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锐评 > 域名备案要钱吗_策划公司活动方案_企业如何做网络推广_百度快照优化seo

域名备案要钱吗_策划公司活动方案_企业如何做网络推广_百度快照优化seo

2025/1/8 3:26:04 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62941961/article/details/144903170  浏览:    关键词:域名备案要钱吗_策划公司活动方案_企业如何做网络推广_百度快照优化seo
域名备案要钱吗_策划公司活动方案_企业如何做网络推广_百度快照优化seo

1,什么是 metaspace?

  1. 定义
    • Metaspace 是 Java 8 中引入的一个新的内存区域,用于替代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它主要存储类的元数据,包括类的结构信息,如方法数据、方法字节码、常量池等。简单来说,它是存放类相关信息的地方,这些信息对于 Java 虚拟机正确地执行字节码是非常关键的。
  2. 与永久代的区别
    • 在 Java 8 之前,类的元数据存储在永久代中。永久代有一个固定的大小限制,并且在 Full GC(垃圾回收)时会被回收。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加载的类过多或者动态生成类(例如使用某些字节码生成框架)导致永久代空间不足时,就会出现内存溢出(OutOfMemoryError)的情况。
    • Metaspace 的优势在于它的大小不再是固定的,它是在本地内存中进行分配的。它的内存大小仅受限于本地内存的大小,并且它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更加灵活。
  3. 工作原理
    • 当类加载器(ClassLoader)加载一个类时,类的元数据会被存储到 Metaspace 中。Java 虚拟机使用了一种叫做 “类元数据分配器”(Class Metadata Allocator)的机制来管理 Metaspace 中的内存分配。
    • 例如,当我们编写一个简单的 Java 类:
class MyClass {private int myVariable;public void myMethod()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my method");}
}
  • 当这个MyClass类被加载时,它的类名、成员变量myVariable的信息(类型、访问修饰符等)、方法myMethod的信息(返回类型、参数列表、字节码等)以及常量池等元数据都会被存储到 Metaspace 中。
  1. 内存溢出情况
    • 虽然 Metaspace 的大小比较灵活,但也有可能出现内存溢出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加载了大量的类或者动态生成了过多的类导致 Metaspace 耗尽内存。
    • 例如,在一些应用服务器环境中,如果频繁地进行热部署,每次部署都会加载新的类,而且旧的类加载器没有被及时卸载,就可能导致 Metaspace 内存溢出。可以通过设置 Metaspace 的大小参数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比如-XX:MetaspaceSize-XX:MaxMetaspaceSize-XX:MetaspaceSize是触发 Metaspace 垃圾回收的初始阈值,-XX:MaxMetaspaceSize是 Metaspace 的最大内存限制。

2,什么是指针压缩?

  1. 定义
    • 指针压缩(Compressed Oops)是 Java 虚拟机(JVM)中一种优化技术。在 64 位的 JVM 中,对象引用(指针)本来是 64 位大小,这会占用较多的内存空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性能。指针压缩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 64 位的指针压缩为 32 位,从而减少内存占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
  2. 工作原理
    • 当启用指针压缩时,JVM 会将对象的指针进行转换。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在 Java 堆内存中,对象的地址是按照字节对齐的,通常是 8 字节对齐。这意味着对象地址的低 3 位总是 0。
    • 因此,JVM 可以利用这一点,只存储对象指针的高 32 位或者高 33 位(在某些情况下),在需要使用指针的时候再通过一定的算法恢复出完整的 64 位指针。例如,如果对象指针是0x000000000000000012345678,启用指针压缩后可能只存储0x12345678这 32 位。
    • 以一个简单的 Java 程序为例,假设有一个对象数组:
class MyObject {int value;
}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Object[] objects = new MyObject[100];for (int i = 0; i < 100; i++) {objects[i] = new MyObject();}}
}
  • 在这个程序中,当创建MyObject数组objects时,如果启用指针压缩,存储数组元素(对象引用)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会减少,因为对象引用从 64 位被压缩为 32 位。
  1. 优势
    • 内存节省:在 64 位 JVM 中,如果没有指针压缩,对象引用占用 8 字节。对于大规模的 Java 应用程序,有大量的对象引用,指针压缩可以显著减少内存占用。例如,在一个有大量对象引用的大型企业级应用中,指针压缩可能会节省几 GB 甚至更多的内存。
    • 性能提升:较小的指针在 CPU 缓存中占用的空间更小,这使得在内存访问时可以有更高的缓存命中率。同时,因为内存占用减少,垃圾回收等操作也可能会更加高效,间接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2. 启用和禁用条件
    • 在 Java 8 及以后的版本中,默认情况下是启用指针压缩的。可以通过 JVM 参数-XX:+UseCompressedOops(启用)和-XX:-UseCompressedOops(禁用)来控制指针压缩的开启和关闭。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默认启用状态是比较好的选择,除非有特殊的性能调优或者兼容性需求。

