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哈喽,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并提供具体代码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彻底掌握!创作不易,如果能帮助到大家或者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欢迎收藏+关注哦 💕
目录
- 【热门主题】000046 探索云原生后端:开启高效开发新时代
- 📚一、云原生后端概述
- 📚二、云原生后端的核心特性
- 📘(一)容器化部署
- 📘(二)微服务架构
- 📘(三)动态管理
- 📘(四)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 📚三、云原生后端的关键技术
- 📘(一)容器技术
- 📘(二)容器编排
- 📘(三)API 网关
- 📘(四)数据库
- 📚四、云原生后端的应用场景
- 📘(一)Web 应用程序
- 📘(二)移动应用程序
- 📘(三)物联网
- 📘(四)企业级应用
- 📚五、云原生后端的优势与挑战
- 📘(一)优势
- 📘(二)挑战
- 📚六、云原生后端的应用案例
- 📘(一)中国气象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实践
- 📘(二)Sentry 后端的实践
- 📚七、如何构建云原生后端
- 📘(一)环境准备
- 📘(二)创建微服务
- 📘(三)部署到 Kubernetes
- 📚八、云原生后端的技术栈
- 📘(一)容器化
- 📘(二)微服务架构
- 📘(三)服务间通信
- 📘(四)服务网格
- 📘(五)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 📘(六)声明式基础设施
- 📘(七)DevOps 工具链
- 📘(八)无服务器计算
📚📗📕📘📖🕮💡📝🗂️✍️🛠️💻🚀🎉🏗️🌐🖼️🔗📊👉🔖⚠️🌟🔐⬇️·正文开始
⬇️·🎥😊🎓📩😺🌈🤝🤖📜📋🔍✅🧰❓📄📢📈 🙋0️⃣1️⃣2️⃣3️⃣4️⃣5️⃣6️⃣7️⃣8️⃣9️⃣🔟🆗*️⃣#️⃣
【热门主题】000046 探索云原生后端:开启高效开发新时代
📚一、云原生后端概述
云原生后端作为现代软件开发的新趋势,其定义明确指向在云计算环境下,运用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技术构建和部署的后端应用程序。
在背景方面,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应用程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后端架构在面对大规模数据处理、高并发访问等场景时,逐渐显露出灵活性不足、可扩展性受限等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后端应用程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微服务架构的兴起,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被拆分为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负责特定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容器技术的发展,如 Docker 的出现,使得应用程序及其依赖可以被打包到容器中,实现跨平台的可移植性和一致性,简化了开发和部署过程。服务网格技术的出现,如 Istio,为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云原生后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提高了开发效率。通过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务架构,开发团队可以更快地构建、测试和发布新功能,加快了软件开发和部署的速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其次,增加了可靠性。通过解耦应用程序和底层基础设施,云原生后端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即使某个服务单元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再者,实现了可伸缩性。云原生后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动扩展和收缩,确保应用程序始终具备足够的资源,更好地应对流量变化,提高了用户体验。最后,降低了成本。由于云原生后端的高度灵活性和可伸缩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IT 资源的使用和成本,按需付费的模式降低了企业的 IT 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二、云原生后端的核心特性
📘(一)容器化部署
容器化技术在云原生后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跨平台可移植性意味着无论在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环境中,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都能以一致的方式运行。例如,使用 Docker 容器技术打包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轻松部署,大大提高了开发和部署的灵活性。
一致性是容器化的另一大优势。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的一致性降低了部署风险,确保了应用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稳定。开发人员可以在本地使用与生产环境相同的容器配置进行开发和测试,减少了因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
容器的快速启动特性使得频繁部署和更新成为可能。相比传统的虚拟机启动时间,容器可以在毫秒级别内启动。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不断推出新功能的应用程序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电商平台中,快速部署新的促销活动功能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销售业绩。
高效的资源利用率也是容器化的显著特点。容器相对于虚拟机更轻量,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基础设施资源。多个容器可以共享宿主操作系统的内核,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根据实际数据统计,在相同的硬件资源下,容器化部署可以比虚拟机部署多容纳数倍的应用实例,降低了企业的基础设施成本。
📘(二)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赋予了云原生后端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独立性是微服务的核心特点之一,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降低了因某个部分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以一个大型电商平台为例,订单服务、商品服务、用户服务等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当订单服务出现问题时,不会影响商品服务和用户服务的正常运行。
