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API+Python 测试用例一键生成与导出 V1.0.5工具,随着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的复杂性和长度不断增加,基于大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任务也变得更加挑战。尤其当文档内容过多时,大模型可能因输入长度限制而无法提供完整的回答。这种情况下,合理的分词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能提升生成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1. 为什么需要分块?
大模型(如 GPT 系列)通常对输入长度有严格限制。如果直接将超长的文档内容传递给大模型:
- 输入超限:模型会截断多余的输入,导致关键信息丢失。
- 结果不完整:输出内容可能因为未处理完所有输入而中断。
- 生成效率低:过长的输入可能导致生成时间显著增加。
通过将文档内容合理分块,不仅可以规避上述问题,还可以优化生成质量,将完整的测试用例输出整合起来。
** 1.1 常见分块策略**
在处理大模型输入时,输入分块是解决长文本或大数据量输入问题的重要方法。分块方法直接影响模型性能、计算效率以及结果的质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输入分块方法及其比较,最后提出最优选择的建议。
1.1.1 滑动窗口分块
原理:
将输入按固定长度切分为多个块,每个块之间有部分重叠。滑动窗口的大小和重叠步长可以根据具体任务调整。
-
优点:
- 能捕捉到跨分块的上下文信息。
- 对于需要上下文连续性的任务(如问答、摘要)效果较好。
-
缺点:
- 计算成本高,因存在重叠,处理的文本量增加。
- 可能导致某些信息重复处理,增加冗余。
-
适用场景:
- 长文本情感分析。
- 长篇文档摘要生成。
- 文档问答任务。
1.1.2 固定长度分块
原理:
将输入按照固定长度(如模型的最大输入长度)切分为多个不重叠的片段,直接输入模型。
-
优点:
- 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
- 适合需要高吞吐量的任务。
-
缺点:
- 跨块的上下文信息可能丢失。
- 对于长距离依赖的任务效果较差。
-
适用场景:
- 文本分类任务。
- 信息抽取任务。
1.1.3 按语义分块
原理:
基于文本的语义结构(如段落、句子)进行切分,而不是固定长度。通常使用分句工具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块。
-
优点:
- 分块更自然,能够保持语义完整性。
- 有效避免因切割位置不当导致的语义丢失。
-
缺点:
- 分块长度可能不均匀,处理时需注意填充或截断。
- 对模型输入的最大长度有一定要求。
-
适用场景:
- 文档摘要生成。
- 长文档的主题提取。
1.1.4. 动态分块
原理:
根据模型的最大输入长度动态调整分块长度,尽可能利用模型的输入容量。结合前后上下文信息,灵活切分。
-
优点:
- 更高效地利用模型的输入容量。
- 上下文保留更完整。
-
缺点:
- 实现复杂,需动态调整。
- 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
适用场景:
- 多轮对话任务。
- 需要动态上下文处理的任务。
1.1.5 分层分块
原理:
首先按层次结构将输入切分成若干大块(如按章节或段落),然后针对每个大块再细分为小块,逐层输入模型。
-
优点:
- 保持全局语义信息。
- 分层的上下文信息利用较充分。
-
缺点:
- 实现复杂,需分层处理。
- 时间和计算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
- 多文档摘要。
- 长文档的分段问答。
1.1.6 方法比较
方法 | 上下文保留 | 计算效率 | 复杂度 | 适用场景 |
---|---|---|---|---|
滑动窗口分块 | 高 | 低 | 中 | 上下文相关任务 |
固定长度分块 | 低 | 高 | 低 | 高吞吐量任务 |
按语义分块 | 中 | 中 | 中 | 语义完整性要求高的任务 |
动态分块 | 高 | 中 | 高 | 灵活上下文需求的任务 |
分层分块 | 高 | 低 | 高 | 全局语义相关任务 |
最优选择建议
-
任务需要跨块上下文信息(如问答、摘要):
- 推荐方法:滑动窗口分块或动态分块。
滑动窗口更适合处理固定上下文长度的场景,而动态分块在需要灵活上下文处理时更优。
- 推荐方法:滑动窗口分块或动态分块。
-
任务对语义完整性要求高(如摘要、主题提取):
- 推荐方法:按语义分块。
保持语义一致性,适合需要精准语义理解的任务。
- 推荐方法:按语义分块。
-
大规模文本分类或信息抽取任务(高吞吐量):
- 推荐方法:固定长度分块。
简单高效,适合对上下文依赖性较低的任务。
- 推荐方法:固定长度分块。
-
需要全局上下文信息(如多文档处理):
- 推荐方法:分层分块。
适合需要分层次分析的复杂任务。
- 推荐方法:分层分块。
2. 分块策略选择
根据常见分块策略,以下是适合需求文档和接口文档分块的策略:
2.1 固定长度分块
将文档内容按固定的字符数或单词数进行分块。例如,每 1000 个字符或每 200 个汉字为一个块。这种方式简单直接,适合一般文档。
优点:
- 实现简单,易于控制每块的大小。
- 对于无特定逻辑的文档内容十分有效。
缺点:
- 分块可能会截断上下文逻辑,导致语义不连贯。
2.2 基于内容的分块
将文档按内容结构(如段落、标题、接口定义块)进行分割。例如,需求文档可以按功能模块分块,接口文档可以按接口名称分块。
优点:
- 保留了文档逻辑结构,语义连贯性好。
- 更适合复杂的文档内容。
缺点:
- 实现相对复杂,需要根据文档内容的结构进行解析。
2.3 滑动窗口分块
在固定长度分块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重叠区域。例如,每次分块包含上一块的最后 200 个字符,确保上下文连续。
优点:
- 避免了上下文丢失问题。
- 可用于需要跨块关联的文档内容。
缺点:
- 会产生重复的内容,处理时需要去重。
2.4 推荐策略
基于需求和接口文档的特点,我们推荐组合使用 固定长度分块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