3,Java 对象头的构成是怎样的?

  1. 概述
    • Java 对象头(Object Header)是 Java 对象在内存中的一部分,它存储了与对象自身相关的一些元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 Java 虚拟机实现对象的管理、同步等功能非常重要。
  2. 组成部分
    • 标记字段(Mark Word)
      • 这是对象头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用于存储对象的哈希码(HashCode)、对象的分代年龄(在垃圾回收的分代收集算法中使用)、锁状态标志位等信息。
      • 例如,在 32 位的 JVM 中,对象头的标记字段占 32 位。其位布局会根据对象的状态而变化。当对象处于无锁状态时,可能会存储对象的哈希码和分代年龄等;当对象被锁住时,这部分空间会用于存储锁的相关信息,比如锁的指针等。
      • 以一个简单的 Java 类为例:
class MyObject {int value;
}
  • 当创建MyObject的实例时,其对象头的标记字段会记录这个对象的一些初始信息,如哈希码(如果计算了的话)和分代年龄(初始为 0)。
  • 类型指针(Klass Pointer)
    • 在 64 位的 JVM 中,如果开启了指针压缩(Compressed Oops),类型指针占 32 位;如果没有开启指针压缩,则占 64 位。类型指针指向对象的类元数据(klass),这个类元数据存储在方法区(在 Java 8 之后是 Metaspace)中,它包含了对象所属类的结构信息,如方法、字段等信息。
  1. 与不同状态的关联
    • 无锁状态:标记字段存储对象的哈希码和分代年龄等基本信息。
    • 偏向锁状态:当一个线程获取了对象的偏向锁后,标记字段的部分位会用于存储偏向线程 ID、偏向时间戳等信息,用于记录是哪个线程获得了偏向锁以及获得的时间等。
    • 轻量级锁状态:当轻量级锁被获取时,标记字段会存储指向栈中锁记录的指针,这个指针用于线程在执行同步块时快速地获取和释放锁。
    • 重量级锁状态:此时标记字段会存储指向互斥量(重量级锁)的指针,用于实现多线程之间的互斥访问。
  2. 作用
    • 对象识别和管理:通过对象头的信息,Java 虚拟机可以快速地识别对象的状态,如是否被锁定、对象的所属类等,从而有效地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包括对象的创建、销毁和垃圾回收等操作。
    • 多线程同步:对象头中的锁相关信息对于实现 Java 中的多线程同步机制至关重要。无论是偏向锁、轻量级锁还是重量级锁,都是基于对象头中的信息来实现高效的线程同步,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4,你能解释一下G1垃圾收集器的原理吗?

