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硬件架构的时候常常被一些名词和概念绕晕,这篇就来讲一讲“架构”这个概念,一种“架构”指的是什么,如何去学习一种新的架构。
1.架构:硬件设计与指令集的统一体
这里放上我大二下的手写笔记:
就是说硬件设计,和指令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彼此而生的,所以一套硬件和指令集统称为架构。
2.学习架构应该找共性和相似,提取宏观抽象设计思想
我大学三年,从大二上计组学MIPS架构到大二下和大三上学80x86架构和51单片机架构,一共学了三种架构。虽然三者差别确实大,但我们能看出不同处理器架构的一些共性,这些共性之处往往是我们学习硬件架构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各种考察考试最频繁的内容,也是学习接触一种新的架构时的入手点和突破口。
我们学习的时候应该学会提取宏观抽象的共性,即所有架构在设计时都要遵循的一套方法论。比如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几乎所有现代计算机都是按照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的,只是具体实现上有所不同,顶层抽象基本都符合冯诺依曼体系,所以冯诺依曼体系就是一种顶层的抽象的宏观设计思想,它首先规定计算机必须有输入输出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然后各品牌的计算机再去实现你是这样的运算器我是那样的运算器,再产生不同。我们学习的时候就是要注意提炼这种宏观的设计,而不只是拘泥于细节。
咱们一般说一种架构的设计,往往是不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他们不属于架构的一部分,架构只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而一般说的CPU,就是囊括了运算器和控制器,把他们共同称为CPU。
CPU中必然有一个部件叫寄存器堆(Registers),我认为学习一种架构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这个部件,有过汇编语言编程经验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只要你了解了一种架构的寄存器使用,那么基本的汇编程序你就能写了。
寄存器:
无论什么CPU,都得有寄存器,而寄存器如何分类,各自有什么功能如何使用,就是一种架构的显著特征
Generally,
因为内存一般要分出一个堆栈段,所以必须有一个堆栈指针寄存器sp,
为了能实现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思想,所以必须有一个指令指针寄存器pc,
然后有的寄存器会有IR,有的没有,这就是不同架构的不同特色了
存储管理:
一种架构,它如何分区管理内存,也是一项显著的特征
我们学C++时,讲到内存分为四个区:堆区、栈区、全局区、代码区
就对应x86架构中的:堆栈段、数据段、代码段,另外x86还有附加段(用途尚不清楚)
与MIPS对照来看,任何架构,都应该有栈区,用来存放函数或者程序调用时的参数返回值调用点局部变量,
为什么是栈这种数据结构,不是队、链?因为栈的特性符合程序调用的特性(执行完子程序,继续执行调用者)
一般来说,了解了各个寄存器都什么功能,如何使用,以及存储器是如何分区的,再了解了指令集,那么基本上这种架构你就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