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一、流程控制语句-判断语句
- 1.判断语句
- 2.逻辑运算符
- 3.elif多重判断
- 4.if的嵌套
- 5.if与逻辑运算符结合
- 1.and
- 2.or
- 3.not
- 设计测试用例
- 二、流程控制语句-循环语句
- 1.while语句
- 2.死循环
- 3.break 关键字
- 4.for指定次数的循环
- 5.for遍历
- 6.判断闰年
- 7.累加求和
一、流程控制语句-判断语句
1.判断语句
- 关键字:if,else,elif
- 定义:
• 如果条件满足,才能做某件事情,
• 如果条件不满足,就做另外一件事情,或者什么也不做 - 语法:
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 注意:
• 可以把整个 if 语句看成一个完整的代码块
• 代码的缩进为一个 tab 键,或者 4 个空格
• 在 Python 开发中,Tab 和空格不要混用! - else 处理条件不满足的情况:
if 要判断的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else:
条件不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
- 注意:
- if 和 else 语句以及各自的缩进部分共同是
一个 完整的代码块 - else 关键字必须和 if 联合使用, 不能单独
使用
2.逻辑运算符
• 在程序开发中,通常在判断条件时,会需要同时判断多个条件
• 只有多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够执行后续代码,这个时候需要使用到 逻辑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可以把 多个条件 按照 逻辑 进行 连接,变成 更复杂的条件
3.elif多重判断
- 语法:
if 条件1:
条件1满足执行的代码
……
elif 条件2:
条件2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elif 条件3:
条件3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else:
以上条件都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
- 应用场景:在判断条件时, 需要判断
多个条件, 并且对应不同条件要执行
不同的代码 - 提示:提示:elif 和 else 都必须和 if 联合使用,而不能单独使用
4.if的嵌套
- 语法:
if 条件1:
条件1 满足执行的代码
if 条件1基础上的条件2:
条件2 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条件2不满足的处理
else:
条件2 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条件1 不满足的处理
else:
条件1 不满足时,执行的代码
5.if与逻辑运算符结合
1.and
- 要求:
- 获取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
- 判断用户名是 admin 并且密码是 123456 时, 在控制台输出: 登录成功!
- 否则在控制台输出: 登录信息错误!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if username == “admin” and password == “123456”:
print(“登录成功”)
else:
print(“登录信息错误”)
2.or
- 要求:
- 定义两个整数变量python_score、c_score,使用 input 获取成绩 编写代码判断成绩
- 要求只要有一门成绩 >= 60 分就输出合格
python_score = int(input(“请输入python分数:”))
c_score = int(input(“请输入c分数:”))
if python_score >= 60 or c_score >= 60:
print(“合格”)
else:
print(“不合格”)
3.not
- 要求:
- 定义一个浮点数变量high,使用 input 获取身高信息
- 要求身高低于1.2米,提示免票;否则,提示请购买儿童票
high = float(input(“请输入身高信息:”))
方式一:
if high <= 1.2:
print(“免票”)
else:
print(“请买票”)
方式二:
if not high > 1.2:
print(“免票”)
else:
print(“买票”)
设计测试用例
“”"
case01: 登录成功(用户名和密码正确)
case02: 登录失败、提示:登录信息错误(用户名为空)
case03: 登录失败、提示:登录信息错误(用户名未注册)
case04: 登录失败、提示:登录信息错误(密码为空)
case05: 登录失败、提示:登录信息错误(密码与账号不匹配)
二、流程控制语句-循环语句
- 介绍:循环的作用 就是让 指定的代码 重复的执行
1.while语句
- 语法:
初始条件设置 # 通常是重复执行的 计数器
while 条件: # 判断计数器是否达到目标次数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1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2
条件满足时,做的事情3
…(省略)…
处理条件(计数器 + 1)
- 应用场景:while 循环最常用的应用
场景就是 让执行的代码 按照 指定
的次数 重复执行
2.死循环
- 语法:
i = 1
while i <= 100:
print(“循环内容”)
- 说明:由于循环条件始终满足, 程序持续执行起来不会停止的现象, 称为死循环
- 提示:在某些场景需求下, 需要程序反复执行时, 可以设置为死循环
3.break 关键字
- 说明:当某条件满足时, 退出当前循环语句
- 注意:break 是专门在循环语
句中使用的关键字
4.for指定次数的循环
- 说明:for 循环想要实现循环特定次数, 可以配合 rang() 方法实现
- 语法:
or 临时变量 in range(循环次数):
循环内部执行的代码
- 注意:循环次数为整数类型数据
5.for遍历
- 说明:
• for循环也可以让指定的代码重复执行
• for循环可以遍历容器中的数据
• 遍历: 从容器中把数据一个一个取出
• 容器: 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数据 - 语法:
for 临时变量 in 容器:
重复执行的代码1
重复执行的代码2
…
6.判断闰年
- 要求:
闰年判断程序(闰年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or (year % 400 == 0)
输入一个有效的年份,判断是不是闰年 year
如果是闰年,则打印“xxxx年是闰年”;否则打印“xxxx年不是闰年”
如输入"2018",将打印“2018年不是闰年”
代码格式化:ctrl + alt + L
i = 0
#while i < 3:
#year = int(input(“请输入年份:”))
#if (year % 400 == 0) or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print(“闰年”)
else:
print(“不是闰年”)
i += 1
for i in range(3): # 遍历
year = int(input(“请输入年份:”))
if (year % 400 == 0) or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print(“闰年”)
else:
print(“不是闰年”)
7.累加求和
- 要求:使用循环完成 0 - 100 之间数字的求和运算
0 + 1 + 2 + 3 + … + 100
sum = 0
for i in range(101):
sum = sum + i
print(sum)
#定义计数器
i = 0
#初始化
sum = 0
#定义循环
while i < 101:
#要重复执行的代码
sum += i
修改计数器值
i += 1
print(sum)