  1. 概述
    • G1(Garbage - First)垃圾收集器是一种面向服务器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用于大型堆内存的场景,旨在高效地处理内存垃圾回收,同时尽量减少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它是一种分区收集器,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
  2. 堆内存划分
    • G1 把堆内存划分为一个个大小相等的独立区域(Region),这些区域可以是 Eden 区、Survivor 区或者 Old 区。每个区域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XX:G1HeapRegionSize来设定,取值范围为 1MB - 32MB,且必须是 2 的幂次方。
    • 例如,一个 4GB 的堆内存可能被划分为大约 2048 个 2MB 大小的区域。这种划分方式使得 G1 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内存回收,而不像传统的分代收集器那样依赖固定的 Eden、Survivor 和 Old 空间划分。
  3. 垃圾回收阶段
    •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
      • 这是 G1 垃圾回收的第一个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标记出从 GC Roots(如线程栈中的本地变量、静态变量等)能够直接到达的对象。这个阶段是需要暂停应用程序的,但是由于它只标记直接可达的对象,所以停顿时间通常很短。
      • 例如,在一个 Java Web 应用中,当执行初始标记时,会暂停线程,快速标记出如 Servlet 对象、一些静态工具类对象等从 GC Roots 直接可达的对象。
    •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
      • 在初始标记完成后,G1 会开启并发标记阶段。这个阶段与应用程序线程并发执行,它会根据初始标记的结果,进一步追踪标记所有可达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程序可以继续运行,不过可能会有一些对象的引用关系发生变化。
      • 比如,在一个正在运行的企业级 Java 应用中,用户可能正在进行数据库查询操作,而 G1 在后台进行并发标记,不断地追踪对象之间的引用关系。
    • 最终标记(Final Mark)
      • 由于在并发标记阶段,对象的引用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最终标记阶段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处理。这个阶段会暂停应用程序,对并发标记阶段中引用关系发生变化的对象进行重新标记,确保所有存活的对象都被正确标记。
      • 例如,如果在并发标记阶段一个对象被新创建或者一个对象的引用被修改,最终标记阶段会准确地更新这些对象的标记状态。
    • 筛选回收(Live Data Eviction and Copying)
      • 这是 G1 垃圾回收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G1 会根据每个区域中的存活对象数量以及回收这些对象所需的成本(通过计算得到一个回收价值)来确定回收哪些区域。然后将存活的对象复制到新的区域中,对可以回收的区域进行清除。
      • 假设在一个具有多个区域的堆内存中,G1 经过计算发现某个区域中大部分对象都是垃圾,回收这个区域的成本较低且回收价值较高,那么就会优先回收这个区域,将其中少量的存活对象复制到其他区域。
  4. 优势
    • 可预测的停顿时间:G1 通过对每个区域的回收价值进行计算,能够在满足用户设定的停顿时间目标(通过-XX:MaxGCPauseMillis参数设置)的情况下,优先回收垃圾最多、回收成本最低的区域,从而实现相对可预测的停顿时间。
    • 高效的内存利用:由于 G1 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能够灵活地选择回收哪些区域,所以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内存空间,减少内存碎片的产生,尤其适用于内存较大且对象生命周期复杂的应用场景。

5Java 中的young GC、old GC、full GC和mixed GC的区别是什么?

  1. Young GC(新生代垃圾回收)
    • 定义:主要是对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进行垃圾回收。新生代又分为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一般有两个 Survivor 区)。对象在 Eden 区中创建,当 Eden 区满时,就会触发 Young GC。
    • 回收过程:在 Young GC 过程中,Eden 区中的存活对象会被复制到 Survivor 区。如果 Survivor 区空间不够,部分对象会直接晋升到年老代(Old Generation)。例如,假设 Eden 区有 100 个对象,经过 Young GC 后,其中 80 个存活对象被复制到 Survivor 区,另外 20 个因为 Survivor 区空间不足等原因直接晋升到年老代。
    • 特点:Young GC 的频率相对较高,因为大部分对象在创建后很快就会变成垃圾。而且由于新生代空间相对较小,回收速度通常比较快,停顿时间(应用程序暂停时间)也较短。
  2. Old GC(年老代垃圾回收)
    • 定义:专门针对年老代进行垃圾回收。年老代主要存放生命周期较长的对象。
    • 回收原因:当年老代的空间使用率达到一定阈值(这个阈值可以通过 JVM 参数设置),或者在新生代对象晋升到年老代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就会触发 Old GC。
    • 特点:与 Young GC 相比,Old GC 的频率较低,因为年老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较长。但是,Old GC 的停顿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因为年老代中的对象数量可能较多,并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对象相互关联,垃圾回收算法在处理这些对象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定哪些是垃圾对象。
  3. Full GC(全堆垃圾回收)
    • 定义:对整个 Java 堆(包括新生代、年老代和永久代 / 元空间)进行垃圾回收。它会回收所有代中的垃圾对象。
    • 触发场景
      • 当老年代空间不足,并且无法通过 Minor GC(即 Young GC)和 Old GC 来满足内存需求时,会触发 Full GC。例如,在一个长期运行的 Java 应用中,随着对象不断地晋升到年老代,年老代空间逐渐填满,并且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晋升,就会触发 Full GC。
      • 当永久代 / 元空间(在 Java 8 之前是永久代,之后是元空间)空间不足时,也会触发 Full GC。
      • 显式调用System.gc()方法(不过在很多情况下,JVM 可能会忽略这个调用)。
    • 特点:Full GC 的停顿时间通常是最长的,因为它要处理整个堆内存。而且 Full GC 对应用程序的性能影响较大,应该尽量避免频繁触发 Full GC。
  4. Mixed GC(混合垃圾回收)
    • 定义:这是 G1 垃圾收集器特有的垃圾回收方式。它会同时回收新生代和部分年老代区域。
    • 回收过程:G1 收集器会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这些区域有 Eden 区、Survivor 区和 Old 区的划分。Mixed GC 会先对 Eden 区进行回收,然后根据一定的优先级和回收收益选择部分 Old 区进行回收。
    • 特点:Mixed GC 的目的是在回收垃圾的同时,尽量缩短停顿时间,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内存。它结合了 Young GC 和部分 Old GC 的特点,通过合理地选择回收区域,在保证一定的垃圾回收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应用程序的影响。

