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 建筑 > 优化理论及应用精解【5】

优化理论及应用精解【5】

2025/1/23 1:53:56 来源:https://blog.csdn.net/sakura_sea/article/details/142008686  浏览:    关键词:优化理论及应用精解【5】

文章目录

  • 复数空间的内积
      • 定义
      • 性质
  • 通用范数
    • 毕达哥拉斯定理
    • p通用范数
      • 一、定义
      • 二、性质
      • 三、应用
    • 实变函数中连续
      • 连续
      • 范数与实变函数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 参考文献

复数空间的内积

在复数空间(特别是复向量空间)中,内积是一种重要的运算,它类似于实数空间中的点积,但需要考虑复数的共轭性质。下面给出复数空间内积的定义及一些基本性质。

定义

z 1 = ( a 1 + b 1 i , a 2 + b 2 i , … , a n + b n i ) z_1 = (a_1 + b_1i, a_2 + b_2i, \ldots, a_n + b_ni) z1=(a1+b1i,a2+b2i,,an+bni) z 2 = ( c 1 + d 1 i , c 2 + d 2 i , … , c n + d n i ) z_2 = (c_1 + d_1i, c_2 + d_2i, \ldots, c_n + d_ni) z2=(c1+d1i,c2+d2i,,cn+dni) 是两个复向量(其中 a j , b j , c j , d j a_j, b_j, c_j, d_j aj,bj,cj,dj 都是实数, i i i 是虚数单位)。复数空间中的内积 ⟨ z 1 , z 2 ⟩ \langle z_1, z_2 \rangle z1,z2 定义为:

⟨ z 1 , z 2 ⟩ = ∑ j = 1 n ( a j + b j i ) ( c j + d j i )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b j c j − a j d j ) i ⋅ i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b j c j − a j d j ) i 2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a j d j − b j c j ) = ∑ j = 1 n ( a j + b j i ) ( c j − d j i ) (因为  i 2 = − 1 ) \langle z_1, z_2 \rangle = \sum_{j=1}^{n} (a_j + b_ji) \overline{(c_j + d_j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b_jc_j - a_jd_j)i \cdot \overline{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b_jc_j - a_jd_j)i^2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a_jd_j - b_jc_j) =\\ \sum_{j=1}^{n} (a_j + b_ji)(c_j - d_ji) \text{(因为 } i^2 = -1 \text{)} z1,z2=j=1n(aj+bji)(cj+dji)=j=1n(ajcj+bjdj)+(bjcjajdj)ii=j=1n(ajcj+bjdj)(bjcjajdj)i2=j=1n(ajcj+bjdj)+(ajdjbjcj)=j=1n(aj+bji)(cjdji)(因为 i2=1

但上面的表达式有些复杂,并且不是最标准的形式。实际上,我们通常将复向量的内积定义为它们对应分量的共轭乘积之和的实数部分,即:

⟨ z 1 , z 2 ⟩ = ∑ j = 1 n ( a j + b j i ) ⋅ ( c j + d j i )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i ( b j c j − a j d j ) ⋅ ( − i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a j d j − b j c j ) i ⋅ ( − i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a j d j − b j c j ) ( − 1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a j d j − b j c j ) i 2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 ( b j c j − a j d j ) = ∑ j = 1 n ( a j + d j ) ( c j + b j ) (这里有误,应为下式) \langle z_1, z_2 \rangle = \sum_{j=1}^{n} (a_j + b_ji) \cdot \overline{(c_j + d_j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i(b_jc_j - a_jd_j) \cdot (-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a_jd_j - b_jc_j)i \cdot (-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a_jd_j - b_jc_j)(-1)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a_jd_j - b_jc_j)i^2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b_jc_j - a_jd_j) = \sum_{j=1}^{n} (a_j + d_j)(c_j + b_j) \text{(这里有误,应为下式)} z1,z2=j=1n(aj+bji)(cj+dji)=j=1n(ajcj+bjdj)+i(bjcjajdj)(i)=j=1n(ajcj+bjdj)+(ajdjbjcj)i(i)=j=1n(ajcj+bjdj)+(ajdjbjcj)(1)=j=1n(ajcj+bjdj)(ajdjbjcj)i2=j=1n(ajcj+bjdj)+(bjcjajdj)=j=1n(aj+dj)(cj+bj)(这里有误,应为下式)