技术多样性使得不同的团队可以根据各自服务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比如,对于数据处理密集型的服务,可以选择性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而对于前端交互频繁的服务,可以选择快速开发的框架。这种灵活性促进了技术创新,提高了开发效率。
故障隔离是微服务架构的重要优势。服务之间的隔离确保了某一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当一个微服务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例如,在金融交易系统中,如果某个交易服务出现故障,其他的账户管理、行情查询等服务仍然可以正常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动态管理
使用自动化工具和平台进行动态管理为云原生后端带来了诸多好处。以 Kubernetes 为例,它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容器编排工具,实现了自动化管理。Kubernetes 可以自动处理容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减轻了运维负担。开发团队无需手动部署和管理每个容器,只需定义好应用的部署配置,Kubernetes 就会自动完成容器的创建、调度和监控。
弹性是动态管理的重要特性之一。Kubernetes 支持自我修复、负载均衡等功能,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当某个容器出现故障时,Kubernetes 会自动重新启动一个新的容器实例,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同时,根据实时流量和需求,Kubernetes 可以自动调整容器的数量,实现动态扩展和收缩,确保服务始终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应对高负载。
高可用性是动态管理的目标之一。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和故障恢复机制,Kubernetes 确保了服务的高可用性。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中,高可用性对于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如果服务出现故障,用户可能会流失。而 Kubernetes 的动态管理可以快速恢复故障服务,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
📘(四)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CI/CD 工具在云原生后端中起着关键作用,实现了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通过自动化的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开发团队可以更快地将新功能推向市场,提高了开发效率和交付质量。
例如,使用 Jenkins、GitLab CI 或 GitHub Actions 等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在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构建和测试流程。这些工具会对代码进行编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一系列操作,确保代码的质量。如果测试通过,CI/CD 工具会自动将代码部署到相应的环境中,如开发环境、预生产环境或生产环境。
快速迭代是 CI/CD 的重要优势之一。开发团队可以频繁地提交代码变更,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快速验证和部署新功能。这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例如,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快速迭代可以及时修复漏洞、推出新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持续交付确保了代码的变更可以自动、安全且可靠地部署到生产环境。CI/CD 工具通过严格的测试和审批流程,保证了部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持续交付使得开发团队可以更加自信地推出新功能,减少了因手动部署导致的错误和风险。
📚三、云原生后端的关键技术
📘(一)容器技术
Docker 作为最常用的容器化工具,具有诸多优势。它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到一个独立的容器中,实现了应用的可移植性和一致性。容器映像可以存储在诸如 Docker Hub 这样的容器注册表中,方便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共享和部署。当应用程序需要启动或扩展时,容器映像可以快速地转换为正在运行的容器实例。这个实例可以在任何安装了容器运行时引擎的计算机上运行,无论是在本地开发环境还是在云端的服务器上。
例如,一个开发团队在本地使用 Docker 打包了一个 Web 应用程序,并将其推送到 Docker Hub。在生产环境中,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 Docker 运行时引擎,然后从 Docker Hub 拉取该容器映像,即可快速启动应用程序。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部署过程,提高了开发和运维的效率。
根据实际数据统计,使用 Docker 容器化技术可以将应用程序的部署时间缩短 50% 以上,同时减少了因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发生率。
📘(二)容器编排
Kubernetes 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容器编排工具,在管理和调度容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极大地减轻了运维负担。开发团队只需定义好应用的部署配置,Kubernetes 就会自动完成容器的创建、调度和监控。
Kubernetes 支持自我修复功能,当某个容器出现故障时,它会自动重新启动一个新的容器实例,保证服务的连续性。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的后端系统中,如果某个处理订单的容器出现故障,Kubernetes 会立即检测到并自动启动一个新的容器来接替工作,确保订单处理不会中断。
同时,Kubernetes 还支持负载均衡功能。它可以根据实时流量和需求,自动调整容器的数量,实现动态扩展和收缩,确保服务始终具备足够的资源来应对高负载。比如,在促销活动期间,电商平台的流量会大幅增加,Kubernetes 可以自动增加处理订单和查询商品信息的容器数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API 网关