6,mixed gc的触发时机是什么?

  1. G1 垃圾收集器基本原理回顾
    • G1 是一个分区域的垃圾收集器,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这些区域包括 Eden 区、Survivor 区和 Old 区。它的目标是在有限的停顿时间内收集尽可能多的垃圾。
  2. Mixed GC 触发的主要时机
    • 堆内存占用达到阈值
      • G1 会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停顿时间(通过-XX:MaxGCPauseMillis参数)来控制垃圾回收的节奏。当整个堆内存的占用率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触发 Mixed GC。这个阈值的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它与堆内存的使用情况、各个区域的垃圾比例等因素有关。
      • 例如,假设设定目标停顿时间为 200 毫秒,当堆内存的使用情况表明如果不进行垃圾回收,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内就可能超过目标停顿时间,G1 会启动 Mixed GC 来回收垃圾,以避免过长的停顿。
    • 年轻代回收后的晋升情况
      • 在进行 Young GC(新生代垃圾回收)后,如果有大量对象需要晋升到 Old 区,并且 Old 区的剩余可用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些晋升对象,G1 可能会触发 Mixed GC。
      • 比如,一次 Young GC 后,有许多在新生代中存活时间较长的对象需要晋升到年老代,但年老代的空闲区域无法满足这些对象的容纳需求,此时为了腾出空间,G1 会触发 Mixed GC 来回收年老代中的部分区域,同时也会对新生代进行回收。
    • 并发标记周期完成后
      • G1 的垃圾回收过程包括初始标记、并发标记、最终标记等阶段。当并发标记周期完成后,G1 已经清楚各个区域内的垃圾对象分布情况。此时,如果发现有足够多的 Old 区垃圾可以回收,并且满足一定的回收收益(通过计算回收某个区域垃圾的成本和收益来确定),就会触发 Mixed GC。
      • 例如,在并发标记结束后,G1 通过分析发现有几个 Old 区区域内大部分对象都是垃圾,回收这些区域能够有效减少堆内存的占用,并且回收成本相对较低,收益较高,此时就会触发 Mixed GC 来回收这些区域以及新生代。

7,老年代对新生代的引用是如何处理的?

