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游戏 > 游戏 > 小程序入口在哪里_dw怎么制作好看的个人网页_网址安全检测中心_seo优化信

小程序入口在哪里_dw怎么制作好看的个人网页_网址安全检测中心_seo优化信

2024/10/31 8:41:41 来源:https://blog.csdn.net/2301_80854132/article/details/143127708  浏览:    关键词:小程序入口在哪里_dw怎么制作好看的个人网页_网址安全检测中心_seo优化信
小程序入口在哪里_dw怎么制作好看的个人网页_网址安全检测中心_seo优化信

找往期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本期文章中不懂的知识点:

个人主页:我要学编程(ಥ_ಥ)-CSDN博客

所属专栏:JavaEE

目录

模拟实现线程中断

join的用法

线程的状态

NEW:

RUNNABLE:

TIMED_WAITING: 

TERMINATED:

线程安全问题 

现象

原因

解决


初始JavaEE篇——多线程(1):Thread类的介绍与使用-CSDN博客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学习创建线程,观察线程状态,以及线程的常用属性和方法。最后,我们学到了中断线程,并且也演示了如何去中断一个线程,关键是提早结束run方法,我们使用了两个方法 interrupted 和 interrupt,前者判断是否是被中断,后者是去中断线程的。线程是否被中断,主要是看线程的中断标志位是被修改为 true。先前我们是通过Java提供的来实现的,现在我们需要自己来模拟实现 标志位 的功能。

模拟实现线程中断

思路:定义一个布尔类型的变量表示当前线程是否中断。当 t线程执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在main线程中去修改 t 线程的中断标志位即可。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Finished = fal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hread t = new Thread(()->{while (!isFinished) {System.out.println("Hello Thread");try {Thread.sleep(1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System.out.println("t线程结束");});// 启动 t线程,并调用run方法t.start();for (int i = 0; i < 3; i++) {System.out.println("Hello main");Thread.sleep(1000);}isFinished = true;Thread.sleep(1000);System.out.println("main线程结束");}
}

运行结果: 

上面的标志位是成员变量,如果我们设置成局部变量就会发现代码有语法错误。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关于lambda表达式的知识点:

先来解释,局部变量为什么在lambda表达式中使用会报错的原因:

1、lambda表达式在访问局部变量时,采用了"变量捕获"的语法,其的做法是将这个变量拷贝了一份到属于自己的内存空间中,当其去使用这个变量时,直接去拿拷贝的即可,虽然这样会很方便,但是也有问题:

1)当被拷贝的变量,发生变化时,lambda表达式里面的代码在使用时,是感受不到的,因此就会产生无法预料的错误;

2)当拷贝的变量被销毁了,但是lambda表达式里面的代码还需要使用时,会造成内存访问异常;

由于上面两种情况,因此Java中就规定了:lambda表达式中使用的局部变量要么是强制的 final 类型,要么是理论上的 final 类型。理论上的 final 类型是指当虽然这个变量没有被 final 修饰,但是这个变量在整个进程中并没有没修改过的痕迹,也就是没有代码会去修改这个变量。

2、成员变量在lambda表达式中被使用时,是用了 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语法,而不是变量捕获的语法了。因此使用成员变量是没有问题的。

可能还有小伙伴会觉得:为什么把 static 去掉,程序就会编译错误呢?难道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吗?是可以直接访问的,但是根据成员变量的不同,就有对应的不同情况了。静态成员变量,在内部类中需要用 " 类名. "来访问的,而在lambda表达式中却可以省略,直接访问静态成员变量,但是非静态的就需要实例化对象了。 

join的用法

join 是用来等待一个线程的。例如,当在 main 线程中,t 线程调用 join方法时,效果是 main 线程等待 t 线程,当 t 线程执行完毕之后,main 线程才会从阻塞中重新进入运行。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hread t = new Thread(()->{for (int i = 0; i < 3; i++) {System.out.println("Hello Thread");try {Thread.sleep(1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System.out.println("t线程结束");});// 启动 t线程,并调用run方法t.start();// 我们想让t线程先执行,main线程后执行t.join();for (int i = 0; i < 3; i++) {System.out.println("Hello main");Thread.sleep(1000);}System.out.println("main线程结束");}
}

运行结果:

当然,可以有小伙伴认为sleep方法也能得到上述的效果。确实sleep方法可以实现上述的效果,但是sleep方法要我们人为的去设置参数,有些不方便,因此我们就使用 join方法。

        《等你》

站在岁月的桥头等你,
看流水匆匆,时光悠悠。
风拂过发梢,思念在心头,
等待你的身影,出现在眼眸。

花开花落,四季轮流,
心从未更改,那份执着依旧。
等你归来,共赴那一场温柔,
让等待的时光,绽放成最美的守候。

虽然上面的句子表达很美,但是在编程的世界里面,这种做法很不合理,因此 join 方法也有参数的重载版本,这个参数是 表示 最大的等待时间,当超过这个等待时间时,等待的线程也就自动醒来继续执行了。 这个参数同样是 毫秒级别的。

演示:

线程的状态

在前面学习操作系统时,我们知道了进程的五种状态:创建态、就绪态、运行态、阻塞态、结束态。同样线程也是有上述的五种状态,但是在站在Java的角度来看的话,JVM都是帮我们进行了分装的。有如下几种:

操作系统对应的状态Java中对应的状态(JVM封装之后)解释说明
创建态NEW安排了工作,还未开始行动
就绪态RUNNABLE即将开始工作
运行态RUNNABLE正在工作中
阻塞态哦(资源等待)WAITING排队等待其他事情
阻塞态(同步等待)BLOCKED排队等待其他事情
阻塞态(定时等待)TIMED_WAITING排队等待其他事情
结束态TERMINATED工作完成了

我们也可以通过代码来观察这些状态:

NEW:

已经实例化了线程对象,但是还没有启动线程。 

RUNNABLE:

1)、刚启动了线程,已经准备就绪了;2)、线程已经开始工作了。

由于线程是并发执行,并且随机调度的,因此 t线程 和 main线程 都是谁先执行,谁后执行是不能区分的,因此我们只能打印出RUNNABLE,但是不能区分具体是啥状态。

TIMED_WAITING: 

由于计时,引起的阻塞:

同步阻塞和资源阻塞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因为锁的问题, 这个我们后面再学习。

TERMINATED:

 线程已经完成工作,被销毁了。

线程安全问题 

现象

前面学习的都是现成带来了好处,而实际开发中,如果不仔细的话,是很容易写出线程不安全的代码的。例如,下面这样的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hread t1 = new 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Thread t2 = new 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t1.start();t2.start();// 先得让 t1和t2线程全部执行完毕t1.join(); // main线程等待 t1线程t2.join(); // main线程等待 t2线程System.out.println(count);}}

最终的运行结果一定是不会达到 200000 的。这里就是由 多线程导致的线程安全问题。我们也可以去证明:

t1.start();
t1.join(); // main线程等待 t1线程,并且 t2此时也不会执行t2.start();
t2.join(); // main线程等待 t2线程,t1线程已经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count);

上面代码的最终逻辑就是先执行 t1 线程,再执行 t2 线程,最后的结果就是串行执行的结果。

注意:for循环的循环次数过少,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t1线程 在一个时间片内,其run方法就已经执行完了,那么就不会出现并发的效果了,就相当于是在串行执行。 

原因

造成线程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本原因:随机调度,抢占式执行。

我们写的代码,最终都是会转为计算机指令,让CPU去执行的,由于时间片的存在,当前线程的时间片执行完毕时,该线程就会被操作系统强制踢下CPU,让后面需要执行的线程上CPU开始执行,而上一次被踢下CPU时,可能还没有执行完 count++ 操作(这个操作对应三个计算机指令),导致两次 ++ 的结果可能会重合、覆盖,导致最终 "少加了"

2、 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同一个变量。

如果是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而不去修改的话,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

如果是一个线程修改一个变量,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我们学习多线程之前,就是只有main线程在同一时刻修改同一个变量。

如果是多个线程分时修改同一个变量,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例如,先让 t1 线程修改,再让 t2 线程修改,最终的结果就是正确的。

如果是多个线程同时修改不同的变量,也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例如,t1 线程修改 count1 变量,t2 线程修改 count2 变量,即使操作系统 "故意" 把指令打散,但是因为只有一个线程去修改,最终也不会出现 少修改的情况。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1 = 0;private static int count2 = 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Thread t1 = new 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1++;}});Thread t2 = new Thread(() ->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2++;}});t1.start();t2.start();// 先得让 t1和t2线程全部执行完毕t1.join(); // main线程等待 t1线程t2.join(); // main线程等待 t2线程System.out.println(count1);System.out.println(count2);}
}

