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新车 > 2023年合肥市最新疫情_洛阳网站建设优化案例_网络推广公司经营范围_seo软件视频教程

2023年合肥市最新疫情_洛阳网站建设优化案例_网络推广公司经营范围_seo软件视频教程

2024/11/19 23:17:56 来源:https://blog.csdn.net/2301_79518550/article/details/143727178  浏览:    关键词:2023年合肥市最新疫情_洛阳网站建设优化案例_网络推广公司经营范围_seo软件视频教程
2023年合肥市最新疫情_洛阳网站建设优化案例_网络推广公司经营范围_seo软件视频教程

内容预览 ≧∀≦ゞ

  • 黑客网络基础之超文本协议与内外网划分
    • 声明
    • 导语
    • 1. HTTP 协议简介
      • HTTP 协议的演变
        • 1.1 HTTP/0.9
        • 1.2 HTTP/1.0
        • 1.3 HTTP/1.1
        • 1.4 HTTP/2
        • 1.5 HTTP/3
    • 2. HTTP 协议的主要请求方法
      • 2.1 GET
      • 2.2 POST
      • 2.3 PUT
      • 2.4 DELETE
      • 2.5 HEAD
      • 2.6 OPTIONS
      • 2.7 TRACE
    • 3. HTTP 协议中的 URL 和状态码
      • 3.1 HTTP URL 结构
      • 3.2 HTTP 状态码
        • 1xx(信息性状态码)
        • 2xx(成功状态码)
        • 3xx(重定向状态码)
        • 4xx(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 5xx(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 4. 内外网的划分
      • 4.1 内网(局域网)
      • 4.2 外网(广域网)
      • 4.3 公网与私网地址
        • 公网地址(Public IP)
        • 私网地址(Private IP)
        • 公网与私网的对比
    • 结语

黑客网络基础之超文本协议与内外网划分


声明

笔记内容参考了B站UP主 泷羽sec 的学习视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
本笔记旨在促进网络安全学习,任何不当使用均与作者无关,请勿逾越法律红线,否则后果自负。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各位师傅有所帮助,欢迎您的点赞和评论!


导语

在现代互联网架构中,HTTP 协议和内外网的划分是理解网络通信与安全的核心。本文将全面介绍 HTTP 协议的演进与常见请求方法,以及内外网和公网、私网地址的定义与用途。


1. HTTP 协议简介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万维网(WWW)上传输超文本数据的通信协议。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桥梁,HTTP 协议使得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能够通过 URL 向 Web 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则根据请求返回响应。HTTP 协议的无状态性质使得每次请求和响应都是独立的,但也提供了较为简单高效的通信机制。

HTTP 协议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B/S)上,广泛应用于网页浏览、API 调用等多种网络应用中。

HTTP 协议的演变

HTTP 协议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每个版本都在性能、功能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以适应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1.1 HTTP/0.9
  • 诞生背景:互联网初期,网页内容主要是静态的纯文本,网络带宽和计算能力较为有限。
  • 主要特性:HTTP/0.9 版本仅支持最基础的 GET 请求,用于从服务器请求 HTML 文档,且通信非常简洁,完全没有请求头和响应头,只传输纯文本数据。
  • 使用场景:主要用于早期的网页浏览,页面内容非常简单,通常仅包括纯文本,几乎不涉及复杂的多媒体或交互。
1.2 HTTP/1.0
  • 诞生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页的复杂性和交互性需求逐渐增加,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协议支持。
  • 主要特性:HTTP/1.0 引入了请求头和响应头,支持多种请求方法(如 GET、POST 和 HEAD)。但是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新的 TCP 连接,这导致了较高的连接开销,效率较低。
  • 使用场景:适用于早期的动态网页和互动型网页,但在多媒体内容丰富的网页上,加载速度和效率较差。
1.3 HTTP/1.1
  • 诞生背景:随着 Web 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网页加载速度和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HTTP/1.1 对 HTTP/1.0 进行了改进。

  • 主要特性

    • 持久连接(Keep-Alive):允许在一个 TCP 连接上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断开连接的频率,显著提升了性能。
    • 管道化(Pipelining):客户端可以在一个连接上连续发送多个请求,而不必等待每个响应,从而减少了等待时间。
    • 请求方法扩展:HTTP/1.1 引入了 PUT、DELETE、OPTIONS 等新的请求方法,增强了协议的灵活性。
    • 缓存控制:增加了缓存控制机制,允许客户端根据缓存策略决定是否请求最新的资源。
    • 虚拟主机支持:支持在同一个 IP 地址上托管多个网站,提升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 使用场景: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网站和 Web 应用程序,是一个成熟且稳定的协议版本,特别适用于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的现代网站。