  1. 卡表(Card Table)机制概述
    • 在 Java 虚拟机中,为了处理老年代对新生代的引用,使用了卡表(Card Table)机制。卡表是一种用于记录老年代对象对新生代对象引用变化的辅助数据结构。
    • 堆内存被划分为一个个固定大小的区域,卡表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 “卡”)对应着老年代中的一块内存区域。通常一个卡的大小在 512 字节左右。
  2. 写屏障(Write Barrier)与引用更新
    • 写屏障的作用
      • 当老年代对象的引用发生变化,即增加或减少对新生代对象的引用时,写屏障(Write Barrier)会被触发。写屏障是一种在字节码层面的操作,它可以拦截这种引用变化操作。
      • 例如,在一个多线程的 Java 应用中,当一个老年代的对象更新了它对新生代对象的引用时,写屏障会在这个更新操作执行时发挥作用。
    • 引用更新记录到卡表
      • 写屏障会将这个引用变化的信息记录到卡表中。具体来说,它会将对应的卡标记为 “脏”(dirty),表示这个卡所对应的老年代区域内的对象发生了引用新生代对象的变化。
      • 比如,假设老年代被划分为 100 个卡对应的区域,当其中一个区域内的老年代对象改变了对新生代对象的引用,写屏障会将对应的卡标记为脏,方便后续垃圾回收时识别。
  3. 垃圾回收过程中的处理
    • Young GC(新生代垃圾回收)时
      • 在进行 Young GC 时,垃圾回收器会先检查卡表。对于标记为脏的卡,垃圾回收器会扫描对应的老年代区域,以确定其中是否有对新生代存活对象的引用。
      • 例如,如果在 Young GC 过程中发现某张卡是脏的,就会详细扫描这张卡对应的老年代区域,找出其中引用了新生代对象的老年代对象。这样可以确保在回收新生代对象时,不会错误地回收那些被老年代对象引用的新生代存活对象。
    • 跨代引用与性能优化
      • 这种卡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代对新生代的跨代引用问题。如果没有卡表机制,在进行新生代垃圾回收时,就需要扫描整个老年代来查找是否有对新生代对象的引用,这会极大地增加垃圾回收的时间和工作量。
      • 通过卡表,只需要扫描被标记为脏的卡对应的老年代区域,大大减少了扫描范围,提高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8,什么是 JIT?

  1. 定义
    • JIT(Just - In - Time)即即时编译,是一种程序执行技术。在 Java 中,Java 虚拟机(JVM)中的 JIT 编译器在程序运行期间将字节码(Bytecode)编译成机器码(Native Code),以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2. 工作原理
    • 字节码解释执行阶段
      • 当 Java 程序启动时,JVM 首先会以解释器(Interpreter)的模式执行字节码。解释器会逐行读取字节码指令并执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启动速度快,因为不需要等待编译过程。但是,解释执行的效率相对较低,因为每次执行都需要对字节码进行解释。
      • 例如,一个简单的 Java 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1;int b = 2;int sum = a + b;System.out.println(sum);}
}
  • 在程序启动初期,这个方法的字节码会被解释器逐行解释执行。
  • 热点代码检测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JIT 编译器会监测哪些代码是经常被执行的,这些代码被称为 “热点代码”(Hot Spot)。JVM 通常会使用基于计数器的热点探测(Counter - Based Hot Spot Detection)方法来确定热点代码。例如,一个方法被调用的次数超过一定阈值,或者一个循环体被执行的次数足够多,这些代码就会被标记为热点代码。
  • 即时编译阶段
    • 一旦代码被标记为热点代码,JIT 编译器就会将这些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编译后的机器码会被缓存起来,后续对这些热点代码的执行就直接使用机器码,而不再需要解释执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假设main方法中的加法操作和System.out.println操作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被频繁执行,JIT 编译器会将这些操作对应的字节码编译成机器码,使得后续执行这些操作时速度更快。
  1. 优势
    • 性能提升:通过将热点字节码编译为机器码,减少了解释执行的开销,显著提高了程序的执行速度,尤其是对于性能敏感的应用程序,如服务器端的 Java 应用、大型数据处理软件等。
    • 动态优化:JIT 编译器可以根据程序运行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优化。例如,它可以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和运行环境进行优化,还可以根据代码的执行频率和数据类型等信息来优化编译后的机器码,使程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场景。
  2. 局限性
    • 编译时间和资源消耗:JIT 编译过程本身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系统资源。当对大量代码进行即时编译时,可能会导致程序在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性能下降,因为此时系统资源被用于编译而不是执行程序。
    • 内存占用:编译后的机器码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进行缓存。对于内存有限的系统,过多的 JIT 编译可能会导致内存压力增加。

9,JIT编译后的代码存在哪?