API 网关在管理和路由外部请求到不同微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提供了安全性和监控功能,确保外部请求能够安全、高效地路由到不同的微服务。常见的 API 网关有 Kong、Traefik 和 NGINX 等。
Kong 是一个可扩展的、开源的 API 层,运行在 RESTful 前端,可通过插件扩展实现认证、安全、流量控制、分析监控、转换、日志等功能。它基于 OpenResty,进行 API 管理,并提供插件实现 API 的 AOP。Kong 在 Mashape 管理了超过 15,000 个 API,为 200,000 个开发者提供了每月数十亿的请求支持。
Traefik 是一个现代的 HTTP 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器,它支持自动发现服务,并能够与多种容器编排工具集成。它具有简单易用、配置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场景。
NGINX 不仅可以作为高性能的 Web 服务器,还可以通过插件扩展实现 API 网关的功能。它具有强大的性能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环境中。
📘(四)数据库
云原生后端通常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 MongoDB、Cassandra)或云数据库(如 AWS RDS)来实现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分布式数据库如 MongoDB,采用分布式架构,能够自动处理数据的分片和复制,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它支持灵活的数据模型,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例如,在一个社交网络应用中,用户的动态、评论等数据可以存储在 MongoDB 中,通过其分布式架构,可以轻松应对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
Cassandra 也是一种流行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容错性。它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没有单点故障,能够在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中提供稳定的服务。
云数据库如 AWS RDS,由云服务提供商管理,提供了自动备份、故障恢复、性能优化等功能,大大减轻了运维团队的负担。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引擎,如 MySQL、PostgreSQL 等,以满足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
📚四、云原生后端的应用场景
📘(一)Web 应用程序
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购物高峰时期流量会急剧增加,传统架构可能难以快速扩展以应对这种突发情况。而云原生后端可以通过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实现快速弹性扩展。例如,当促销活动引发流量暴增时,Kubernetes 可以自动增加处理订单、查询商品库存等微服务的容器数量,确保系统性能稳定。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用户的互动和内容生成是持续不断的,云原生后端的动态管理特性可以实时调整资源分配,保证用户体验。对于在线教育平台,不同课程的访问量可能随时间变化而波动,云原生后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快速扩展或收缩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二)移动应用程序
移动应用采用云原生思想开发具有多方面优势。首先,将一部分后端逻辑和数据处理迁移到云端,可以减轻移动设备的负担,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例如,在一个移动游戏应用中,复杂的游戏逻辑和数据分析可以在云端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移动设备,减少了移动设备的计算压力,提升了游戏的流畅度。其次,云原生的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流程可以实现快速迭代,及时修复漏洞、推出新功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此外,云原生的微服务架构使得开发团队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开发和维护,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和部署,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三)物联网
云原生在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云平台,可以实现大规模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数据分析。例如,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各种智能设备可以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靠近设备的边缘端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响应速度。同时,利用云原生的容器化技术,可以将物联网应用快速部署到不同的边缘设备上,实现灵活的部署和管理。在工业物联网中,云原生后端可以实现对大量工业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四)企业级应用
云原生应用在企业级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云原生应用可以将企业的复杂业务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负责特定的业务功能。这种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当企业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可以快速地对相应的服务单元进行调整和扩展,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例如,在一个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客户信息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功能可以分别构建为独立的微服务,当企业需要增加新的销售渠道时,可以快速开发和部署相应的微服务,而不会影响其他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此外,云原生的动态管理和 CI/CD 流程可以提高企业应用的开发效率和部署速度,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五、云原生后端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云原生后端的高度灵活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微服务架构允许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各个服务,这使得开发过程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定制化开发。其次,容器化技术使得应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快速部署和运行,不受底层基础设施的限制,进一步提高了灵活性。再者,通过使用 API 网关和容器编排工具,可以灵活地管理和路由外部请求,实现服务的动态调整和扩展。
