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链接:1411 - 迷宫的路径-东方博宜OJ
题目描述
Mitch老鼠在森林里游玩,不小心走进了一个迷宫里面,这个迷宫是一个 n 行 m 列的矩阵,迷宫中有些格子是可以走的,有些格子是不能走的,能走的格子用 o
(小写字母 o
)表示,不能走的格子用 #
表示。
Mitch选择走出迷宫的策略是:先向右,如果右边走不通则选择向下,如果下边走不通则选择向左,如果左边走不通则选择向上;如果四个方向都走不通,则后退选择其他能走的路径。
Mitch从类似下图所示的迷宫的左上角点进入迷宫(请注意:入口
和出口的
点都不是
#
),请问Mitch有哪些方法可以走出迷宫,走到(n,m) 点;请编程求出所有可能的路径,输出这些路径,如果不存在任何的路径可以走出迷宫,请输出 no
。
输入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m ,中间用单个空格隔开,代表迷宫的行和列的数量。
接下来 n 行,每行 m 个字符,描述迷宫地图。字符只有o
或 #
两种,o
代表这个格子可以走,#
代表这个格子不能走。(4≤n,m≤10 )
输出
请按照Mitch选择的走出迷宫的策略,输出所有可能的路径,输出形式请参考样例输出的形式。
如果不存在任何的路径可以走出迷宫,请输出 no
。
样例
输入
6 5 ooooo o#### ooooo #oo#o oooo# o#ooo
输出
1:1,1->2,1->3,1->3,2->3,3->4,3->5,3->5,4->6,4->6,5 2:1,1->2,1->3,1->3,2->3,3->4,3->5,3->6,3->6,4->6,5 3:1,1->2,1->3,1->3,2->3,3->4,3->4,2->5,2->5,3->5,4->6,4->6,5 4:1,1->2,1->3,1->3,2->3,3->4,3->4,2->5,2->5,3->6,3->6,4->6,5 5:1,1->2,1->3,1->3,2->4,2->4,3->5,3->5,4->6,4->6,5 6:1,1->2,1->3,1->3,2->4,2->4,3->5,3->6,3->6,4->6,5 7:1,1->2,1->3,1->3,2->4,2->5,2->5,3->5,4->6,4->6,5 8:1,1->2,1->3,1->3,2->4,2->5,2->5,3->6,3->6,4->6,5
来源
回溯 深搜 递归
标签
回溯 深搜 递归
题解
题目大意
一只叫 Mitch 的老鼠在森林里游玩时误入了一个迷宫,这个迷宫呈现为一个 n
行 m
列的矩阵形式。迷宫中的格子分为两种情况,能用小写字母 o
表示的格子是可以行走通过的,而用 #
表示的格子是不能走的 “障碍” 格子。Mitch 选择的走出迷宫策略是有特定顺序的,它会先尝试向右走,如果右边走不通就向下走,向下走不通就向左走,向左走不通就向上走,要是四个方向都走不通,那就后退去选择其他能走的路径。Mitch 从迷宫的左上角(入口,且入口点不是 #
)进入迷宫,需要编程求出它按照这个策略能走出迷宫到达右下角点 (n, m)
的所有可能路径,并按照规定格式输出这些路径,如果不存在任何可行的走出迷宫的路径,那就输出 no
。
代码思路
- 变量定义与初始化部分:
- 首先定义了一些必要的变量,比如
n
和mn
用来存储迷宫的行数和列数,t
用于记录找到的可行路径数量(初始化为0
),二维数组a[160][2]
用于记录每条路径中经过的点的坐标,二维字符数组m[19][19]
用来存储迷宫的布局情况。同时定义了表示四个方向偏移量的数组dx[]
和dy[]
,分别对应右、下、左、上四个方向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的变化量(比如向右就是横坐标+1
,纵坐标不变,对应dx[0]=0
,dy[0]=1
等)。
- 首先定义了一些必要的变量,比如
int n,mn,t=0,a[160][2];
char m[19][19];
int dx[]={0,1,0,-1};
int dy[]={1,0,-1,0};
- 输出路径函数
p
:-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按照规定格式输出一条找到的可行路径。它先输出路径的序号(也就是变量
t
的值),然后通过循环遍历已经记录在数组a
中的坐标点,按照x,y->
的格式依次输出路径上经过的每个点,最后输出终点坐标(n, mn)
。
-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按照规定格式输出一条找到的可行路径。它先输出路径的序号(也就是变量
void p(int c){// 输出路径序号printf("%d:",t);for(int i=1;i<=c;i++){// 输出路径上每个点的坐标格式printf("%d,%d->",a[i][0],a[i][1]);}// 输出终点坐标printf("%d,%d\n",n,mn);
}
- 深度优先搜索函数
dfs
:- 递归终止条件判断:首先判断当前位置
(x, y)
是否已经到达迷宫的右下角终点(即x == n
且y == mn
),如果到达了终点,说明找到了一条可行路径,此时将路径数量t
加1
,然后调用p
函数输出这条路径(注意传入的参数是c - 1
,因为数组a
中记录路径的下标是从1
开始的,这里要输出的是前面已经记录好的有效坐标个数),最后返回结束这次递归分支。
- 递归终止条件判断:首先判断当前位置
if(x==n&&y==mn){t++;//到达终点,增加一个路径p(c-1);return;
}
- 标记当前位置并记录坐标:将当前到达的位置
(x, y)
在迷宫数组m
中标记为#
,表示已经走过了(避免重复走,起到类似剪枝的作用),然后把当前位置的坐标记录到数组a
中,方便后续输出路径。
m[x][y]='#';//到达某点,标记
a[c][0]=x;
a[c][1]=y;
- 尝试四个方向探索:通过一个循环遍历四个方向(
i
从0
到3
,分别对应右、下、左、上四个方向),先计算出按照当前方向走一步后的坐标h
(横坐标)和l
(纵坐标),接着判断这个新坐标是否在迷宫范围内(h > 0 && h <= n && l > 0 && l <= mn
)并且对应格子是可以走的(m[h][l] == 'o'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就以这个新坐标为起点进行递归调用dfs
函数,继续探索下一步的路径,同时传入的路径记录长度参数c
