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具象化》(二)
《似锦》里曹兴昱这个角色算是让人无法宽恕的的:对无数女子身心和生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残暴血腥冷酷到极致,死难其咎
但是,并不妨碍他孝顺(此处孝顺为广义,并不纠结于是否事事顺、是否也孝顺爱戴父亲)。残暴和孝顺并不冲突,就像爱国和不孝、大义和贪婪有时也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至于功过占比,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坏人也有两面
对这个人一面,对那个人另一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曹兴昱既残暴血腥,又对母亲敬重深爱爱护
他父亲要打母亲时,他直接就抱着母亲的腰,护着、吼着“不许你打我母亲!”,眼镜也瞪得老大,父亲若不住手,他这时候真可能奋起反抗了。后面母亲服毒也是肉眼可见的悲痛和认错
■曹兴昱为何会有今天
•家庭环境
父亲的品性,对家人的态度和影响,给他造就了一个富裕但并不温馨的家庭环境
•学习模仿
(剧中没放出来,可能父亲之前就打过母亲,有前科+惯性,要不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甚至皇帝的面,怎敢突然动手)于是他也有意或无意模仿学习着父亲,殴打自己的妻子
•精神疾病心理问题
据其母描述,曹兴昱从小到大,但凡做得不如他父亲满意,就会遭到一顿毒打。
小时候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幸的童年会影响长大的自己,长期被毒打,是个小孩都会疯。可能的结果:一、持续被伤:大象小时候被木桩束缚住,长大有力了却仍挣脱不了,孩子懦弱无能,对外界充满恐惧,更容易被欺负。二、成为刀俎: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孩子潜意识习惯了这种痛苦,无意中模仿这种行为,对他人施加同样的痛苦,甚至更为残暴。三、心智坚定:不被影响、修炼成功、自我救赎,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一把伞,孩子坚强勇敢,成为了和父亲完全相反的好人。
曹兴昱不幸地成为了第二种
•父暴母慈皆为毒药
完事讲求个度,孩子教育也是。对孩子太过暴力、严厉、管制会让孩子心理畸形,对孩子太过溺爱、放纵也会让孩子认知不健全。
若是曹父没有对曹兴昱从小暴打,若是曹母及时制止教导儿子恶劣行为,都有可能改变结局…
■以命抵命逻辑悖论
曹兴昱母亲爱子心切,可以。为儿抵命,可以,对儿子无私的爱,爱他胜过爱自己。但是,抵得了吗?从前未阻止这对父子+这里盲目护子,可以看出曹兴昱母认知低、思想观念还是不够,盲目爱子而不懂真正的育儿之道,须知一个人,不止是活着就好,还要好好活、快乐活、堂堂正正地活,不影响他人地活…
“杀人偿命”,没错,但是这句本意是罪人作恶该死,但不代表死了就真能偿了
你儿子犯的错,你抵得了吗?人都不对应,怎么抵?
“只愿此命,超度亡魂”你凭什么认为一个人的命就可以抵那么多人的命?别人的命就贱一点嘛?你儿子比别人金贵一点?
杀人是该偿命,但不代表就这么抵消了,不是这么个算法,曹兴昱这种死一万次也无法赎罪,能换回死去人的生命吗?不能,只是说现下只能这样了,做错事就该受到惩罚,是对死者家属的宽慰,也是对隐藏在普通人中隐形犯罪因子的震慑
曹兴昱这样都不死,那岂不是人人都想效仿?那又会有多少受害者,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包括曹家自己
后期预告:《父母之爱子,如何教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