常见真阴不足证和阴虚风动证。真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为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神倦,舌红绛,脉虚或细数。阴虚风动证的临床表现为手足蠕动或瘛疭,肌肉Δ动,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甚或时时欲脱。
第11章 养生防治康复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遵循养生基本原则中的()( ) [单选]
A延缓衰老
B顺应自然
C预防疾病
D形神兼养
E动静结合
正确答案: B
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养形的养生方法()( ) [单选]
A调理饮食
B起卧有时
C节制房事
D修德养性
E劳逸结合
正确答案: D
3.调神必须以下列哪项为首务()( ) [单选]
A健脑
B补脾
C养心
D调肝
E益肾
正确答案: C
4.养生的基本原则中,重在调养的内脏是()( ) [单选]
A心肾
B心脾
C肝肾
D肝心
E肾脾
正确答案: E
5.“治未病”是指()( ) [单选]
A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B外避病邪和既病防变
C未病先防和早期诊治
D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E调养正气和控制病传
正确答案: D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调养正气的方法()( ) [单选]
A加强锻炼
B外避病邪
C起居有常
D调摄精神
E饮食有节
正确答案: B
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属于()( ) [单选]
A控制疾病传变
B提高抗邪能力
C避免病邪侵入
D早期诊断治疗
E防止疾病发生
正确答案: A
8.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 [单选]
A调整阴阳
B治病求本
C标本先后
D调理脏腑
E扶正祛邪
正确答案: B
9.下列属于从治法的是()( ) [单选]
A实则泻之
B标本兼治
C热因热用
D阳病治阴
E用寒远寒
正确答案: C
10.以下适宜于“塞因塞用”治法的病症是()( ) [单选]
A食积腹泻
B血瘀崩漏
C气滞腹胀
D脾虚泄泻
E阴虚便秘
正确答案: E
11.康复医疗中的养形方法是重在()( ) [单选]
A调整阴阳
B补益精血
C疏通气血
D调理脏腑
E扶正祛邪
正确答案: B
12.在内外结合的康复疗法中,对于病在脏腑者,应给予()( ) [单选]
A内治
B外治
C内治为主,配合外治
D外治为主,配合内治
E内治与外治并重
正确答案: C
13.康复病人的临床表现大多属()( ) [单选]
A实证
B虚实错杂证
C虚证或实中夹虚证
D虚中夹实证
E虚证或虚中夹实证
正确答案: E
14.利用环境因素来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称为()( ) [单选]
A运动康复
B自疗康复
C怡情康复
D自然康复
E治疗康复
正确答案: D
15.泉水疗法属于()( ) [单选]
A自然康复
B治疗康复
C药物康复
D运动康复
E怡情康复
正确答案: A
16.病人出现大量腹水、呼吸喘促、大小便不利等急重症状,应采用下列哪种治则()( ) [单选]
A虚则补之
B标本兼治
C通因通用
D急则治标
E缓则治本
正确答案: D
17.病人出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以及身热不恶寒、口渴面赤、脉大等症,应采用的治法是()( ) [单选]
A热者寒之
B急则治标
C热因热用
D通因通用
E实则泻之
正确答案: C
18.病人渴喜冷饮、烦躁不安、便干尿黄、舌红苔黄,同时又见四肢厥冷、脉沉等症,应采用的治法是()( ) [单选]
A虚则补之
B急则治标
C塞因塞用
D寒者热之
E寒因寒用
正确答案: E
19.与衰老之迟早相关的因素有()( ) [多选]
A自然环境
B先天禀赋
C精神刺激
D饮食起居
E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 A,B,C,D,E
20.养生的基本原则,大体归纳为()( ) [多选]
A顺应自然
B动静结合
C延缓衰老
D形神兼养
E调养脾肾
正确答案: A,B,D,E
21.既病防变主要包括()( ) [多选]
A早期诊断
B控制病传
C早期治疗
D加强锻炼
E调养脾肾
正确答案: A,B,C
22.中医学的治疗原则有()( ) [多选]
A标本先后
B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C正治反治
D扶正祛邪
E调整阴阳
正确答案: A,B,C,D,E
23.下列属于逆治法的是()( ) [多选]
A寒因寒用
B虚则补之
C热者寒之
D通因通用
E实则泻之
正确答案: B,C,E
24.康复的基本原则包括()( ) [多选]
A内外结合
B药食结合
C针推结合
D形神结合
E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结合
正确答案: A,B,D,E
名词解释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名词解释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病证的本质,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名词解释正治正治,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又称为“逆治”。
名词解释反治反治,指所用药物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为“从治”。
名词解释寒因寒用寒因寒用,指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
名词解释塞因塞用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
名词解释通因通用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祛邪的方药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
名词解释因人制宜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问答如何认识“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形,指人体的脏腑身形;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活动。形体是生命的基础,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整体调摄,提倡形神兼养。养形,主要是通过调饮食、节劳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锻炼等方法来摄养人体的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调神,主要要求人们思想上保持安定清净的状态,不贪欲妄想,做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
问答为何养生要重在调养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阴阳的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肾气充足,则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体弱多病,寿命短夭。脾有运化功能,水谷精微必须依靠脾的吸收和转输,才能化生气血,营养周身,维持各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是肾,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是脾,故养生保健应以调养脾肾为先。
问答怎样理解“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由于阴阳双方互为根据,具有互相促进,互相资助的关系。因此临床治疗时,可采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阴阳相济之法以提高疗效。即在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以促进阳气的化生,这称为“阴中求阳”;或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以促进阴液的化生,这称为“阳中求阴”。
问答何谓正治?常用的正治法有哪些?正治,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又称为“逆治”。常用的正治法有四种。一是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二是热者寒之,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三是虚则补之,指虚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治疗;四是实则泻之,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治疗。