纠正后的定义

⟨ z 1 , z 2 ⟩ = ∑ j = 1 n ( a j + b j i ) ⋅ conj ( c j + d j i ) = ∑ j = 1 n ( a j c j + b j d j ) \langle z_1, z_2 \rangle = \sum_{j=1}^{n} (a_j + b_ji) \cdot \text{conj}(c_j + d_ji)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z1,z2=j=1n(aj+bji)conj(cj+dji)=j=1n(ajcj+bjdj)

其中 conj ( c j + d j i ) = c j − d j i \text{conj}(c_j + d_ji) = c_j - d_ji conj(cj+dji)=cjdji 表示取共轭。但注意,我们通常不显式地写出虚数部分,因为内积结果应该是一个实数。所以,更简洁的定义是:

⟨ z 1 , z 2 ⟩ = ∑ j = 1 n a j c j + b j d j = 实部 ( z 1 ⋅ z 2 ‾ ) \langle z_1, z_2 \rangle = \sum_{j=1}^{n} a_jc_j + b_jd_j = \text{实部}(z_1 \cdot \overline{z_2}) z1,z2=j=1najcj+bjdj=实部(z1z2)

这里 z 1 ⋅ z 2 ‾ z_1 \cdot \overline{z_2} z1z2 表示对应分量相乘后求和(考虑共轭),然后取实部。

性质

  1. 共轭对称性 ⟨ z 1 , z 2 ⟩ = ⟨ z 2 , z 1 ⟩ ‾ \langle z_1, z_2 \rangle = \overline{\langle z_2, z_1 \rangle} z1,z2=z2,z1。这意味着内积的结果是一个实数(因为当两个复数相等时,它们的共轭也相等,且共轭的共轭是原数)。

  2. 线性性(在第一个参数中): ⟨ α z 1 + β z 2 , z 3 ⟩ = α ⟨ z 1 , z 3 ⟩ + β ⟨ z 2 , z 3 ⟩ \langle \alpha z_1 + \beta z_2, z_3 \rangle = \alpha \langle z_1, z_3 \rangle + \beta \langle z_2, z_3 \rangle αz1+βz2,z3=αz1,z3+βz2,z3,其中 α \alpha α β \beta β 是复数。

  3. 正定性:对于任何非零复向量 z z z,有 ⟨ z , z ⟩ > 0 \langle z, z \rangle > 0 z,z>0。这是由内积的定义直接得出的,因为每个分量的模的平方和总是正的。

  4. 零向量的性质:对于零向量 0 0 0,有 ⟨ 0 , z ⟩ = ⟨ z , 0 ⟩ = 0 \langle 0, z \rangle = \langle z, 0 \rangle = 0 0,z=z,0=0

复数空间的内积在量子力学、信号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是理解这些领域中许多概念的基础。

通用范数

毕达哥拉斯定理

R n \mathbb{R}^n Rn(n维实数空间)下,传统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或称勾股定理)并不直接适用,因为该定理特定于直角三角形,即二维空间中的特定情况。然而,我们可以探讨在更高维度空间中与距离和正交性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二维空间中的核心。

R n \mathbb{R}^n Rn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由欧几里得范数(或称2-范数)给出,它是对各坐标差平方和开平方的结果。具体来说,如果 x = ( x 1 , x 2 , … , x n ) x = (x_1, x_2, \ldots, x_n) x=(x1,x2,,xn) y = ( y 1 , y 2 , … , y n ) y = (y_1, y_2, \ldots, y_n) y=(y1,y2,,yn) R n \mathbb{R}^n Rn中的两点,则它们之间的距离 d ( x , y ) d(x, y) d(x,y)定义为:

d ( x , y ) = ∑ i = 1 n ( x i − y i ) 2 d(x, y) = \sqrt{\sum_{i=1}^{n} (x_i - y_i)^2} d(x,y)=i=1n(xiyi)2

现在,考虑 R n \mathbb{R}^n Rn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实际上是一个由三个点构成的集合,其中两个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三个点构成直角)。在二维空间中,这对应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90度。在更高维度中,我们可以类似地定义“直角”为两个向量之间的正交性,即它们的点积为零。

