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依据
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如同老式挂钟,齿轮咬合处总会随时间产生间隙。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实验室建设与适用,从源头管控实验室和实验项目安全风险,确保教学科研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分级分类体系构建如同绘制实验室的"安全图谱",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同时为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盛元广通高校实验室安全数智化分级分类管理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三化”风险分级:项目清单化、清单定量化、定量智能化。
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分析
**人员素质与安全意识:**不分师生对危化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危化品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应急与环境风险:**高校实验室的应急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危化品废弃物分类收集和暂存不规范,处置不及时,随着交叉学科的增多,危化品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
**传统管理模式痛点:**高校危化品管理仍以传统的人力防范为主纸质台账管理效率低,数据分散,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实现采购、存储、使用、废弃各环节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校内各部门之间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
分级依据:
**学科属性:**根据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高校实验室可划分为化学类、生物类、辐射类、机电类、其他类等类别。同一间实验室涉及危险源种类较多的,可依据等级最高的危险源来判定其类别。
**风险等级:**根据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化学品、生物材料、辐射、高温高压设备等)、实验类型(教学/科研)、事故潜在危害程度等,实验室安全等级可分为Ⅰ、Ⅱ、Ⅲ、Ⅳ级(或红、橙、黄、蓝级),分别对应重大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级的实验室。对于同一类别的危险源,系统按照“就高”原则,确定为该类别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
综合各类别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系统同样按照“就高”原则,确定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例如,实验室同时具有较高等级危险源和较低等级的危险源时,安全风险等级将按照较高等级确定。
**应用场景:**区分常规科研实验、高危实验、开放共享实验室等场景。
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的安全保障
系统能够对实验项目中的危险源进行自动辨识,评估其潜在风险。实验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程时,基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系统可以辅助实验教师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实验后的处理等内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循规范,降低安全风险。
二、实验教学的智能化管理
系统可以实现实验的在线预约和排课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实验课程和时间。实验教师则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学生的预约情况,合理安排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实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浓度等,确保实验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同时,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实验数据,减少人为记录的错误和遗漏,学生完成实验后,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实验报告模板,学生只需填写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即可快速生成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给出反馈和建议。
三、实验教学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盛元广通高校实验室安全数智化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在线安全教育与培训资源,包括实验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自主学习安全知识,学生完成在线安全教育与培训后,需要通过系统的安全准入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大仪开放共享
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对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避免用户之间的冲突。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收费标准等自动计算费用,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方便用户进行结算。系统可以展示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参数、使用说明等,方便用户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每次使用后,系统都会自动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用结果等,不同级别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确保设备的安全、有序使用。
安全准入
系统提供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在线学习,提高安全意识。系统支持在线准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获得实验室准入资格,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室的功能性、专业性、重要性等差异,系统可以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室设置不同的准入要求,实现分级准入管理。
化学品管理
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进行分类和编码,支持用户在线提交化学品申购请求,并跟踪采购进度。采购完成后,系统支持用户进行化学品验收,确保化学品的数量、质量、包装等符合要求。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质,采用“五双”原则(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本账、双把锁),支持用户在线记录化学品的入库、领用和出库信息。
通过扫描二维码或RFID电子标签,自动更新化学品的库存量和使用情况,记录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量。通过智能天平等设备,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化学品的称量和使用量,实时监控化学品的库存量,并根据库存情况设置预警阈值。当库存量低于安全水平或化学品即将过期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示通知,提醒用户及时采购或处理。记录化学品的废弃物处置情况,包括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处置方法等。通过系统化管理,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化学品的废弃物处置情况,确保废弃物得到合法、合规的处理。
检查监督
依据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和危险源分类进行检查,检查要求如下:
(一)一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实验中心自查每周不少于1次,二级单位检查每两周不少于1次,学校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
(二)二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实验中心自查每两周不少于1次,二级单位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学校巡查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
(三)三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实验中心自查每月不少于1次,二级单位检查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学校巡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四)四级安全风险实验室:实验中心自查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二级单位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学校巡查每学期不少于1次。
应急预案与演练
高校或二级单位每年至少组织有关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做好演练记录;实验室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并做好记录;危险化学品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处置卡等内容应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完善。
统计分析
系统支持将统计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涵盖危险源实验室分类分级统计、防护设备统计、培训考试人员分类统计、安全隐患整改统计、应急演练人数、次数统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