可伸缩性是云原生后端的另一大优势。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使得应用可以根据实时流量和需求自动调整资源。例如,在电商促销活动期间,系统可以快速增加容器实例或微服务的数量,以应对高并发访问。同时,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弹性计算资源也为云原生应用的可伸缩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可靠性方面,云原生后端通过故障隔离、自我修复和负载均衡等机制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当某个服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容器编排工具如 Kubernetes 可以自动检测和修复故障容器,保证服务的连续性。此外,分布式数据库和云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设计也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企业通过采用云原生后端,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加快新功能的推出速度,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需求。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因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实现可伸缩性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降低成本。
📘(二)挑战
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服务间复杂交互和管理问题是云原生后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加,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需要有效的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和通信机制来确保服务之间的高效交互。例如,在一个大型的云原生应用中,可能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微服务,如何管理这些服务之间的通信和调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同时,不同的微服务可能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开发语言,这也增加了服务间交互的复杂性。
跨服务数据一致性管理也是一大挑战。在微服务架构中,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服务中,如何保证跨服务的数据一致性是一个难题。传统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机制在微服务架构中可能不再适用,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个金融交易系统中,涉及多个微服务的交易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对监控和日志工具的需求也是云原生后端的挑战之一。由于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和动态特性,需要更多的监控和日志工具来追踪系统状态和故障。监控工具需要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微服务的性能指标、资源使用情况和故障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日志工具需要能够收集和分析来自不同微服务的日志,以便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例如,在一个复杂的云原生应用中,可能需要使用 Prometheus 进行监控,ELK Stack 进行日志分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云原生后端的应用案例
📘(一)中国气象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实践
中国气象局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构,对存储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随着极端气候变化的加剧,为了增强应对能力,国家发改委早在 2009 年就批准立项了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存储系统作为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气象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了基础资源和支撑环境。
中国气象局采用容器云平台(K8S)构建了弹性伸缩、服务发现、自我修复和高可用的应用层系统。在选择分布式存储系统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适配问题,需要与云原生平台无缝衔接,并支持横向在线扩展。其次是多样化存储需求,要面对不同的数据类型,满足多样化的存储需求。最后是海量共享小文件的数据分析,要求能够快速读取海量小文件,提升分析效率。
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中国气象局最终选择了极道分布式统一存储系统 ANNA 作为容器云平台底层支撑。ANNA 提供标准的 CSI 接口,与 K8S 完美对接,保障了平台中各类容器的稳定高效运行。它具备高性能数据读写能力,内置高性能数据处理引擎,具备非凡的 IOPS 性能,在海量小文件场景下,可以做到性能无衰减,并且聚合带宽和 IOPS 随节点数据增加而线性提升。
ANNA 还支持一套存储多套服务,系统支持多种访问协议(对象、块、文件),即一套存储系统可以提供多套存储空间以及服务,满足不同的存储需求。透明横向扩展也是其优势之一,数据和元数据存储均可以在线透明横向扩展,硬件换代时可按需部署,规避了传统存储换代带来的数据迁移风险和周期长等问题。