假设我们有三个点 A , B , C ∈ R n A, B, C \in \mathbb{R}^n A,B,CRn,其中 A B ⃗ \vec{AB} AB B C ⃗ \vec{BC} BC 是正交的(即 A B ⃗ ⋅ B C ⃗ = 0 \vec{AB} \cdot \vec{BC} = 0 AB BC =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点A、B、C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于二维的空间中,这个“三角形”不会像一个真正的三角形那样封闭,因为三个点不足以定义一个平面(除非它们共面)。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仅关注这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并且假设 A B ⃗ \vec{AB} AB B C ⃗ \vec{BC} BC 是正交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结论:

∣ A B ⃗ ∣ 2 + ∣ B C ⃗ ∣ 2 = ∣ A C ⃗ ∣ 2 |\vec{AB}|^2 + |\vec{BC}|^2 = |\vec{AC}|^2 AB 2+BC 2=AC 2

这里, ∣ A B ⃗ ∣ |\vec{AB}| AB ∣ B C ⃗ ∣ |\vec{BC}| BC ∣ A C ⃗ ∣ |\vec{AC}| AC 分别表示向量 A B ⃗ \vec{AB} AB B C ⃗ \vec{BC} BC A C ⃗ \vec{AC} AC 的模(即长度),它们由欧几里得范数给出。这个结论可以直接从向量的点积和模的定义中得出,并且它反映了在n维空间中,正交向量之间的长度关系与二维空间中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p通用范数

p通用范数,即p-范数,是向量空间中的一种重要范数,它提供了一种衡量向量“大小”或“长度”的统一方式。下面详细解释p通用范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定义

对于任意实数p ≥ 1和n维向量x = (x₁, x₂, …, xₙ),其p-范数定义为:

∣ ∣ x ∣ ∣ p = ( ∑ i = 1 n ∣ x i ∣ p ) 1 p ||x||_p = \left( \sum_{i=1}^{n} |x_i|^p \right)^{\frac{1}{p}} ∣∣xp=(i=1nxip)p1

这里,|xᵢ|表示向量x的第i个分量的绝对值。当p取不同的值时,p-范数有不同的名称和解释:

  • 当p = 1时,称为1-范数或L1范数,表示向量各分量绝对值之和。
  • 当p = 2时,称为2-范数或L2范数,表示向量各分量平方和的开平方,即向量的欧几里得长度。
  • 当p → ∞时(注意这里不是直接取p为无穷大,而是取极限),称为∞-范数或L∞范数,表示向量各分量绝对值中的最大值。
  • 在数学中,范数是一个用于衡量向量或矩阵“大小”或“长度”的概念,它是定义在向量空间或矩阵空间上的一种实值函数,满足一定的性质。范数不仅限于欧几里得范数(即2-范数,常用于计算向量的长度或两点之间的距离),还包括其他多种类型的范数,如1-范数、∞-范数、p-范数等。

具体来说,当p = 1时,1-范数(或称L1范数、曼哈顿距离)表示向量各分量绝对值之和:

∣ ∣ x ∣ ∣ 1 = ∑ i = 1 n ∣ x i ∣ ||x||_1 = \sum_{i=1}^{n} |x_i| ∣∣x1=i=1nxi

当p = 2时,2-范数(或称L2范数、欧几里得范数)表示向量各分量平方和的开平方,即向量的长度:

∣ ∣ x ∣ ∣ 2 = ( ∑ i = 1 n x i 2 ) 1 2 ||x||_2 = \left( \sum_{i=1}^{n} x_i^2 \right)^{\frac{1}{2}} ∣∣x2=(i=1nxi2)21

当p = ∞时,∞-范数(或称L∞范数、切比雪夫范数)表示向量各分量绝对值中的最大值:

∣ ∣ x ∣ ∣ ∞ = max ⁡ 1 ≤ i ≤ n ∣ x i ∣ ||x||_\infty = \max_{1 \leq i \leq n} |x_i| ∣∣x=1inmaxxi

二、性质

p-范数满足范数的三个基本性质:

  1. 非负性:对于任意向量x,有||x||_p ≥ 0,且||x||_p = 0当且仅当x = 0(零向量)。
  2. 齐次性:对于任意实数α和向量x,有||αx||_p = |α|·||x||_p。
  3. 三角不等式:对于任意两个向量x和y,有||x + y||_p ≤ ||x||_p + ||y||_p。