要加1
,表示往下多走了一步,记录路径的位置往后移一位。
int h,l;
for(int i=0;i<4;i++){h=x+dx[i];l=y+dy[i];if(h>0&&h<=n&&l>0&&l<=mn&&m[h][l]=='o'){dfs(h,l,c+1);}
}
- 回溯操作:当从某个位置沿着四个方向探索完所有可能路径后(不管有没有找到可行路径),需要把当前位置的标记还原为
o
,也就是撤销之前的标记,这样后续其他路径探索时这个位置还可以再次被访问到,这就是回溯的思想,保证了可以遍历所有可能的情况。
m[x][y]='o';//回溯
- 主函数部分:
- 首先从标准输入读取迷宫的行数
n
和列数mn
,然后通过两层循环逐行逐列地读取迷宫的布局情况(字符o
或者#
)并存入数组m
中。接着以迷宫的左上角坐标(1, 1)
作为起点,调用dfs
函数开始深度优先搜索路径,初始的路径记录长度参数设为1
。最后判断如果找到的路径数量t
还是0
,说明没有找到任何可行路径,那就输出no
。
- 首先从标准输入读取迷宫的行数
int main(){cin>>n>>mn;for(int i=1;i<=n;i++){for(int j=1;j<=mn;j++){cin>>m[i][j];}}dfs(1,1,1);if(t==0)cout<<"no";return 0;
}
完整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 定义迷宫的行数、列数,路径数量,记录路径坐标的数组以及存储迷宫布局的数组
int n, mn, t = 0, a[160][2];
char m[19][19];// 定义四个方向在横坐标上的偏移量,顺序为右、下、左、上
int dx[] = { 0, 1, 0, -1 };
// 定义四个方向在纵坐标上的偏移量,顺序为右、下、左、上
int dy[] = { 1, 0, -1, 0 };// 函数功能:按照格式输出一条找到的可行路径
// 参数 c 表示当前已经记录在数组 a 中的路径坐标个数(不包含终点坐标)
void p(int c) {// 输出路径序号printf("%d:", t);for (int i = 1; i <= c; i++) {// 输出路径上每个点的坐标格式,用 -> 连接printf("%d,%d->", a[i][0], a[i][1]);}// 输出终点坐标printf("%d,%d\n", n, mn);
}// 深度优先搜索函数,用于探索迷宫路径
// 参数 x、y 表示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c 表示已经记录的路径坐标个数(包含当前位置坐标)
void dfs(int x, int y, int c) {// 判断是否到达终点(右下角坐标 (n, mn))if (x == n && y == mn) {t++; // 到达终点,路径数量加 1p(c - 1); // 输出这条找到的路径,传入的参数是已经记录的有效坐标个数(不包含终点这次记录)return;}// 将当前位置标记为已走过(用 # 标记,避免重复走)m[x][y] = '#';// 记录当前位置坐标到数组 a 中,方便后续输出路径a[c][0] = x;a[c][1] = y;int h, l;// 循环尝试四个方向(右、下、左、上)for (int i = 0; i < 4; i++) {h = x + dx[i];l = y + dy[i];// 判断新坐标是否在迷宫范围内且对应格子可走(是 'o')if (h > 0 && h <= n && l > 0 && l <= mn && m[h][l] == 'o') {// 满足条件则以新坐标为起点继续深度优先搜索,路径记录长度加 1dfs(h, l, c + 1);}}// 回溯操作,将当前位置标记还原为可走状态('o'),方便其他路径探索时可以再次访问m[x][y] = 'o';
}int main() {cin >> n >> mn;// 读取迷宫的每一行每一列的布局情况(字符 'o' 或者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int j = 1; i <= mn; j++) {cin >> m[i][j];}}// 从左上角坐标 (1, 1) 开始深度优先搜索路径,初始路径记录长度设为 1dfs(1, 1, 1);// 如果没有找到任何可行路径(路径数量 t 还是 0),输出 noif (t == 0)cout << "no";return 0;
}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
- 深度优先搜索(DFS)算法:本题核心就是运用深度优先搜索来遍历迷宫的所有可能路径,通过递归的方式不断深入探索每个位置的四个方向(按照特定顺序),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所有可能路径都探索完为止。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处理递归的终止条件(到达终点)、记录路径状态以及回溯操作,以保证能够完整且正确地遍历整个状态空间,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路径。
- 回溯思想:在代码中,当对某个位置沿着四个方向探索完后,需要把这个位置的标记还原(从
#
变回o
),这就是典型的回溯操作。回溯能够让算法在搜索过程中可以 “退回” 到之前的状态,去尝试其他可能的分支,避免遗漏某些可行的路径,是解决这类需要穷举所有可能情况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 二维数组的应用:使用二维字符数组
m
来存储迷宫的布局情况,通过对二维数组元素的访问、修改(标记已走过的位置等操作)来体现迷宫中各个格子的状态以及在搜索过程中的变化,考查了对二维数组基本操作和理解,包括如何根据坐标来定位和操作对应元素等知识点。 - 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通过标准输入读取迷宫的行数、列数以及具体的布局字符,还有按照规定格式输出找到的路径或者提示没有路径的信息,考查了对
cin
和cout
等基本输入输出流的使用,以及按照特定格式进行字符串格式化输出(如printf
函数按照指定格式输出路径坐标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