1.4 HTTP/2
  • 诞生背景:尽管 HTTP/1.1 已经广泛应用,但它在处理高并发请求时存在性能瓶颈,特别是在多个请求同时发起时,仍然需要建立多个连接,且传输效率较低。

  • 主要特性

    • 二进制分帧:将 HTTP 消息分解为更小的二进制帧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和灵活性,同时避免了 HTTP/1.x 中的文本协议问题。
    • 多路复用:在同一个连接上并行处理多个请求和响应,减少了等待时间和延迟,避免了队头阻塞问题。
    • 头部压缩:采用 HPACK 算法对 HTTP 头部进行压缩,大幅减少了冗余数据的传输,提升了效率。
    • 服务器推送:服务器可以在客户端请求某个资源时,主动推送相关资源,减少客户端请求的次数,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 使用场景: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现代 Web 应用,尤其是有大量资源(如图片、JS、CSS 等)需要加载的页面。HTTP/2 的性能提升显著,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加载大规模资源的应用场景中。

1.5 HTTP/3
  • 诞生背景:虽然 HTTP/2 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但其仍然基于 TCP 协议,可能遇到连接建立慢、丢包重传等问题,尤其在网络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表现欠佳。

  • 主要特性

    • 基于 QUIC 协议:HTTP/3 基于 Google 开发的 QUIC 协议,采用 UDP 作为传输层,提升了连接建立的速度和拥塞控制的效率。相比传统的基于 TCP 的连接,QUIC 能够减少连接延迟和重传的开销。
    • 0-RTT 连接建立:通过 QUIC 协议,HTTP/3 能实现 0-RTT 连接建立,即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在不进行握手的情况下建立连接,极大地降低了连接延迟。
    • 连接迁移:支持在网络环境变化时(如切换网络或改变 IP 地址)保持连接不被中断,提升了用户体验。
    • 前向纠错:QUIC 协议内建前向纠错机制,能够在丢包时减少重传的次数,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 使用场景:特别适用于低延迟和高并发的应用场景,如在线游戏、实时视频流、金融交易等。HTTP/3 提供了比 HTTP/2 更优秀的性能表现,尤其在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提供更快、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目前,HTTP/1.1 和 HTTP/2 是使用最广泛的版本。HTTP/1.1 提供了持久连接和多请求支持,而 HTTP/2 则通过多路复用和头部压缩进一步提高了性能。HTTP/3 是较新的版本,仍在逐步普及,特别适用于低延迟要求的场景。

2. HTTP 协议的主要请求方法

HTTP 协议定义了多种请求方法,用于描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不同交互方式。每种请求方法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使用场景,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2.1 GET

  • 用途:请求服务器提供指定的资源。GET 方法通常用于获取网页内容、API 数据或其他服务器上的资源。

  • 特点

    • 请求参数在 URL 中传递:GET 请求的参数通过查询字符串附加在 URL 后面,例如 https://example.com/page?name=value
    • 缓存机制:GET 请求可以被缓存(例如浏览器缓存),这有助于加速后续的请求响应。
    • 幂等性:GET 请求是幂等的,即多次请求相同的资源会返回相同的结果,不会对服务器状态产生影响。
    • 安全性:GET 请求不会修改服务器上的资源,因此它被认为是安全的,但 URL 中的参数可能会暴露敏感信息。
  • 应用场景

    • 浏览器访问网页:浏览器通过 GET 请求向服务器请求网页内容。
    • 获取资源:例如获取图片、JSON 数据或其他静态资源。
    • API 请求:许多 RESTful API 使用 GET 方法获取数据。

2.2 POST

  • 用途:向服务器提交数据,通常用于创建或更新资源。POST 请求常见于表单提交、文件上传等操作。

  • 特点

    • 数据传输方式:POST 请求的参数放置在请求体中,不会显示在 URL 中,适合传输较为复杂或敏感的数据。
    • 不缓存:POST 请求一般不会被浏览器缓存,确保每次请求都能提交新的数据。
    • 非幂等性:POST 请求通常不是幂等的,即多次发送相同请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创建多个相同的资源)。
  • 应用场景