这些性质使得p-范数在向量空间的分析和计算中非常有用。

三、应用

p-范数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 机器学习:在正则化技术中,p-范数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以避免过拟合。例如,L1正则化(即1-范数)倾向于产生稀疏解,有助于特征选择;L2正则化(即2-范数)则倾向于使权重分布更加均匀。
  2. 优化问题:在求解优化问题时,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经常包含p-范数项,以衡量解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偏差。
  3. 信号处理:在信号处理领域,p-范数用于分析信号的能量、功率谱密度等特性。例如,2-范数常用于计算信号的能量。
  4. 数值分析:在数值分析中,p-范数用于评估近似解的误差、迭代法的收敛性等。

综上所述,p通用范数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在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整p的值,我们可以灵活地衡量向量的不同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范数通常用于衡量向量或矩阵的“大小”或“长度”,但当我们谈论连续函数时,我们可以引入函数范数的概念来量化函数的某些特性。在函数空间(例如,连续函数空间、可积函数空间等)中,范数是一种将函数映射到非负实数的映射,它满足范数的三个基本性质:非负性、齐次性和三角不等式。

对于连续函数,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类型的范数,其中一些常见的范数包括:

  1. L∞范数(最大值范数):
    对于定义在区间[a, b]上的连续函数f(x),其L∞范数定义为:
    ∣ ∣ f ∣ ∣ ∞ = max ⁡ a ≤ x ≤ b ∣ f ( x ) ∣ ||f||_{\infty} = \max_{a \leq x \leq b} |f(x)| ∣∣f=axbmaxf(x)
    即函数在区间[a, b]上的最大值(或绝对值的最大值)。

  2. L1范数(积分范数):
    对于定义在区间[a, b]上的连续函数f(x),如果f(x)是非负的或者我们是考虑其绝对值,则其L1范数可以定义为:
    ∣ ∣ f ∣ ∣ 1 = ∫ a b ∣ f ( x ) ∣ d x ||f||_1 = \int_{a}^{b} |f(x)| dx ∣∣f1=abf(x)dx
    即函数在区间[a, b]上的绝对值的积分。

  3. L2范数(平方积分范数):
    对于定义在区间[a, b]上的连续函数f(x),其L2范数定义为:
    ∣ ∣ f ∣ ∣ 2 = ( ∫ a b ∣ f ( x ) ∣ 2 d x ) 1 2 ||f||_2 = \left( \int_{a}^{b} |f(x)|^2 dx \right)^{\frac{1}{2}} ∣∣f2=(abf(x)2dx)21
    即函数平方后在区间[a, b]上的积分的平方根。

  4. 一般化的Lp范数:
    对于定义在区间[a, b]上的连续函数f(x)和任意实数p ≥ 1,其Lp范数定义为:
    ∣ ∣ f ∣ ∣ p = ( ∫ a b ∣ f ( x ) ∣ p d x ) 1 p ||f||_p = \left( \int_{a}^{b} |f(x)|^p dx \right)^{\frac{1}{p}} ∣∣fp=(abf(x)pdx)p1
    这是L1范数和L2范数的一般化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范数的定义通常需要在特定的函数空间中进行,例如连续函数空间C[a, b]、可积函数空间L[a, b]等,并且这些空间通常需要配备相应的度量或拓扑结构。此外,对于不连续的函数或者更一般的函数(如可测函数),范数的定义可能需要更加复杂或抽象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函数范数经常用于量化函数的逼近误差、估计解的稳定性、分析数值方法的收敛性等。例如,在数值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函数范数来评估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差异;在优化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函数范数来构造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

实变函数中连续

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或某一区间上的性质。

连续

  • 具体来说,实变函数中的连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函数在某一点连续的定义

设函数 f ( x ) f(x) f(x)在点 x 0 x_0 x0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当 x x x x 0 x_0 x0处取得任意接近的值时, f ( x ) f(x) f(x)的值也相应地接近 f ( x 0 ) f(x_0) f(x0),则称 f ( x ) f(x) f(x)在点 x 0 x_0 x0处连续。数学上,这可以表达为:

lim ⁡ x → x 0 f ( x ) = f ( x 0 ) \lim_{{x \to x_0}} f(x) = f(x_0) limxx0f(x)=f(x0)

即,当 x x x趋近于 x 0 x_0 x0时, f ( x ) f(x) f(x)的极限等于 f ( x 0 ) f(x_0) f(x0)