  1. 方法区(Method Area)或元空间(Metaspace)相关部分
    • 在 Java 8 之前,JIT 编译后的代码存储在方法区(Method Area)中。方法区是 Java 虚拟机内存结构中的一个区域,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
    • 从 Java 8 开始,由于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被元空间(Metaspace)取代,JIT 编译后的代码存储在元空间里。元空间的本质是本地内存(Native Memory),它的大小不像之前永久代那样有固定限制,理论上受限于操作系统的内存大小。
  2. 代码缓存(Code Cache)
    • 除了方法区 / 元空间外,JVM 还使用代码缓存(Code Cache)来存储 JIT 编译后的代码。代码缓存是一块专门用于存放编译后的机器码的内存区域。
    • 代码缓存有自己的大小限制,这个大小可以通过 JVM 参数来调整,如-XX:ReservedCodeCacheSize用于指定代码缓存的大小。如果代码缓存空间不足,可能会导致 JIT 编译无法正常进行,或者一些已经编译的代码被清除,影响程序的性能。
    • 例如,在一个复杂的 Java 企业级应用中,有大量的热点代码需要 JIT 编译,如果代码缓存设置得过小,可能会频繁出现代码被清除和重新编译的情况,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
  3. 与本地方法接口(Native Method Interface)的关系
    • JIT 编译后的机器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本地方法(Native Method)。它们都是以机器码的形式存在,并且可以直接被 CPU 执行。
    • 当 Java 程序通过本地方法接口(JNI)调用本地方法时,这些本地方法的代码存储在本地库(Native Library)中,而 JIT 编译后的代码虽然存储在 JVM 内部的代码缓存或元空间等区域,但在执行方式上与本地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接的机器码级别的执行,这也是 JIT 编译能够提高 Java 程序执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10,你使用过哪些gc参数?能介绍一下吗?

  1. -XX:+UseSerialGC
    • 含义:启用 Serial 垃圾收集器。这是一个单线程的垃圾收集器,在进行垃圾收集时,会暂停所有应用程序线程,直到垃圾收集完成。
    • 适用场景:适用于小型应用程序或者单核处理器的环境。因为它是单线程的,所以在处理简单场景时比较高效,而且没有多线程同步的开销。例如,一些简单的命令行工具类 Java 程序,其堆内存较小,对停顿时间不太敏感,可以使用这个参数。
    • 示例:在启动 Java 应用时,可以在命令行中添加-XX:+UseSerialGC参数,如java -XX:+UseSerialGC -jar your - application.jar
  2. -XX:+UseParallelGC
    • 含义:启用 Parallel 垃圾收集器(也称为吞吐量收集器)。它是多线程的垃圾收集器,主要关注的是提高垃圾收集的吞吐量,即应用程序运行时间占总时间(应用程序运行时间 + 垃圾收集时间)的比例。
    • 适用场景:适合对吞吐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批处理任务或者科学计算等应用。这些应用通常更关心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任务,而对短暂的停顿时间有一定的容忍度。
    • 示例java -XX:+UseParallelGC -jar batch - processing - application.jar。可以通过-XX:ParallelGCThreads参数来调整垃圾收集线程的数量,以更好地适配硬件资源,比如-XX:ParallelGCThreads = 4表示使用 4 个线程进行垃圾收集。
  3. -XX:+UseConcMarkSweepGC(CMS)
    • 含义:启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垃圾收集器。这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它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初始标记、并发标记、重新标记和并发清除几个阶段,其中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阶段是和应用程序线程并发执行的,这样可以减少应用程序的停顿时间。
    • 适用场景: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如 Web 应用服务器。因为这些应用需要及时响应用户请求,不能有过长的停顿时间。
    • 示例java -XX:+UseConcMarkSweepGC -jar web - application.jar。不过需要注意的是,CMS 收集器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会产生内存碎片,并且在并发阶段可能会和应用程序竞争 CPU 资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优。
  4. -XX:+UseG1GC
    • 含义:启用 G1(Garbage - First)垃圾收集器。G1 是一种面向服务器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区域(Region),可以同时回收新生代和部分年老代区域,并且能够提供可预测的停顿时间。
    • 适用场景:适合大型堆内存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对停顿时间有一定要求,并且内存使用情况复杂的应用。例如,大型的分布式系统或者内存占用较大的企业级应用。
    • 示例java -XX:+UseG1GC -jar enterprise - application.jar。可以通过参数如-XX:MaxGCPauseMillis来设置目标停顿时间,比如-XX:MaxGCPauseMillis = 200表示希望每次垃圾收集的停顿时间不超过 200 毫秒。

11什么是 AQS?

