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系统串烧”之后,学习分享进展到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
-
视野从团队扩展到公司、甚至公司外
-
领域从自己的系统、产品,扩展到业务
本周我邀请了公司负责税务的Y老师来给大家做分享。先表扬下Y老师,非常积极响应了我的分享邀请,经过几次交流,我觉Y老师是成长型思维。
这里还是介绍下为什么要分享税务,因为我们作为公司内部信息化的团队,财务同学是我们的最主要客户,税务作为财务的一个领域,也是我们的重点方向。为了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达成目标,为了帮助团队成员成长为产品专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财务知识。
Y老师的分享中包括了公司税务的介绍、税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税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干货满满,大家都表示很有收获。通过这次分享,我们拉开了深入业务的视角,同时,也暴露了大家的税法知识不足。
对此我感知很深,因为我近期在学习税法,感觉变化很明显,现在可以和税务同学讨论需求中的业务逻辑了,这是在半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所以,我明显感觉到,通过这个分享,团队同学收获是有限的,大家仿佛摸到了一些东西,但实际又没有掌握太多。
分享会后,我和几个团队同学聊了这个话题,然后在周会中又作为议题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确实和我想象得差不多,大家还是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税务知识,因为大家面临和我半年前同样的困惑,即对税务的需求并不理解。说来惭愧,我们作为财务的产品和顾问,对我们做的产品并不理解,但这就是现状,我们尊重现状,不断勉励并提升自己的水平。
刚好团队的亮亮和我一起刚参与了税法的考试,所以我邀请亮亮来给大家做第一次税法的分享,亮亮也欣然接受了邀请。我为什么不自己来做这个分享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把每一次分享当做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期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得到锻炼。分享活动的一方面是让大家作为听众收获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让大家作为讲师,展现并提升自己,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预报下,我的第二次分享,主题是项目管理,安排在了12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