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63岁的生日了,可是刘德华今年在演唱会的连续三场的表演里边,出现了严重的舞台危险,差点命丧舞台。这一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你要看画面,你就知道那是真的危险,他不是在作秀。
那他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也是像很多明星一样,投资失败了,缺钱吗?
我发现我除了了解他的歌和电影以外,我对他这个人好像并不了解。于是我就抱着好奇心,从商业的角度研究了一下刘德华。
我发现他不但不缺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咱们就算算明面上的账:他演过超过150部的电影,就在最近这两年的《金手指》电影的片酬,就达到了6,000万。如果按平均2,000万的片酬来算的话,电影的收入就有31亿。
而他从1991年就开始办演唱会,到今天为止已经办过20次巡回演唱会,总共办过高达388场的演唱会。按每场平均580块钱的票价来算,3万人的座次来算,不算上那些加价,总共票价就能赚45亿。
而且他还发行了137张专辑。什么专辑的销售费用、线上的播放费用以及各种各样的销售转化,又是一笔没办法算清楚的、很大的一笔收入。所以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投资,他个人收益绝对能够超过百亿。
那他这么不缺钱,还这么拼,那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做产品的人都知道,有一个马斯洛需求分析的层次理论。
其中特别底层的是人类对物质和生存的基本需求。刘德华自从能够在娱乐圈立足,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这个需求其实已经就被满足了。
至于第二层、第三层的安全和社交的需求,那么有了钱,说实话这些需求都好解决。
再往上到了倒数第二层,是尊重的需求。虽然有很多明星,包括一些商界的领袖,有了很多钱,但是得不到尊重。但是刘德华可不是这样。如果你们看过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流浪地球》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片尾的时候,单独有一个画面来感谢刘德华先生。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得到了同行什么样的尊重,更不要提来自粉丝的尊重。
OK,这四层需求刘德华都得到了满足。那难道刘德华是为了自我实现吗?
什么是自我实现?按照马斯洛的定义,自我实现是人的最终极的目标,是人的存在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人会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痴如醉、销魂的感觉。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实现呢?其实就是一个希望自己成为所有人所期望的那个样子的状态,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要成为一个完美的榜样。虽然刘德华早就已经成为偶像了,但是这个偶像,其实是被经纪公司捧红的偶像。这种偶像实际上非常多,而且他的生命周期都非常短,一波又一波地换。而刘德华所希望的自我实现,是成为那种超越时间的真正偶像。
也就是说,除了演艺这些事业以外,能够成为做人的偶像,成为一个完美的偶像。
如果这层我们理解了,我们就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在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为了筹款给大家下跪,以及到了23年,他以低调的方式累计捐款了14亿。还有他为什么会为了一个买不起票的歌迷,选择在一个明知道会亏钱的呼和浩特来举办演唱会,并且把那个歌迷请到现场。
同时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去帮助宁浩、郭帆这样当初没钱没名的导演去拍电影。也因为他的帮助,有了《疯狂的石头》和《流浪地球》这样两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可以排得上号的经典电影。
这就是人自我实现需求的驱使。而这样的需求呢,又来源于他自己的出身。你别管刘德华成名之后又帅又有钱,但其实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草根,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农村。父亲是消防员,之后又去开小卖铺。一家四个孩子,他最小,从上初中开始,就在手套工厂里面打工赚钱了,学历也仅仅上到了高中。
所以他自己当初也肯定想不到他会成为今天的刘德华。事实上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子。而刘德华就是希望通过他自己的切身经历,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
一种超越了电影和歌曲的欢乐和感动以外的,能够直击人心的这种精神,就是他自己说的——和他一样努力,只要努力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