  1. 定义
    • 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即抽象队列同步器,是 Java 并发包(java.util.concurrent)中的一个基础框架类。它是构建锁和其他同步组件(如信号量、倒计时器等)的基础,提供了一种实现阻塞式同步机制的通用框架。
  2. 内部数据结构
    • 同步队列(Sync Queue)
      • AQS 内部维护了一个 FIFO(先进先出)的同步队列,用于管理等待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当线程尝试获取锁但锁已被其他线程占用时,该线程会被封装成一个节点(Node)并加入到同步队列中等待。
      • 例如,在一个多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场景中,多个线程同时尝试获取一个独占锁,当锁被某个线程占用时,其他未获取到锁的线程就会在这个同步队列中排队等待锁的释放。
    • 节点(Node)的构成
      • 节点包含了线程引用(Thread Reference),用于指向等待的线程;等待状态(Wait Status),用于表示节点的状态,如 SIGNAL(表示后继节点需要被唤醒)、CANCELLED(表示节点对应的线程已取消等待)等;前驱节点(Prev)和后继节点(Next)的引用,用于维护队列的顺序。
  3. 同步状态(State)管理
    • AQS 通过一个整型的同步状态变量(通常用getState()setState()方法来操作)来控制同步。这个状态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取决于具体的同步组件实现。
    • 例如,在一个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中,同步状态可以用来表示锁被获取的次数。当一个线程首次获取锁时,同步状态可能从 0 变为 1;如果该线程再次获取同一把锁(可重入),同步状态会相应地增加。
  4. 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 AQS 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它定义了一些抽象方法和模板方法,子类需要根据具体的同步需求来实现这些抽象方法。
    • 例如,tryAcquire()tryRelease()是抽象方法,用于尝试获取和释放同步状态。在实现一个自定义锁时,就需要根据锁的规则来实现这些方法。如果是一个公平锁,tryAcquire()方法可能会检查同步队列中是否有等待时间更长的线程;如果是一个非公平锁,tryAcquire()可能会直接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而不考虑队列顺序。
  5. 实现锁和同步组件的示例 - 以 ReentrantLock 为例
    • 获取锁(Lock)过程
      • 当线程调用ReentrantLocklock()方法时,会调用 AQS 的acquire()模板方法。acquire()方法内部会调用tryAcquire()(由ReentrantLock实现)来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线程就可以访问共享资源;如果失败,线程会被封装成节点加入同步队列等待。
    • 释放锁(Unlock)过程
      • 当线程完成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调用ReentrantLockunlock()方法时,会调用 AQS 的release()模板方法。release()方法内部会调用tryRelease()(由ReentrantLock实现)来尝试释放同步状态。如果释放成功,并且同步队列中有等待的线程,会唤醒队列头部的下一个线程来尝试获取锁。

12,GRPC 是什么?