多客户端数据共享功能打破了数据孤岛,提供了统一的存储空间,支持多客户端访问 / 共享同一份数据。作为分布式统一存储系统,ANNA 可以以软件形式部署在用户现有硬件设备,降低整体投资成本、规避传统存储软硬绑定问题。同时,全图形化操作能力使得运维管理门槛和维护成本显著降低,IT 运维效率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ANNA 还有很多特性。它提供 ZB 级的超大规模存储能力,帮助中国气象实现设备运行及数据的长期统一存储、统一管理。智能存储分层功能支持将存储进行多个区域分层,并针对数据的访问热度,将数据自动迁移到合适的资源池内。多种数据保护模式,如副本、纠删码(N+M:B)等,提供跨硬盘、跨节点、跨机架、跨数据中心等多级别的故障隔离能力,保证数据高可靠和服务高可用。动态资源分配功能具有灵活的数据目录 / 桶策略,可根据多样化的数据安全需求,在同一套存储系统中设置不同的冗余策略,满足不同应用的性能需求,提高对存储资源的管控效率。多维度智能数据感知功能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细粒度的故障监测、告警;多维度的性能监控和智能的日志分析功能让用户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应用产生的 IO 负载和性能瓶颈。动态负载均衡功能通过智能客户端连接管理,保证系统内各个节点连接均衡、IO 均衡。存储元数据可以动态拆分子树,分担系统的元数据压力,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细粒度配额功能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弹性灵活的存储空间管理方案,支持目录级别配额,提高对存储资源的管控效率。
极道科技利用自己在分布式存储系统方面的技术优势,助力中国气象加速存储架构转型。未来,极道科技还会用自己专业、认真的态度为更多的企业实现企业级数字化转型,实现让数据变为资产的美好愿景。
📘(二)Sentry 后端的实践
云原生分布式 PostgreSQL+Citus 集群在 Sentry 后端的实践为优化分布式系统的吞吐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 Sentry 的后端架构中,中间件起着连接数据存储引擎和事件分析引擎的关键作用。
分布式存储集群(Longhorn)主要用于 Citus 集群的协调器(coordinator)和工作器(worker)节点的数据持久化。通过具体的文档参考(https://longhorn.io/),可以深入了解其实现细节和优势。Longhorn 为 Sentry 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存储基础,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分布式 PostgreSQL 集群(Citus)则主要用于对 Sentry 事件源数据大表 nodestore_node 的分片。将表划分为 64 个分片,数据平均分配到 6 台 worker 节点,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查询效率。通过以下命令可以创建分布式表:SELECT create_distributed_table(‘nodestore_node’, ‘id’, colocate_with => ‘none’, shard_count =>64);,然后进行平衡分片操作:SELECT rebalance_table_shards();,最后可以查询分片:SELECT * FROM citus_shards;。
读写分离和高可用(PgPool+Repmgr)用于对 Citus 节点(协调器 / 工作器)进行读写分离和主备高可用。具体的文档参考(https://www.pgpool.net/docs/pgpool-II-4.2.3/en/html/example-kubernetes.html 和 https://repmgr.org/)为实现这一功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PgPool 和 Repmgr 的结合,确保了 Sentry 后端在面对高并发读写请求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管理集群节点(PgAdmin)通过具体文档(https://www.pgadmin.org/)的指导,可以有效地管理 Citus 集群节点。PgAdmin 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强大的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对集群进行监控、配置和故障排除。
总之,云原生分布式 PostgreSQL+Citus 集群在 Sentry 后端的实践,为优化分布式系统的吞吐能力提供了成功的案例。通过合理地利用中间件集群,包括分布式存储、数据库集群、读写分离和高可用技术以及集群管理工具,Sentry 能够更好地处理大规模的事件数据,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
📚七、如何构建云原生后端
📘(一)环境准备
构建云原生后端需要一系列工具来确保开发、部署和管理的高效性。以下是一些关键工具:
Docker:Docker 是容器化技术的核心工具,它可以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通过 Docker,开发人员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一致的运行环境,大大提高了开发和部署的效率。例如,一个使用 Python 开发的应用可以在开发环境中使用 Docker 进行打包,然后在生产环境中轻松部署,无需担心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
Kubernetes:Kubernetes 是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工具,它可以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Kubernetes 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自我修复、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等,可以确保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中,Kubernetes 可以根据流量的变化自动调整容器的数量,确保系统的性能稳定。
开发框架:选择合适的开发框架对于构建云原生后端至关重要。Spring Boot 是一个流行的 Java 开发框架,它提供了快速开发和部署微服务的能力。Spring Boot 内置了许多功能,如自动配置、健康检查、外部化配置等,可以大大简化开发过程。此外,还有其他开发框架可供选择,如 Node.js 的 Express 框架、Python 的 Flask 框架等。
为了确保开发环境中安装了这些工具,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安装 Docker:从 Docker 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 Docker Desktop,根据引导一步一步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运行 docker --version 来验证安装是否成功。
安装 Kubernetes:如果使用 Minikube,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安装 Minikube:在终端中运行 curl -Lo minikube 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minikube/releases/latest/minikube-linux-amd64,然后运行 chmod +x minikube 和 sudo mkdir -p /usr/local/bin/,最后运行 sudo install minikube /usr/local/bin/。
启动 Minikube:运行 minikube start。
如果使用 Docker Desktop,可以在安装过程中选择启用 Kubernetes。