  • 那么这个接近是如何判断的,需要引入距离
    在实变函数中,连续的定义是基于极限的概念。具体来说,函数在某一点连续,意味着当该点的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函数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微小变化,并且这个变化是连续的,没有突变或间断。
    设函数 f ( x ) f(x) f(x)在点 x 0 x_0 x0的某邻域 U ( x 0 ) U(x_0) U(x0)内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ϵ \epsilon ϵ(无论它多么小),都存在一个正数 δ \delta δ,使得当 x x x满足 0 < ∣ x − x 0 ∣ < δ 0 < |x - x_0| < \delta 0<xx0<δ时(即 x x x x 0 x_0 x0附近但不等于 x 0 x_0 x0),都有 ∣ f ( x ) − f ( x 0 ) ∣ < ϵ |f(x) - f(x_0)| < \epsilon f(x)f(x0)<ϵ成立,则称函数 f ( x ) f(x) f(x)在点 x 0 x_0 x0处连续。

更精确地,对于任意 ϵ > 0 \epsilon > 0 ϵ>0,存在 δ > 0 \delta > 0 δ>0,使得当 0 < ∣ x − x 0 ∣ < δ 0 < |x - x_0| < \delta 0<xx0<δ时,有 ∣ f ( x ) − f ( x 0 ) ∣ < ϵ |f(x) - f(x_0)| < \epsilon f(x)f(x0)<ϵ

  • 这个定义保证了函数在点 x 0 x_0 x0处的变化是平滑的,没有突变或间断。如果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每一点都连续,则称该函数是连续函数。

  • 范数如何在连续函数定义中起作用呢?
    0 < ∣ x − x 0 ∣ < δ ⇒ ∣ f ( x ) − f ( x 0 ) ∣ < ϵ 0 < |x - x_0| < \delta\Rightarrow |f(x) - f(x_0)| < \epsilon 0<xx0<δf(x)f(x0)<ϵ
    这就是取p范数: ∣ x − x 0 ∣ , ∣ f ( x ) − f ( x 0 ) ∣ |x - x_0|,|f(x) - f(x_0)| xx0,f(x)f(x0)

  •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性的定义是基于极限的,因此它涉及到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函数图像或利用已知的函数性质来判断函数的连续性。

二、函数在某一区间上连续的定义

如果函数 f ( x ) f(x) f(x)在开区间 ( a , b ) (a, b) (a,b)内的每一点都连续,且在闭区间的端点处(如果存在)也满足连续的定义(即单侧连续),则称 f ( x ) f(x) f(x)在区间 ( a , b ) (a, b) (a,b)(或闭区间 [ a , b ] [a, b] [a,b],若端点处也连续)上连续。

三、连续函数的性质

  1.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仍然是连续函数。
  2. 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若复合有意义)也是连续函数。
  3. 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闭区间上都是有界的,且能取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即最值定理)。
  4. 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闭区间上都是一致连续的(即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都存在一个正数δ,使得当区间内任意两点的距离小于δ时,这两点函数值的差小于ε)。

四、连续性与可导性、可积性的关系

  1. 可导性:连续函数不一定可导,但可导函数一定连续。即,如果函数在某点可导,那么它在该点必然连续;但反之不然,函数在某点连续并不意味着它在该点可导。
  2. 可积性: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区间上都是可积的。即,对于连续函数,我们可以使用积分来求解其在某一区间上的面积或物理量的累积效果等。

综上所述,连续是实变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或某一区间上的平滑变化特性。掌握连续的概念和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实变函数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范数与实变函数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尤其在函数空间的分析中。在实变函数中,我们经常需要量化函数的“大小”或“距离”,而范数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数学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范数是一种将函数(或向量)映射到非负实数的映射,它满足非负性、齐次性和三角不等式等基本性质。这些性质使得范数在函数空间的分析中非常有用,因为它们保证了度量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在实变函数中,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类型的范数来量化函数的不同特性。例如,L∞范数(最大值范数)用于衡量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最大值,L1范数(积分范数)用于计算函数绝对值的积分,L2范数(平方积分范数)则是函数平方后积分的平方根,等等。这些范数在函数空间的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逼近理论、数值分析、优化问题等。

此外,范数还与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积性等性质密切相关。例如,连续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任意区间上都是有界的,这可以通过范数来量化。同时,范数也可以用于证明函数的某些性质,如一致连续性、紧性等。

在更抽象的层面上,范数还是构造函数空间的基础。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范数来定义函数空间的完备性、可分性等性质,这些性质对于深入研究函数空间的结构和特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范数与实变函数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范数提供了一种量化函数“大小”或“距离”的严谨方法,并在函数空间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最优化导论》
2.文心一言
3.chatgpt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