  1. 定义
    • GRPC(gRPC)是由 Google 开发的一种高性能、开源的远程过程调用(RPC)框架。它基于 HTTP/2 协议传输,使用 Protocol Buffers(简称 protobuf)作为接口定义语言(IDL)和消息序列化格式。
  2. 工作原理
    • 协议和序列化
      • GRPC 建立在 HTTP/2 之上,HTTP/2 相比 HTTP/1.1 有很多优势,如二进制分帧层(Binary Framing Layer)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带宽,支持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允许在一个 TCP 连接上同时进行多个请求和响应的传输,减少了连接建立的开销,提高了性能。
      • 同时,它使用 protobuf 进行消息序列化。protobuf 是一种语言无关、平台无关的高效序列化机制。它通过定义消息结构的.proto文件,将消息结构转换为各种编程语言可以理解和处理的类或结构体。例如,定义一个简单的消息结构:
syntax = "proto3";
message Person {string name = "1";int32 age = "2";
}
  • 这个.proto文件定义了一个Person消息,包含nameage两个字段。通过 protobuf 编译器,可以将这个消息结构生成 Java、Python 等多种编程语言对应的代码,用于消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服务定义和调用
    • 在 GRPC 中,服务是通过.proto文件定义的。例如,定义一个简单的服务:
service Greeter {rpc SayHello (Person) returns (Greeting);
}
  • 这里定义了一个Greeter服务,其中有一个SayHello方法,它接收一个Person类型的参数,并返回一个Greeting类型的结果。在客户端和服务端,根据这个服务定义来实现具体的功能。
  • 客户端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服务。当客户端调用SayHello方法时,请求消息会被序列化,通过 HTTP/2 协议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反序列化,处理请求,然后将结果序列化并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再进行反序列化得到最终结果。
  1. 优势
    • 高性能:得益于 HTTP/2 的高效传输和 protobuf 的快速序列化,GRPC 在性能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处理大量的小消息或者低延迟要求的场景下。
    • 跨语言支持:因为它是基于 protobuf 和独立于语言的服务定义,GRPC 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编程语言之间进行服务调用。例如,可以用 Java 编写服务端,用 Python 编写客户端,它们之间可以通过 GRPC 进行通信。
    • 强类型和接口定义清晰:通过.proto文件明确地定义服务接口和消息类型,使得服务的接口清晰,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和维护。并且由于是强类型的,在编译阶段就可以发现很多类型相关的错误,减少了运行时错误的可能性。
  2. 应用场景
    • 微服务架构:在微服务之间进行通信是 GRPC 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它可以高效地实现服务之间的远程调用,帮助构建高性能的微服务系统。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商品服务和订单服务之间可以使用 GRPC 进行通信,实现订单创建时对商品信息的查询等操作。
    • 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GRPC 可以用于不同节点之间的通信。比如,在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数据节点和控制节点之间通过 GRPC 进行数据传输和命令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13为什么protobuf比json更好?

  1. 性能方面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速度
      • Protobuf 是一种二进制格式,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它的性能通常比 JSON 更高。因为 Protobuf 在设计上更加紧凑,其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算法是专门为高效处理二进制数据而构建的。
      • 例如,在一个高性能计算场景或者大规模数据传输的应用中,需要频繁地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使用 Protobuf 可以显著减少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假设要序列化一个包含大量复杂结构数据的对象,Protobuf 可能只需要几毫秒,而 JSON 可能需要几十毫秒甚至更多。
    • 数据大小
      • Protobuf 序列化后的数据体积通常比 JSON 小。这是因为 Protobuf 采用了更紧凑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去除了 JSON 中的一些冗余信息,如键名的字符串表示等。
      • 比如,对于一个包含多个字段的结构体,JSON 可能会占用较大的空间来存储字段名和值。而 Protobuf 只使用数字标签来标识字段,并且在二进制格式下,能够更紧密地排列数据。在网络传输或者存储数据时,较小的数据体积意味着可以节省带宽和存储空间,提高传输效率。
  2. 类型系统方面
    • 强类型定义
      • Protobuf 是强类型的,通过.proto文件预先定义数据结构。这种方式使得在编译阶段就能够发现很多数据类型相关的错误,而不是等到运行时才发现问题。
      • 例如,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如果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使用 Protobuf 进行通信,双方都基于相同的.proto文件进行代码生成。当客户端发送的数据类型不符合定义时,在编译过程中就会报错,避免了因数据类型不匹配而导致的潜在错误。相比之下,JSON 是一种文本格式,数据类型检查相对较弱,更多地依赖于运行时的解析和验证。
    • 向前和向后兼容性
      • Protobuf 在维护数据结构的兼容性方面表现出色。当对.proto文件进行修改时,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新增字段但不改变已有字段的标签等),旧版本的代码仍然可以与新版本的数据进行交互。
      • 例如,在一个软件系统的升级过程中,服务端更新了数据结构,使用 Protobuf 可以确保旧版本的客户端仍然能够正确地解析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只要这些数据的核心部分没有改变。而 JSON 在这方面相对较弱,对数据结构的变化比较敏感。
  3. 安全性方面
    • 减少潜在攻击风险
      • 由于 Protobuf 是二进制格式,不像 JSON 那样是易读的文本格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针对数据格式的攻击风险,如注入攻击等。攻击者很难直接对二进制格式的 Protobuf 数据进行篡改或者注入恶意脚本。
      • 例如,在一个网络应用中,接收用户输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下,使用 Protobuf 可以降低用户输入被恶意利用来破坏数据完整性或者执行恶意代码的风险,相比之下,JSON 由于其文本格式和相对宽松的解析规则,更容易受到攻击。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