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可以想到什么就记录下来,这也是网上写日记的一个好处,然后
今天英语课上看到一个有关迷信的视频,就是老师课件里的,感觉画风很不错,但是我贫瘠的语言形容不出来,就想到是不是世界上的事物并不全都是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就算是最伟大的语言大师也说不定不能给任意一个事物以准确的定义。
下面是kimi给出的解释
一、定义的局限性
-
模糊性事物
-
有些事物的边界是模糊的。例如“高个子”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群体中,对于“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一些篮球运动员群体中,身高1.9米可能不算高个子,而在普通人群中,1.9米就属于高个子范畴。这种模糊性使得很难给它一个精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
再如“美”这个概念。美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对于一幅画,有人觉得色彩鲜艳、构图精妙就是美的;而有人可能更注重画作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观念的人对美的定义千差万别。
-
-
动态变化的事物
-
科技领域的很多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很难有固定定义。以“人工智能”为例,在早期,人们可能认为只要机器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或者模拟一些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人工智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内涵不断拓展,从弱人工智能(如语音助手)到强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识和情感的机器),它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
-
语言本身也在动态变化。新词汇不断涌现,旧词汇的含义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cool”这个单词,在过去主要表示“凉爽”,而现在更多地用于形容“酷炫、厉害”等含义。这种语言的演变使得一些词汇的定义处于动态之中。
-
-
哲学和抽象概念
-
对于一些深刻的哲学概念,如“存在”“意识”等,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争论了数千年。例如“存在”,从唯物主义角度,存在可能是指物质的客观实在;而从唯心主义角度,存在可能和精神、意识紧密相关。不同的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
“意识”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心理、生理、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目前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还在探索意识的本质,包括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的范围等,所以很难给意识一个清晰的、被所有人认可的定义。
-
不过,人类一直在努力对事物进行定义,以方便交流和理解。定义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定义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化。对于那些难以定义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研究、讨论和探索,逐渐接近对它们本质的理解。
——————————————————————————————
我很羡慕表达能力强的人。还有就是文字编纂能力强的人
我的思维比较跳脱。说到文本编辑了,书记的能力就特别强,当然准书记也是强的没边。要是我的话就不知道该怎么改,怎么写文稿。感觉无从下手,这也能算是AI出现之后的一个弊端吧,所有文字相关的问题我都会交给AI来弄,因为毕竟他可以做的更快更好,这样我不断依赖他,形成恶性循环了(其实也不能算是恶性?)
党校教唱国际歌,然后王老师让我们六个人组一个小组然后准备唱歌比赛的相关事宜,后天之前上报歌的名字,我们选的 在太行山上,然后今天又认识了lcj同学,几点不是很高但是是一个很好的人,然后还有未来的文艺部部长h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