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像解说
当液晶显示长时间显示同一个画面(液晶由于受到长时间的驱动被极化,造成液晶分子不能在信号电压控制下正常偏 转),在把画面切换到下一个画面时,原先的画面会残留在下一个画面中,这种现象称为残影(残像),这种现象会 随着时间的退移和画面的改变(残留极性散开)而有所减弱最后消失。残像会使新画面出现重影,从而使对比度降低, 图像模糊。(所有TFT-LCD显示模式中,或轻或重都存在,IPS/FFS显示模式更为突出)
■残像分类
残像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一般认为可以按形 状、时间和发生机理来进行分类
■残像产生机理
•Simi(染 Stain)产生机理
Simi 是一种由聚集和吸着的离子形成附加电场导致的液晶分子偏转异常形成漏光区域的现 象。Simi 又称为染和 Stain,一般集中在不同电压 区域的边界处,相比姆拉看上去图形较小,颜色 较轻微。通常在 Panel 内部因为 Cell 部材或者 Process 的原因存在一些 Ion 物质 (如液晶材、封框胶、柱状间隙子、彩膜色层、配向膜或 C/R 氛围 中的无机 Ion、有机物成分等),这些离子性物质 受到 Panel 内各区域电压差形成的电场而移动聚 集,形成附加电场导致漏光
•长期残像产生机理
长期残像是指同一画面长时间显示后形成的残像,一般恢复时间也较长。通常,液晶 Cell 驱动电压波形会由于 Feed through 电压或晶体管特性变动而含有 Offset DC 成分[4]。如图 6所 示,虽然使用交流驱动,但是由于存在的 Feedthrough 电 压 ΔVlc= Cgs ·ΔVg 是 具 有 Cgs+Cst+Clc
方向性的 DC 成分,这样等于在 COM 上加入了 DC 电压成分,使得实际施加在像素液晶上的 AC 电压是非对称的,形成附加电场导致残像的 发生。
•短期残像产生机理
短期残像是指同一画面短时间显示后形成的残像,一般恢复时间也较短。通常是由于液 晶配向的状态不连续而导致。这种不连续状态 我们称之为配向不安定。如图所示,初始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整齐排列,配向状态是连续稳定的;当施加的电压超过阈值电压 后,液晶分子开始沿着电场方向转动,这时液 晶分子配向的状态还是连续的;当电压进一步加大后,液晶分子继续沿着电场方向转动,这时某些区域的液晶分子配向出现了不能连续的状态,即取向混乱(Disclination)或取向反扭曲 (Reverse Tilt)状态,这将导致显示特性变动形成残像
■残像试验条件和判定准则
根据残像的分类和发生的原因及实验条件
■残像改善对策
残像的分类 | 对策方向 | 对策内容 | |
改善项目 | 执行点 | ||
Simi | Ion 发生的抑制 | ·Process 管理的彻底 | ·污染防治(洗净强化等) |
·部材的改善、修正 | ·高信赖性(低 Ion 密度) | ||
长期残像 | DC 成分的抑制 耐性提高 | ·驱动电压最优化 | ·Vcom Shift、非对称性改善 |
·Process 条件修正 | ·Tr 写入特性 | ||
·部材的改善、修正 | ·保持特性(低残留 DC 等) | ||
短期残像 | 液晶配向的安定化 | ·部材的改善、修正 | ·配向安定性(高 PreTilt 等) |
·Process 条件修正 | ·配向安定性(段差、表面粗糙度降低等 |
■案例分享
•现象描述
2台整机在常温条件下开机画面静置约12小时后均出现残影,不良如下图
•排查分析
1.通过治具回读OTP代码正常
2.将整机常温点亮,在开机画面静止2小时,切换灰白画面,出现残影。
将整机关机静置12小时后,残影消失。
•分析结论
1.通过上述分析,此次残影出现是在常温条件下长时间静止画面出现残影现象
2.此款玻璃Image Sticking:65℃,黑白棋盘静置1小时,切换127灰阶5分钟内残影目视不可见判定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