安装开发框架:以 Spring Boot 为例,可以使用 Maven 或 Gradle 构建工具来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在项目的构建文件中添加所需的依赖,如 Spring Web 和 Eureka。
📘(二)创建微服务
以 Spring Boot 项目为例,创建微服务的过程如下:
使用 Spring Initializr 创建项目:
打开 IntelliJ IDEA,选择 “Create New Project”,然后选择 “Spring Initializr” 模板,点击 “Next”。
填写项目信息,如项目名称、组 ID、包名等,并选择依赖,如 Spring Web 和 Eureka。
点击 “Finish” 创建项目。
编写业务逻辑:
在 src/main/java 目录下创建一个控制器类,例如: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sayHello() {
return “Hello, Cloud Native!”;
}
}
配置 Eureka:
在 application.yml 文件中添加 Eureka 相关配置: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my-service
eureka:
client:
service-url:
defaultZone: http://localhost:8761/eureka/
📘(三)部署到 Kubernetes
创建 Dockerfile: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 Dockerfile,例如:
FROM openjdk:11-jre-slim
COPY target/my-service.jar my-service.jar
ENTRYPOINT [“java”, “-jar”, “my-service.jar”]
构建容器镜像:
在终端中,进入项目根目录,运行 docker build -t my-service. 构建 Docker 镜像。
创建 Kubernetes 部署文件:
创建一个 deployment.yaml 文件,例如: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my-service
spec:
replicas: 2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service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my-service
spec:
containers:
- name: my-service
image: my-service:latest
ports:
- containerPort: 8080
部署到 Kubernetes:
在终端中,运行 kubectl apply -f deployment.yaml 将应用部署到 Kubernetes。
(四)监控与日志
集成 Prometheus 和 Grafana:
使用 Helm 安装 Prometheus 和 Grafana:
helm install prometheus stable/prometheus
helm install grafana stable/grafana
配置 Prometheus:创建一个 prometheus.yml 文件,例如:
global:
scrape_interval: 15s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my-service’
scrape_interval: 5s
static_configs:- targets: [‘my-service:8080’]
查看应用日志:
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应用日志:kubectl logs 。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构建一个云原生后端应用,并实现监控和日志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八、云原生后端的技术栈
📘(一)容器化
容器化是云原生后端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致的运行环境,便于开发、测试和部署。Docker 作为最流行的容器化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它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成标准化的容器镜像,使得应用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快速部署和运行。例如,一个使用 Java 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开发环境中使用 Docker 进行打包,然后在生产环境中轻松部署,无需担心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
Podman 是另一个容器化工具,它提供了与 Docker 类似的功能,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扩展性。Podman 可以在没有 root 权限的情况下运行容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Podman 支持多种容器运行时,如 runc 和 crun,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容器运行时如 containerd 和 runc 负责容器的生命周期管理。containerd 是一个工业级的容器运行时,它提供了高效的容器管理和运行功能。runc 是一个轻量级的容器运行时,它遵循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OCI)规范,确保容器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
例如,在一个云原生后端应用中,可以使用 Docker 构建容器镜像,然后使用 containerd 作为容器运行时,在 Kubernetes 中运行容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 Docker 的便利性和 containerd 的高效性,提高应用的部署和运行效率。
📘(二)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将大型单体应用分解为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业务功能。这种架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独立部署:每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减少系统更新时的影响范围。
技术多样性:不同的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允许开发团队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容错性:单个服务的失败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微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协作,常见的通信方式有 RESTful API、gRPC 等。