3、修改操作不是原子的。

count++ 这个操作站在 CPU指令的角度是 分为三个步骤,这也给了 操作系统 的可乘之机,使其去随机调度,让正在修改的线程,从CPU上被踢了下去。 

4、内存可见性。

5、指令重排序。

4 和 5 这两种情况,我们后期再学习。

解决

我们已经知道了上面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开始针对原因进行修改了。1、2 肯定是不可以被改变的,因此我们只能让 count++ 的指令操作变为原子性,即进行加锁操作。

将 count++ 的操作进行加锁,使得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去访问并且修改。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进行加锁操作。

语法:

synchronized(locker) {... // 要加锁的操作
}// locker 是锁对象,这个确保了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访问当中的代码块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Object locker = new Object(); // 锁对象 —— 只要是一个对象即可Thread t1 = new Thread(()->{// 当t1线程执行到下面的代码时,t2线程只能阻塞等待t1线程执行完毕(for循环结束)synchronized(locker)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Thread t2 = new Thread(()->{// 当t2线程执行到下面的代码时,t1线程只能阻塞等待t2线程执行完毕(for循环结束)synchronized(locker)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t1.start();t2.start();t1.join(); // 这里只有t1线程在执行t2.join(); // 这里只有t2线程在执行System.out.println(count);}
}

上面的代码最终执行的结果是:200000 。这里解决的是修改操作原子性的问题。强制性的确保了操作系统调度 t2线程 时,由于t1线程对locker对象进行了加锁操作,t2线程 不能够执行 synchronized 代码块,也就不可以去修改了count了。最终达到了串行执行的效果。

除了上面这种对for循环整体进行加锁操作之外,还可以只对 count++ 操作进行加锁,因为 count++ 才是最终的修改操作。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0;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Object locker = new Object(); // 锁对象 —— 只要是一个对象即可Thread t1 = new Thread(()->{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当t1线程执行到下面的代码时,// t2线程只能阻塞等待t1线程执行完毕(出synchronized代码块)synchronized (locker) {count++;}}});Thread t2 = new Thread(()->{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当t2线程执行到下面的代码时,// t1线程只能阻塞等待t2线程执行完毕(出synchronized代码块)synchronized (locker) {count++;}}});t1.start();t2.start();t1.join(); // 这里只有t1线程在执行t2.join(); // 这里只有t2线程在执行System.out.println(count);}
}

第二种写法由于只对 count++ 操作进行加锁,因此也就只有这个操作是串行执行,for循环的其他部分是并行执行,这比起让for循环整体串行操作,这个的效率明显要高一些。

注意:

1、加锁操作之所以可以确保多线程代码的安全性,是因为线程之间对锁的访问是互斥的。即当一个线程拿到锁之后,另一个线程再去尝试拿锁时,就会因为互斥从而拿锁失败。

2、多个线程加锁的对象必须是同一个才行。如果说多个线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加锁操作的话,那么达不到 锁本身的互斥效果。因为只有一个线程拿到了,没有多个线程去尝试加锁。

synchronized 除了可以对代码块进行加锁操作之外,还能够对方法进行加锁操作。与对代码块一样,只要加了锁的,当有多个线程来访问时,都会发生互斥,只有最先拿到的线程才可以执行方法,后面的线程会阻塞等待。

代码演示: 

class Counter{private int count;// 当t1线程执行到下面的代码时,t2线程只能阻塞等待t1线程执行完毕(方法执行完)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 {count++;}public int get() {return count;}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ounter counter = new Counter();Thread t1 = new Thread(()->{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er.add();}});Thread t2 = new Thread(()->{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counter.add();}});t1.start();t2.start();t1.join(); // 这里只有t1线程在执行t2.join(); // 这里只有t2线程在执行System.out.println(counter.get());}
}

对静态方法进行加锁,类似于 对类对象进行加锁;对实例方法进行加锁,类似于 对this进行加锁。

好啦!本期 初始JavaEE篇——多线程(2):join的用法、线程安全问题 的学习之旅到此结束啦!我们下一期再一起学习吧!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