    • 表单提交:例如用户注册、登录、评论提交等操作。
    • 文件上传:上传文件时,POST 请求用于将文件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 API 数据提交:向服务器提交 JSON 或 XML 数据。

2.3 PUT

  • 用途:更新服务器上的资源,通常会替换掉现有的资源。PUT 方法用于全量更新资源。

  • 特点

    • 幂等性:PUT 请求是幂等的,即多次发送相同的 PUT 请求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不会改变服务器资源的状态,除非传递的内容发生变化。
    • 完整资源替换:PUT 请求通常替换指定资源的完整内容,如果某些字段缺失,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部分内容被删除或更新。
    • 语义明确:PUT 方法具有明确的语义,表示客户端希望将数据写入服务器,通常是某个指定的资源。
  • 应用场景

    • 更新资源:例如修改用户资料、修改商品信息等。
    • API 更新:PUT 方法常用于 RESTful API 中的资源更新操作。

2.4 DELETE

  • 用途:删除服务器上的指定资源。DELETE 方法用于删除一个现有的资源。

  • 特点

    • 幂等性:DELETE 请求是幂等的,即删除某个资源后再次删除相同资源不会产生错误,返回的结果通常是资源已不存在。
    • 不带请求体:DELETE 请求通常不需要请求体,资源的标识(如 ID)直接在 URL 中传递。
  • 应用场景

    • 删除资源:如删除用户账号、删除文件或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
    • API 删除操作:RESTful API 中通过 DELETE 请求删除资源。

2.5 HEAD

  • 用途:与 GET 请求类似,但只返回响应头部信息,而不返回资源的实际内容。

  • 特点

    • 节省带宽:HEAD 请求不会返回资源内容,仅返回响应头部信息,适用于需要检查资源是否存在或者获取元信息的场景。
    • 快速检查资源:通过查看资源的状态(如最后修改时间、内容类型等)来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实际的 GET 请求。
    • 不返回响应体:仅返回头部信息,因此返回数据量小,节省带宽。
  • 应用场景

    • 检查资源存在性:用于检查资源是否存在、是否需要更新缓存。
    • 获取元数据:获取资源的头部信息,如最后修改时间、文件大小、内容类型等。

2.6 OPTIONS

  • 用途:请求服务器返回支持的 HTTP 方法和其他选项。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检查服务器对特定资源的支持和访问控制。

  • 特点

    • 允许跨域请求:OPTIONS 方法常用于跨域请求中,浏览器通过发送预检请求(preflight)来确认是否允许跨域操作。
    • 列举支持的方法:通过返回 Allow 响应头,OPTIONS 请求可以列出服务器支持的 HTTP 方法。
    • 访问控制:服务器可以通过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等头部来控制客户端的访问权限。
  • 应用场景

    • 跨域请求的预检:当浏览器发起跨域请求时,会发送 OPTIONS 请求以确认目标服务器允许哪些类型的请求。
    • API 方法查询:用于查询服务器支持的操作类型。

2.7 TRACE

  • 用途:用于诊断和调试,查看请求在网络中的路径。TRACE 请求会返回服务器接收到的请求内容,用于跟踪请求的经过路径。

  • 特点

    • 调试用途:TRACE 请求返回的是 HTTP 请求的完整内容,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通常用于开发和调试环境。
    • 易受攻击:由于 TRACE 请求会将 HTTP 请求内容返回,可能被恶意用户利用来探测服务器和防火墙的配置,泄露敏感信息,因此在生产环境中通常会禁用此方法。
  • 应用场景

    • 网络调试:用于开发环境下调试和诊断 HTTP 请求路径及内容。
    • 安全测试:用于测试服务器是否存在 TRACE 方法漏洞,泄露可能的攻击信息。

3. HTTP 协议中的 URL 和状态码

3.1 HTTP URL 结构

在讨论 URL 时,了解其与 URI 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它们常常被混淆,但实际上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的 URL 例子:

https://www.baidu.com/web/579.html?replytocom=22#respond

URL 是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缩写,它用于指定互联网上某个资源的地址。URL 描述了如何通过网络协议访问资源,并且它包含了对资源位置的指示,能够直接指向并定位到一个具体的资源。