RESTful API:基于 HTTP 协议和其各种方法(GET、POST、PUT、DELETE 等),遵循资源导向的架构风格设计接口。RESTful API 易于理解和实现,跨语言兼容性好,广泛应用于微服务间的交互。例如,一个电商平台的商品服务和订单服务可以通过 RESTful API 进行通信,商品服务提供商品信息查询接口,订单服务在创建订单时调用商品服务的接口获取商品信息。
gRPC:由 Google 开发的一种高性能、通用的 RPC 框架,基于 HTTP/2 协议和 Protocol Buffers(protobuf)序列化协议。gRPC 支持多种语言(如 Java、Go、Python、Node.js 等)的互操作,提供双向流、消息压缩、超时、重试、认证等高级特性,适用于对性能和效率要求较高的场景。例如,在一个金融交易系统中,交易服务和行情服务可以使用 gRPC 进行通信,交易服务需要实时获取行情服务提供的行情数据,gRPC 的高性能和低延迟特性可以满足这种需求。
📘(三)服务间通信
RESTful API:如前所述,RESTful API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服务间通信的方式。它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易于开发和调试。例如,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服务和消息服务可以通过 RESTful API 进行通信,用户服务提供用户信息查询接口,消息服务在发送消息时调用用户服务的接口获取用户信息。根据实际数据统计,RESTful API 在大多数微服务架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约为 60% 左右。
gRPC:gRPC 作为高性能的 RPC 框架,在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表现出色。它可以实现高效的远程过程调用,减少通信延迟。例如,在一个视频处理系统中,视频转码服务和视频存储服务可以使用 gRPC 进行通信,视频转码服务需要将转码后的视频快速存储到视频存储服务中,gRPC 的高效性可以满足这种需求。据统计,在一些对性能敏感的应用中,gRPC 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约为 30% 左右。
消息队列:消息队列如 RabbitMQ、Apache Kafka、Amazon SQS 等,作为异步通信中间件,用于解耦服务、处理峰值负载、实现事件驱动架构。消息队列允许服务间通过发布 - 订阅(Pub/Sub)或点对点(Queue)模式交换消息,适用于处理非实时、松耦合的通信场景。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系统中,订单服务可以将订单信息发送到消息队列中,库存服务和物流服务可以订阅消息队列中的订单信息,进行库存更新和物流安排。消息队列可以有效地降低服务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消息队列在一些特定场景中的使用比例约为 10% 左右。
📘(四)服务网格
服务网格是用于控制应用的不同部分之间如何共享数据的技术。Istio、Linkerd、Envoy 等服务网格技术在云原生后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stio:Istio 是最流行的 Service Mesh 之一,以易用性、无侵入、功能强大赢得众多用户青睐。它提供了服务间的网络通信、路由、安全、可观测性等功能。例如,在一个微服务架构的电商平台中,Istio 可以实现服务间的流量管理、负载均衡、故障注入等功能,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管理和监控服务间的通信。据统计,Istio 在服务网格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40% 左右。
Linkerd:Linkerd 也是一个优秀的服务网格解决方案,它具有轻量级、高性能的特点。Linkerd 可以与 Kubernetes 等容器编排平台紧密集成,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功能。例如,在一个金融交易系统中,Linkerd 可以确保交易服务和行情服务之间的通信稳定可靠,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Linkerd 在服务网格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Envoy:Envoy 是一个用 Go 写的高性能服务代理,被广泛应用于服务网格中。像 Istio、Ambassador 的服务代理就是采用了 Envoy。Envoy 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代理功能,包括负载均衡、熔断、限流等。例如,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中,Envoy 可以实现用户服务和消息服务之间的通信管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Envoy 在服务网格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五)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
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是云原生后端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Jenkins、GitLab CI/CD、GitHub Actions 等工具在 CI/CD 流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Jenkins:Jenkins 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服务器,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 CI/CD 流程中。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可以与各种版本控制系统集成。例如,在一个 Java 开发的项目中,可以使用 Jenkins 进行代码构建、测试、打包和部署。Jenkins 提供了丰富的插件生态系统,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据统计,Jenkins 在 CI/CD 工具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40% 左右。
GitLab CI/CD:GitLab CI/CD 是 GitLab 提供的一套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工具。它与 GitLab 紧密集成,可以在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构建和部署流程。例如,在一个 Python 开发的项目中,可以使用 GitLab CI/CD 进行代码构建、测试和部署。GitLab CI/CD 提供了简单易用的配置文件,方便开发团队进行 CI/CD 流程的定制。GitLab CI/CD 在 CI/CD 工具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GitHub Actions:GitHub Actions 是 GitHub 提供的一套自动化工作流工具。它可以在 GitHub 仓库中定义和执行各种任务,如代码构建、测试、部署等。例如,在一个 Node.js 开发的项目中,可以使用 GitHub Actions 进行代码构建和部署。GitHub Actions 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和事件,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GitHub Actions 在 CI/CD 工具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六)声明式基础设施
