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从单体模型到生态赋能
DeepSeek-R1 的发布不仅是一款推理模型的亮相,更是一个全新生态的起点。在前三篇中,我们剖析了 R1 的诞生背景、技术核心和性能实力,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2024 年末,DeepSeek 团队不仅开源了 R1-Zero 和 R1 的完整权重,还推出了基于 Qwen 和 Llama 架构的六款密集蒸馏模型,参数规模从 1.5B 到 70B 不等。这些模型在 AIME、MATH-500 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例如 DeepSeek-R1-Distill-Qwen-32B 在 MATH-500 上达到 94.3% 的得分,接近甚至超越了 R1 本身的表现。
这种“全家桶式”开源策略在 AI 领域极为罕见。它不仅降低了高性能推理模型的使用门槛,还为全球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实验素材。那么,DeepSeek 是如何通过蒸馏技术实现这一壮举的?这些模型的技术内核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重塑 AI 生态?本篇将深入技术细节,揭开 R1 开源生态的价值与潜力。
开源的深意:打破算力壁垒
在 AI 领域,算力往往是创新的最大瓶颈。以 OpenAI 的 o1 为例,其卓越性能依赖于超大规模集群和高昂的训练成本,普通团队难以企及。这种“算力霸权”让闭源模型成为少数巨头的游戏场,而开源社区则一直在寻求突破。DeepSeek-R1 的开源策略正是对这一现状的回应。
R1 本身的训练虽也需要强大算力(技术报告提到约 10 亿次推理采样),但 DeepSeek 通过高效工程优化(详见第二篇的 MLA 和冷启动数据)将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未止步于单一模型,而是通过蒸馏技术(Knowledge Dis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