在上面的例子中,URL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协议(Scheme):https,表示使用的是 HTTPS 协议。这是访问资源时所用的传输协议,常见的还有 HTTP、FTP 等。
  • 域名(Domain):www.baidu.com,表示目标服务器的域名地址。
  • 端口(Port):默认情况下,https 使用 443 端口,http 使用 80 端口。此端口在 URL 中通常是省略的,因为默认端口已预设。
  • 虚拟目录/文件名(Path):/web/579.html,表示资源的路径,通常指向特定的网页、文件或其他资源。它从服务器的根目录开始,指定了要访问的文件或资源。
  • 参数(Query):?replytocom=22,表示查询参数,通常用来传递数据给服务器。这些参数通常是键值对的形式,多个参数之间用 & 分隔。
  • 锚点(Fragment):#respond,用于指示文档中的某个位置,通常用于网页中的跳转,避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

URI 是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的缩写,是一种更广泛的标识符,它可以是一个 URL,也可以是一个 URN(统一资源名称)。URI 的目的是标识资源,无论它是否能够直接定位资源。

URI 可以分为两类:

  1.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它不仅标识资源,而且还包含了访问资源的方式(如协议、端口等)。
  2. URN(统一资源名称):它只是标识资源的名称,而不包含任何访问方式。URN 仅用于标识资源,不关心资源的实际位置。

关键区别:

  • URL 是一种特殊的 URI,它提供了定位和访问资源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如协议、域名、路径、端口等)。
  • URI 是资源的标识符,它可能包含 URL,也可能只是一个名字(如 URN),它的作用是标识资源,而不一定提供如何访问它的信息。

3.2 HTTP 状态码

HTTP 状态码是服务器响应客户端请求时返回的三位数字代码,用于指示请求的处理结果。状态码分为五个类别,分别表示不同的处理情况。以下是常见的 HTTP 状态码分类和具体含义:

1xx(信息性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已接收到请求并正在继续处理。

  • 100 Continue:请求已接收,客户端应继续发送请求的剩余部分。这通常在客户端发送大文件或数据时,服务器希望客户端继续发送数据前发送的响应。
2xx(成功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请求已经成功处理,服务器成功返回了所请求的内容。

  • 200 OK:请求已成功处理,服务器返回了请求的数据。常见于浏览器请求的页面、资源等。
  • 201 Created:请求已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通常在 POST 请求时使用,例如在用户注册时创建新的账户。
  • 204 No Content:请求已成功处理,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常用于一些更新操作(例如 PUT 请求)后,表示资源已被更新,但不需要返回数据。
3xx(重定向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客户端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操作来完成请求,通常是由于资源已被移动或需要访问其他地址。

  • 301 Moved Permanently: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移动到新位置,客户端应使用新的 URL 进行后续请求。这是搜索引擎优化中常用的重定向状态码。
  • 302 Found:请求的资源临时被移动到另一位置,客户端继续使用原 URL,但可以根据 Location 头部字段提供的 URL 进行重定向。
  • 304 Not Modified:资源未修改,客户端可以使用缓存中的版本。通常在请求中包含 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 头部时,服务器通过此状态码通知客户端资源未改变。
4xx(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请求存在问题,通常是由于客户端的错误。

  • 400 Bad Request:请求语法错误或无效,服务器无法理解。通常由于请求格式不正确或缺少必要的参数。
  • 401 Unauthorized:请求需要身份认证,客户端未提供有效的凭证。例如,访问需要登录的页面时返回此状态码。
  • 403 Forbidden:服务器理解请求,但拒绝执行。常见于没有权限访问资源的情况,尽管认证有效,权限不足也会返回此错误。
  • 404 Not Found:服务器无法找到请求的资源。最常见的错误,当用户访问不存在的页面时,通常会看到此状态码。
5xx(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这些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出现了问题。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发生错误,导致无法完成请求。通常是由于服务器配置或程序异常引起的。
  • 502 Bad Gateway: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时,从上游服务器接收到无效的响应。常见于使用反向代理服务器时,如果后端服务器出现问题,可能返回此错误。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请求,通常由于服务器过载或正在维护。这种状态码常见于高峰时段或者服务器正在更新时。
  • 504 Gateway Timeout: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时,在等待上游服务器的响应时超时。发生此错误通常是因为后端服务器响应时间过长。

4. 内外网的划分

4.1 内网(局域网)