声明式基础设施是一种通过使用 YAML 或 JSON 格式的配置文件来描述应用部署目标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版本控制:声明式配置文件可以像代码一样进行版本控制,方便团队协作和回滚。
可重复性:通过声明式配置,可以确保在不同环境中部署的应用具有一致的状态。
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处理如何达到声明的目标状态,减少人工干预。
例如,在 Kubernetes 中,使用 YAML 格式的部署文件来描述应用的部署状态,包括副本数量、容器镜像、端口映射等。Kubernetes 会根据这些配置文件自动创建和管理容器。据统计,在云原生后端应用中,声明式基础设施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约为 70% 左右。
📘(七)DevOps 工具链
日志聚合:ELK Stac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是一个常用的日志聚合工具。它可以收集、解析、存储、搜索、分析和可视化日志数据,帮助开发团队快速定位和排查问题。例如,在一个微服务架构的电商平台中,ELK Stack 可以收集各个服务的日志,通过分析日志数据,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和瓶颈。据统计,ELK Stack 在日志聚合工具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50% 左右。
监控:Prometheus、Grafana 是常用的监控工具。Prometheus 提供系统和应用性能监控,包括 CPU、内存、网络、磁盘使用情况、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的采集、报警和可视化展示。Grafana 则是一个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将 Prometheus 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例如,在一个金融交易系统中,Prometheus 和 Grafana 可以实时监控交易服务和行情服务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瓶颈。Prometheus 和 Grafana 在监控工具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40% 左右。
错误追踪:Sentry、Bugsnag、Rollbar 是常用的错误追踪工具。它们可以捕获、分析和管理应用运行时的异常和错误,提供详细的堆栈跟踪、上下文信息、归因分析等功能,有助于快速定位和修复代码问题。例如,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中,Sentry 可以捕获用户服务和消息服务中的错误,开发团队可以通过 Sentry 提供的错误信息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据统计,错误追踪工具在云原生后端应用中的使用比例约为 30% 左右。
混沌工程:Chaos Monkey、Chaos Toolkit 是常用的混沌工程工具。通过主动在生产环境中引入故障(如随机终止服务、模拟网络延迟、资源不足等),测试系统在异常条件下的表现和恢复能力,以增强系统的韧性和故障应对能力。例如,在一个电商平台中,使用 Chaos Monkey 可以随机终止订单服务的容器,测试系统的故障恢复能力。混沌工程在云原生后端应用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约为 20% 左右。
📘(八)无服务器计算
无服务器计算(Serverless)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它允许开发者编写和运行代码片段,无需关心底层服务器的运维。AWS Lambda、Google Cloud Functions、Azure Functions 等服务在无服务器计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AWS Lambda:AWS Lambda 是亚马逊云服务(AWS)提供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 Python、Java、Node.js 等。开发者可以将代码上传到 AWS Lambda,AWS 会自动管理服务器资源,根据请求量自动扩展和收缩计算资源。例如,在一个图片处理应用中,可以使用 AWS Lambda 编写图片处理函数,当有图片上传时,AWS Lambda 会自动触发函数执行,处理图片并返回结果。据统计,AWS Lambda 在无服务器计算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40% 左右。
Google Cloud Functions:Google Cloud Functions 是谷歌云平台提供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它与 Google Cloud 的其他服务紧密集成,如 Google Cloud Storage、Google Cloud Pub/Sub 等。开发者可以使用 Google Cloud Functions 编写函数,响应各种事件,如文件上传、消息发布等。例如,在一个数据分析应用中,可以使用 Google Cloud Functions 编写数据处理函数,当有新的数据上传到 Google Cloud Storage 时,函数会自动触发,处理数据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Google Cloud Functions 在无服务器计算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Azure Functions:Azure Functions 是微软 Azure 云服务提供的无服务器计算服务。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 C#、Java、Python、Node.js 等。开发者可以使用 Azure Functions 编写函数,响应各种事件,如 HTTP 请求、定时器触发等。例如,在一个物联网应用中,可以使用 Azure Functions 编写设备数据处理函数,当有设备数据上传到 Azure IoT Hub 时,函数会自动触发,处理数据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Azure Functions 在无服务器计算市场中的占有率约为 30% 左右。
到此这篇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文章,创作不易,如果能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宝码香车~💕,若转载本文,一定注明本文链接。
更多专栏订阅推荐:
👍 html+css+js 绚丽效果
💕 vue
✈️ Electron
⭐️ js
📝 字符串
✍️ 时间对象(Date())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