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时评 > Spark学习3.0

Spark学习3.0

2025/1/15 19:11:08 来源:https://blog.csdn.net/m0_74957207/article/details/140006406  浏览:    关键词:Spark学习3.0

目录

10.3.4 Spark运行原理

 1.设计背景

 2.RDD概念

 3.RDD特性

 4.RDD之间的依赖关系

 窄依赖和宽依赖

5.Stage的划分

 Stage的类型包括两种:ShuffleMapStage和ResultStage

 6.RDD运行过程


10.3.4 Spark运行原理

 1.设计背景

许多 迭代式算法(比如机器学习、图算法等)和交互式数据挖掘工具 共同之处是,不同计算阶段之间会重用中间 结果
目前的MapReduce框架都是把中间结果写入到HDFS中,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复制、磁盘IO和序列化开销

RDD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出现的,它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数据架构,我们不必担心底层数据的分布式特性,只需将具体的应用逻辑表达为一系列转换处理,不同RDD之间的转换操作形成依赖关系,可以实现管道化,避免中间数据存储,大大降低了数据复制、磁盘IO和序列化开销

 2.RDD概念

一个RDD就是一个分布式对象集合,本质上是一个只读的分区记录集合,每个RDD可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就是一个数据集片段,并且一个RDD的不同分区可以被保存到集群中不同的节点上,从而可以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进行并行计算

RDD提供了一种高度受限的共享内存模型,即RDD是只读的记录分区的集合,不能直接修改,只能基于稳定的物理存储中的数据集创建RDD,或者通过在其他RDD上执行确定的转换操作(如mapjoingroup by)而创建得到新的RDD

RDD 提供了一组丰富的操作以支持常见的数据运算,分为 “动作”( Action “转换”( Transformation 两种类型
RDD 提供的 转换 接口都非常简单,都是类似 map filter groupBy join 等粗粒度的数据转换操作,而不是针对某个数据项的细粒度修改 (不适合网页爬虫)
表面上 RDD 的功能很受限、不够强大 实际上 RDD 已经被实践证明可以高效地表达许多框架的编程模型 比如 MapReduce SQL Pregel
Spark Scala 语言实现了 RDD API ,程序员可以通过调用 API 实现对 RDD 的各种操作
RDD 典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RDD 读入外部数据源进行创建
RDD 经过一系列的转换( Transformation )操作,每一次都会产生不同的 RDD ,供给下一个转换操作使用
最后一个 RDD 经过“动作”操作进行转换,并输出到外部数据源

RDD采用了惰性调用:RDD的执行过程中,真正的计算发生在RDD的“行动”操作,对于行动之前的所有“转换”操作Spark只是会记录下“转换”操作应用的一些基础数据集以及RDD生成的轨迹,即相互依赖关系,而不会触发真正的计算。

上述这一系列处理称为一个“血缘关系(Lineage)”,即DAG拓扑排序的结果。采用惰性调用,通过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系列RDD操作就可以实现管道化(pipeline),避免了多次转换操作之间数据同步的等待,而且不用担心有过多的中间数据,因为这些具有血缘关系的操作都管道化了,一个操作得到的结果不需要保存为中间数据,而是直接管道式地流入到下一个操作进行处理。

同时,这种通过血缘关系把一系列操作进行管道化连接的设计方式,也使得管道中每次操作的计算变得相对简单,保证了每个操作在处理逻辑上的单一性;相反,在MapReduce的设计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MapReduce过程,在单个MapReduce中会写入过多复杂的逻辑。

一个Spark的“Hello World”程序:以一个“Hello World”入门级Spark程序来解释RDD执行过程,这个程序的功能是读取一个HDFS文件,计算出包含字符串“Hello World”的行数。

创建这个 Spark 程序的执行上下文,即创建 SparkContext 对象
从外部数据源(即 HDFS 文件)中读取数据创建 fileRDD 对象;
构建 fileRDD filterRDD 之间的依赖关系,形成 DAG 图,这时候并没有发生真正的计算,只是记录转换的轨迹
执行到第 5 行代码时, count() 是一个行动类型的操作,触发真正的计算,开始实际执行从 fileRDD filterRDD 的转换操作,并把结果持久化到内存中,最后计算出 filterRDD 中包含的元素个数。

3.RDD特性

Spark采用RDD以后能够实现高效计算的原因主要在于:

1高效的容错性

现有容错机制:数据复制或者记录日志

RDD:血缘关系、重新计算丢失分区、无需回滚系统、重算过程在不同节点之间并行、只记录粗粒度的操作

2中间结果持久化到内存数据在内存中的多个RDD操作之间进行传递避免了不必要的读写磁盘开销

(3)存放的数据可以是Java对象,避免了不必要的对象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4.RDD之间的依赖关系

RDD不同操作,会使得RDD分区之间产生不同的依赖关系,DAG调度器根据RDD之间的依赖关系,把DAG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依赖关系分为窄依赖和宽依赖,二者主要区别:是否包含Shuffle操作。

窄依赖和宽依赖

窄依赖表现为一个父 RDD 的分区对应于一个子 RDD 的分区或多个父 RDD 的分区对应于一个子 RDD 的分区
宽依赖则表现为存在一个父 RDD 的一个分区对应一个子 RDD 的多个分区

5.Stage的划分

Spark通过分析各个RDD的依赖关系生成了DAG,再通过分析各个RDD中的分区之间的依赖关系来决定如何划分Stage,具体划分方法是:

DAG中进行反向解析,遇到宽依赖就断开
遇到窄依赖就把当前的RDD加入到Stage
将窄依赖尽量划分在同一个Stage中,可以实现流水线计算

 Stage的类型包括两种:ShuffleMapStageResultStage

Stage 的类型包括两种: ShuffleMapStage ResultStage ,具体如下:
1 ShuffleMapStage :不是最终的 Stage ,在它之后还有其他 Stage ,所以,它的输出一定需要经过 Shuffle 过程,并作为后续 Stage 的输入;这种 Stage 是以 Shuffle 为输出边界,其输入边界可以是从外部获取数据,也可以是另一个 ShuffleMapStage 的输出,其输出可以是另一个 Stage 的开始;在一个 Job 里可能有该类型的 Stage ,也可能没有该类型 Stage

2ResultStage:最终的Stage,没有输出,而是直接产生结果或存储。这种Stage是直接输出结果,其输入边界可以是从外部获取数据,也可以是另一个ShuffleMapStage的输出。在一个Job里必定有该类型Stage

因此,一个Job含有一个或多个Stage其中至少含有一个ResultStage

 6.RDD运行过程

通过上述对RDD概念、依赖关系和Stage划分的介绍,结合之前介绍的Spark运行基本流程,再总结一下RDDSpark架构中的运行过程:

1)创建RDD对象;

2SparkContext负责计算RDD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DAG

3DAGScheduler负责把DAG图分解成多个Stage,每个Stage中包含了多个Task,每个Task会被TaskScheduler分发给各个WorkerNode上的Executor去执行。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809451989@qq.com,投稿邮箱:8094519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