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目录
- 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 介绍
- 实现
- 总结
介绍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是通过 new
操作符来创建对象。原型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从头开始构建。这样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需要创建多个相似对象时,可以通过克隆现有对象来减少创建的成本。
实现
原型模式的结构
- 抽象原型类(Prototype):定义一个接口,声明克隆自身的方法,一般是
clone()
方法。 - 具体原型类(ConcretePrototype):实现
Prototype
接口并且提供克隆自身的功能。 - 客户端(Client):使用
Prototype
来获取新对象,而无需直接创建对象。
工作流程
- 创建原型:首先创建一个“原型”对象,这是你希望克隆的对象。
- 克隆原型:通过调用
clone()
方法,创建一个原型的副本。 - 使用克隆对象:获得克隆对象并进行操作,原型模式会保证新对象与原对象的相似性。
示例代码:
Java中的Object类中提供了 clone()
方法来实现浅克隆。
实现了Cloneable接口的子实现类就是具体的原型类
public class Model implements Cloneable {public Model() {System.out.println("具体的原型对象创建完成!");}@Overrideprotected Model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具体原型复制成功!");return (Model) super.clone();}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Model model=new Model();Model clone = model.clone();System.out.println(model==clone);
}
看到输出结果为
可见,其底层并不是直接通过调用构造函数来实现对象的克隆
原型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性能优化:在需要大量创建相似对象的情况下,原型模式可以避免重复创建对象,减少性能开销。
- 避免重复代码:通过克隆原型对象,可以避免重复的代码,因为不需要重新实例化对象。
- 灵活性:原型模式让你可以根据已有对象的状态来创建新对象,而不需要依赖于复杂的构造函数。
缺点
- 复杂性增加:如果对象的构建过程过于复杂,或者对象之间存在较多的依赖关系,使用原型模式可能导致代码结构复杂化。
- 克隆深度问题:如果对象中包含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简单的浅拷贝(
clone()
方法通常是浅拷贝)可能会导致引用共享问题,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 依赖于
clone()
方法:要求所有类都实现clone()
方法,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方便。
补充一下 浅拷贝与深拷贝:
浅拷贝:拷贝对象时,原对象和新对象中的引用类型成员变量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引用共享)
深拷贝:拷贝对象时,原对象和新对象中的引用类型成员变量指向不同的内存地址,即完全复制对象的所有成员
简单解释一下:
浅拷贝,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直接进行拷贝,而对于引用数据类型,直接拷贝原来该引用数据类型对应对象的内存地址,并不是重新创建一个新对象
深拷贝,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直接进行拷贝,而对于引用数据类型,重新开辟内存空间并实例化一个新对象,总的来说深拷贝就是完全复制对象的所有成员
原型模式使用场景
原型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 创建对象代价较大:当创建一个对象非常复杂或者消耗大量资源时,使用已有的对象进行克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 需要大量相似对象:如果需要创建的对象有很多相似的部分,可以通过原型模式来进行克隆。
- 对象初始化时带有复杂状态:某些对象初始化时可能需要进行繁杂的计算或从外部资源加载数据,原型模式可以通过克隆来避免重复的初始化过程。
总结
原型模式通过提供一种原型实例,并通过克隆来创建新对象,避免了多次创建相似对象的过程。它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对象创建成本较高或相似对象较多时。
不过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浅克隆和深克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