内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指组织内部的网络,其范围通常限于一个办公室、建筑物、园区或企业的多个分支机构。由于内网可以被完全控制,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资源共享能力。

特点

  • 安全性高:内网与外网隔离,通过防火墙、VPN等技术进行安全防护,降低外部威胁。
  • 资源共享:内网中的计算机、服务器和打印机等设备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和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 访问控制: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控制用户访问不同的内网资源。

应用场景

  • 企业办公:员工之间通过内网进行文件交换、打印、使用内部应用等。
  • 学校教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内网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等。
  • 医疗机构:医院内部通过内网实现病例管理、预约系统以及医疗设备的互联。

4.2 外网(广域网)

外网(Wide Area Network, WAN)通常指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的开放网络,任何设备如果拥有公网 IP 地址并连接至互联网,就可以与全球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外网是数据交换和信息流通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其开放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特点

  • 信息丰富:外网提供了全球的信息和服务,用户可以访问各种网站、在线应用和社交平台。
  • 存在安全风险:由于外网的开放性,网络攻击、病毒传播、信息泄露等风险时刻存在。
  • 全球连接:外网让不同国家、地区的计算机和设备能够互联互通,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

应用场景

  • 信息获取:访问新闻、学习资源、电子图书等。
  • 社交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软件与全球用户互动。
  • 电子商务:在线购物、支付、金融交易等。
  • 远程办公:通过互联网访问远程服务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工作。

4.3 公网与私网地址

公网和私网地址的区分是网络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有不同的使用范围,还会影响到网络的拓扑结构、安全性以及访问控制策略。

公网地址(Public IP)

公网地址是全球唯一的 IP 地址,通常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分配。公网地址可以被全球的任何设备访问,因此其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公网 IP 地址可以直接路由到互联网上的其他设备,且不受网络拓扑的限制。

特点

  • 全球唯一:公网地址是唯一的,世界上任何一个设备都无法使用相同的公网 IP 地址。
  • 可路由到互联网上:公网 IP 地址可以通过互联网路由器访问全球任何地方的设备。
  • 通常用于外部服务:如网站、服务器、云服务等都需要公网 IP 地址来保证外部用户的访问。

应用场景

  • 服务器托管:企业的 web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通常需要公网 IP 地址进行对外服务。
  • 网站建设:当企业需要搭建官网、电子商务平台等时,通常会使用公网 IP 地址来确保互联网用户的访问。
  • 远程办公:需要通过 VPN 或直接公网访问公司内部系统的远程办公场景。
私网地址(Private IP)

私网地址是保留给局域网使用的 IP 地址,通常由网络管理员在内部网络中自行分配。私网地址不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而是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或代理服务器访问外网。私网地址有多个保留范围,在局域网内是唯一的,但在不同的私有网络中可以重复使用。

特点

  • 仅在内网有效:私网 IP 地址仅对同一内网中的设备有效,无法直接路由到互联网。
  • 可重复使用:私网 IP 地址是可复用的,多个不同的局域网可以使用相同的私网 IP 地址。
  • 通过 NAT 转换访问外网:私网中的设备访问外网时,通常会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进行 NAT 转换,使用公网地址与外界通信。

常见的私网地址段

  • 10.0.0.0 – 10.255.255.255(A 类地址)
  • 172.16.0.0 – 172.31.255.255(B 类地址)
  • 192.168.0.0 – 192.168.255.255(C 类地址)

应用场景

  • 企业内部通信:局域网内的所有设备使用私网地址进行通信,无需担心公网地址的消耗和配置。
  • 资源共享:打印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设备可以在局域网内使用私网地址进行共享。
  • VPN:通过 VPN 等方式将远程用户的设备与内网中的私网地址设备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公网与私网的对比
特性公网地址私网地址
唯一性全球唯一仅在局域网内有效
访问范围任何设备都可以访问只能通过内网设备访问,需借助 NAT 或代理等技术
地址分配由 ISP 提供,通常需付费由组织内部管理,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安全性由于开放性,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需防火墙保护)安全性较高,外部无法直接访问
常见应用Web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在线服务等局域网内设备、打印机、文件共享、内部应用等

结语

理解 HTTP 协议的演变、常见请求方法及内外网划分,对于构建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至关重要。掌握这些知识,能帮助企业设计更加安全且高效的网络架构,提高应用的性能与用户体验。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如果您对文中内容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您的点赞和分享将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