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有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 多要素:要素可能是简单体,也可能是子系统。
- 有结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内在表现形式。
- 有功能:有特定的目的性——与外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外在表现形式
二.系统的特性
- 整体性 ——基本特性
- 目的性 ——本质特性
- 层次性 ——结构特性
- 稳定性
- 突变性
- 关联性
-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一最基本的特性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其组成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对部分认识的总和不能代替对整体的认识。每个要素是有机整体必不可缺少的,缺少任何部分,系统整体性就会受到破坏。各个部分只有通过整体才能体现其价值,没有了整体,各个部分也将失去其存在价值。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 目的性:目的性是系统的本质特性,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未达到某种目的,系统就要具备一定的功能。系统的目的通过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为实现某种目的,系统必须具有控制、协调等管理功能,管理的过程就是使系统有序化,即通过反馈修正偏差实现预期目标。当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需要从整体协调寻求平衡,达到整体最佳、更好地实现目的效果。
- 层次性:层次性是系统的一种结构特性。组成系统的诸多要素的种种差异,使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层系统由下层要素或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上层系统的组成要素。
- 稳定性:稳定性又称适应性,是指开放的系统在外界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功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有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及时调整自己的运行机制和方式,以适应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发展中的稳定,稳定性靠负反馈来消除偏差。稳定性与整体性、目的性互相联系。
- 突变性:突变性是指系统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剧烈变化过程。系统是动态的,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当系统动态变化,超过了限度,系统就会失稳、发生突变——质变。突变成为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非平衡因素,是稳定中的不稳定。不仅要看到系统的现在,还要看到系统的发展变化,预测系统的未来,掌握系统的发展规律。
- 关联性:关联性是指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系统中不存在不与其他部分发生关系的元素。关联性是整体性的保证。系统各元素、组成部分的变化对其他元素、组成部分有影响。
三.系统的一般模型
模型组成:
输入:各种形式,物质,能量,信息
输出:各种形式,物质,能量,信息——体现系统的目的
处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体现系统的功能
控制:对整个系统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检查,进而发现与目标相悖的问题,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输入、输出构成了系统的接口)
模型功能:
- 目标明确:系统运行后对目标有贡献
- 结构合理:各组成部分连接清晰,路径通畅、冗余少
- 接口清楚:内部之间、内外之间都有明确的接口
- 能观能控:能被观测和控制
四.系统思想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要用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按照系统思想解决问题时,需要把研究对象当成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和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探索对象整体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