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论你是考研考公等考试大军中的一员,还是已步入社会的打工人或者领导,当你面临被人选择或者选择人时,皆可从《马说》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马说
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from=aladdin&pid=6315ee6234bf4c849a0fca95cd8c26aa
【体会】
这篇文章出自初二(下)学期必背文章《马说》。通篇不足150字,但充满智慧,寓意深刻。本人将《马说》作为重读义务教育-语文的第一篇文章,本人归纳梳理,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对该文章的体会。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如果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唯心主义呢,因为它忽略了千里马自身的价值,但不重要。寥寥几笔,却道出了现实,伯乐相马,难度不小。 就像脱口秀演员徐志胜聊毕业找工作时,这样调侃道,“找工作意识到,年轻人的机会是无限的,但年轻人也是无限的,无限除无限有可能为0呀…”,回归现实,“酒香也怕巷子深”便呼应了这一现实。
那千里马怎么办? 伯乐怎么办呢?
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句话叮嘱了那些 “千里马”,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是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有机会展现你的本领和才干。此外,无论“千里马”亦或我们普通“牛马”,这种智慧还是值得学习的,投资自己,锻炼身体 ,就像顺口溜说的,“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这里的啥事可以自由发挥,大概率是负面情绪、畏难情绪请走开,顺其自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无矛盾)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第三部分主要是告诫了那些“伯乐”,如果真是需要日行千里的马,那需要问一下自己:如何来训练他?吃多少粮食?马鸣叫是在表达啥?同样,在选人用人时,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需要,到底需要的人是什么,如何去培养、怎么才能发挥它的才能吧。尤其,是在用人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只只知道缺人便招录,但没有完善的培养方案,便会出现“不停地招录,不停地缺人”这种现象,易出现产生本末倒置、事倍功半、不尽人意的情况,因此,找选人时一定要想清楚,是否有明确的需要?是否有明确的培养机制?激励和奖惩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