问答何谓反治?常用的反治法有哪些?反治,是指所用药物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又称为“从治”。常用的反治法有四种。一是热因热用,指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病证;二是寒因寒用,指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病证;三是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四是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祛邪的方药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
问答如何理解“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等治疗戒律?“用寒远寒”,指用寒凉药要注意避开寒冷的季节;“用热远热”,指用温热药要注意避开炎热的季节,这是因时制宜治则的具体运用。由于春夏季节,气候温热,若过用辛温发散之品,可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寒凉,若过用寒凉药物,可损伤阳气,故治疗疾病时必须考虑时令气候的特点,注意治疗宜忌。
问答康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康复的基本原则有四方面。一是形神结合,指形体保养与精神调摄相结合;二是内外结合,指药物、饮食等内治法与针灸、推拿、药物外用等外治法相结合;三是药食结合,指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结合;四是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如在运用药物、针灸等治疗康复方法的同时,配合空气疗法、日光疗法等,以提高康复医疗的效果。
问答常用的康复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康复方法,有饮食康复,药物康复,针灸推拿康复,气功康复,怡情康复,运动康复,自然康复等几方面。
问答何谓自然康复法?常见的自然康复法有哪几种?自然康复法,也称环境康复法,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有利因素,以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康复的一类方法。常见的自然康复法有:泉水疗法,即饮用泉水或外浴泉水以康复疾病。日光疗法,是根据日光的生物效应原理,科学地利用日光的照射,以促进机体康复。热砂疗法,是用砂粒盖埋身体,利用砂的温热和按摩作用来促进病体的康复。泥土疗法,是使用天然泥土外敷身体,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问答试述养生的重要意义。养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强体质。因为体质壮实者,正气充盛而抗邪能力较强;体质虚弱者,正气亏虚而抗邪能力较差。所以可通过饮食营养、生活起居有规律以及劳动锻炼等养生的方法来增强体质。二是预防疾病。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明显的,其可以削弱人体的脏腑机能,耗散体内的精气,缩短人的寿命。可通过保养正气、防止邪气侵袭等养生的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身体健康。三是延缓衰老。衰老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而掌握了养生之道,调摄得当,就能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问答简述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所以未病先防也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是调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如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并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促使经脉通利,血液畅行,防病祛病。二是外避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如使用药物杀灭病邪,讲究饮食、环境卫生,避免病邪侵袭,防范跌仆、虫兽等各种外伤。
问答简述既病防变的防治措施。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传变,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早日治愈疾病的目的。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过程,往往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逐步加重,因此在疾病的初期,邪气侵犯的部位较浅,病情较轻,而正气的损害也不甚,机体抗御邪气的能力相对较强,故早期诊治则疗效明显。另外,任何疾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我们在诊治时,注意其传变规律,掌握治疗的主动权,针对即将要发生的某种病理变化,适时地进行某些预防性的治疗,就可主动而有效地控制住病情的发展。
问答试述扶正祛邪治则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扶正与祛邪,是针对虚证和实证所制定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扶正,适用于邪气轻微或邪气已除,以正气虚弱为主要矛盾的虚证。祛邪,适用于正气未衰,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的实证。对于正虚邪盛的虚实错杂证,可采用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如肾阳虚而水饮内停,可扶正兼祛邪,以温补肾阳为主,兼利水湿之邪;如夏季暑热之邪伤津耗气,可祛邪兼扶正,以清热祛暑为主,兼以生津益气。如果虚实错杂证而不适宜扶正与祛邪兼用时,可将扶正与祛邪分先后使用,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虽有血虚症状,但瘀血不去,崩漏难止,故在正气虽虚,但尚能耐攻的情况下,应先祛邪后扶正,先活血化瘀以祛邪,再给予养血补虚以扶正;又如某些虫积病人,因病久正气颇衰,若直接驱虫,恐难以耐受,故应先扶正后祛邪,先健脾益气使正气渐复,然后再予驱虫祛邪。
问答试述标本先后在临床上的运用原则。标本先后在临床上的运用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急则治标,是指标病或标症甚急,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治疗时所采用的治疗原则。如大出血病人,当危及生命时,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都应首先止血,待血止病情缓解后,再根据其出血的病因病机予以治本。缓则治本,是指标病或标症缓而不急时所采用的治疗原则。如肺阴虚所致的咳嗽,肺阴虚为本,咳嗽为标,用滋阴润肺法治疗,待肺阴充足,咳嗽也随之而愈。标本兼治,是指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治疗原则。如阳热内盛,阴液亏损,出现腹满痛而便结,可采用滋阴与泻下并举的标本兼治法,使正盛邪退而病愈。
问答试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如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治疗时要少用补益,忌投峻攻之剂,用药量宜轻;老人生机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弱,病变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所以治疗时要注意扶正,慎用攻逐祛邪法。女子在经、带、胎、产的不同阶段,应掌握用药的宜忌。如月经期慎用破血逐瘀之品,妊娠期禁用慎用峻下、破血、走窜伤胎等药物。又如偏阳盛或阴虚体质者,用药宜寒凉而慎用温热;偏阴盛或阳虚体质者,用药宜温热而慎用寒凉。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如春夏季节气候温热,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秋冬季节气候寒凉,应当慎用寒凉药物,以免寒凉太过损伤阳气。此外,暑天治病要注意解暑化湿,秋天治病要注意多用润燥生津之品。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如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少雨,病多风寒或凉燥,治宜温热或润燥;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病多温热或湿热,治宜清热或化湿。又如同样是外感风寒表证,西北地区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则选用较轻的辛温解表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