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ID Connect(OIDC)支持三种主要的授权流程(Authorization Flow),分别是授权码流程(Authorization Code Flow)、隐式流程(Implicit Flow)和混合流程(Hybrid Flow)。这些流程用于管理访问用户身份信息和受保护资源的过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每种流程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交换和传递ID Token
和Access Token
。
1.授权码流程(Authorization Code Flow)
1.1. 工作原理:
授权码流程是最常用的流程,特别适合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程序或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它使用服务器端与身份提供者(IdP)进行交互,从而安全地交换令牌。
1.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
3)发放授权码: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将用户重定向回应用程序,同时附带一个授权码(Authorization Code)。
4)交换授权码:应用程序向身份提供者的令牌端点发送请求,使用授权码交换ID Token和Access Token。
5)验证ID Token:应用程序验证ID Token
并确认用户身份。
6)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
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1.3.优点
1)更安全,因为ID Token
和Access Token
通过服务器端传递。
2)不直接暴露令牌到浏览器。
3)适合长生命周期的令牌(例如需要刷新令牌的场景)。
1.4.适用场景
1)服务器端Web应用程序
2)后端服务之间的交互
2.隐式流程(Implicit Flow)
2.1.工作原理
隐式流程将ID Token
和Access Token
直接传递到客户端(如浏览器),而不需要通过后端服务器。这种流程适用于纯前端应用程序,如单页应用(SPA)。由于令牌在浏览器中直接暴露,因此隐式流程不如授权码流程安全。
2.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进行登录
3)发放ID Token/Access Token: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立即通过浏览器重定向并返回ID Token和Access Token(无需授权码)。
4)验证ID Token:客户端应用程序在浏览器中验证ID Token
并确认用户身份。
5)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
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2.3.优点
1)简化流程,减少网络请求,无需额外的授权码交换步骤。
2)适合前端单页应用程序(SPA)。
2.4.缺点
1)安全性较低:因为令牌直接暴露给客户端,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如Token被截取或篡改。
2)不能刷新令牌(Refresh Token不支持隐式流程)。
2.5.适用场景
单页应用(SPA)
移动或桌面应用程序,但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
3.混合流程(Hybrid Flow)
3.1.工作原理
混合流程结合了授权码流程和隐式流程的优点,允许在身份验证时同时返回授权码和部分令牌(如ID Token
),但最终的Access Token
仍通过服务器端交换。这种流程提供了较高的灵活性,可以适应需要即时ID Token的场景,同时保持更高的安全性。
3.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进行登录。
3)发放授权码和ID Token: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通过浏览器重定向,返回一个授权码和ID Token。
4)交换授权码:应用程序使用授权码向身份提供者请求Access Token。
5)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
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3.3.优点
1)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Access Token
在后端交换。
2)同时可以快速获取ID Token
,便于应用程序立即确认用户身份。
3)可以与前端和后端应用程序一起使用。
3.4.缺点
实现相对复杂,尤其是需要处理多种Token交换机制。
3.5.适用场景
1)需要即时ID Token的应用程序
2)Web应用程序和单页应用混合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